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性分析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因素与行为效果是紧密相连的,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心理作为影响青年大学生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一方面会带来社会助长、群体规范等积极影响促进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从众、被迫性服从、偏见、群体极化等消极影响,令教育教学的品质大打折扣。
  关键词:社会心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
  青年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关键,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既会受到大学生个体心理的影响,更多的还会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因此,能否发挥出社会心理的积极作用,使青年大学生审慎思考,包容互惠;能否有效地克服社会心理的消极性,克服个体的有限理性和片面性,直接影响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及其心理特点
  群体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影响、彼此间关系模式固定且拥有共同目标和归属感的成员所构成的一个集体。[1]群体中的人们往往会相互影响,成员通常会通过语言形式或者非语言形式对其它成员产生某种影响。群体成员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群体为友谊发展提供了平台,使成员获得安全感,满足彼此间的社会需要以及实现自尊、被认可等需要。在群体中,通常还会有运行规范和愿景、影响力、凝聚力等,成员通常有角色定位。在当前网络化、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状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自我意识进一步确立。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发现自我、关心自我,但自我意识还不够非常稳定,通常会非常敏感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在网络化、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群体间彼此沟通的渠道更趋多样性、便捷性,在同龄人的评价影响下会出现反复多次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接纳,直至逐渐确立自我意识。第二,心理断乳与精神层面的依赖共存。一方面,成人感会使青年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变得更趋强烈,他们要求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渴望拥有较多的独立自主决定权;另一方面,当面对生活中许多现实的、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他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第三,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突出。青年大学生由于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有时会出现对家长的不满和不信任,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流,出现心理闭锁。相反,却很希望同龄人的理解和支持,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使他们很愿意与同龄人推心置腹,谈吐心声。第四,社会心理的影响性进一步加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之网络付费的降低以及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化,网络的使用和连接更加便利,以社交为目的的交流平台发展迅速,即时沟通从逐步普及发展到了使用程度进一步加深。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化交流的主体,论坛、微信等使彼此间的交流更加便利,社会心理的影响性也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心理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社会助长。社会助长也称为社会促进,是指在群体活动中,由于他人的在场,会激励个体表现出最有优势的回应,个体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它成员的影响而提高。“处在人群之中”对个体的积极反应会有增加作用,出于“评价顾忌”,个体希望得到群体成员的尊重、赞许,需要实现自我。而且,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从而不断改进,调整工作状态,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二)群体规范与凝聚力。在社会心理的作用下,群体成员具有较强的整体意识,能够认识到个体是组织的一部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群体成员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并内化为行为的尺度。因此,良好的群体规范有助于成员行为的导向和矫正。同时,群体对于成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忠诚,成员之间有“我们”的认识,有相互合作的愿望和动力。彼此间意见沟通畅通、信息传递较快,气氛民主,比较关注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群体凝聚力在社会心理的推动下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社会心理对教育教学的消极影响
  社会心理除了能带来积极影响外,还存在着很大的负面性。勒庞认为在群体中,个人的独立性会完全丧失,“完全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2]这种反差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具体来讲,社会心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消极影响有以下几种:
  (一)从众与服从。从众是指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很多情况下,人们已经形成尽量不偏离群体的习惯,并为了使群体接受而不惜放弃自我,委屈服从。偏离群体,个体会面临较大的群体压力。因此,个人会从被排斥、被边缘化而导致的焦虑感出发,逐渐放弃个人立场。从众所产生的后果非常恶劣,加上法不责众的心理,个人的优越感和力量感急剧膨胀。“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全盘接受,或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正是由于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模式,群体中的人们和独立的个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格,对差异和争执的容忍理解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独立的个人可以平心静气的接受异议和矛盾,可以进行讨论和辩解,但在群体中却很难做到这样,“在公众的集会上,演说者哪怕做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在一片嘘声和驱逐声中,演说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
  (二)偏见。偏见是指心理上的一种预先判断。它是针对他人或者其他群体(通常是一个有不同文化、伦理的群体或者性别不同的群体)的一种不合理的、预设的、常是负面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在实际生活中,社会不平等、“我们”与“他们”群体的心理界限、社会差别、人们内心的愤怒、归类等简化世界的认知模式等都会造成偏见。凯斯·R.桑斯坦认为由于“偏见”的心理,有时会使人们解决问题时更为糟糕。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群体若不讨论而是采纳平均答案,往往会做的相当不错,或者至少不会严重失误,而在恶劣的讨论环境下,人们之间协商后,平均答案变得更糟了。
  (三)团体极化。在群体中,具有主导性的倾向不断得到加强的现象被称为极化。有两种明显的因素会导致团体极化的产生:其一,名誉效应。这是指个人在与他人的交谈中,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有利的、美好的、欣赏的看法,并且也这样看待自己。一旦听到别人的想法,就会依照主要立场的方向逐渐调整自己的观点以便于维持自我形象。在各自思考、判断以及表达自我观点时,出于谨慎、担忧别人看起来过于极端等考虑,人们可能会倾向于选取中间立场的观点。但是一旦团体内其他人表示支持,这种顾虑就会消失,并产生出短暂而巨大的能量,结果就是推动整个团体渐渐走向极化。其二,有限的意见团体。在现实中,人们倾向于跟自己持相同意见的人交往。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人们能够方便的组建各式论坛和群组,与志趣相投的人们互动,自动过滤掉一些麻烦和不喜欢的声音。在这样有限的意见团体中,处在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组成的群体中,个体会感到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约束个人的道德、文明方式、社会机制、责任感等会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效力,团体非常容易走向极化。
  参考文献:
  [1] [美]杰拉尔德·格林伯格.组织行为学[M].毛蕴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71.
  [2]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9.
其他文献
镜头一: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他的庄稼长得太慢,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然后疲劳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说后急
期刊
解题反思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重点分析了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高中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
期刊
巨乳症又称乳房肥大,是指女性乳房过度发育,含腺体及脂肪结缔组织过大增生,体积超长与躯体明显失调。可发生胸部压迫感、慢性乳腺炎、疼痛、肩酸沉重及乳房下皮肤糜烂等[1]。乳房缩小成形术是指切除部分乳房皮肤、乳腺组织,使乳房体积缩小和乳房位置改善并进行乳头乳晕整形的一类整形术。因乳房属于女性的私密部位,就诊患者往往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因此就对健康宣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术前护理  1.1
现如今,很多学校把听评课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听评课这种特殊课堂该如何去实施,讲课教师应该如何驾驭课堂,评课教师应该如何去品评课堂,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
期刊
文章针对电力基建工程的风险管理,首先,对现阶段的风险管理应用背景进行分析,明确在电力基建工程中适时应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深度剖析风险管理具体实施过程及
摘 要:将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近年来,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设备不断地进入课堂,教育手段已从“粉笔加黑板”的单一阶段逐步跨入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综合开发阶段.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文本、图像
血清脂质,是体内脂类转运的主要形式,并且反映各种病理过程中脂代谢的改变情况.血清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很少量的游离脂肪酸等.本文对血清脂质检测方法及其临床
总结董襄国教授“六和理论”在临床诊治疾病的经验.董襄国教授认为:疾病的产生皆由“不和”致之,治疗当以“和”之,强调辨体、辨证、辨病相结合,以“和”为纲.使阴阳谐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