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津市汉沽区的武术圈内,提起邵义会老师,大家都知道他痴迷中华武术,是个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用功的练家子。
邵义会的家族,与中华武术素有渊源。其先祖邵益谦,1403年远离家乡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就任顺天府海防千总,率军队聚墩台、居恒城,以防日倭海盗侵犯。后世居汉沽营城繁衍后代至今。到邵义会父亲这一辈,其父、大伯、叔叔都酷爱武术。邵义会九岁时,其叔叔就教他习练少林拳,那时因年幼拿不动刀枪,叔叔就给他做木刀木剑让他锻炼。十一岁时,家里人给他请了一位宁河芦台镇的拳师王庆福老师(傅剑秋弟子)到家中教授少林拳械。三年后父亲又把他托付给唐山开滦赵各庄矿的张兰普老师深造。张兰普老师是宋真石(姚馥春弟子)的高徒,并得到河北固安县名拳师郭孟申(董海川再传弟子)、遵化县汪广生(姚馥春弟子)的真传。其杨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形意拳、八卦掌诸艺颇有造诣,是唐山地区很有影响的武术家。在跟随张兰普老师三十年的习武生涯中,邵义会学习了少林六合门、杨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多门拳艺。
张兰普老师是影响邵义会一生的恩师,当年张老师不但倾心教授他拳技,还经常向他讲做人的道理,师父嘱咐他:“年青时要多学、多看、多练、多悟,不但要学习本门的东西,别家的好东西也要学。不要固步自封,要永远虚心好学,博采众家,到老时要由博返约,有自己的东西。”邵义会牢记恩师教诲,多年来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他也不放弃武术。在学好本门拳术基础上,还经常走出家门,求师访友,学习切磋拳技。
第二个对邵义会有重要影响的师父是石家庄的马虹先生。1994年邵义会拜在马虹先生门下系统地学习陈式太极拳拳理、拳法和多种推手功夫,先后十年。这十年间为了提高自己陈式太极拳技,邵义会追随师父到石家庄、北京、天津、沧州、密云、焦作等地学拳,每到一个地方,除了跟大班学习,老师还抽时间单独给他吃小灶,师父常鼓励他:“你年青,基础好,只要肯吃苦下功夫一定能练出来。”并亲笔一书“惟精惟一,乃武乃文”送给他,这副条幅成了邵义会毕生之追求。回忆跟马虹老师学拳那十年,邵义会说那时每天坚持练拳三小时,风雨无阻,2002年至2006年他下岗期间,每天坚持练拳五至六个小时,其余时间就是学习师父的拳理论述,书写练拳心得笔记。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他打下了坚实的陈式太极拳基础。
第三位对邵义会人生有深刻影响的是吴桂忠老师。吴老师是宁河县丰台镇楮广发先生(张鸿庆、唐维禄的高徒)的得意门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吴老师在汉沽已经是很有名气的拳师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邵义会和吴老师在一个工厂上班,和吴老师的侄子吴会祥是要好朋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邵义会在吴会祥的引荐下,开始系统地向吴老师学习张鸿庆传形意拳。张鸿庆是宁河潘庄镇人,民国初年就在天津中华武士会追随李存义先生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并深得李存义先生信任,先生把武士会内一些杂务事都交给张鸿庆料理。李存义去世后张鸿庆自己在天津河北区借用友人大车店的三问厢房办起天津第25国术馆,并自任馆长和教官。直到1952年,张鸿庆才离开天津城返回宁河老家。
张鸿庆传形意拳与别人所传有所不同,他教人五行拳主张慢练,不用力。教人用形意八字二十四法反复规范动作,有了基础后要进一步摸劲、调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再进一步要练形意内功、讲胎息。他告诫弟子:“练形意拳不要整天想着打人,练拳首先要练好自己的身体,身体练不好,别的什么也谈不上。”
张鸿庆在天津办武馆教形意拳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桩功起步,到形意五行、十二形拳各种练法、用法;单操法、交手法,都很有讲究。更重要的是张鸿庆还传了一种丹田功法(练丹法),用此功练拳,能使操拳者丹田内气充盈,精神饱满,内劲大增,练中有养,有事半功倍之效。
楮广发与唐维禄是同乡,早年跟随唐维禄先生学形意拳,得到唐维禄青睐,是唐维禄晚年收的重要弟子。楮广发后来被唐先生推荐到张鸿庆门下,楮广发到天津张鸿庆的武馆帮师父做事、学拳。学习师父的形意拳独特练法、形意内功,学习龙形八卦掌。后来由师父引荐还向尚云祥学了单操手、赵子龙十三枪;学习傅剑秋的程传四门龙形掌;刘凤春的八卦三十二掌;孙禄堂的八大掌;薛颠的象形术五法。是芦台、汉沽两地有名的形意、八卦掌拳师。
吴桂忠老师深得楮广发真传,尤其对张鸿庆传形意拳、丹功和盘身掌、盘身刀、薛颠传五法等颇有研究。晚年吴桂忠老师把自己终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跟他多年学艺的邵义会。有同门人对吴老师有意见,觉得老师偏爱邵义会,吴老师对他们说:我也想多教点东西给你们,可你们能下功夫练吗?我教义会,他肯下苦功夫练,他能守住老祖宗传下的东西。
邵义会是有心之人,他牢记当年跟随马虹师父学艺时师父“善学、善记、善悟”的教诲,多年来所学的东西大多都有笔记。他一边学习,一边整理师父们传下的东西。现在他已经整理了各位老师传授的各种功法和拳械套路四十多册(手写本),约三十多万字;并且自绘草图2700多幅。多年来他在《武林》、《少林与太极》、《精武》、《武魂》、《搏击》等武术期刊上,发表了五十余篇练功心得和论文。邵义会现为中国武术六段,2010年被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授予“太极拳名师”称号,其事迹入编《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名录》一书。
2012年1月邵义会退休后,他每天上午练拳,下午整理笔记,书写文稿。2013年写出《太极长拳》一书,已送交山西科技出版社,拟于2015年上半年出版。2014年又完成了《太极拳·剑图解》一书的编着。2015年邵义会准备完成《张鸿庆传形意拳练用法释秘》一书的编着,系统地向喜爱形意拳的朋友们介绍,张鸿庆先生的真实故事和先生所传形意拳的多种练用法奥秘。
2012年9月,邵义会以张鸿庆形意拳传人的身份,受邀参加天津有关组织举办的“纪念中华武士会百年学术讨论会”。他在发言中讲到:整整一百年前,中华武术界一批豪杰志士,在孙中山先生宣导的“尚武精神”影响下,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在天津成立了中华武士会。武士会以“传习中国固有之武术,锻炼国民之体魄”为宗旨,大力提倡在民间传播中华传统武术。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中华武士会的会员们肩负历史重任,时刻不忘振兴民族精神,特别是在八年抗战时期,中华武士会的成员或是亲临前线英勇杀敌,或是深入部队将中华武术以最实用、最简洁的形式传授给前线将士,用他们的大刀在著名的喜峰口长城抗战、北京卢沟桥保卫战中痛杀日本鬼子。使中华武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显示了极大威力。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是那个时代最震撼国人的民族之声。
邵义会说,有幸生长在天津这块云集了众多中华武林志士的热土上,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了前辈贤人侠士的奇闻轶事。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宁汉家乡,可以说到处都可以听到老人们对中华武士会侠士们当年惩恶扬善,勇斗日倭,杀敌报国事迹的经久传颂。邵义会说:“我本人的体内也流淌着先祖抗倭守疆、尽忠报国的热血基因。”
邵义会表示,作为中华武士会的传人,一定要继承前辈尚武爱国的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尽心尽力做点事情,今后自己的任务就是两条:一是自己要坚守住中华传统武术这一宝贵遗产;二是传承后人,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邵义会的家族,与中华武术素有渊源。其先祖邵益谦,1403年远离家乡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就任顺天府海防千总,率军队聚墩台、居恒城,以防日倭海盗侵犯。后世居汉沽营城繁衍后代至今。到邵义会父亲这一辈,其父、大伯、叔叔都酷爱武术。邵义会九岁时,其叔叔就教他习练少林拳,那时因年幼拿不动刀枪,叔叔就给他做木刀木剑让他锻炼。十一岁时,家里人给他请了一位宁河芦台镇的拳师王庆福老师(傅剑秋弟子)到家中教授少林拳械。三年后父亲又把他托付给唐山开滦赵各庄矿的张兰普老师深造。张兰普老师是宋真石(姚馥春弟子)的高徒,并得到河北固安县名拳师郭孟申(董海川再传弟子)、遵化县汪广生(姚馥春弟子)的真传。其杨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形意拳、八卦掌诸艺颇有造诣,是唐山地区很有影响的武术家。在跟随张兰普老师三十年的习武生涯中,邵义会学习了少林六合门、杨式太极拳、太极长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多门拳艺。
张兰普老师是影响邵义会一生的恩师,当年张老师不但倾心教授他拳技,还经常向他讲做人的道理,师父嘱咐他:“年青时要多学、多看、多练、多悟,不但要学习本门的东西,别家的好东西也要学。不要固步自封,要永远虚心好学,博采众家,到老时要由博返约,有自己的东西。”邵义会牢记恩师教诲,多年来不管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他也不放弃武术。在学好本门拳术基础上,还经常走出家门,求师访友,学习切磋拳技。
第二个对邵义会有重要影响的师父是石家庄的马虹先生。1994年邵义会拜在马虹先生门下系统地学习陈式太极拳拳理、拳法和多种推手功夫,先后十年。这十年间为了提高自己陈式太极拳技,邵义会追随师父到石家庄、北京、天津、沧州、密云、焦作等地学拳,每到一个地方,除了跟大班学习,老师还抽时间单独给他吃小灶,师父常鼓励他:“你年青,基础好,只要肯吃苦下功夫一定能练出来。”并亲笔一书“惟精惟一,乃武乃文”送给他,这副条幅成了邵义会毕生之追求。回忆跟马虹老师学拳那十年,邵义会说那时每天坚持练拳三小时,风雨无阻,2002年至2006年他下岗期间,每天坚持练拳五至六个小时,其余时间就是学习师父的拳理论述,书写练拳心得笔记。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他打下了坚实的陈式太极拳基础。
第三位对邵义会人生有深刻影响的是吴桂忠老师。吴老师是宁河县丰台镇楮广发先生(张鸿庆、唐维禄的高徒)的得意门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吴老师在汉沽已经是很有名气的拳师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邵义会和吴老师在一个工厂上班,和吴老师的侄子吴会祥是要好朋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邵义会在吴会祥的引荐下,开始系统地向吴老师学习张鸿庆传形意拳。张鸿庆是宁河潘庄镇人,民国初年就在天津中华武士会追随李存义先生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并深得李存义先生信任,先生把武士会内一些杂务事都交给张鸿庆料理。李存义去世后张鸿庆自己在天津河北区借用友人大车店的三问厢房办起天津第25国术馆,并自任馆长和教官。直到1952年,张鸿庆才离开天津城返回宁河老家。
张鸿庆传形意拳与别人所传有所不同,他教人五行拳主张慢练,不用力。教人用形意八字二十四法反复规范动作,有了基础后要进一步摸劲、调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再进一步要练形意内功、讲胎息。他告诫弟子:“练形意拳不要整天想着打人,练拳首先要练好自己的身体,身体练不好,别的什么也谈不上。”
张鸿庆在天津办武馆教形意拳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桩功起步,到形意五行、十二形拳各种练法、用法;单操法、交手法,都很有讲究。更重要的是张鸿庆还传了一种丹田功法(练丹法),用此功练拳,能使操拳者丹田内气充盈,精神饱满,内劲大增,练中有养,有事半功倍之效。
楮广发与唐维禄是同乡,早年跟随唐维禄先生学形意拳,得到唐维禄青睐,是唐维禄晚年收的重要弟子。楮广发后来被唐先生推荐到张鸿庆门下,楮广发到天津张鸿庆的武馆帮师父做事、学拳。学习师父的形意拳独特练法、形意内功,学习龙形八卦掌。后来由师父引荐还向尚云祥学了单操手、赵子龙十三枪;学习傅剑秋的程传四门龙形掌;刘凤春的八卦三十二掌;孙禄堂的八大掌;薛颠的象形术五法。是芦台、汉沽两地有名的形意、八卦掌拳师。
吴桂忠老师深得楮广发真传,尤其对张鸿庆传形意拳、丹功和盘身掌、盘身刀、薛颠传五法等颇有研究。晚年吴桂忠老师把自己终生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跟他多年学艺的邵义会。有同门人对吴老师有意见,觉得老师偏爱邵义会,吴老师对他们说:我也想多教点东西给你们,可你们能下功夫练吗?我教义会,他肯下苦功夫练,他能守住老祖宗传下的东西。
邵义会是有心之人,他牢记当年跟随马虹师父学艺时师父“善学、善记、善悟”的教诲,多年来所学的东西大多都有笔记。他一边学习,一边整理师父们传下的东西。现在他已经整理了各位老师传授的各种功法和拳械套路四十多册(手写本),约三十多万字;并且自绘草图2700多幅。多年来他在《武林》、《少林与太极》、《精武》、《武魂》、《搏击》等武术期刊上,发表了五十余篇练功心得和论文。邵义会现为中国武术六段,2010年被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授予“太极拳名师”称号,其事迹入编《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名录》一书。
2012年1月邵义会退休后,他每天上午练拳,下午整理笔记,书写文稿。2013年写出《太极长拳》一书,已送交山西科技出版社,拟于2015年上半年出版。2014年又完成了《太极拳·剑图解》一书的编着。2015年邵义会准备完成《张鸿庆传形意拳练用法释秘》一书的编着,系统地向喜爱形意拳的朋友们介绍,张鸿庆先生的真实故事和先生所传形意拳的多种练用法奥秘。
2012年9月,邵义会以张鸿庆形意拳传人的身份,受邀参加天津有关组织举办的“纪念中华武士会百年学术讨论会”。他在发言中讲到:整整一百年前,中华武术界一批豪杰志士,在孙中山先生宣导的“尚武精神”影响下,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在天津成立了中华武士会。武士会以“传习中国固有之武术,锻炼国民之体魄”为宗旨,大力提倡在民间传播中华传统武术。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中华武士会的会员们肩负历史重任,时刻不忘振兴民族精神,特别是在八年抗战时期,中华武士会的成员或是亲临前线英勇杀敌,或是深入部队将中华武术以最实用、最简洁的形式传授给前线将士,用他们的大刀在著名的喜峰口长城抗战、北京卢沟桥保卫战中痛杀日本鬼子。使中华武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显示了极大威力。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是那个时代最震撼国人的民族之声。
邵义会说,有幸生长在天津这块云集了众多中华武林志士的热土上,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了前辈贤人侠士的奇闻轶事。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宁汉家乡,可以说到处都可以听到老人们对中华武士会侠士们当年惩恶扬善,勇斗日倭,杀敌报国事迹的经久传颂。邵义会说:“我本人的体内也流淌着先祖抗倭守疆、尽忠报国的热血基因。”
邵义会表示,作为中华武士会的传人,一定要继承前辈尚武爱国的民族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尽心尽力做点事情,今后自己的任务就是两条:一是自己要坚守住中华传统武术这一宝贵遗产;二是传承后人,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