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住房保障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大中城市的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现已普遍趋于成熟。莱州市是县级城市,住房保障工作始于2008年,当时主要是手工操作,随着住房保障群体的不断增加,住房保障中心的管理工作量也急剧增长,住房保障信息化便提上议事日程。
一、2008-2012年莱州市住房保障信息化状况
由于当时住房保障系统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所谓住房保障信息化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对当地住房保障政策的理解,按工作需求由相关技术人员编制的一个简单的工作程序,与国家、省对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公共服务、业务应用、信息共享方面远远不能满足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是底子薄。县级城市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投入少,缺少专业人才,现有工作人员对住房保障业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操作不熟悉,导致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缓慢,住房保障信息化急需加大基础投入和人员培训。二是少标准。至2012年底,住房保障业务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编码格式、数据结构和各种业务表单、审核流程、授权管理等均未形成统一规范标准,造成信息孤岛、难以整合。另外,住房保障业务的多样化、管理的复杂性、地方性等也造成了业务系统的复杂和难以关联。三是各自为政。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住房保障信息化也处于初始阶段,也在摸索,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数据库,各县市的信息化管理各自为政,很多住房保障业务还处于手工、纸质件办理的阶段,数据查询及统计不便,不能实现上下级部门、同级部门纵向横向的互联互通及信息资源共享。
二、努力加强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
2012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行业标准《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96-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为新时期住房保障部门建立安全可靠的住房保障业务管理体系,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确定整体建设目标
今年初,根据技术规范和住房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确定了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一是数据管理集中化。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将历史数据和分散数据集中收集到数据中心统一分类存储,提高业务系统数据在分析、统计、汇总、查询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二是政务管理平台化。构建住房保障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业务分析、运行、管理和监控集成一体,为各种业务的和非业务的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市、街道、社区三级工作人员的统一业务办公平台以及领导的决策支持平台。三是业务管理体系化。建立包括保障对象准入、资金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综合办公、领导决策及基础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应用系统。
2.实施原则
一是整体规划。住房保障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立足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二是集中建设。住房保障中心统筹建设,逐步推进各街道和社区通过网络在全市使用。三是严格执行标准。住房保障信息化必须谨遵行业标准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四是注重实效。从实际操作入手,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群众需求,注重管理实效为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
3.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是中心培养的一批既熟悉住房保障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负责系统的建设维护、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完善需稳定经费来源,中心在已落实系统前阶段建设投入的同时,对后续开发、运行维护、数据更新经及人员培训所需的经常性经费开支也做好协调落实计划。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对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用户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协同互动等行为进行规范,确保系统的正常动行。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与汇交、维护与更新、交换与共享制度,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确保系统和数据运行安全可靠。
三、信息化建设成效
目前,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已将2008年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以来的所有住房保障对象信息、房源信息、分配供应信息等全部统一于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并按照《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住房保障对象档案按“一户一档”、房源档案“一套一档”的原则,将纸质档案资料电子化,与住房保障录入数据信息一一对应。现已实现住房保障业务管理和纸质档案同步电子信息化。
齐婧/责任编辑
一、2008-2012年莱州市住房保障信息化状况
由于当时住房保障系统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所谓住房保障信息化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对当地住房保障政策的理解,按工作需求由相关技术人员编制的一个简单的工作程序,与国家、省对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公共服务、业务应用、信息共享方面远远不能满足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是底子薄。县级城市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投入少,缺少专业人才,现有工作人员对住房保障业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操作不熟悉,导致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缓慢,住房保障信息化急需加大基础投入和人员培训。二是少标准。至2012年底,住房保障业务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编码格式、数据结构和各种业务表单、审核流程、授权管理等均未形成统一规范标准,造成信息孤岛、难以整合。另外,住房保障业务的多样化、管理的复杂性、地方性等也造成了业务系统的复杂和难以关联。三是各自为政。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住房保障信息化也处于初始阶段,也在摸索,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数据库,各县市的信息化管理各自为政,很多住房保障业务还处于手工、纸质件办理的阶段,数据查询及统计不便,不能实现上下级部门、同级部门纵向横向的互联互通及信息资源共享。
二、努力加强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
2012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行业标准《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96-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为新时期住房保障部门建立安全可靠的住房保障业务管理体系,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确定整体建设目标
今年初,根据技术规范和住房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确定了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一是数据管理集中化。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将历史数据和分散数据集中收集到数据中心统一分类存储,提高业务系统数据在分析、统计、汇总、查询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二是政务管理平台化。构建住房保障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业务分析、运行、管理和监控集成一体,为各种业务的和非业务的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市、街道、社区三级工作人员的统一业务办公平台以及领导的决策支持平台。三是业务管理体系化。建立包括保障对象准入、资金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综合办公、领导决策及基础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应用系统。
2.实施原则
一是整体规划。住房保障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立足长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二是集中建设。住房保障中心统筹建设,逐步推进各街道和社区通过网络在全市使用。三是严格执行标准。住房保障信息化必须谨遵行业标准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四是注重实效。从实际操作入手,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群众需求,注重管理实效为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
3.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是中心培养的一批既熟悉住房保障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负责系统的建设维护、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完善需稳定经费来源,中心在已落实系统前阶段建设投入的同时,对后续开发、运行维护、数据更新经及人员培训所需的经常性经费开支也做好协调落实计划。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对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用户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协同互动等行为进行规范,确保系统的正常动行。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与汇交、维护与更新、交换与共享制度,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确保系统和数据运行安全可靠。
三、信息化建设成效
目前,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已将2008年住房保障制度实施以来的所有住房保障对象信息、房源信息、分配供应信息等全部统一于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并按照《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住房保障对象档案按“一户一档”、房源档案“一套一档”的原则,将纸质档案资料电子化,与住房保障录入数据信息一一对应。现已实现住房保障业务管理和纸质档案同步电子信息化。
齐婧/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