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人才的供给,职业教育更是如此。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思维和观念的变革,更应是行动的变革。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正是迎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需求,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强调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有机融合,实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对职校生的需要进行了“无缝对接”。
关键词:供给侧;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存在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环境的打造以及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供给侧的问题。将经济发展领域供给侧改革理念移植到教育领域,不仅仅是思维和观念的变革,更应是行动的变革。
职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不相适应。从宏观层面上看,是产业结构规模与职业学校各方面设置有待衔接。从微观层面上看,是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对接。加之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企业处在不断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向信息化、大数据、云技术方向发展。3D打印、智能生产技术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了职业学校教育结构不断改革。
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实施方式
1.紧贴市场设置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面对市场经济的波诡云谲和区域经济的风起云涌,职业学校要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企业调研来设置相应的专业。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关键要看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2.引、聘、训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1)引。每个专业,每年要向社会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特级教师、名师等。通过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一批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2)聘。学校可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企业的能工巧匠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也带来了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引进人才的标准。可使学校第一时间捕捉市场信息和获得前沿资讯。
(3)训。在把社会资源引进校园的同时,也积极将校园影响扩展到社会。建议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懂理论、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校体合作,共同开发“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
将传统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方式辅助以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一体的方式实施,并提供全部的配套内容资源。“智慧课堂”不但为教师、学生开发了电脑、平板、手机通用的在线平台,更在平台上提供了远超现有纸质课程资源的多媒体资源。
4.共建双主体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政府统筹,利用企业原有厂房、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确保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技术人才的交流,实现产品生产与市场的有效接轨。基地模式能满足完成顶岗实习、教学实习、课程实训等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就地取材,相对稳定,能做到“工学”结合。
校内实训基地由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与学校直接管理,由企业投资或投入设备,并且为实训基地派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备,安排专业教师参与管理,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5.校企共管,创新育人模式
通过采取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共同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的育人模式,共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企业为学校提供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与学校共同制订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审订合作专业培训计划,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实现校企文化合作目标。从而使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均得到有效提高,呈现“出口旺”的局面。
校企双方通过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创、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双主体办学体系,使学校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 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的运作机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35).
[2]李玲玉.双主体办学 促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06-09.
关键词:供给侧;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存在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环境的打造以及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供给侧的问题。将经济发展领域供给侧改革理念移植到教育领域,不仅仅是思维和观念的变革,更应是行动的变革。
职业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不相适应。从宏观层面上看,是产业结构规模与职业学校各方面设置有待衔接。从微观层面上看,是企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方案不能对接。加之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企业处在不断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向信息化、大数据、云技术方向发展。3D打印、智能生产技术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了职业学校教育结构不断改革。
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实施方式
1.紧贴市场设置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面对市场经济的波诡云谲和区域经济的风起云涌,职业学校要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企业调研来设置相应的专业。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关键要看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
2.引、聘、训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1)引。每个专业,每年要向社会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特级教师、名师等。通过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一批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2)聘。学校可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企业的能工巧匠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也带来了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引进人才的标准。可使学校第一时间捕捉市场信息和获得前沿资讯。
(3)训。在把社会资源引进校园的同时,也积极将校园影响扩展到社会。建议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懂理论、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校体合作,共同开发“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
将传统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方式辅助以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一体的方式实施,并提供全部的配套内容资源。“智慧课堂”不但为教师、学生开发了电脑、平板、手机通用的在线平台,更在平台上提供了远超现有纸质课程资源的多媒体资源。
4.共建双主体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政府统筹,利用企业原有厂房、基础设施、市场渠道等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确保实训基地技能培训、技术人才的交流,实现产品生产与市场的有效接轨。基地模式能满足完成顶岗实习、教学实习、课程实训等实践教学任务的要求,就地取材,相对稳定,能做到“工学”结合。
校内实训基地由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与学校直接管理,由企业投资或投入设备,并且为实训基地派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备,安排专业教师参与管理,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5.校企共管,创新育人模式
通过采取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共同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的育人模式,共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企业为学校提供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与学校共同制订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审订合作专业培训计划,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实现校企文化合作目标。从而使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均得到有效提高,呈现“出口旺”的局面。
校企双方通过项目共研、信息共享、基地共创、人才共育、校企文化共建,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双主体办学体系,使学校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 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的运作机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35).
[2]李玲玉.双主体办学 促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