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先秦;官玺;私玺
【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46-02
先秦时代的印章,统称“古玺”,又称为“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邺中片羽》中著录了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颗铜质印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当时一些著名学者,如于省吾、饶宗颐、容庚等,认为这三枚“古玺”为商代之物(图1),都曾力图破译其文。然而这三枚古玺出土情况不详,实在蹊跷,不知其原来存在的地层。且后来安阳殷墟多次科学考古挖掘,却再也没有出土类似的古玺印了,无旁证可引,认为这或许是一种“图徽”。今人徐畅先生《商玺考证》一文,在总结前贤之说的基础上,将三枚铜玺的铭纹与大量类似纹饰的商代青铜、乐器、兵器、食具作对照,又结合甲骨文、金文等,破解其印文,同时还考证其性质、具体时期、使用者身份等,确认这是商代古玺。由此开先秦玺印之先河,实为后世佩印之雏形。
先秦古玺因其时代、地域(国别)的不同,而产生了丰富多变的文字字体、体势和复杂各异的形制,并因此而发展出章法的千变万化,线条厚重实在,平稳中多变化,典雅中寓奇巧。朱文则坚挺有力,整洁流畅,灵动之气充满印面。由于铸制的整体效果,使纤细的印文气势贯通,浑然有致。更因为长期埋藏地下,经过腐蚀、斑驳破损,更是别有一番古朴苍茂的残缺之美,显现出深穆古拙,天然去雕饰之意趣,充分表现出先秦玺印的多彩多姿和自发的艺术审美情趣。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玺印的许多文字,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认识,但又正是这些奇异的文字,在方寸之间,错落疏密、朱白变幻,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古玺印分官玺和私玺两大类。朱文玺印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线条细如毫发,形成鲜明的对比;白文古玺加有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或铸或凿,质地多为铜质,也有金、银和玉质,印钮以鼻钮为多。
官玺(图2)是国君授予臣下权力时颁发的信物和凭证。官府的各种命令、公文,必须盖有玺印,若丢失了玺印,也就丢了官。因此,战国时期形成了一种制度,大小官吏必须随身佩带玺印。战国官玺一般为2.5至3厘米见方,以凿制为主,多加边栏或加有竖界格,其宽窄和印文笔画差不多,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司工”、“司禄”等,大都是官职的名称。
私玺(图3)一般比官玺尺寸略小,约1至2厘米见方,这类玺印有朱文和白文两种。朱文多作宽边细文,这种文字,细如毫发,却十分坚挺,俗称“绵里针”。印文与印钮制作得十分精美,反映了这一时期青铜冶铸工艺的高超水平。私玺由于不像官印那样用于官方场合,故无定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除常见的方形、圆形、长方形之外,还有腰子形、凸形、凹形、心形、盾形、三角形、菱形等其他不规则的形状。钮制方式也多样化,鼻钮、亭钮、人钮、兽钮等,也有戒指钮、带钩钮。私玺形状较官玺小,适宜佩带,以方形为主,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战国私玺在字体选用、字形结构上,均比官玺更加灵活多样,章法布白上参差错落、疏密对应、俯仰欹斜,更具艺术性。即便是一些小玺,文字布白仍然那么舒展自如,颇得天工造化之美。
印陶(图4):指钤压在陶器上的印章。主要指在烧制日用陶器之前,趁着粘土柔软时盖在上面的印章,包括制造的地名、场所、官署、工匠的姓、名字、吉语祷词等内容。陶器虽容易损坏,常被抛弃,但不会腐烂,加之种类繁多,因此,陶文残片较之其他文物能够大量留传。西周时出现了印陶,春秋战国时代则蔚然成风。这些印陶,书体随势而生,布白豪放活泼,用笔直率,天性流露,非刻意追求可得,艺术价值颇高。
烙马玺印(图5)是我国古代官方用于烙马的专用玺印,属于官印的一类。这种形制很大的朱文印为铁质,印钮的上部有方孔可纳入木柄,乃为烙火方便之作。烙马玺印特征鲜明,风格独具,在我国印章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烙马印遗世较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战国的“日庚都萃车马”印。这类印因其形状巨大,而印面布局舒展开阔,跌宕多姿,挪让变化极富神韵。字体笔画苍浑古朴,体势奇特恣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常为后世篆刻家所借鉴。
肖形印(图6),亦称形肖印、生肖印、象形印或图案印,这些有别于文字印的玺印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描绘当时人们狩猎、搏兽、战骑、饲禽、牛耕等情景以及鼓瑟弹琴、歌舞伎乐、车马出行、乘龙跨虎等生动场面。但最常见的是虎、马、鹿、羊、熊、龙、兔、驼、鹊、鹭、鸡、鱼、龟等动物。古肖形印大致起源于春秋时期而盛行于战国和两汉,主要是用作封识木竹制的牍函,或作避邪、祥瑞、敬神之物,也有配之赏玩的。古肖形印是我国印章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古玺印奇诡难识、变化万千,风貌绚丽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接受与借鉴。而这一切的得来,取决于先秦工匠的自由创造精神与工艺水准的游刃有余,并且古玺所用文字的巨大可塑性,可以方便地对它从不同方向,作不同幅度的变形、摆动、伸缩与扭曲而不出现丝毫的牵强做作。故先秦古玺或自然质朴,或精巧工丽,或率直、含蓄、委婉、粗狂……这些由先秦艺术家们创作的杰作,至今仍是我们吸取营养的源头。
【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46-02
先秦时代的印章,统称“古玺”,又称为“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邺中片羽》中著录了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颗铜质印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当时一些著名学者,如于省吾、饶宗颐、容庚等,认为这三枚“古玺”为商代之物(图1),都曾力图破译其文。然而这三枚古玺出土情况不详,实在蹊跷,不知其原来存在的地层。且后来安阳殷墟多次科学考古挖掘,却再也没有出土类似的古玺印了,无旁证可引,认为这或许是一种“图徽”。今人徐畅先生《商玺考证》一文,在总结前贤之说的基础上,将三枚铜玺的铭纹与大量类似纹饰的商代青铜、乐器、兵器、食具作对照,又结合甲骨文、金文等,破解其印文,同时还考证其性质、具体时期、使用者身份等,确认这是商代古玺。由此开先秦玺印之先河,实为后世佩印之雏形。
先秦古玺因其时代、地域(国别)的不同,而产生了丰富多变的文字字体、体势和复杂各异的形制,并因此而发展出章法的千变万化,线条厚重实在,平稳中多变化,典雅中寓奇巧。朱文则坚挺有力,整洁流畅,灵动之气充满印面。由于铸制的整体效果,使纤细的印文气势贯通,浑然有致。更因为长期埋藏地下,经过腐蚀、斑驳破损,更是别有一番古朴苍茂的残缺之美,显现出深穆古拙,天然去雕饰之意趣,充分表现出先秦玺印的多彩多姿和自发的艺术审美情趣。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玺印的许多文字,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认识,但又正是这些奇异的文字,在方寸之间,错落疏密、朱白变幻,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古玺印分官玺和私玺两大类。朱文玺印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线条细如毫发,形成鲜明的对比;白文古玺加有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或铸或凿,质地多为铜质,也有金、银和玉质,印钮以鼻钮为多。
官玺(图2)是国君授予臣下权力时颁发的信物和凭证。官府的各种命令、公文,必须盖有玺印,若丢失了玺印,也就丢了官。因此,战国时期形成了一种制度,大小官吏必须随身佩带玺印。战国官玺一般为2.5至3厘米见方,以凿制为主,多加边栏或加有竖界格,其宽窄和印文笔画差不多,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司工”、“司禄”等,大都是官职的名称。
私玺(图3)一般比官玺尺寸略小,约1至2厘米见方,这类玺印有朱文和白文两种。朱文多作宽边细文,这种文字,细如毫发,却十分坚挺,俗称“绵里针”。印文与印钮制作得十分精美,反映了这一时期青铜冶铸工艺的高超水平。私玺由于不像官印那样用于官方场合,故无定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除常见的方形、圆形、长方形之外,还有腰子形、凸形、凹形、心形、盾形、三角形、菱形等其他不规则的形状。钮制方式也多样化,鼻钮、亭钮、人钮、兽钮等,也有戒指钮、带钩钮。私玺形状较官玺小,适宜佩带,以方形为主,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战国私玺在字体选用、字形结构上,均比官玺更加灵活多样,章法布白上参差错落、疏密对应、俯仰欹斜,更具艺术性。即便是一些小玺,文字布白仍然那么舒展自如,颇得天工造化之美。
印陶(图4):指钤压在陶器上的印章。主要指在烧制日用陶器之前,趁着粘土柔软时盖在上面的印章,包括制造的地名、场所、官署、工匠的姓、名字、吉语祷词等内容。陶器虽容易损坏,常被抛弃,但不会腐烂,加之种类繁多,因此,陶文残片较之其他文物能够大量留传。西周时出现了印陶,春秋战国时代则蔚然成风。这些印陶,书体随势而生,布白豪放活泼,用笔直率,天性流露,非刻意追求可得,艺术价值颇高。
烙马玺印(图5)是我国古代官方用于烙马的专用玺印,属于官印的一类。这种形制很大的朱文印为铁质,印钮的上部有方孔可纳入木柄,乃为烙火方便之作。烙马玺印特征鲜明,风格独具,在我国印章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烙马印遗世较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战国的“日庚都萃车马”印。这类印因其形状巨大,而印面布局舒展开阔,跌宕多姿,挪让变化极富神韵。字体笔画苍浑古朴,体势奇特恣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常为后世篆刻家所借鉴。
肖形印(图6),亦称形肖印、生肖印、象形印或图案印,这些有别于文字印的玺印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描绘当时人们狩猎、搏兽、战骑、饲禽、牛耕等情景以及鼓瑟弹琴、歌舞伎乐、车马出行、乘龙跨虎等生动场面。但最常见的是虎、马、鹿、羊、熊、龙、兔、驼、鹊、鹭、鸡、鱼、龟等动物。古肖形印大致起源于春秋时期而盛行于战国和两汉,主要是用作封识木竹制的牍函,或作避邪、祥瑞、敬神之物,也有配之赏玩的。古肖形印是我国印章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古玺印奇诡难识、变化万千,风貌绚丽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接受与借鉴。而这一切的得来,取决于先秦工匠的自由创造精神与工艺水准的游刃有余,并且古玺所用文字的巨大可塑性,可以方便地对它从不同方向,作不同幅度的变形、摆动、伸缩与扭曲而不出现丝毫的牵强做作。故先秦古玺或自然质朴,或精巧工丽,或率直、含蓄、委婉、粗狂……这些由先秦艺术家们创作的杰作,至今仍是我们吸取营养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