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人师,最大的荣誉感来源于责任与爱心。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用爱心理解与保护的,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爱、理解、保护对一个孩子,尤其是“不一样”的孩子的重要性。爱一个各方面都健全的孩子并不难,而爱一个发展有问题的孩子不容易。正如老师的肺腑之言:“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向‘问题’学生播撒爱的阳光,是教师的天职。”
新学年伊始,我班担任2班、4班的英语老师。在前两个月里,与班里的孩子们接触,除了从他们身上感到强烈的求知欲、创造力之外,我感到的大多是温暖、活力和孩子身上的天真烂漫。我带的2班女生多些,总体更文静、文艺一些,但一样地保留孩子气和纯真。2班男生A的表现也一直很平稳,除了偶尔上课讲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会不顾纪律发表一大长篇意见,并未有任何异常,但他的两次小举动让我注意到这个孩子很特别。刚开学不久,一天下课后,A拿着自己画的一幅A4大的铅笔素描给我看。我问这是什么?孩子笑笑说,这是毛主席!还有一次中午去班里巡视,看到许多孩子都在准备美术课布置的“世界和平”主题海报。与别的孩子画面上饱满的色彩不同,A的画全部用铅笔描画而成,而画的内容是地球上的人们拿着枪炮在交战,画面上的凶残场景,搭配着铅笔的灰色而更显阴郁。孩子说没有彩笔,所以全用了铅笔,而且地球上人们本来就做了很多傻事,全是在打仗。我当时只是觉得这孩子思想太老成了,不符合年龄,而真正让我震惊的是接下来的事。
那是我代理班主任的第二天。课间操时间,我站在队伍后面巡视,突然听到台上体育老师用喇叭喊:“请下面巡视的老师(另一位体育老师)去2班纠正穿蓝外套男生的动作,他原地不动,不做动作,还跟周围同学讲话。”我闻声赶紧过去,却看到下面巡视的体育老师已经面带愠色,在批评学生A。我急忙过去了解情况,孩子跟我说:“老师,我讨厌台上的体育老师,所以不想动,不想听他的。”我问为什么,孩子又说:“台上的老师老教训人,我很讨厌他的教学方式,他还教低年级的小朋友呢,对小朋友那么凶真讨厌。”我耐心讲道理,努力说服他先保留自己的意见,现在是课间操时间,要抓紧时间锻炼身体。孩子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如一记重棒让我心惊:“老师,没关系,你不用担心我,我才不怕体育老师整我呢,批评是小事,哪怕把我打残了才好呢。”看着我的惊讶的表情,他继续补充道:“没事儿老师,不用担心,我有自残倾向,恨不得别人把我打半死才好呢。”孩子用“没事儿”来安慰我,却并未给我安慰,而让我感到可怕,因为看到他故作镇静,却肩膀却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眼神带着点凶光,愤怒又有点空洞地往外看。一个不过十几岁的孩子,何来如此消极的想法?但我意识到,孩子愿意跟我说出来,就说明他内心是迷茫的,是希望寻求帮助的,孩子需要他信任的人为他指明方向。信任我已经基本得到了,而若要为他指明方向,我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有可能一不留神就碰触到孩子内心脆弱的部分,失去一个教育良机。
我想调查情况。我跟语文老师交流了一下,语文老师跟我讲起A在随笔中写到的事。A讨厌爸爸,因为爸爸总不在家,而他跟妈妈的交流方式也很极端。A在随笔中对妈妈有不好的评论,有次被妈妈看到后很生气,妈妈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半天不出来”,出来后“脸色阴沉”,A感到“大事不好,一场暴风雨要来了”。果然,妈妈说:“A,我在你眼里就是这样吗?!我真是白生了你!”然后砰地关上了门。孩子惊呆了,不知所措之下,还感到委屈。那时他感觉“心中充满了恶,想用最恶劣的方式报复”。
人们常说,孩子的问题都与家庭的问题紧密相关。科学研究也表明,“亲子关系与攻击性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样一个长期住校,家庭不和谐的孩子,如何能有别的孩子一样的天真眼神?
但体育老师事件之后,我并未放弃孩子,更没有对他有任何偏见,反而想尽一切可能帮助他,因为我觉得孩子对我说出那一番“自残”内容的心里话,虽然像投了一颗炸弹,却是出于对我的信任。这一点从他下课之后总有事没事往讲台上往我身边凑跟我讲话也能得到验证。我在第二天课间操结束时,又跟孩子谈了一次话。这时他的心绪已经比较平和。我跟他聊天的切入点是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的问题,体育老师上的是室外课,如果跟英语老师一样柔声细语,学生还不全自由活动去了吗?而且每个人的个性也都有差别,你想想你说话方式跟咱班XX说话一样吗?尊重别人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快乐。孩子没有说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加强与人沟通,一天课间,我特意让他帮我去办公室拿电脑。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过程中又出了意外。中午吃饭时,一位男老师跟我说,“上午给你抱电脑的是你们班学生吗?太不懂礼貌了,进办公室就直接拿手戳戳我,问麻程丽老师在哪坐?”这位男老师很生气,随即问学生“你跟老师说话就这样吗?”孩子顶撞了几句。老师一气之下没有告诉他我的座位在哪。后来我找A了解情况时,他跟我复述了一遍當时的场景:那个老师问我你爸没教你有礼貌吗?我就说没有教我。我笑了,拍拍他的肩,一方面觉得孩子天真得可爱,另一方面又觉得心酸。A并非故意顶撞老师,而是缺少关爱和榜样示范啊。我首先表扬了他通过努力(翻找老师办公桌上练习册的名字)找到了我的办公桌,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然后耐心告诉孩子如何与老师打招呼,被老师批评时应该怎么做,他这次比课间操谈话表现得更认真,很乖地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以后碰到那位老师我会给他问好的。我终于放心了。
孩子与成人有完全不一样的内心世界,他们更单纯、更简单,我们如果以成年人的角度来评判,孩子可能经常会被批评。但如果我们俯下身,去理解他们,就会更贴近他们的世界。孩子需要理解与关爱,在同样的高度对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即使是一些在我们看来“不正常”的孩子,依然不是不可教的。身为老师,就应笃信“有教无类”,用爱与尊重、真诚去打动孩子,引领他们的人生,为他们的未来搭建一片蔚蓝的天空。
新学年伊始,我班担任2班、4班的英语老师。在前两个月里,与班里的孩子们接触,除了从他们身上感到强烈的求知欲、创造力之外,我感到的大多是温暖、活力和孩子身上的天真烂漫。我带的2班女生多些,总体更文静、文艺一些,但一样地保留孩子气和纯真。2班男生A的表现也一直很平稳,除了偶尔上课讲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会不顾纪律发表一大长篇意见,并未有任何异常,但他的两次小举动让我注意到这个孩子很特别。刚开学不久,一天下课后,A拿着自己画的一幅A4大的铅笔素描给我看。我问这是什么?孩子笑笑说,这是毛主席!还有一次中午去班里巡视,看到许多孩子都在准备美术课布置的“世界和平”主题海报。与别的孩子画面上饱满的色彩不同,A的画全部用铅笔描画而成,而画的内容是地球上的人们拿着枪炮在交战,画面上的凶残场景,搭配着铅笔的灰色而更显阴郁。孩子说没有彩笔,所以全用了铅笔,而且地球上人们本来就做了很多傻事,全是在打仗。我当时只是觉得这孩子思想太老成了,不符合年龄,而真正让我震惊的是接下来的事。
那是我代理班主任的第二天。课间操时间,我站在队伍后面巡视,突然听到台上体育老师用喇叭喊:“请下面巡视的老师(另一位体育老师)去2班纠正穿蓝外套男生的动作,他原地不动,不做动作,还跟周围同学讲话。”我闻声赶紧过去,却看到下面巡视的体育老师已经面带愠色,在批评学生A。我急忙过去了解情况,孩子跟我说:“老师,我讨厌台上的体育老师,所以不想动,不想听他的。”我问为什么,孩子又说:“台上的老师老教训人,我很讨厌他的教学方式,他还教低年级的小朋友呢,对小朋友那么凶真讨厌。”我耐心讲道理,努力说服他先保留自己的意见,现在是课间操时间,要抓紧时间锻炼身体。孩子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如一记重棒让我心惊:“老师,没关系,你不用担心我,我才不怕体育老师整我呢,批评是小事,哪怕把我打残了才好呢。”看着我的惊讶的表情,他继续补充道:“没事儿老师,不用担心,我有自残倾向,恨不得别人把我打半死才好呢。”孩子用“没事儿”来安慰我,却并未给我安慰,而让我感到可怕,因为看到他故作镇静,却肩膀却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眼神带着点凶光,愤怒又有点空洞地往外看。一个不过十几岁的孩子,何来如此消极的想法?但我意识到,孩子愿意跟我说出来,就说明他内心是迷茫的,是希望寻求帮助的,孩子需要他信任的人为他指明方向。信任我已经基本得到了,而若要为他指明方向,我必须非常小心,因为有可能一不留神就碰触到孩子内心脆弱的部分,失去一个教育良机。
我想调查情况。我跟语文老师交流了一下,语文老师跟我讲起A在随笔中写到的事。A讨厌爸爸,因为爸爸总不在家,而他跟妈妈的交流方式也很极端。A在随笔中对妈妈有不好的评论,有次被妈妈看到后很生气,妈妈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半天不出来”,出来后“脸色阴沉”,A感到“大事不好,一场暴风雨要来了”。果然,妈妈说:“A,我在你眼里就是这样吗?!我真是白生了你!”然后砰地关上了门。孩子惊呆了,不知所措之下,还感到委屈。那时他感觉“心中充满了恶,想用最恶劣的方式报复”。
人们常说,孩子的问题都与家庭的问题紧密相关。科学研究也表明,“亲子关系与攻击性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样一个长期住校,家庭不和谐的孩子,如何能有别的孩子一样的天真眼神?
但体育老师事件之后,我并未放弃孩子,更没有对他有任何偏见,反而想尽一切可能帮助他,因为我觉得孩子对我说出那一番“自残”内容的心里话,虽然像投了一颗炸弹,却是出于对我的信任。这一点从他下课之后总有事没事往讲台上往我身边凑跟我讲话也能得到验证。我在第二天课间操结束时,又跟孩子谈了一次话。这时他的心绪已经比较平和。我跟他聊天的切入点是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的问题,体育老师上的是室外课,如果跟英语老师一样柔声细语,学生还不全自由活动去了吗?而且每个人的个性也都有差别,你想想你说话方式跟咱班XX说话一样吗?尊重别人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快乐。孩子没有说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加强与人沟通,一天课间,我特意让他帮我去办公室拿电脑。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过程中又出了意外。中午吃饭时,一位男老师跟我说,“上午给你抱电脑的是你们班学生吗?太不懂礼貌了,进办公室就直接拿手戳戳我,问麻程丽老师在哪坐?”这位男老师很生气,随即问学生“你跟老师说话就这样吗?”孩子顶撞了几句。老师一气之下没有告诉他我的座位在哪。后来我找A了解情况时,他跟我复述了一遍當时的场景:那个老师问我你爸没教你有礼貌吗?我就说没有教我。我笑了,拍拍他的肩,一方面觉得孩子天真得可爱,另一方面又觉得心酸。A并非故意顶撞老师,而是缺少关爱和榜样示范啊。我首先表扬了他通过努力(翻找老师办公桌上练习册的名字)找到了我的办公桌,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然后耐心告诉孩子如何与老师打招呼,被老师批评时应该怎么做,他这次比课间操谈话表现得更认真,很乖地点点头,说老师我知道了,以后碰到那位老师我会给他问好的。我终于放心了。
孩子与成人有完全不一样的内心世界,他们更单纯、更简单,我们如果以成年人的角度来评判,孩子可能经常会被批评。但如果我们俯下身,去理解他们,就会更贴近他们的世界。孩子需要理解与关爱,在同样的高度对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即使是一些在我们看来“不正常”的孩子,依然不是不可教的。身为老师,就应笃信“有教无类”,用爱与尊重、真诚去打动孩子,引领他们的人生,为他们的未来搭建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