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语文课创设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并根据语文教学现状和自己教学的经验提出创设情境教学的步骤和方法,进而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语文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情景和意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进入一种可以想象的情景,沉浸于一种可以感知的意境中时,他的思维是活跃的,内心是真实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认识是持久的。因此,语文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情境,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语文课该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开展情境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
内容活动化,就是把教学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用几个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来体现。
活动内容化,就是活动的主题和形式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表明,一节课的内容看似很多,但真正的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把整合后的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转化成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在教学中,这一个个的活动环节,就是一个个将要引爆的“情境”。
下面以我上过的一节公开课《消逝的罗布泊》为例。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活动环节:
1、看图说话――借学生之口说出教材插图中蕴含的道理。此举为落实教学重点之一“罗布泊今昔对比变化”服务。
2、出谋划策――发动学生为教材中的如何避免罗布泊消逝出主意、想办法。此举为落实教学难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服务。
3、传经送宝――发动学生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自然。此举为落实教学重点之一的“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服务。
4、身临其境――多媒体出示情景题,让学生面对昔日罗布泊(仙湖),现在罗布泊(荒漠),做出是接受还是拒绝的选择。此举为落实主要知识点“如何保护环境,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悲剧”服务。
再以我上过的另一节公开课《台阶》为例。我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活动环节:
1、书山寻宝——台阶有什么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台阶的段落)。
2、你说我说——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深刻的父亲的一件事,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
3、感同身受——对课文中父亲建造台阶,父亲是怎样想的,饱含父亲怎样的情感?进入情境,感受父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
4、众人拾柴——请同学们说说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上述两节课的活动环节,有机地把每课的教学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控性,丰富教学过程,又能为情境的创设奠定基础,使接下来的情境教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第二步:理顺教学关系,以适当的过渡开启情境教学
教学讲究过渡自然、条理清楚。在把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活动环节后,教师要结合活动内容想好过渡语,当好“导演”,使活动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开展,从而牵引着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一个个“情境”之中。
例如,在《消逝的罗布泊》一课“看图说话”活动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并说出课件中的四幅图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出谋划策”活动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请在座的同学想想并找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在“传经送宝”活动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方法和一个方法交换,则是两个方法,因此我们要经常相互交流心得、传授经验。
在“身临其境”活动环节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做出一些选择。而这个选择一旦错了,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严重的还会影响我们的人生之路。下面就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类似这样的过渡语,既能使各个活动环节有序进行,让学生能不知不觉地顺着教师的思路往下走,也能体现授课教师的语言风采和教学魅力,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进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好感。
第三步,顺应教学发展,创设好好课首、课中、课尾三个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有所动”。因此,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授课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具体可分为课首创设、课中创设、课尾创设三种。
1、课首创设
课首情境创设,起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在《消逝的罗布泊》一文中,我的课首情境创设是播放:《环保短片《我们需要的和谐与美丽》,启发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看了这个短片和我的一系列设问后,相信学生也就有了一定情感体验,对破坏环境的危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新课讲授就很自然地开始了。
2、课中创设
课中情境创设,起着渲染氛围、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
以《消逝的罗布泊》公开课为例,我在课中共进行了四次情境创设。
情境之一是让学生“看图说话”,即组织学生了解罗布泊今昔对比变化,从而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
情境之二是让学生“出谋划策”,即发动学生为教材中如何避免罗布泊消逝出主意、想办法。进而由彼及此、由他人想到自己,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情境之三是让学生“传经送宝”,即发动学生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环境,以达到“说者有心,听者有意”的教育效果,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境之四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即多媒体出示情景题,让学生面对昔日罗布泊(仙湖),现在罗布泊(荒漠),做出是接受还是拒绝的选择。通过这种模拟形式,相信学生在帮助做出选择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3、课尾创设
课尾情境创设,起着总结全课和升华思想的作用。
在《消逝的罗布泊》一文中,我课尾创设的情境是: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以丰富的细节和情感,生动的阐述近百年罗布泊的沧桑历史和世纪老人的悲叹与惋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触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我要回報罗布泊。)
这样设计对本课的是一次简要总结(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又是描述的训练、口语的训练、想像的训练,对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有积极作用的。
语文情境教学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我们开动思维,大胆创新,才能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佳侠巧设情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2015(12)
[2]马聪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操作策略[J]语文学刊2013(10)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语文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情景和意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进入一种可以想象的情景,沉浸于一种可以感知的意境中时,他的思维是活跃的,内心是真实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认识是持久的。因此,语文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情境,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语文课该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开展情境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
内容活动化,就是把教学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用几个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来体现。
活动内容化,就是活动的主题和形式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开展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表明,一节课的内容看似很多,但真正的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再把整合后的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转化成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在教学中,这一个个的活动环节,就是一个个将要引爆的“情境”。
下面以我上过的一节公开课《消逝的罗布泊》为例。在这节课中,我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活动环节:
1、看图说话――借学生之口说出教材插图中蕴含的道理。此举为落实教学重点之一“罗布泊今昔对比变化”服务。
2、出谋划策――发动学生为教材中的如何避免罗布泊消逝出主意、想办法。此举为落实教学难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服务。
3、传经送宝――发动学生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自然。此举为落实教学重点之一的“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服务。
4、身临其境――多媒体出示情景题,让学生面对昔日罗布泊(仙湖),现在罗布泊(荒漠),做出是接受还是拒绝的选择。此举为落实主要知识点“如何保护环境,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悲剧”服务。
再以我上过的另一节公开课《台阶》为例。我把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活动环节:
1、书山寻宝——台阶有什么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台阶的段落)。
2、你说我说——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深刻的父亲的一件事,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
3、感同身受——对课文中父亲建造台阶,父亲是怎样想的,饱含父亲怎样的情感?进入情境,感受父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
4、众人拾柴——请同学们说说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上述两节课的活动环节,有机地把每课的教学重难点和主要知识点融入其中,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控性,丰富教学过程,又能为情境的创设奠定基础,使接下来的情境教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第二步:理顺教学关系,以适当的过渡开启情境教学
教学讲究过渡自然、条理清楚。在把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活动环节后,教师要结合活动内容想好过渡语,当好“导演”,使活动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开展,从而牵引着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一个个“情境”之中。
例如,在《消逝的罗布泊》一课“看图说话”活动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发现并说出课件中的四幅图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出谋划策”活动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请在座的同学想想并找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在“传经送宝”活动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方法和一个方法交换,则是两个方法,因此我们要经常相互交流心得、传授经验。
在“身临其境”活动环节开始前,我的过渡语是: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做出一些选择。而这个选择一旦错了,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严重的还会影响我们的人生之路。下面就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类似这样的过渡语,既能使各个活动环节有序进行,让学生能不知不觉地顺着教师的思路往下走,也能体现授课教师的语言风采和教学魅力,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进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好感。
第三步,顺应教学发展,创设好好课首、课中、课尾三个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有所动”。因此,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授课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具体可分为课首创设、课中创设、课尾创设三种。
1、课首创设
课首情境创设,起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在《消逝的罗布泊》一文中,我的课首情境创设是播放:《环保短片《我们需要的和谐与美丽》,启发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看了这个短片和我的一系列设问后,相信学生也就有了一定情感体验,对破坏环境的危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新课讲授就很自然地开始了。
2、课中创设
课中情境创设,起着渲染氛围、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
以《消逝的罗布泊》公开课为例,我在课中共进行了四次情境创设。
情境之一是让学生“看图说话”,即组织学生了解罗布泊今昔对比变化,从而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
情境之二是让学生“出谋划策”,即发动学生为教材中如何避免罗布泊消逝出主意、想办法。进而由彼及此、由他人想到自己,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情境之三是让学生“传经送宝”,即发动学生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环境,以达到“说者有心,听者有意”的教育效果,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境之四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即多媒体出示情景题,让学生面对昔日罗布泊(仙湖),现在罗布泊(荒漠),做出是接受还是拒绝的选择。通过这种模拟形式,相信学生在帮助做出选择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3、课尾创设
课尾情境创设,起着总结全课和升华思想的作用。
在《消逝的罗布泊》一文中,我课尾创设的情境是: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以丰富的细节和情感,生动的阐述近百年罗布泊的沧桑历史和世纪老人的悲叹与惋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触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我要回報罗布泊。)
这样设计对本课的是一次简要总结(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又是描述的训练、口语的训练、想像的训练,对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有积极作用的。
语文情境教学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我们开动思维,大胆创新,才能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佳侠巧设情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2015(12)
[2]马聪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操作策略[J]语文学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