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灿烂的文明都是通过汉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读书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它的意义不只在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高尔基论青年》中说道“每本书都是一级小小的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的生活观念,更热爱这本书”。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竞争强烈,我们要有较强的获取、汇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这个社会。学生应该努力扩大阅读量,不断地提高自己。
关键词:阅读文化;自身修养
虽然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书,但据我了解,多数小学生更偏爱看漫画书之类的图书,有些学生到六年级都只看卡通漫画书。虽然漫画对孩子也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是阅读文字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学作品是图片代替不了的。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去阅读。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
二、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内加以延伸。如学习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内容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对人物的点评,对故事的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课外知识。
三、阅读――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孔子的论语中就讲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灌输了学生忠诚、守信、正直的思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就教给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当理论渗透到生活中,就达到了阅读的效果。
从阅读中还可以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如果觉得从诗中了解的人物还不够深入,那么可以指导孩子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各种关于爱情、友情、亲情、忠诚、正直和勇敢的人类精神,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自己从书中的领悟远比老师及家长的说教来得更有效果。所以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升华自我。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是在大量的阅读中被潜移默化的,知识需要一点一滴地汲取,然后才能慢慢地进步。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就像三餐,不能停止或间断。米饭是维持我们生命的粮食,而阅读就是我们精神的食粮。它必须像每日的饭食不停地供应,不停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所以我们需要将阅读培养成孩子的一种习惯。让孩子定时交一篇阅读笔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把书中写的好的部分,或是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阅读就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慢慢地充实着读者。所以,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课本中的内容实在有限,学生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充自己的知识以提高理解能力。阅读将要伴随人的一生,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阅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在于从文字中提升自我。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这才是阅读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4]馮艳.快乐识字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01)
[5]盛淑兰.定西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阅读文化;自身修养
虽然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书,但据我了解,多数小学生更偏爱看漫画书之类的图书,有些学生到六年级都只看卡通漫画书。虽然漫画对孩子也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是阅读文字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学作品是图片代替不了的。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去阅读。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
二、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内加以延伸。如学习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内容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对人物的点评,对故事的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课外知识。
三、阅读――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孔子的论语中就讲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灌输了学生忠诚、守信、正直的思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就教给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当理论渗透到生活中,就达到了阅读的效果。
从阅读中还可以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如果觉得从诗中了解的人物还不够深入,那么可以指导孩子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在阅读时体会到各种关于爱情、友情、亲情、忠诚、正直和勇敢的人类精神,从而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自己从书中的领悟远比老师及家长的说教来得更有效果。所以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升华自我。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是在大量的阅读中被潜移默化的,知识需要一点一滴地汲取,然后才能慢慢地进步。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就像三餐,不能停止或间断。米饭是维持我们生命的粮食,而阅读就是我们精神的食粮。它必须像每日的饭食不停地供应,不停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所以我们需要将阅读培养成孩子的一种习惯。让孩子定时交一篇阅读笔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把书中写的好的部分,或是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阅读就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慢慢地充实着读者。所以,阅读,一定要持之以恒。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课本中的内容实在有限,学生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充自己的知识以提高理解能力。阅读将要伴随人的一生,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阅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在于从文字中提升自我。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这才是阅读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4]馮艳.快乐识字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01)
[5]盛淑兰.定西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