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教母”郑明明创富历程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0月14日,香港,一个辉煌的盛典正在举行。不仅仅是为了庆祝中国申奥成功,同时也是亚太之星勋爵册封大典,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王室现任领袖亨利王子伉俪来到这里,以隆重的古罗马礼仪册封郑明明等人为亚太之星勋爵,作为其中惟一的企业家、惟一的女性,郑明明得到这个奖是无比荣耀,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个奖是为了奖励她为美容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对美无私的传播。从300美元奋斗到今日的地位,郑明明依旧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美丽,正如她旗下的化妆品一样,但是谁知道她背后的辛酸和艰辛……
  
  叛逆的女儿
  
  20世纪30年代末期,郑明明出生在印尼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早年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通晓几国语言,1930年,被派往中国驻印尼的领事馆做事。后来在印尼有了她。
  郑明明读小学时,当外交官的父亲特地将香港作家依达的小说《蒙妮坦日记》推荐给她,这是依达的成名作品,描写一个叫“蒙妮坦”的女孩子经过了爱情、事业的挫折之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父亲的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不久,父亲送郑明明去香港读中学。但中学还未毕业,郑明明心底已萌发日后梦想的初芽--她想去日本学美容美发,她想用自己的双手把别人打扮得更加美丽。或许在今天,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在当时,却是惊世骇俗。按照父亲原先的想法,是想让女儿进入美国的高等学府,培养成“上等人”,将来做医生、律师,或者成为钢琴家、歌唱家。但郑明明却选择了理发这种“下三流”的职业,父亲为之勃然大怒,认为这样是丢自己的脸,但早已萌动的“叛逆之心”,驱使郑明明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深造的机会,横渡东瀛,在日本著名的山野爱子学校开始了美容美发启蒙学习。
  离开香港的时候,因为是瞒着父亲出行,郑明明身上只有300美元,从前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小姐,现在要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这300美元,要交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剩下来的也就没多少钱了。同学们都是一些来自东南亚的富家小姐,把学这个当作消遣,整天争奇斗艳,比谁的衣服漂亮,谁的头发好看,但是郑明明没有这个权利。她只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衣食住行,生存都有问题,更别说去买一些奢侈品了。
  寒冷的冬天,大家都穿上各式各样的皮衣,郑明明却只有一件破旧的黑大衣。她穿着这件惟一御寒的大衣从住处乘地铁去学校,到了校门,赶快把大衣脱下叠好,生怕穿旧了没钱再添第二件。尽管物质上是如此的贫乏和拮据,郑明明却并不以此为苦,因为自始至终,支撑她的是一个未来的创业理想--学好手艺,回到香港,开一家自己的美容院。
  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艺运用到实践中,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美发技术。为此,郑明明在课余时间到一家美发厅打工。每天她一到店里,就把理发、烫发用具分门别类整齐地放在大托盘里,师傅刚说“红的夹子”,话音未落,她已手脚麻利地递了过去,连眼睛都不朝托盘看一眼,没过多久,师傅们都知道了郑明明的“大名”,大家都对她惊叹不已。
  两年后,郑明明从日本山野爱子学校毕业。老师们非常满意这个优等生,尤其对她的执著和勤奋赞不绝口,她们断言:“明明今后肯定大有作为!”。
  
   从实业家到教育家
  
  1964年,郑明明回到了香港,她先在一家美容美发店打工。日本学到的技艺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顾客们都满意郑明明做出来的发型,每次都点名让她来做,做出来的发型新颖独特,很合顾客口味,大量的回头客让老板喜笑颜开,对这个新来的工人十分满意。
  随着自己手艺的成熟,郑明明在慢慢地为自己的梦想做好准备。1966年,郑明明和朋友在尖沙咀合伙成立了“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创业伊始,郑明明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时间表:早上6点起床做准备工作,8:30开门,直到晚上7:30,每天工作11个小时。当时她的座右铭是:“抓紧时间,就等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她从不去日夜笙歌的香港娱乐场所,每天晚上打烊之后,还有雷打不动的”功课“,把白天顾客的姓名、特征、发型等资料建成一个个小档案,随时翻阅,以便下一次与顾客沟通。
  她一个人身兼数职,既做老板,也做工人,既是迎宾小姐,也是洗头工人。忙完了一天,还得自己做饭、洗衣,这段艰辛的日子,郑明明日后回想起来,依然感慨不已。这条成功之路走得是多么艰难。
  努力总是有回报的,崭新的经营理念,娴熟的理发技术,对顾客的热情体贴,赢来了更多的回头客!很快“蒙妮坦”就变得门庭若市,生意十分红火。
  在塑造“蒙妮坦”形象方面,郑明明是不惜工本的。因为她相信,一个美好舒适的环境,可以显示“蒙妮坦人”与众不同的素质和教养。开店时,郑明明为了营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环境,花了8万多元港币装修——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第二年,最初的合伙人回印尼定居,郑明明咬咬牙,决定以逐月还账的方式将全部股份都买下来。5年后,“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成了她的独资企业。
  但郑明明并没有满足,她想起了父亲当初的话,她想让父亲看看,她可以做得更好。她不仅要开一家店,还要把美容教育引入香港,让香港从美容的荒漠变成绿地,而不是跟着外国的潮流而动,事实上,当初挂出“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这块牌子本身也有“教育”的含义。一年后,当第一批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她们的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慕名到“蒙妮坦”来学习,而社会上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蒙妮坦”的大名,知道了“郑明明”。
  
   永远的“不倒翁”
  
  开美容店、办美容学校并没能满足郑明明的创业雄心,她还想干更大的事情。当时市面上流行畅销的多为外国的高级化妆品,作为一个职业美容师,郑明明看到了国产化妆品的薄弱,外国的东西好是好,可是却不是很适合东方人的皮肤,由此郑明明下了个更大的决心——她要创建自己的化妆品品牌!
  按照法国化妆品的生产原理,郑明明研究了中国人的皮肤和习惯,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化妆品品牌“贵夫人”,首选的市场是自己的故乡——印尼。
  为了推销“贵夫人”,郑明明别出心裁。她鼓动4个好友组成了一个独特的美容艺术团,走遍印尼的大中城市登台讲演,既传播他们独一无二的美容理念,又宣传了新创的产品和品牌。当时,已经结婚了的郑明明有了身孕,但她依然每天同大伙儿坐着没有空调的大巴四处颠簸,常常弄得又脏又累。别人都劝郑明明回港休息,但郑明明却依然坚持了下来。就这样历经千辛万苦,“贵夫人”终于在印尼逐渐打开了市场。
  然而,就在郑明明的品牌刚刚有了一点进步时,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全部产品。刹时间,她又变得两手空空!多年的积蓄没有了,还欠了银行一大笔贷款,这对创业初期的郑明明打击太大了,几乎让她无力支撑。
  当郑明明躺在床上悲观绝望的时候,她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从小她就看到父亲的办公室桌上有许多“不倒翁”,那是父亲最喜欢的玩具。父亲告诉她,人生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做人一定要有“不倒翁”精神,跌倒了赶快站起来,才能实现理想。这一刹那,郑明明明白了父亲的一番苦心,从床上爬起来化了妆,重新走到人群中。后来郑明明说,父亲这种不怕挫折、乐观向上的品格是她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成为她对女儿教育的榜样。
  现在,郑明明只有自己的一双手了,但她坚信,“天道酬勤,只要努力,会有好报的”。她又回到了香港,白天在美容店里忙,晚上教学生美容美发课;谢绝一切应酬,每天只留半小时给自己处理私事,其余时间除了睡觉,都用在了事业上。整整一年,她终于还清了贷款!
  “艰难困苦,玉汝其成。”到今天,“蒙妮坦”的业务已拓展到东南亚、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并在中国内地创办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技术学校20多所。郑明明亲自指导培训了首批荣获国际博士文凭的中国专业美容师,填补了中国美容史上的空白。 1982年,在美容美发办学的基础上,她又发明了纹眉、纹唇、纹眼线,此举轰动了国际美容界。
  80年代中期,郑明明开始进军大陆,她还记得,1984年,她在北京给一个女生化好了妆,为了保持美丽,她3天没有洗脸,口红也不敢擦。于是,郑明明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美容学校--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学校,教会人们怎么改变自我,变得更美丽。到了今天,她的蒙妮坦美容美发职业教育学校已经开遍了20多个省市,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她,见证了中国美容事业的起步和发展。
  90年代初,郑明明又创办了上海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连续6年进入中国化妆品销售前十名、上海市销售第一名,“郑明明”牌化妆护肤品风靡了全中国。为此郑明明本人于1999年获得了“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称号。如今,她拥有的资产已达10多亿港元。
  她的“蒙妮坦”几乎遍布世界,她的弟子遍布天下。为了褒扬郑明明的非凡成就,1983年,权威的国际斯佳美容协会授予她美容界的“诺贝尔奖”——“国际美容教母”称号,这项奖每4年才评一个,郑明明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第一个亚洲人;1996年,美国政府授予郑明明“个人终身成就奖”;1998年,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夫人也授予郑明明“终生成就奖”。
其他文献
干净的衣物不小心弄上油渍,真是件烦心的事!干洗要花上至少十元钱,未必完全除掉,水洗费时费力,陕西迪昊科贸出品的“好神奇1拍净”的问世,让这些生活中无意的烦恼只花几毛钱就打发了!一种新奇产品的出,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生意经》《创业》等十几家杂志刊发了相关报道。现代营销》六月报道以来,公司接到全国各地的读者打来电话,纷纷要求加盟该公司新近推出的“千元创业工程”(即不收任何加盟费用,只需1200元就可
期刊
普通的礼物到处都能买到,而能够彰显个性、更深厚的表达情感的就少而又少了。一个温闻儒雅的男人,以他敏锐的视角,独特的方式,在开创了中国情侣礼品的先河后又成了中国个性首饰定制的第一人。    1996年厌倦了一成不变生活的李朝东,辞去了安逸舒适的工作来到广州闯天下。2002年一次给妻子买生日礼物的经历让李朝东萌生了经营情侣礼品专营店的想法。  经过细致的考察,他惊讶的发现全广州乃至全中国竟没有一家是专
期刊
2006年12月,王振滔入选中央电视台发起的2006年度三农人物评选前50强,并即将赴北京在清华大学进行演讲。从浙江永嘉农家的苦孩子到游走四方的木匠,再到屡创第一的“中国鞋王”,王振滔在不断续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是勇气 而不是命运    浙江温州永嘉县有个小镇--瓯北镇,镇上有个村庄,叫千石村。少年时的王振滔就在这里读书。当时的王振滔家里很穷,弟妹几个都上学,生活非常吃力。那个年代的温州流
期刊
近日,由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代言虚假广告引发的明星代言风波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将矛头指向各路代言明星,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甚至发出一封致首都名人、明星的公开信,劝诫他们珍惜自身的荣誉和公众的信任,慎做企业形象宣传和商品、服务的代言。谁知,时隔不久,另一位著名相声演员、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又“顶风而上”,在是非难断、处处陷阱的加盟连锁行业中,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北京亿兆佳业科技有限
期刊
逛街逛出大商机    女人大都喜欢逛街,徐焱也不例外。一天晚上,徐焱伙同好友一同到珠海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去购买衣物,偶然发现,虽然夜幕已经降临,但街上竟有三分之二的灯箱广告招牌并未点亮。跟几个店主一打听,徐焱明白了个中原因。原来商业灯箱的灯管很多,耗电太大,一般都在千瓦以上。加上商业电费较贵,对商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在生意难做,因此商家一般都尽量缩短灯箱点亮时间,更不敢通宵开着广告灯箱。店主的
期刊
说来人们也许不相信,在全国几百家从事秸秆碳化做煤球、做木炭棒的单位和个人,没有一家的技术成果能赶上江苏新沂市的大老徐的技术。然而在苏北及鲁南的广大地区有几十家从事蜂窝煤、木炭棒生产的厂家,一提到大老徐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的研究成果“煤化粉”和“木炭专用模具”着实让这些小企业的小老板们疯赚了一把,是大老徐的研究成果让他们掘得了第一桶金!  大老徐的名字叫徐春天,一个40多岁的中年汉
期刊
毛巾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传统毛巾在使用过程中会滋生细菌而发粘、发腻、发臭、变黄、变硬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而引发疾病。再加上化工染料的使用,五颜六色的毛巾已成了人们健康的杀手!替代产品——高科技生物纤维毛巾应运而生!它超强吸水,拒油抗菌,永不变腻变硬,洁净环保。哪怕是鞋油沾上后在清水中一摆一荡,仍洁净如新。清洗无需使用洗涤剂。各项性能均优于单纯木质纤维、竹质纤维、蛋白纤维。产品规格全、品种多、质
期刊
在人生的旅途上,常常会出现命运的转折点。在无数个转折点上,如何打破常规,创造奇迹,活出生命的精彩,关键看你是否敢于创新并将创新付诸行动。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说一个故事:有一个房地产老板去察看一个建筑工程的进度。这时一个工人拿着一把砌刀从前面跑过来,高兴地说:“10年前,我们还是在一起砌砖的建筑工人,如今你却成了一个大老板,我还是一个砌砖的建筑工。”说完,那个工人好象有点难过。这时,这位大老板
期刊
【办个藏妇康专营店,有啥方法净赚10多万?】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省龙里县城,有一位名叫郭云涛的人,年仅29岁, 利用打工赚来的三万元代理”藏妇康”产品,仅六个月时间他究竟用什么方法挣来10多万的利润?  郭云涛 先生虽然仅有高中文化,在广东打工期间就有自己要当老板的想法,在2006年过完春节就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决心,于是在网上搜索创业项目信息,当他看到西安宇陀藏医药研究的”藏妇康”产品时便
期刊
位于山东省莱阳市的百信石材机械厂,生产的百信条纹步道石是他们企业研发的核心产品,它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推动了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冰城哈尔滨的太阳岛、防洪广场、工业基地沈阳的大学校园、玉环花苑、客运总站;北国长春的人民广场、吉林省宾馆、首都北京的永定门立交桥广场的美化建设、阜成路改造及奥运场馆的建设;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广场、宁夏高尔夫家园‘安徽蚌埠的大学城;广州的珠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