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开发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生活;实践活动;学习资源
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犹如源泉,语文犹如溪流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着。”无独有偶,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也时时反映生活。无生活,不语文。
一、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校园还有更加灵动多样的空间,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和资源随时随地出现,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今年元旦,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我带着学生在体育馆门口排队,等候入场。
那天,负责主持的张老师一袭白裙楚楚动人,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张老师变成白雪公主啦!”我们班的中柱同学扬起笑脸对我说:“张老师不是公主,是女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苏阳认真地说:“张老师严肃威风,像白雪女王。”我接着说:“有道理,那我像啥王?”中柱裂开嘴笑了,说:“你是美猴王。”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同学们也哄堂大笑。我故意繃着脸说:“张老师是女王,我怎么就成猴王了呢?”中柱笑着说:“是美猴王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很厉害。”孩子们应和着:“对,对。”我笑笑说:“你们对我评价这么高,真让我受宠若惊。”我模仿美猴王的动作在那抓耳挠腮,冲着他们做鬼脸:“我是美猴王,你们就是小猴子。”孩子们模仿我的动作在那欢蹦乱跳,七嘴八舌地喊:“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王……”
我突然想到不久就要放寒假了,我打算在假期里让他们读《西游记》,就趁着这个机会先和他们谈谈《西游记》吧。我趁热打铁,问道:“你们喜欢美猴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为什么?”我问。孩子们有的说他神通广大,能降妖除魔;有的说他胆大包天,敢大闹天宫;有的说机灵聪明,鬼点子多……我又说:“《西游记》中除了美猴王,你们还喜欢谁?”有的孩子说:“我觉得猪八戒很可爱,他胖胖的,圆圆的,贪吃,每次看到他都感到快乐,他还能和孙悟空一起打妖怪。”“你读书很爱动脑筋,猪八戒确实有可爱之处。”我说。有的孩子说:“唐僧爱唠叨,死脑筋,但是他不畏艰险,坚持到底的精神,了不起!”“沙僧忠厚老实,埋头苦干,从不招惹是非。”我说:“你们的见解很独特,《西游记》写了九九八十一难,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难?”孩子们说:“《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这些故事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问。有个孩子说:“铁扇公主不愿意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就变成一只小飞虫,趁着铁扇公主喝水的时候钻进她的肚子里……”有的说:“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好不威风,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我说:“你们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有的还读过这本书,如果你们能在寒假里再认真读一读这本书,把你刚才说的写具体,就是一篇佳作。”
二、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家庭生活,把语文和家庭生活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今年寒假,政教处给孩子们布置了语文春节系列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怎样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并且把这句话写下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包饺子,并且说说包饺子的步骤、饺子的寓意,并且写三五句话。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剪窗花,并把窗花的寓意写下来。四年级的孩子自制花灯,并写上灯谜,开学后举行元宵灯展,进行猜谜活动。五年级的学生收集春联,并且书写家里的春联。六年级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做团圆饭,拍全家福,并把感受写下来。开学后,政教处收到了五颜六色的、五花八门的语文实践作业,有孩子们的活动照片,有收集的资料,有长短不一的感受,还有红彤彤的春联、窗花……
三、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想教会学生观察,必须要走进自然,接触自然,在自然生活中观察、交流,才能学有所得。
五月,校园里的月季花开了,看着这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月季花,我打算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观察月季花。我刚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教室里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观察就要带着任务----观察后每位同学要写一篇观察日记。怎样观察呢?老师的指导很重要,这时候,学生很愿意听。我首先指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然后指导他们抓住月季花的颜色、形态、香味来观察,还要注意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并且要展开想象。孩子们在月季园里观察、记录、交流,兴致盎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研学旅行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今年,我校组织学生到南京东南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研学旅行,开启了一次历史之旅,文化之旅。学校不仅组织学生在南京博物院里展开寻宝活动,并写下了研学体会。当孩子们拿着藏宝图组成学习小组,在南京博物院里寻找宝藏,看着他们认真找寻的模样,低声探究讨论的模样,发现宝藏兴奋的模样,这不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样子吗?
本次研学旅行,打破了以往研学旅行纯玩纯吃的老样子,摒弃了研学旅行后就写作文的老模式。而是把它设计成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实践活动融入社会生活,发掘社会生活的资源,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运用语文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文章类
[2] 李煜《语文和生活的关系之我见》。
网络文章类
[3] 作者不详 百度搜索
关键词:语文;生活;实践活动;学习资源
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犹如源泉,语文犹如溪流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着。”无独有偶,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也时时反映生活。无生活,不语文。
一、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校园还有更加灵动多样的空间,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和资源随时随地出现,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今年元旦,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我带着学生在体育馆门口排队,等候入场。
那天,负责主持的张老师一袭白裙楚楚动人,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张老师变成白雪公主啦!”我们班的中柱同学扬起笑脸对我说:“张老师不是公主,是女王。”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苏阳认真地说:“张老师严肃威风,像白雪女王。”我接着说:“有道理,那我像啥王?”中柱裂开嘴笑了,说:“你是美猴王。”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同学们也哄堂大笑。我故意繃着脸说:“张老师是女王,我怎么就成猴王了呢?”中柱笑着说:“是美猴王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很厉害。”孩子们应和着:“对,对。”我笑笑说:“你们对我评价这么高,真让我受宠若惊。”我模仿美猴王的动作在那抓耳挠腮,冲着他们做鬼脸:“我是美猴王,你们就是小猴子。”孩子们模仿我的动作在那欢蹦乱跳,七嘴八舌地喊:“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王……”
我突然想到不久就要放寒假了,我打算在假期里让他们读《西游记》,就趁着这个机会先和他们谈谈《西游记》吧。我趁热打铁,问道:“你们喜欢美猴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为什么?”我问。孩子们有的说他神通广大,能降妖除魔;有的说他胆大包天,敢大闹天宫;有的说机灵聪明,鬼点子多……我又说:“《西游记》中除了美猴王,你们还喜欢谁?”有的孩子说:“我觉得猪八戒很可爱,他胖胖的,圆圆的,贪吃,每次看到他都感到快乐,他还能和孙悟空一起打妖怪。”“你读书很爱动脑筋,猪八戒确实有可爱之处。”我说。有的孩子说:“唐僧爱唠叨,死脑筋,但是他不畏艰险,坚持到底的精神,了不起!”“沙僧忠厚老实,埋头苦干,从不招惹是非。”我说:“你们的见解很独特,《西游记》写了九九八十一难,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难?”孩子们说:“《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这些故事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问。有个孩子说:“铁扇公主不愿意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就变成一只小飞虫,趁着铁扇公主喝水的时候钻进她的肚子里……”有的说:“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好不威风,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我说:“你们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有的还读过这本书,如果你们能在寒假里再认真读一读这本书,把你刚才说的写具体,就是一篇佳作。”
二、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家庭生活,把语文和家庭生活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今年寒假,政教处给孩子们布置了语文春节系列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怎样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并且把这句话写下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包饺子,并且说说包饺子的步骤、饺子的寓意,并且写三五句话。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剪窗花,并把窗花的寓意写下来。四年级的孩子自制花灯,并写上灯谜,开学后举行元宵灯展,进行猜谜活动。五年级的学生收集春联,并且书写家里的春联。六年级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做团圆饭,拍全家福,并把感受写下来。开学后,政教处收到了五颜六色的、五花八门的语文实践作业,有孩子们的活动照片,有收集的资料,有长短不一的感受,还有红彤彤的春联、窗花……
三、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自然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想教会学生观察,必须要走进自然,接触自然,在自然生活中观察、交流,才能学有所得。
五月,校园里的月季花开了,看着这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月季花,我打算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观察月季花。我刚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生,教室里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观察就要带着任务----观察后每位同学要写一篇观察日记。怎样观察呢?老师的指导很重要,这时候,学生很愿意听。我首先指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然后指导他们抓住月季花的颜色、形态、香味来观察,还要注意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并且要展开想象。孩子们在月季园里观察、记录、交流,兴致盎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四、让语文实践活动走进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研学旅行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今年,我校组织学生到南京东南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研学旅行,开启了一次历史之旅,文化之旅。学校不仅组织学生在南京博物院里展开寻宝活动,并写下了研学体会。当孩子们拿着藏宝图组成学习小组,在南京博物院里寻找宝藏,看着他们认真找寻的模样,低声探究讨论的模样,发现宝藏兴奋的模样,这不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样子吗?
本次研学旅行,打破了以往研学旅行纯玩纯吃的老样子,摒弃了研学旅行后就写作文的老模式。而是把它设计成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实践活动融入社会生活,发掘社会生活的资源,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运用语文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文章类
[2] 李煜《语文和生活的关系之我见》。
网络文章类
[3] 作者不详 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