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用爱、用情、用心走进生活”,而这句话也正是该校的校训。这源自白淑兰对教育的情怀,她一直秉承着“以情移情”的教育理念,对师生充满真切的关爱,让校园充满爱的包容。
北京市崇文小学建于1960年,拥有58年的办学历史,自建校之日起就服务于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被称为外交官子弟成长的摇篮。2014年起,崇文小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与东城区新景小学深度联盟,一长执两校,整体谋划,统一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在取得全国、北京市、东城区各种奖项的同时,没有停下改革的步伐,近年来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入课堂。在“以情移情”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创意课堂研究课题的推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养;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特别是为课程的综合化、主题化奠定了基础。
一、发挥设备优势,提供展示平台——职业之情
学校利用已有设备的优势,为教师们录制“微课程”。一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在镜头前展示自我的机会;二是通过微课程的录制,让教师通过观看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三是便于小组共同研究探讨,达到业务上的碰撞,提升业务水平。
从学生的视角看,我们教师的微课程更加便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可以反复观看,便于思考。通过这样的录制,教师得到了新鲜感,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表现力,焕发了职业的青春。
二、运用媒体设备,信息走进课堂——乐学之情
讓教育信息化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信息,使学生思维更加广阔、活跃,知识面更加宽泛,这就是我们“30+10”课堂模式改革的成果。每节课5~10分钟的自由思考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机会。利用班中的多媒体,给学生提供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信息量加大了,知识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而教育信息化所提供的大量信息正是创意的基础,信息化的数据链接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
三、整合课程建设,推进STEAM课程——体验之情
为了发挥课程综合化、主体化的优势,崇文小学把STEAM课程引进来,让两个校区的四年级学生成为幸运儿,感受到了课程内容之丰富。动手制作及真实问题解决的跨学科应用式教学方法,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五门学科整合,从而成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且逻辑严谨的学习体验。
STEAM课程主要包括分析任务、草图设计、制作与挑战、改进与反思、展示等环节,课程的情境化、活动化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融合了创新、合作、交流以及批判式思维的能力培养,在记录笔记、撰写反思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的教育及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提供数据信息,了解“非遗课程”——文化之情
具有传承中华文化意义的“非遗”课程也走进了崇文小学,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中,教育信息化所提供的巨大数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反思,在进行数据整理的过程中,传承人带领着教师、学生一起合作交流,把数据还原为生活。剪纸、毛猴、古建模型等非遗课程让他们在动手设计、不断摸索中,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了自己“再创造”的能力。
让教育信息化充满“情”味,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白淑兰校长充满深情地告诉我们:“缺少孕育的教育过程及其形式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教育成果,情感之下的教育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相信,崇文小学充满“情”味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带给学校永远充沛的活力和坚定的力量,结出更多的教育硕果。
北京市崇文小学建于1960年,拥有58年的办学历史,自建校之日起就服务于我国的对外交流事业,被称为外交官子弟成长的摇篮。2014年起,崇文小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与东城区新景小学深度联盟,一长执两校,整体谋划,统一管理,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在取得全国、北京市、东城区各种奖项的同时,没有停下改革的步伐,近年来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教育信息化建设走入课堂。在“以情移情”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创意课堂研究课题的推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养;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特别是为课程的综合化、主题化奠定了基础。
一、发挥设备优势,提供展示平台——职业之情
学校利用已有设备的优势,为教师们录制“微课程”。一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在镜头前展示自我的机会;二是通过微课程的录制,让教师通过观看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三是便于小组共同研究探讨,达到业务上的碰撞,提升业务水平。
从学生的视角看,我们教师的微课程更加便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可以反复观看,便于思考。通过这样的录制,教师得到了新鲜感,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表现力,焕发了职业的青春。
二、运用媒体设备,信息走进课堂——乐学之情
讓教育信息化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信息,使学生思维更加广阔、活跃,知识面更加宽泛,这就是我们“30+10”课堂模式改革的成果。每节课5~10分钟的自由思考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机会。利用班中的多媒体,给学生提供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信息量加大了,知识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而教育信息化所提供的大量信息正是创意的基础,信息化的数据链接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
三、整合课程建设,推进STEAM课程——体验之情
为了发挥课程综合化、主体化的优势,崇文小学把STEAM课程引进来,让两个校区的四年级学生成为幸运儿,感受到了课程内容之丰富。动手制作及真实问题解决的跨学科应用式教学方法,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五门学科整合,从而成为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且逻辑严谨的学习体验。
STEAM课程主要包括分析任务、草图设计、制作与挑战、改进与反思、展示等环节,课程的情境化、活动化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融合了创新、合作、交流以及批判式思维的能力培养,在记录笔记、撰写反思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今后的教育及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提供数据信息,了解“非遗课程”——文化之情
具有传承中华文化意义的“非遗”课程也走进了崇文小学,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中,教育信息化所提供的巨大数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反思,在进行数据整理的过程中,传承人带领着教师、学生一起合作交流,把数据还原为生活。剪纸、毛猴、古建模型等非遗课程让他们在动手设计、不断摸索中,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了自己“再创造”的能力。
让教育信息化充满“情”味,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白淑兰校长充满深情地告诉我们:“缺少孕育的教育过程及其形式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教育成果,情感之下的教育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相信,崇文小学充满“情”味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带给学校永远充沛的活力和坚定的力量,结出更多的教育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