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和中学数学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很快地得到适应,如果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中小衔接就会少一点障碍,学生就会顺利地进行过渡。因而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使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更好地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关键词】不可分割;科学;正确;激发;扎实
【Abstract】Primary and second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are indivisible in two parts. Students entering junior high school, due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content, learning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etc., while accepting the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o can not quickly be adapted, if to lay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vergence will be less obstacles, the students will smooth the transition. And therefore students a solid knowledge base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right, with higher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make primary education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o be coordinated into an organic whole, and thu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 overall proactive students.
【Key words】Are inseparable; science; correct; excitation; solid
小学和中学数学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很快地得到适应,如果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中小衔接就会少一点障碍,学生就会顺利地进行过渡。因而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使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更好地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我们作为一个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正努力学习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为小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寻找衔接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
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其内容少,题型简单,教学进度慢,对各类题型都能进行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巩固,小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题型等就能取得好成绩。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有较多的依赖性与被动性,是在老师的不断鼓励、激励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而升入初一后,不但知识增多容量增大且灵活性也加大,老师对重难点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强调,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加上小学生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需要适应的过程。
以上这些因素致使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而影向到成绩的提高,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教师为减少脱节状况而去努力探索中小学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从而减少衔接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为学生升入中学打好基础:
一、掌握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数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六年级的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经常出一些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应用题或判断题,让他们知道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也可以表示0。这既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的训练,也是为数学抽象思维创造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相当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多提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多采用一题多解等形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小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都喜欢用算术解,这时,可以鼓励学生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平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列方程容易,而算术解容易出错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如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块0.25公顷的三角形棉田,量得它的底是125米,请你算一算,它的高是多少米?学生如果用算术解来解答,对“2”的处理问题上就容易出错。有的学生用除以2,有的学生漏掉乘2。可是如果用方程解那么这道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渐渐的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学生进入初中打好基础。
二、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升到中学就能更快地适应节奏快任务重的学习生活。因此,小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教学角度来讲,小学阶段重基础知识,轻能力培养。而初中的教材又要求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有意识的训练有效的自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有关知识,待到上新课时有预习的学生就容易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表达式等。接着再到学生能主动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快改变被动的依赖的学习心理。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不去想为什么,而是喜欢多问为什么,因此,小学教师应从启迪学生的思维出发,让学生养成上课时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做作业时边做边想;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观察题、式、图等,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由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阶段,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考的快乐和解决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喜欢数学和喜欢数学学习的学生多起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轻结果,重过程。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术训练等僵化的学习,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那么也会为小学生升到初中因为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兴趣,而更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四、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从小学阶段高年级起就要为中学学习提供后续保障,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比如,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是刚进中学就学的知识,如果刚一开始就学得轻松,那么就会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小学阶段就可以有意让学生学一些口算两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经常在课前口算两分钟,这样初一的学生就可以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提高上,为中学减轻学习负担。
小学阶段起教师就应该全面考虑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要有方向,有根据。如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把各数的位置摆好,然后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用等式表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解方程求答数。思维应有灵活性,要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不应强求统一,但要注意鼓励学生采用最佳的方法。小学阶段起教师还要为学生增加各种练习,通过学生思考、练习,从而来掌握知识。但是要注意,不能为做练习而练习,必须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真正意义上来学好数学。这也同样可以为中学减轻学习负担。
总之,小学和初中的接轨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为了使小学生进入中学后,能尽快适应中学,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减少教学中的脱节现象,以及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出现对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的现象。我们中、小学教学都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探究性学习路子发展下去。为中小学的衔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学衔接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 沈慧英 2007年4月
2、《加强切磋与实践,促进中小学教学衔接》 黄燕蔚 2007年4月
【关键词】不可分割;科学;正确;激发;扎实
【Abstract】Primary and secondary mathematics education are indivisible in two parts. Students entering junior high school, due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content, learning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etc., while accepting the knowledge, learning and so can not quickly be adapted, if to lay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vergence will be less obstacles, the students will smooth the transition. And therefore students a solid knowledge base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right, with higher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der to make primary education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o be coordinated into an organic whole, and thu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 overall proactive students.
【Key words】Are inseparable; science; correct; excitation; solid
小学和中学数学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很快地得到适应,如果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中小衔接就会少一点障碍,学生就会顺利地进行过渡。因而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使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更好地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我们作为一个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正努力学习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为小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寻找衔接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
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其内容少,题型简单,教学进度慢,对各类题型都能进行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巩固,小学生只要熟记概念、公式题型等就能取得好成绩。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有较多的依赖性与被动性,是在老师的不断鼓励、激励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而升入初一后,不但知识增多容量增大且灵活性也加大,老师对重难点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强调,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加上小学生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转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需要适应的过程。
以上这些因素致使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而影向到成绩的提高,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教师为减少脱节状况而去努力探索中小学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从而减少衔接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为学生升入中学打好基础:
一、掌握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数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六年级的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经常出一些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应用题或判断题,让他们知道a可以表示正数、负数,也可以表示0。这既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的训练,也是为数学抽象思维创造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相当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多提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多采用一题多解等形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小学生在做应用题时都喜欢用算术解,这时,可以鼓励学生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平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列方程容易,而算术解容易出错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如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块0.25公顷的三角形棉田,量得它的底是125米,请你算一算,它的高是多少米?学生如果用算术解来解答,对“2”的处理问题上就容易出错。有的学生用除以2,有的学生漏掉乘2。可是如果用方程解那么这道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渐渐的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小学生进入初中打好基础。
二、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升到中学就能更快地适应节奏快任务重的学习生活。因此,小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教学角度来讲,小学阶段重基础知识,轻能力培养。而初中的教材又要求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有意识的训练有效的自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注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比如在教学圆面积的推导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有关知识,待到上新课时有预习的学生就容易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表达式等。接着再到学生能主动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快改变被动的依赖的学习心理。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不去想为什么,而是喜欢多问为什么,因此,小学教师应从启迪学生的思维出发,让学生养成上课时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做作业时边做边想;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观察题、式、图等,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由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阶段,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考的快乐和解决挑战性问题后的精神满足;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喜欢数学和喜欢数学学习的学生多起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轻结果,重过程。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术训练等僵化的学习,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那么也会为小学生升到初中因为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兴趣,而更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四、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从小学阶段高年级起就要为中学学习提供后续保障,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比如,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是刚进中学就学的知识,如果刚一开始就学得轻松,那么就会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小学阶段就可以有意让学生学一些口算两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经常在课前口算两分钟,这样初一的学生就可以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提高上,为中学减轻学习负担。
小学阶段起教师就应该全面考虑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要有方向,有根据。如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把各数的位置摆好,然后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用等式表达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解方程求答数。思维应有灵活性,要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不应强求统一,但要注意鼓励学生采用最佳的方法。小学阶段起教师还要为学生增加各种练习,通过学生思考、练习,从而来掌握知识。但是要注意,不能为做练习而练习,必须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真正意义上来学好数学。这也同样可以为中学减轻学习负担。
总之,小学和初中的接轨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为了使小学生进入中学后,能尽快适应中学,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减少教学中的脱节现象,以及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出现对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的现象。我们中、小学教学都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探究性学习路子发展下去。为中小学的衔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小学衔接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 沈慧英 2007年4月
2、《加强切磋与实践,促进中小学教学衔接》 黄燕蔚 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