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途径。方法:以物理课堂为例,通过归纳演绎、分析探讨得出结论。结果:人文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具有多种实施策略。结论是渗透人文教育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文教育;和谐发展;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S)-0056-3
新课程基本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终身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这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更是教育本质特征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贯彻落实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主阵地,应当在传授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恰当地渗透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1 人文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2]
人文教育的通俗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培养未来意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标准化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致使人文教育成了“纸上谈兵”,特别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以抽象推理为关键的物理课堂教学大多陷入知识传授模式化、试题解答标准化、思维方式机械化的误区,欲使学生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
2 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普遍的观点认为,物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其实,脱离了人文教育的科学精神培养是难有成效的。“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评述促进发展的文明价值性、开发科学史的情感育人性、增加面向全体的教育选择性是处理‘科学’与‘人文’关系必须注意的问题”,[3]那么究竟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呢?
2.1 回归现实世界,挖掘人文情境,渗透关爱生命意识
“情境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着与传统的仅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创设一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审美和情感体验”[4]。人文情境是指以人为本,与现实的人的生命生活等有关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师应竭力发掘人文情境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之处,达到情感育人的目的。
例如 讲授‘动量定理’时,可创设情境:一见义勇为者用双臂接住从高楼坠下的小孩,挽救了小孩的生命而自身受了重伤。可先教育学生德才兼备,关爱生命,学习见义勇为者的可贵品质,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接高空坠下的小孩时好心人会受伤?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物理本质是由于接小孩时双臂受到了极大冲量。
2.2 引用古典诗词,进行概念教学,提升高雅审美情趣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殿堂的瑰宝,更是物理学概念教学的素材来源。浙江余姚市第二中学的教师姚平峰老师曾撰写《古典诗词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列举分析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可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地阐释抽象的物理概念,还可以提高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例如:“讲授相对运动及参考系时可引用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晚虹,万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山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5]
2.3 列举热点案例,探究问题本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时政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相对欠缺,然而许多时事热点却是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讲授高一第五章‘平抛运动’时,可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联系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以高超的射击技艺(联系点:子弹做平抛运动)摘取了首枚金牌,使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讲授‘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时可由“神五”、“神六”成功发射的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2.4 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激发责任使命情感
物理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建议强调:“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6]例如:让学生观看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影片,鼓励学生从物理学角度探索思考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5 讲述伟人事迹,展现探究过程,学习坚韧勤奋品质
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许多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退却回避。此时物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讲述伟大科学家的成功历程,以此激励学生振奋精神,逾越挫折。例如:陈景润在遭受四人帮打击与迫害的险恶环境下,勇摘数坛明珠为国争光;法拉第在豆油灯下自学成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都是励志教育的典范,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勤奋探索的意志品质。
2.6 设计恰当论题,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高度自主的前题下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思考,而合作学习则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交流,积极互赖,各负其责。物理教学中若能设计出恰当的研究题目,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则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并逐步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优良的团队协作精神。
2.7 开展科普活动,围绕学科知识,训练表达沟通能力
开展物理科普活动是巩固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例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以演讲的方式交流心得,相互评价;举办小论文、小制作比赛,让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如沸水游鱼、纸锅烧水、筷子提米、气旋乒乓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锻炼表达沟通的能力,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2.8 揭示自然之美,感悟生态和谐,陶冶健康高尚情操
物理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的动与静、声与光、寒与暑等现象,自然之美好、世界之奇妙,如果能够通过生动的展现、实地的参观,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和谐与生机,进而使学生由衷地热爱自然、主动地融入自然、积极地探究自然,那将会激发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陶冶健康高尚的情操,达到育人最高的境界!
3 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物理教学旨在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更为重要的通过优化过程、传授方法培养学生高尚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人文教育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1 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针对智能差异开发个体潜能。人文教育正是弥补了物理科学教育对智能开发有所偏废的不足,从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多方面进行开发引导,可以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寻找到自身智能优势的契合点,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3.2 多元整合,确保三维目标实现
《课标》明确提出了整合三维目标的要求,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为突破口,通过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强大的陶冶导向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过程、掌握方法、强化技能,最终达到全面育人整合三维目标的目的。
3.3 激活思维,引导创新高效学习
毋容置疑,学生个体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如果物理教师仅运用数理逻辑思维方式去教育学生,难免许多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与教师的思维方式达到“共振”。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启发思考、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4 科学评价,推进素质全面提升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内容力求多元化,要为学生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方式倡导多样化。”[7]试想,若不能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充分地展现其个性特征,那么对学生的发展评价将会落入“唯分是求”的俗规,或者陷入“无据可凭”的尴尬,提升学生素质也就只能成为空话。
可见,物理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外,渗透人文教育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确立崇高的教育信仰,建构和谐的精神家园!以高尚的人格力量达到“春风化雨”的育人目的,凭高超的教学艺术实现“点石成金”的教学效果!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学院物理系刘诚杰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诚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刘诚杰.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
[2]朱国文.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http://study.feloo.com/lunwen/jiaoyu/jygl/200509/120666.html.
[3]张协成.论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物理教师,2005(12):1-3.
[4]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1.
[5]姚平峰.古典诗词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5):33-34.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50.
(栏目编辑 王柏庐)
关键词:人文教育;和谐发展;策略;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S)-0056-3
新课程基本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终身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这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更是教育本质特征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贯彻落实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主阵地,应当在传授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恰当地渗透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1 人文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2]
人文教育的通俗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生活,提升审美情趣,培养未来意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标准化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致使人文教育成了“纸上谈兵”,特别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以抽象推理为关键的物理课堂教学大多陷入知识传授模式化、试题解答标准化、思维方式机械化的误区,欲使学生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
2 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普遍的观点认为,物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其实,脱离了人文教育的科学精神培养是难有成效的。“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评述促进发展的文明价值性、开发科学史的情感育人性、增加面向全体的教育选择性是处理‘科学’与‘人文’关系必须注意的问题”,[3]那么究竟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呢?
2.1 回归现实世界,挖掘人文情境,渗透关爱生命意识
“情境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着与传统的仅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创设一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审美和情感体验”[4]。人文情境是指以人为本,与现实的人的生命生活等有关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师应竭力发掘人文情境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之处,达到情感育人的目的。
例如 讲授‘动量定理’时,可创设情境:一见义勇为者用双臂接住从高楼坠下的小孩,挽救了小孩的生命而自身受了重伤。可先教育学生德才兼备,关爱生命,学习见义勇为者的可贵品质,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接高空坠下的小孩时好心人会受伤?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物理本质是由于接小孩时双臂受到了极大冲量。
2.2 引用古典诗词,进行概念教学,提升高雅审美情趣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殿堂的瑰宝,更是物理学概念教学的素材来源。浙江余姚市第二中学的教师姚平峰老师曾撰写《古典诗词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列举分析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可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地阐释抽象的物理概念,还可以提高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例如:“讲授相对运动及参考系时可引用陈与义的《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晚虹,万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山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5]
2.3 列举热点案例,探究问题本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时政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相对欠缺,然而许多时事热点却是物理课堂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讲授高一第五章‘平抛运动’时,可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联系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以高超的射击技艺(联系点:子弹做平抛运动)摘取了首枚金牌,使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讲授‘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时可由“神五”、“神六”成功发射的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2.4 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激发责任使命情感
物理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建议强调:“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6]例如:让学生观看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影片,鼓励学生从物理学角度探索思考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5 讲述伟人事迹,展现探究过程,学习坚韧勤奋品质
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许多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退却回避。此时物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讲述伟大科学家的成功历程,以此激励学生振奋精神,逾越挫折。例如:陈景润在遭受四人帮打击与迫害的险恶环境下,勇摘数坛明珠为国争光;法拉第在豆油灯下自学成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都是励志教育的典范,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勤奋探索的意志品质。
2.6 设计恰当论题,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高度自主的前题下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思考,而合作学习则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交流,积极互赖,各负其责。物理教学中若能设计出恰当的研究题目,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则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并逐步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优良的团队协作精神。
2.7 开展科普活动,围绕学科知识,训练表达沟通能力
开展物理科普活动是巩固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例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以演讲的方式交流心得,相互评价;举办小论文、小制作比赛,让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如沸水游鱼、纸锅烧水、筷子提米、气旋乒乓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锻炼表达沟通的能力,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2.8 揭示自然之美,感悟生态和谐,陶冶健康高尚情操
物理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的动与静、声与光、寒与暑等现象,自然之美好、世界之奇妙,如果能够通过生动的展现、实地的参观,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和谐与生机,进而使学生由衷地热爱自然、主动地融入自然、积极地探究自然,那将会激发学生不竭的学习动力,陶冶健康高尚的情操,达到育人最高的境界!
3 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物理教学旨在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更为重要的通过优化过程、传授方法培养学生高尚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人文教育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1 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针对智能差异开发个体潜能。人文教育正是弥补了物理科学教育对智能开发有所偏废的不足,从语言文字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多方面进行开发引导,可以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寻找到自身智能优势的契合点,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3.2 多元整合,确保三维目标实现
《课标》明确提出了整合三维目标的要求,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为突破口,通过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强大的陶冶导向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过程、掌握方法、强化技能,最终达到全面育人整合三维目标的目的。
3.3 激活思维,引导创新高效学习
毋容置疑,学生个体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如果物理教师仅运用数理逻辑思维方式去教育学生,难免许多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与教师的思维方式达到“共振”。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启发思考、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4 科学评价,推进素质全面提升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内容力求多元化,要为学生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方式倡导多样化。”[7]试想,若不能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充分地展现其个性特征,那么对学生的发展评价将会落入“唯分是求”的俗规,或者陷入“无据可凭”的尴尬,提升学生素质也就只能成为空话。
可见,物理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外,渗透人文教育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就要求物理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确立崇高的教育信仰,建构和谐的精神家园!以高尚的人格力量达到“春风化雨”的育人目的,凭高超的教学艺术实现“点石成金”的教学效果!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学院物理系刘诚杰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诚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刘诚杰.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西安:西安出版社,2005.
[2]朱国文.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http://study.feloo.com/lunwen/jiaoyu/jygl/200509/120666.html.
[3]张协成.论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物理教师,2005(12):1-3.
[4]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1.
[5]姚平峰.古典诗词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5):33-34.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50.
(栏目编辑 王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