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邻里和谐,人人期盼、邻里和谐,人人有责。因为和谐的邻里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的分析了当前邻里关系的现状,指出了不和谐邻里关系的危害并深入了不和谐邻里关系产生的原因,最后为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思考,试图为一些社区在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过程中提供些许的启示。
【关键词】和谐;邻里关系;路径
邻里和谐,人人期盼、邻里和谐,人人有责。邻里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邻里关系的传统。清朝宰相张廷玉作诗劝导老夫人正确处理与邻居的纠纷:“千里捎书只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南史·吕僧珍传》就记载了“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等。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些为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现代邻里关系的现状、危害、原因
(一)邻里关系的现状
与传统邻里关系相比现代邻里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邻里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邻里关系人们主要是基于两种因素而聚合在一起而结为邻居(1)因继承关系而结为邻居。主要表现:现在在城市进程中逐渐消失的的大杂院、四合院,在大杂院、四合院中生活的人们,他们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资源共享,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生活相对稳定和安全。(2)因工作关系而结为邻居。主要表现:正逐渐消失的筒子楼和单位集资所建的家属院。而现在,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择业的多元化、人口流动不断加快以及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上述两种现象正逐渐消失,过去稳定的邻里关系被打破。
2、生活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大杂院和单位的筒子楼里,大家共同享用共同的生活资源:共进同一个院门、共享一个水笼头、共用一个厕所等。这样他们就有明确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而现在各家都搬进单元楼房内,过去共用资源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现代城市小区的共有资源主要是楼梯和垃圾投放站。
3、待人接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人们正常的聚会往往都是在家里举行,亲戚、朋友、同学、邻居聚在一起,很放松。而现在则不同,处于对自身以及邻里的空间和时间的保护,邻里的聚会往往都不在家里而是到饭店举行。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都没有进过邻居的家。
(二)不和谐邻里关系的危害
1、导致邻里之间的冷漠、淡化、隔离;
现代城市社区是由不同的小区组成的,而小区是由不同的单元楼和生活在不同的单元楼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组成,这样的小区的居民没有工作上的同事关系、没有经济上的来往、没有亲属关系,在生活中他们彼此不认识对方,或从内心他们也可能从一开始就忽视对方的存在。更谈不上邻里的交往了。
2、为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留下了空间;
由于邻里彼此联系的不是那么紧密,对对方的任何事可以说是漠不关心,而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邻里的这样的心理,而造成了犯罪分子肆意偷盗对方的财产,而对门的邻居以为对方在搬家这样的“笑话”。
3、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和谐的邻里关系会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消除自闭的心理,同时在关键时刻可以感受到邻里的温暖。
(三)原因分析
1、各种压力的加大而无暇顾及邻里关系。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压力主要来自于子女上学的压力、购买房屋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养老的压力、消费的压力等等,使现代的人无法分心,无力去关心那么多的人和事。而邻里关系作为最基本、最应该经常关注的一种社会关系自热而然的被忽视了。
2、缺乏对邻居的了解,而不愿意或认为没必要交往。业主的身份是随机的,无法限制的,那么你在购房时,你的邻居的身份你是无法了解的。你由于不认识他,就会对他敬而远之,就不会和他交往。
3、人们处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虽然社会秩序还不错,但还不太平,有些地方的社会治安还不能令人放心,利用邻里身份进行欺骗、诈骗的案件还时有发生。一方面,邻里之间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而不愿意主动去进行交往。另一方面,现代人的自立性比较强,比较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4、住房结构的变化,阻断了人们的正常交往。过去的大杂院的邻里是相对开放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是没有那么多的束缚的。而现在则不同,不管你有什么事,当你敲门或叫门,对方即使是在家里,他也不一定会答应或给你开门。所以,有些社会学家总结说,现代矗立的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不仅阻断了人,还阻断了人们的视野和语言,更阻断了人们的交往的心。
二、和谐邻里关系构建的路径
(一)调整好邻里交往的心态:
1、将邻居当成朋友,相信对方,真诚待之;2、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个性;3、不可歧视、忌妒邻居;4、适应环境;5、多想他人;6、串门走走;7、邻里和睦;8、宽容谦让。
(二)完善小区改善邻里关系的内部机制:
1、街道、社区应积极加以组织和推动;2、转变观念。首先,社区要加强引导,使小区居民意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其次,提高小区居民的热情,让他们每人都为小区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再次,要提高小区居民的素质;第四,小区居民要积极主动的搞好邻里关系,并积极参与邻里活动;3、建立丰富多样载体。如聚餐、郊游、义务劳动、下棋、打牌、唱歌、跳舞、戏曲晚会、文化周末等;4、应增加社区的公共服务空间。如公共图书馆、社区俱乐部、义务社区服务站等;5、建立业主QQ群 。形成了一个“舆论场”,以利于邻里之间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建立起互相信任新型关系。6、设立“邻里节”,使邻里间的活动具有长效化和正式化。7、建立业主定期会议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周云芳.怎样处理邻里关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袁岳、方大为.邻里关系比以前疏远了[M].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6
[3]张路.新邻里关系[J].互联网周刊.2006.2;
[4]周一枝.打造和谐邻里关系[N].苍梧晚报.2007年8.7;
[5]郑航生.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8;
【关键词】和谐;邻里关系;路径
邻里和谐,人人期盼、邻里和谐,人人有责。邻里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邻里关系的传统。清朝宰相张廷玉作诗劝导老夫人正确处理与邻居的纠纷:“千里捎书只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南史·吕僧珍传》就记载了“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等。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些为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现代邻里关系的现状、危害、原因
(一)邻里关系的现状
与传统邻里关系相比现代邻里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邻里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邻里关系人们主要是基于两种因素而聚合在一起而结为邻居(1)因继承关系而结为邻居。主要表现:现在在城市进程中逐渐消失的的大杂院、四合院,在大杂院、四合院中生活的人们,他们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资源共享,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生活相对稳定和安全。(2)因工作关系而结为邻居。主要表现:正逐渐消失的筒子楼和单位集资所建的家属院。而现在,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择业的多元化、人口流动不断加快以及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上述两种现象正逐渐消失,过去稳定的邻里关系被打破。
2、生活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大杂院和单位的筒子楼里,大家共同享用共同的生活资源:共进同一个院门、共享一个水笼头、共用一个厕所等。这样他们就有明确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而现在各家都搬进单元楼房内,过去共用资源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现代城市小区的共有资源主要是楼梯和垃圾投放站。
3、待人接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人们正常的聚会往往都是在家里举行,亲戚、朋友、同学、邻居聚在一起,很放松。而现在则不同,处于对自身以及邻里的空间和时间的保护,邻里的聚会往往都不在家里而是到饭店举行。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都没有进过邻居的家。
(二)不和谐邻里关系的危害
1、导致邻里之间的冷漠、淡化、隔离;
现代城市社区是由不同的小区组成的,而小区是由不同的单元楼和生活在不同的单元楼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组成,这样的小区的居民没有工作上的同事关系、没有经济上的来往、没有亲属关系,在生活中他们彼此不认识对方,或从内心他们也可能从一开始就忽视对方的存在。更谈不上邻里的交往了。
2、为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留下了空间;
由于邻里彼此联系的不是那么紧密,对对方的任何事可以说是漠不关心,而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邻里的这样的心理,而造成了犯罪分子肆意偷盗对方的财产,而对门的邻居以为对方在搬家这样的“笑话”。
3、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和谐的邻里关系会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消除自闭的心理,同时在关键时刻可以感受到邻里的温暖。
(三)原因分析
1、各种压力的加大而无暇顾及邻里关系。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压力主要来自于子女上学的压力、购买房屋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养老的压力、消费的压力等等,使现代的人无法分心,无力去关心那么多的人和事。而邻里关系作为最基本、最应该经常关注的一种社会关系自热而然的被忽视了。
2、缺乏对邻居的了解,而不愿意或认为没必要交往。业主的身份是随机的,无法限制的,那么你在购房时,你的邻居的身份你是无法了解的。你由于不认识他,就会对他敬而远之,就不会和他交往。
3、人们处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虽然社会秩序还不错,但还不太平,有些地方的社会治安还不能令人放心,利用邻里身份进行欺骗、诈骗的案件还时有发生。一方面,邻里之间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而不愿意主动去进行交往。另一方面,现代人的自立性比较强,比较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4、住房结构的变化,阻断了人们的正常交往。过去的大杂院的邻里是相对开放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是没有那么多的束缚的。而现在则不同,不管你有什么事,当你敲门或叫门,对方即使是在家里,他也不一定会答应或给你开门。所以,有些社会学家总结说,现代矗立的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不仅阻断了人,还阻断了人们的视野和语言,更阻断了人们的交往的心。
二、和谐邻里关系构建的路径
(一)调整好邻里交往的心态:
1、将邻居当成朋友,相信对方,真诚待之;2、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个性;3、不可歧视、忌妒邻居;4、适应环境;5、多想他人;6、串门走走;7、邻里和睦;8、宽容谦让。
(二)完善小区改善邻里关系的内部机制:
1、街道、社区应积极加以组织和推动;2、转变观念。首先,社区要加强引导,使小区居民意识到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其次,提高小区居民的热情,让他们每人都为小区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再次,要提高小区居民的素质;第四,小区居民要积极主动的搞好邻里关系,并积极参与邻里活动;3、建立丰富多样载体。如聚餐、郊游、义务劳动、下棋、打牌、唱歌、跳舞、戏曲晚会、文化周末等;4、应增加社区的公共服务空间。如公共图书馆、社区俱乐部、义务社区服务站等;5、建立业主QQ群 。形成了一个“舆论场”,以利于邻里之间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建立起互相信任新型关系。6、设立“邻里节”,使邻里间的活动具有长效化和正式化。7、建立业主定期会议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周云芳.怎样处理邻里关系[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袁岳、方大为.邻里关系比以前疏远了[M].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6
[3]张路.新邻里关系[J].互联网周刊.2006.2;
[4]周一枝.打造和谐邻里关系[N].苍梧晚报.2007年8.7;
[5]郑航生.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