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被应用到外语教育领域,由此而带来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极大变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人过分迷恋计算机技术,似乎网络技术、教学软件是解决外语教学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把一切都交予了学生,把教师变成了计算机工程师;有些教师把“书灌”变成了“电灌”,先进的媒体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新方法与手段,还有些教师把课件制作的特别完美,自身则成了课件展示员和鼠标操作员,教师失去了以往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CALL方式下的教师课堂定位问题,该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认识上的误区
CALL是基于行为主义、认知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情景逼真、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个性化教学等教学优势,已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由于理论探讨不够、教师素质欠缺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CALL认识不清,产生了种种认识上的误区。
1.对CALL的概念认识模糊。目前,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的翻译和理解有很多种,即便是专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也很不一致,例如:黄仁杰把CALL翻译成“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或“机辅语言学习”;秦秀白,俞唐等把CALL翻译成“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何高大把它定义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要媒体来帮助外语教师进行外语教学活动”;桂诗春认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用计算机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外语;②使用计算机的手段来学习与外语专业有关的课程;③学习外语专业规定的软件;④使用计算机手段来组织测试、计算结果、分析试题、评估学生水平以及建立题库;⑤使用计算机手段来进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⑥以计算机为中心组织多媒体教学;⑦以计算机为中心组织整个外语教学的系统工程,使外语教学走向科学化道路。这种认识上的不一致使得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难以正确处理计算机教学媒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笔者赞同于何高大老师的观点。外语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活动,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尤其涉及到思想教育、文化传承与对比、感情交流与沟通等诸多人文元素,这是计算机技术和所谓的“人机互动”所无法达到和完成的,就它和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始终应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已。
2.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的混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在学习目标方面、学习环境、组织形式、学习内容、交际对象等方面都各具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有关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很少涉及这方面的讨论,往往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为基础来讨论外语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对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不加区分,简单地认为外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为交际活动的参加者,学生学习外语的帮助者”。因此部分教师就误认为在课堂上教学媒体的使用越多越好,似乎这样做既符合当今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又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导致了外语教师角色的错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基本上是在两条轨道上运行的,一条是以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媒体的使用为特征的视听教学,从开始的单一媒体教学到后来的多媒体计算机为特征的多媒体组合教学;另一条是在程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前者致力于各种教学媒体在学校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其本质来说,是肯定和强化课堂教学的;而后者却是致力于发展一种与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以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就其本质而言,是否定课堂教学的。很显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轨道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从而教师角色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以一概全,不能仅仅因为要肯定一个事物,就要否定另一个事物,否则就必然导致教师角色的错位。
4.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误读。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也是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目的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部分教师就认为既然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那么教师也就失去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其实,这是对建构主义的肤浅理解和误读。建构主义是一种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由此引发的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变革都离不开教师本人的素质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工作。
二、重树外语教师的主导地位
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势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失去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导地位,否则,CALL教学的发展就只会走上歧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交际活动一方,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就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而言,无论是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上还是在CALL方式下的课堂上,教师都应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CALL方式下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导地位并不是由哪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外语课堂教学的性质、规律以及CALL方式下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的必然要求,主要由以下因素所决定:
1.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教学结构因素、管理因素和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限于探讨的主题,本文只讨论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用具、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等。毋庸置疑,学生因素和技术因素都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判教学质量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学媒体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所使用的载体,是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物质基础。但是,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职业价值认同水平、知能水平、教学方略、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意识、课堂行为等都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卡洛尔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是一个函数,它依赖于五个变量,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就是其中的一个变量。威尔金斯指出:“……外语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学生可能达到的成绩的限度。”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才能把语言学、外语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评定和确定课堂教学实践。离开了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2.外语教学的实质决定了教师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交际。首先,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其次,教学活动是各种技能的交替。技能不仅仅是操作性的,而且与思维有关。外语教学就是通过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的结合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最后,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师生有各自的认识客体:学生的认识客体是英语,教师的认识客体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虽然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尽管计算机技术能够提供人机交流,甚至是通过机器的人人实时交流,但它总也比不上人与人之间自然语言的交流,因为自然语言包含了感情因素,所以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外语教学是一门语言课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外语交流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对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更具感染力”。
3.CALL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CALL教学由以“教”为主体的传统外语教学转向以“学”为主体的现代外语教学,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三者的关系产生了根本变化,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中心,但与此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协商学习的设计、强化练习的设计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等,同时对教学过程使用的媒体、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方式、教学评价等做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只有在具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越性。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Larry Cuban分析美国近10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得出的结论是:计算机向课堂挑战,课堂胜了。日本在确定21世纪使用多媒体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时,就明确提出以校园内的面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由此看来,进行CALL教学更加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国外的教学实践以及所走过的弯路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认识上的误区
CALL是基于行为主义、认知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情景逼真、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个性化教学等教学优势,已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由于理论探讨不够、教师素质欠缺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CALL认识不清,产生了种种认识上的误区。
1.对CALL的概念认识模糊。目前,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的翻译和理解有很多种,即便是专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也很不一致,例如:黄仁杰把CALL翻译成“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或“机辅语言学习”;秦秀白,俞唐等把CALL翻译成“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何高大把它定义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要媒体来帮助外语教师进行外语教学活动”;桂诗春认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用计算机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外语;②使用计算机的手段来学习与外语专业有关的课程;③学习外语专业规定的软件;④使用计算机手段来组织测试、计算结果、分析试题、评估学生水平以及建立题库;⑤使用计算机手段来进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⑥以计算机为中心组织多媒体教学;⑦以计算机为中心组织整个外语教学的系统工程,使外语教学走向科学化道路。这种认识上的不一致使得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难以正确处理计算机教学媒体、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笔者赞同于何高大老师的观点。外语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活动,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尤其涉及到思想教育、文化传承与对比、感情交流与沟通等诸多人文元素,这是计算机技术和所谓的“人机互动”所无法达到和完成的,就它和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始终应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已。
2.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的混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在学习目标方面、学习环境、组织形式、学习内容、交际对象等方面都各具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有关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很少涉及这方面的讨论,往往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为基础来讨论外语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对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不加区分,简单地认为外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为交际活动的参加者,学生学习外语的帮助者”。因此部分教师就误认为在课堂上教学媒体的使用越多越好,似乎这样做既符合当今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又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导致了外语教师角色的错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基本上是在两条轨道上运行的,一条是以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媒体的使用为特征的视听教学,从开始的单一媒体教学到后来的多媒体计算机为特征的多媒体组合教学;另一条是在程序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前者致力于各种教学媒体在学校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其本质来说,是肯定和强化课堂教学的;而后者却是致力于发展一种与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以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就其本质而言,是否定课堂教学的。很显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轨道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从而教师角色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以一概全,不能仅仅因为要肯定一个事物,就要否定另一个事物,否则就必然导致教师角色的错位。
4.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误读。计算机教育应用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也是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成熟阶段。建构主义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强调学习的建构性、主动性、目的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部分教师就认为既然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那么教师也就失去了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其实,这是对建构主义的肤浅理解和误读。建构主义是一种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由此引发的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变革都离不开教师本人的素质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工作。
二、重树外语教师的主导地位
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势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失去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导地位,否则,CALL教学的发展就只会走上歧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交际活动一方,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就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而言,无论是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上还是在CALL方式下的课堂上,教师都应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CALL方式下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主导地位并不是由哪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而是外语课堂教学的性质、规律以及CALL方式下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的必然要求,主要由以下因素所决定:
1.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教学结构因素、管理因素和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限于探讨的主题,本文只讨论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用具、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等。毋庸置疑,学生因素和技术因素都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判教学质量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学媒体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所使用的载体,是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物质基础。但是,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职业价值认同水平、知能水平、教学方略、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意识、课堂行为等都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心理学家约翰·卡洛尔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是一个函数,它依赖于五个变量,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就是其中的一个变量。威尔金斯指出:“……外语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学生可能达到的成绩的限度。”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才能把语言学、外语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评定和确定课堂教学实践。离开了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2.外语教学的实质决定了教师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交际。首先,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其次,教学活动是各种技能的交替。技能不仅仅是操作性的,而且与思维有关。外语教学就是通过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的结合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最后,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师生有各自的认识客体:学生的认识客体是英语,教师的认识客体是教学规律。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虽然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尽管计算机技术能够提供人机交流,甚至是通过机器的人人实时交流,但它总也比不上人与人之间自然语言的交流,因为自然语言包含了感情因素,所以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外语教学是一门语言课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外语交流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对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更具感染力”。
3.CALL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CALL教学由以“教”为主体的传统外语教学转向以“学”为主体的现代外语教学,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三者的关系产生了根本变化,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中心,但与此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协商学习的设计、强化练习的设计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等,同时对教学过程使用的媒体、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方式、教学评价等做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只有在具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的前提下,才可以发挥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越性。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Larry Cuban分析美国近10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得出的结论是:计算机向课堂挑战,课堂胜了。日本在确定21世纪使用多媒体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时,就明确提出以校园内的面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由此看来,进行CALL教学更加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国外的教学实践以及所走过的弯路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