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血流荧光可视化成像在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区域血流荧光可视化成像在行肾动脉分支阻断的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36~78岁,平均(51.2±11.0)岁。体重指数20.1~36.2 kg/m2,平均(25.6±4.8)kg/m2。肿瘤最大径2.0~5.1 cm,平均(3.3±0.9)cm。肾肿瘤R.E.N.A.L评分4~10分,平均(7.3±2.0)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82~133 ml/(min·1.73 m2),平均(101.9±13.7)ml/(min·1.73 m2)。术前单侧肾小球滤过率ECT-GFR:术侧44.5~70.6 ml/min,平均(53.8±8.5)ml/min;健侧48.2~71.1 ml/min,平均(56.8±6.8)ml/min;总肾功能92.7~139.1 ml/min,平均(109.8±14.6)ml/min。12例均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均应用基于吲哚菁绿的区域血流荧光可视化成像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分析纳入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并发症、病理学结果及随访资料。

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95~203 min,平均(170.6±38.6)min。术中出血量60~1 000 ml,平均(178.3±206.9)ml。根据荧光显影血流灌注区域可视化成像结果,1例采用肾动脉无阻断肾部分切除术;1例因阻断效果不满意,直接改行肾动脉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缺血时间18 min;10例采用肾动脉分支阻断,阻断时间17~46 min,平均(25.5±10.5)min,其中1例切除肿瘤过程中因创面出血严重行补救性主干阻断完成肾部分切除手术,术中出血量1 000 ml,肾动脉分支阻断46 min,主干阻断时间16 min。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5.8±0.9) d,引流管留置时间3~4 d,平均(3.5±0.5)d,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切缘均为阴性,透明细胞癌11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9例肾动脉分支阻断病例出院前eGFR 56~140 ml/(min·1.73 m2),平均(94.5±22.5)ml/(min·1.73 m2),较术前平均下降5%,其中4例术后1个月分肾功能ECT-GFR检查示,术侧20.8~55.8 ml/min,平均(37.6±13.2)ml/min;健侧51.2~68.4 ml/min,平均(58.5±6.9)ml/min;总肾功能79.3~124.3 ml/min,平均(98.7±16.2)ml/min,与术前相比术侧平均下降29%,健侧平均代偿性增高2%,总肾功能平均下降10%。

结论

基于吲哚菁绿的荧光显影区域血流可视化成像可清楚、直观地显示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中分支动脉阻断的效果,指导优化手术切除策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断血流药用历史比较久远,可以追溯至南宋《履巉岩本草》的"草血竭",其功效及用法记载明确。断血流的来源植物普遍认为是荫风轮Clinopodium polycephalum (Vaniot) C. Y. Wu et Hsuan与风轮菜C. chinensis (Benth.) O. Kuntze2个独立的种,也有学者认为荫风轮与风轮菜为同一种植物。荫风轮为断血流的主流来源,与风轮菜可能是原种与变种的关
期刊
期刊
公元前5000年,南美洲部落为寻求与神灵沟通的途径,在活人头上开凿去骨,有可能是最早的神经外科手术行为。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的伊姆霍特普为了更好的保存木乃伊,而采取经鼻取脑,成为现代经鼻蝶手术的雏形。古希腊时期的解剖学为神经外科奠定了基础。500—1500年,宗教的兴起以及战争的发生,促使大量的颅脑外伤出现,使神经外科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61年,布罗卡发现运动语言区,对大脑的认识开始从
第2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定,使传教士活动合法化,并赋予了其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权力。19世纪70年代末的"丁戊奇荒"以及随之而来疫情,又为中华内地会提供了进入山西省传教的契机。斯科菲尔德医生受中华内地会派遣,于1880年抵达太原,设立诊所,开始在山西省传教行医。1883年夏,斯科菲尔德在诊治1名斑疹伤寒患者时感染斑疹伤寒而身亡。斯科菲尔德在太原传教行医共2年8个月。此后,中华
期刊
期刊
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诸病》是讨论疾病症候特点的专书。根据书写风格、所涉病种、论述方式及行文体例等差别,可分列为《诸病(一)》和《诸病(二)》2部分。《诸病(一)》包括医简130余支,约2 000余字,共载有100余种病症名,涵盖了多个临床学科,病症分类细致,命名方法多样,四诊合参把握症候特点,重视类病比较,探讨病因病机,涉及病症的预后与调摄,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病症结合的辨证思想,具有重要的学
海昏侯汉墓出土了带有"医工五禁汤"字样的漆器。"五禁"与秦汉时期盛行的咒禁疗法有关。"五禁",指"五禁法",是实施咒禁疗法过程中的5种仪式和方法,即"存思""闭气""捻目""禹步""咒祝"。"五禁法"通过媒介"汤"来达到治疗目的。"汤"既可以是"汤药",也可以是"符水"。"医工五禁汤"漆器是实施"五禁法"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具,反映了海昏候刘贺接受咒禁疗法的史实。
《回回药方》残卷名词术语的语源复杂,既有来自阿拉伯语、波斯语、梵语者,也有来自元明之际中国北方汉语方言者。宋岘的《〈回回药方〉考释》一书对《回回药方》的诸多术语进行了释读,然而却有明显误释的,也有释读不确的,还有对非音译术语未释的。对前人未释、误释或释读不确的12个术语予以释读,可以弥补其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