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我,一个默默写字的学生。我热爱读书,也热爱写作。正如段成式所言:“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我不想做个黑暗中的盲人,所以我捧起了书;我不想做只消声的寒蝉,所以我拿起了笔。我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仅想用笔写下,那些在我梦里炙热翻滚的黎明。
青苔,红砖,瓦。
这是向望从未见过的异乡景象,独特而美丽,却愈发显得自己格格不入。这个已不再年轻的男人脸上浮现出自他出走这十三年来从未显露出的迷茫。他第一次觉得这趟冲动的旅途对于自己就是饮鸩止渴:他只知去寻找更美的月亮,别的一切都顾不上。
他抬头,在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巍峨建筑的缝隙中窥见了月亮。那是一个暗淡的月亮,灰色的、比故乡的月亮还要冷清,仿佛是坠在浮尘中的一块千年玄冰。
他问自己,那是自己走了这么多路,耗费了这么多个日夜去寻找的月亮吗?
不是,他告诉自己。
他用裂了口的右手轻拍了拍一位过路人的肩:请问哪里有最美的月亮?
穿着方方正正衣服的过路人用嫌恶的眼神打量着他:什么最美的月亮?最美的月亮在珠宝店最深处的玻璃罩里!
路过的高中生闻言哄笑起来:对啊!对啊!
向望知道月亮不在玻璃罩里,他心里清楚,高贵、骄傲的月亮是绝无可能被凡尘俗世吸引,而坠落在这些俗人眼里的。他叹了一口气,卷起干裂的嘴唇上下碰撞了几下,却没能发出一丝声音。
此时一辆汽车和他擦肩而过,车门被那过路人拉开。在他离开这里之前,他朝向望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想找到最美的月亮?去北边寻找吧,那里有最美的月亮。
向望在心里默默地记住了他口中的北方,他终有一天会去到那里。
夜已经很深了,天上挂着的月亮浮现出一种诡异的模糊感。
这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满月吗?他在心里叩问自己。他很清楚不是,他不知道心中的满月在哪里,他只知道往前去寻:往前走,总会找到。
他回想起少年时光,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干渴与饥饿如同蝉蛹一般死死包裹着他。他只记得漫天的黄沙、干瘦的骆驼与那盘他彼时千般不喜万种不爱的月亮,他记得粗糙了他脸颊的风与母亲温暖的怀抱。他好像都记得,却又好像对这一切很陌生,往日的苦涩在他唇边蔓延开来,他被苦得无法呼吸。
那时向望与母亲的处境很艰难,在外打工的父亲死在了他从未见过的南方,父亲的补偿金被爷爷奶奶攥着,一分都没落在他和他母亲手里。他的母亲,这个柔弱的女人,在被赶出家门后艰难的日子里从未考虑过抛弃他。
他由衷地感谢她。那时候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母亲原本细腻的手因为挥动锄头而粗糙,原本清澈的眼因为风沙的摧残而浑浊,原本健康的双脚因为干燥的空气而皲裂流血。因此他在心底里厌恶这片黄色的土地,厌恶这个直白而不可企及的月亮。
他的母亲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缠绵病榻,他掏空了自己的储蓄去求医问药,可她最终还是没能挺过他二十四岁那年的春天。向望流着泪送别了他永远的母亲,在察觉只剩自己一个人之后沉默地收拾了行囊,毅然决然地去奔赴那不可知的未来。
他曾在少年时那样地沉醉于那盘月亮,他也曾在少年时那样地厌恶过那盘月亮。月亮曾用母亲般柔和的光辉笼罩住饥寒交迫的他,那散落的月光消磨了他的残暴、粗俗和冲动。但那个直白的月光同样洗去了他心中的血性、骄傲与顽强,他怯懦地躲在母亲的身后,只能张着一张嘴依靠着母亲过活,无底线地透支着她的生命。
他一边走,一边回想起少年时光,不由得一阵唏嘘。夜已经深了,只穿着单衣的向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寒冷仍如少时那般啃食着他的骨髓。他四处张望,寻了一个路边的长椅躺下。
在陷入黑暗的前一瞬,他想:下一站,就去北边吧。
亮银,凉风,雪。
他来到这个传说中月亮最美的地方,却看不到最美的月亮,只感受到彻骨的寒冷。他哆嗦着蜷缩身体,用初生儿般瑟瑟的眼神打量着周围高鼻深目的旁人。他不知道自己来到了哪里,他只知道这个地方没有那个月亮,这个地方没有如母亲的拥抱般温暖的风。
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月亮在哪儿?
他不知道。
他抬头看向天空之中的那盘月亮,它是那样的冷清而又令人迷茫。周围绿色的光芒在这一瞬间乍亮,那尖锐的光芒掩盖了月辉。绿光又是一变,向望瞳孔中的月亮被分割为一块一块,散落,铺成大海。
他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感受到彻骨的寒冷。寒冷一点点地吞噬他,他感受到自己的心头热血一分一分地凉了下去。
他哀号一声,匍匐在雪地上,像一幅残酷的印象派油画。
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最后一瞬,只感觉体内最后一点肾上腺素涌了上来。他艰难地撑开眼皮,终于看到了月亮——那是怎样的一个月亮?他无法形容,像是旅途中看见的一条流浪狗咬了一口就丢弃的肉包,那样迟钝,那样平庸。
他终于知道:他寻寻觅觅了一生的满月,一直在那个他回不去的故乡。
(指导老师:张国方)
创作感言:
写这个故事时已是深夜。我在学习之余百无聊赖地望向天际,不期然看见了一盘月。那是怎样的惊鸿一瞥?那盘满月皎洁又神秘,清丽高洁、不可企及。古往今来有那么多文人用或华丽或质朴的语句歌咏过它。顿时“向望”这个带着较强象征意义的人物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可怜困苦的童年让他寄希望于满月,他依托信仰过活。他这一路走来,经历过信仰与物质的冲突,尝过因自己的怯懦而结的苦果。他已追逐了十三年,可他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眼前得到的东西,这是个贪得无厌的追寻者。在我看来,或许让他长眠在极寒中是最美好的结局。
他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但他的遗憾来自他自己的怯懦、推脱与贪婪。我们都是追寻者,可我们不应像向望一样,成为没有前方、贪得无厌的逐月者。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你以为这山不及那山高,可實际上风景这边独好。
我,一个默默写字的学生。我热爱读书,也热爱写作。正如段成式所言:“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我不想做个黑暗中的盲人,所以我捧起了书;我不想做只消声的寒蝉,所以我拿起了笔。我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仅想用笔写下,那些在我梦里炙热翻滚的黎明。
青苔,红砖,瓦。
这是向望从未见过的异乡景象,独特而美丽,却愈发显得自己格格不入。这个已不再年轻的男人脸上浮现出自他出走这十三年来从未显露出的迷茫。他第一次觉得这趟冲动的旅途对于自己就是饮鸩止渴:他只知去寻找更美的月亮,别的一切都顾不上。
他抬头,在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巍峨建筑的缝隙中窥见了月亮。那是一个暗淡的月亮,灰色的、比故乡的月亮还要冷清,仿佛是坠在浮尘中的一块千年玄冰。
他问自己,那是自己走了这么多路,耗费了这么多个日夜去寻找的月亮吗?
不是,他告诉自己。
他用裂了口的右手轻拍了拍一位过路人的肩:请问哪里有最美的月亮?
穿着方方正正衣服的过路人用嫌恶的眼神打量着他:什么最美的月亮?最美的月亮在珠宝店最深处的玻璃罩里!
路过的高中生闻言哄笑起来:对啊!对啊!
向望知道月亮不在玻璃罩里,他心里清楚,高贵、骄傲的月亮是绝无可能被凡尘俗世吸引,而坠落在这些俗人眼里的。他叹了一口气,卷起干裂的嘴唇上下碰撞了几下,却没能发出一丝声音。
此时一辆汽车和他擦肩而过,车门被那过路人拉开。在他离开这里之前,他朝向望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想找到最美的月亮?去北边寻找吧,那里有最美的月亮。
向望在心里默默地记住了他口中的北方,他终有一天会去到那里。
夜已经很深了,天上挂着的月亮浮现出一种诡异的模糊感。
这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满月吗?他在心里叩问自己。他很清楚不是,他不知道心中的满月在哪里,他只知道往前去寻:往前走,总会找到。
他回想起少年时光,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干渴与饥饿如同蝉蛹一般死死包裹着他。他只记得漫天的黄沙、干瘦的骆驼与那盘他彼时千般不喜万种不爱的月亮,他记得粗糙了他脸颊的风与母亲温暖的怀抱。他好像都记得,却又好像对这一切很陌生,往日的苦涩在他唇边蔓延开来,他被苦得无法呼吸。
那时向望与母亲的处境很艰难,在外打工的父亲死在了他从未见过的南方,父亲的补偿金被爷爷奶奶攥着,一分都没落在他和他母亲手里。他的母亲,这个柔弱的女人,在被赶出家门后艰难的日子里从未考虑过抛弃他。
他由衷地感谢她。那时候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母亲原本细腻的手因为挥动锄头而粗糙,原本清澈的眼因为风沙的摧残而浑浊,原本健康的双脚因为干燥的空气而皲裂流血。因此他在心底里厌恶这片黄色的土地,厌恶这个直白而不可企及的月亮。
他的母亲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缠绵病榻,他掏空了自己的储蓄去求医问药,可她最终还是没能挺过他二十四岁那年的春天。向望流着泪送别了他永远的母亲,在察觉只剩自己一个人之后沉默地收拾了行囊,毅然决然地去奔赴那不可知的未来。
他曾在少年时那样地沉醉于那盘月亮,他也曾在少年时那样地厌恶过那盘月亮。月亮曾用母亲般柔和的光辉笼罩住饥寒交迫的他,那散落的月光消磨了他的残暴、粗俗和冲动。但那个直白的月光同样洗去了他心中的血性、骄傲与顽强,他怯懦地躲在母亲的身后,只能张着一张嘴依靠着母亲过活,无底线地透支着她的生命。
他一边走,一边回想起少年时光,不由得一阵唏嘘。夜已经深了,只穿着单衣的向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寒冷仍如少时那般啃食着他的骨髓。他四处张望,寻了一个路边的长椅躺下。
在陷入黑暗的前一瞬,他想:下一站,就去北边吧。
亮银,凉风,雪。
他来到这个传说中月亮最美的地方,却看不到最美的月亮,只感受到彻骨的寒冷。他哆嗦着蜷缩身体,用初生儿般瑟瑟的眼神打量着周围高鼻深目的旁人。他不知道自己来到了哪里,他只知道这个地方没有那个月亮,这个地方没有如母亲的拥抱般温暖的风。
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月亮在哪儿?
他不知道。
他抬头看向天空之中的那盘月亮,它是那样的冷清而又令人迷茫。周围绿色的光芒在这一瞬间乍亮,那尖锐的光芒掩盖了月辉。绿光又是一变,向望瞳孔中的月亮被分割为一块一块,散落,铺成大海。
他好像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感受到彻骨的寒冷。寒冷一点点地吞噬他,他感受到自己的心头热血一分一分地凉了下去。
他哀号一声,匍匐在雪地上,像一幅残酷的印象派油画。
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最后一瞬,只感觉体内最后一点肾上腺素涌了上来。他艰难地撑开眼皮,终于看到了月亮——那是怎样的一个月亮?他无法形容,像是旅途中看见的一条流浪狗咬了一口就丢弃的肉包,那样迟钝,那样平庸。
他终于知道:他寻寻觅觅了一生的满月,一直在那个他回不去的故乡。
(指导老师:张国方)
创作感言:
写这个故事时已是深夜。我在学习之余百无聊赖地望向天际,不期然看见了一盘月。那是怎样的惊鸿一瞥?那盘满月皎洁又神秘,清丽高洁、不可企及。古往今来有那么多文人用或华丽或质朴的语句歌咏过它。顿时“向望”这个带着较强象征意义的人物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可怜困苦的童年让他寄希望于满月,他依托信仰过活。他这一路走来,经历过信仰与物质的冲突,尝过因自己的怯懦而结的苦果。他已追逐了十三年,可他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眼前得到的东西,这是个贪得无厌的追寻者。在我看来,或许让他长眠在极寒中是最美好的结局。
他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但他的遗憾来自他自己的怯懦、推脱与贪婪。我们都是追寻者,可我们不应像向望一样,成为没有前方、贪得无厌的逐月者。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你以为这山不及那山高,可實际上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