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各有不同。美元汇率在过去长期走低,其原因在于长期的贸易逆差,国债快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现在以上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制造业的回归与能源优势的确立,贸易逆差有缩小趋势,国债规模也得到控制。随着经济好转,美国货币政策将随之趋紧。美元汇率可能逆转长期贬值趋势,转向长期升值。
关键词:美元汇率;贸易逆差;国债;货币政策
汇率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具有关键性地位,而美元汇率则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更是关注的焦点。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对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都具有极端重要的影响。所以,分析与判断美元汇率的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各有不同。
在本文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美元汇率趋势:(1)对外贸易;(2)对外负债;(3)货币政策。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由于美国对外贸易、对外负债发展趋势的逆转,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美元汇率或将开启长期上涨趋势。当然,由于汇率决定的复杂性,不排除存在其他因素导致美元走弱。
一、 美元汇率回顾
本文所指美元走势皆指美元指数走势。美元指数(即USDX),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
美元指数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两个大的波段。第一波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001年~2002年,美元长期上涨。第二波段,自2002年之后,美元开始一路下滑,直至金融危机爆发。当前,美元指数在正在底部震荡。
美元指数长期趋势的变化,与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变革密切相关。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开始高速增长,此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越其他发达国家。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吸引了全球资金流向美国。正是由于美国经济基本面与资金流动的推动,美元指数经历了长期的上涨过程。在此期间,美国财政状况也好于往年,在克林顿政府执政的后期,美国财政实现了盈余。
2001年之后,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增长开始走下坡路,资金不断从美国流出。由于“9·11”事件的爆发,美国发动反恐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美國国际收支开始失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财政赤字不断增长。美国国际地位开始衰落,美元汇率长期贬值。
另外,来自欧元的挑战也是美元下跌的重要原因。在欧元诞生初始阶段,美国经济尚如日中天,欧元汇率经历了短期下跌。随着欧洲经济的兴起,欧元流通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采用欧元作为结算货币,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欧元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
至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个货币汇率开始重新调整。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欧元的内在缺陷与欧洲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与美元相比,其地位开始逐步下降。
美国经济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进行了产业调整,尤其是汽车等制造业通过降低成本与加大研发投入获得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美国科技创新依然主导世界。美国商品竞争力在全球有望重新上升,以改善国际贸易差额。反恐战争基本告一段落,可以减少国防开支;税收措施到期,以及财政支出得到控制,对外负债有望得到控制。
二、 贸易逆差的转变推动美元走强
1. 贸易逆差回顾。美国贸易逆差在2000年之后持续扩大,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进而拖累美元汇率。
尽管在2000年之前,美国贸易逆差也在扩大,但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走强,其原因在于美国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美国经济增长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导致国际资本大举流入,从而平衡了贸易逆差导致的美元流动。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国际资本流出美国,导致美元流动失衡。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在2001年约为4 000亿美元,到了2008年扩大至8 000亿美元,相比2001年扩大了近一倍。同时,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例从2001年的3.8%,扩大至2006年的6%。
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长期变化,体现了世界贸易分工的变化。由于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部分产业丧失了竞争力,制造业开始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同时第三产业也迅速膨胀。其结果是普通消费品不得不大量进口,尤其以中国为最。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在2006年以前以20%以上的增速增长,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据统计,在2001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830亿美元,到了2006年为2 680亿美元,在金融危机之中略有缩小,其后2012年又有所扩大,至3 150亿美元。对中国贸易逆差占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比重,从2001年的21%增长至2012年的66%。中国成了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此外,原油进口也是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原因。原油进口自2001年的745亿美元,一路上升至2011年的3 325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进口总额比例从2001年的7%,上升至15%;占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比例从20%上升至60%。
2. 贸易逆差面临转变。自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变化,经常项目逆差有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占GDP比例已经逐步稳定,且有所降低,从2011年的3.09%降低至3.03%。其原因在于美国出口竞争力在增强,且随着美国能源优势的确立,对外能源需求有所减弱,进口额有所下降。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对外出口普遍遭遇挫折。相比之下,美国对外出口降幅较小,且之后迅速回升。在2009年美国对外出口下滑18%,2010年迅速增长21%,其他发达国家在2009年出口下滑均超过20%,且2010年出口增速均低于15%,远差于美国出口。表明世界经济对美国商品需求更具备刚性,即不可替代性。在2012年,美国出口增速为4.4%,超越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 在美国出口增速较高的背后,是出口商品的领先优势。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汽车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此外,农产品尤其是大豆,也为美国出口做出较大贡献。
进口增速在2011年与2012年皆低于出口增速,导致美国对外贸易差额绝对量上开始收窄,商品与服务贸易差额从2006年高峰期间的7 532亿美元,降低至2012年的5 395亿美元,经常项目差额从2006年的8 000亿美元,降低至2012年的4 749亿美元。
其中,美国原油进口额明显降低。由于美国非常规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页岩气与页岩油产量不断增长,价格不断下降,其对海外原油进口需求出现历史性的下降。EIA预计2013年美国原油与成品油进口占美国总需求比重将从2010年的49%下降至39%,这将是自1991年以来美国石油与油品净进口占需求比重首次低于40%。月度进口额从高峰期的近400亿美元,减少至200亿美元,减少近一半。由于原油进口占商品贸易差额的40%,原油进口下降必然导致贸易逆差的缩小。
此外,美国即将开始出口原油,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壳牌等石油巨头已向美国政府提交出口申请,寻求出口美国产石油。总体来看,美国国内能源优势的确立,将对美国经常项目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美国能源优势的确立,以及美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进一步改善。相应地,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对外输出美元的数量,将有可能较需求为低。
三、 对外负债改善,增强美元信用
1. 收支失衡导致债务膨胀。美国财政在90年代末,即克林顿执政期间出现了连续的财政盈余,自布什总统上台之后美国财政状况开始恶化,同时债务随之膨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布什总统上台之时,网络经济泡沫刚刚破灭,后又遭遇“9·11”事件,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减税措施以刺激经济,同时国防开支也大幅上升。
2001年2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关于10年内大幅减税1.6万亿美元的计划,主要包括六项内容:一是简化个人所得税制,将五档所得税体系(15%、28%、31%、36%、39.6%)调整为四档(10%、15%、25%、33%);二是将儿童课税扣除由每名儿童500美元加倍至1000美元;三是减轻“婚姻惩罚”,恢复双收入家庭10%的税收抵免;四是废除死亡税(遗产税);五是扩大慈善捐助扣除的范围;六是使研究和实验的税收抵免永久化。 2003年,國会又通过布什政府提出的3 3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
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出台之后,美国财政状况立即恶化,从原有的盈余转为赤字。由于减税政策长期实施,导致美国财政收入在长期占GDP比例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20%,一路下降至2012年的15.4%。减税措施降低居民税负,有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居民消费,但是恶化了财政状况。
美国财政开支相对刚性,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长,再加上美国在“9·11”之后长期开展反恐战争,国防开支大幅增长。所有开支中,医疗保险与国防开支涨幅最大。医疗保险支出从2000年的2 370亿美元,上涨至2011年的5 590亿美元,占GDP比例也从2.2上升至3.74%;国防开支占从2000年的3 000亿美元一路上涨至2011年的近7 000亿美元,涨幅超130%,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3%,上升至2010年的4.8%。
由此美国政府不得不大举借债,债务的绝对值不断增长,且对外负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扩大。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为了挽救美金融体系,美国负债出现了大幅增长。美国债务在2000年底时为5.6万亿,到去年底时达16.4万亿美元。美国外债占GDP比例从低于60%,上升至去年的104%。外债占GDP比值过高,直接影响到美元信用。
2. 财政状况改善。由于美国债务问题严重,且有欧洲债务危机的教训,美国不得不开始控制国债。在政治上,国债上限的调整成为美国两党争论的焦点。
随着布什政府时代的减税措施逐步到期,且经济改善,美国财政收支状况得以好转。为了控制财政开支的增长,财政支出自动削减机制已经启动,尽管这是两党均不原意看到的结果,但是毕竟有助于改善财政收支。且由于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削减。在2013年6月,美国财政获得大幅盈余,创下近5年来高点。
美国财政状况的改善,有可能导致美国国债供应的减少。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2013年5月1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2013财年度的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将会远低于此前的预计。2013财年全年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将在6 420亿美元,相比此前在2月份时预测的8 450亿美元低了2 030亿美元。相比较于前几年的1万亿美元规模的财政赤字已经大幅下降。
国会预算办公室还预测,若当前的自动财政减支措施继续延续下去,那么美国在2014财年的赤字规模有望进一步缩减到5 600亿美元,低于此前预期的6 160亿美元。
若如此以往,美国经济不断增长,而美国财政赤字不断降低,国债规模有可能出现绝对量的下降,美元信用必然得到极大加强,有可能推升美元汇率。
四、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变利于美元汇率
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面临转变。从美国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经济已经恢复内在增长动力,不再需要大规模外部货币刺激。
美国失业率已经降低至7.5%,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只是在3月份由于受到财政支出削减的外部冲击,才有所下降。在美国经济适应财政支出削减的外部冲击之后,新增就业人数必然重新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而失业人数减少,必然使整体失业率不断下降。
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情况良好。本次量化宽松政策的着眼点在于房地产市场。美联储希望通过购买MBS,进而压低抵押贷款利率,以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房地产市场复苏可以改善国内需求,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其目的已经在逐步实现。 新房销售数量稳步上升。美国2013年4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为45.4万户,创2008年7月以来的次高水平。4月新屋售价中值为27.16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4.9%,创下1963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4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增至497万户,创2009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当月成屋价格中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1.0%,至19.28万美元。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一方面可以为整体经济复苏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整体的复苏程度。房屋价格的上涨,表明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确实是在改善。
当前,由于美联储的MBS购买行为,导致抵押贷款利率创历史最低值。但是抵押贷款利率并不是房地产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居民收入与整体经济状况才是决定性因素。与现在相比,2007年以前的抵押贷款利率高得多,但是房屋销售要高于现在。在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即使美联储撤出MBS购买计划,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仍将继续。
此外,由于美国财政状况改善,美国国债信用增强,即使美联储逐步退出国债购买,也不会对国债收益率产生较大影响。在将来,美国国债供应数量甚至可能绝对性的减少,美联储更没有必要继续购买国债。
从当前来看,美国拍卖国债数额已经基本稳定,在本月可能还会出现大幅下降,到期赎回国债数量在增长。如果延續这样的发展趋势,国债净供给量会出现下降。假设需求不变,在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国债收益率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再加上美国国债信用增强,甚至有可能出现下降。
2. 欧洲货币政策全面宽松。欧洲经济将迎来全面宽松时代。欧洲经济形势恶劣到无法令人接受的地步,经济政策发生转向是必然的。当前的财政紧缩措施是为了今后经济的长远发展,但是如果经济继续恶化下去,可能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因此,欧洲政策制定者必须转向以经济增长为主的道路上来,在增长的基础上实施适度的财政措施,并寻求在更长期内实现财政赤字目标。
欧元区经济增长一直处于萎缩之中,GDP增长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为负值。前期公布欧洲各国PMI指数显示欧洲经济处于萎缩状态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国制造业PMI仅为48.1,虽比预期略高,但是已经连续两个月处于萎缩状态。众所周知,德国是财政紧缩的坚定支持者,对债务国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的态度最坚决。现在德国的经济状态表明其无法置之度外,是其自身推行紧缩政策的受害者之一。德国不得不转变立场,默认他国放松财政政策。
失业率高企是欧洲面临的最大问题。欧元区整体失业率高达12%,目前还没有看到下降的趋势。而在边缘国家,如西班牙和希腊,失业率更高,青年人失业率高达50%。高企的失业率,会带来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笔者认为欧洲央行的降息举动仅是开始,德拉吉的讲话也表明这一点,如有必要欧洲央行将采取更多类似行动。欧洲央行还有可能推出更多宽松政策,比如负利率等。
事实上,除了美国货币政策面临紧缩转变之外,其他国家都在采取宽松政策。日本已经推出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计划,澳洲也开始降息。
总之,美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货币宽松政策的对比,将推升美元汇率。
五、 美元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美元汇率的变化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笔者认为,由于以上两个长期变量,即对外贸易与对外负债的变化,以及短期货币政策的变化,美元极有可能逆转2001年至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的下降趋势,从而开启上期上涨趋势。
美元汇率的变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世界经济。首先,对国际经济流动性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国际贸易与投资主要由美元进行结算。在美国贸易逆差减少之后,对外输出美元数量下降,减少国际经济流动性,将可能抑制国际经济的发展。其次,对世界经济的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美元升值,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可能遭到抑制。最后,(下转第69页)美元的持续升值将使得美元回流,冲击新兴经济体经济。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部分得益于美元贬值带来的热钱流入。在美元汇率形势逆转之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可能放缓,货币汇率可能受到冲击。从目前来看,新兴经济体已经受到美元升值的不利影响。
对中国而言,由于中国经济日益深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不可避免将受到美元汇率的影响。比如热钱有可能从中国流出,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由于中国资本项目并没有放开,资本流动受到严格控制,所以影响有限,但也需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援成,段希文,彭美玲.美元汇率长期波动动因探析.当代财经,2011,(5).
2.盛宏清.巨额净对外债务、美元贬值与经常项目赤字动态调整.金融研究,2005,(11).
3. 刘喜和.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与美元均衡汇率.南开经济研究,2008,(4).
4.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金融研究,2007,(8).
5.高海红.美元汇率和美国“双赤字”.国际金融研究,2004,(1).
作者简介:张银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就职于兴证期货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2013-09-13。
关键词:美元汇率;贸易逆差;国债;货币政策
汇率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具有关键性地位,而美元汇率则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更是关注的焦点。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对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都具有极端重要的影响。所以,分析与判断美元汇率的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美元汇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各有不同。
在本文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美元汇率趋势:(1)对外贸易;(2)对外负债;(3)货币政策。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由于美国对外贸易、对外负债发展趋势的逆转,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美元汇率或将开启长期上涨趋势。当然,由于汇率决定的复杂性,不排除存在其他因素导致美元走弱。
一、 美元汇率回顾
本文所指美元走势皆指美元指数走势。美元指数(即USDX),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
美元指数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两个大的波段。第一波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001年~2002年,美元长期上涨。第二波段,自2002年之后,美元开始一路下滑,直至金融危机爆发。当前,美元指数在正在底部震荡。
美元指数长期趋势的变化,与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变革密切相关。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开始高速增长,此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越其他发达国家。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吸引了全球资金流向美国。正是由于美国经济基本面与资金流动的推动,美元指数经历了长期的上涨过程。在此期间,美国财政状况也好于往年,在克林顿政府执政的后期,美国财政实现了盈余。
2001年之后,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增长开始走下坡路,资金不断从美国流出。由于“9·11”事件的爆发,美国发动反恐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美國国际收支开始失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财政赤字不断增长。美国国际地位开始衰落,美元汇率长期贬值。
另外,来自欧元的挑战也是美元下跌的重要原因。在欧元诞生初始阶段,美国经济尚如日中天,欧元汇率经历了短期下跌。随着欧洲经济的兴起,欧元流通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采用欧元作为结算货币,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欧元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
至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个货币汇率开始重新调整。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欧元的内在缺陷与欧洲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与美元相比,其地位开始逐步下降。
美国经济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进行了产业调整,尤其是汽车等制造业通过降低成本与加大研发投入获得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美国科技创新依然主导世界。美国商品竞争力在全球有望重新上升,以改善国际贸易差额。反恐战争基本告一段落,可以减少国防开支;税收措施到期,以及财政支出得到控制,对外负债有望得到控制。
二、 贸易逆差的转变推动美元走强
1. 贸易逆差回顾。美国贸易逆差在2000年之后持续扩大,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进而拖累美元汇率。
尽管在2000年之前,美国贸易逆差也在扩大,但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走强,其原因在于美国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美国经济增长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导致国际资本大举流入,从而平衡了贸易逆差导致的美元流动。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国际资本流出美国,导致美元流动失衡。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在2001年约为4 000亿美元,到了2008年扩大至8 000亿美元,相比2001年扩大了近一倍。同时,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例从2001年的3.8%,扩大至2006年的6%。
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长期变化,体现了世界贸易分工的变化。由于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部分产业丧失了竞争力,制造业开始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同时第三产业也迅速膨胀。其结果是普通消费品不得不大量进口,尤其以中国为最。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对美国出口在2006年以前以20%以上的增速增长,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据统计,在2001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为830亿美元,到了2006年为2 680亿美元,在金融危机之中略有缩小,其后2012年又有所扩大,至3 150亿美元。对中国贸易逆差占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比重,从2001年的21%增长至2012年的66%。中国成了美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来源。此外,原油进口也是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原因。原油进口自2001年的745亿美元,一路上升至2011年的3 325亿美元,占美国商品进口总额比例从2001年的7%,上升至15%;占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比例从20%上升至60%。
2. 贸易逆差面临转变。自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变化,经常项目逆差有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占GDP比例已经逐步稳定,且有所降低,从2011年的3.09%降低至3.03%。其原因在于美国出口竞争力在增强,且随着美国能源优势的确立,对外能源需求有所减弱,进口额有所下降。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对外出口普遍遭遇挫折。相比之下,美国对外出口降幅较小,且之后迅速回升。在2009年美国对外出口下滑18%,2010年迅速增长21%,其他发达国家在2009年出口下滑均超过20%,且2010年出口增速均低于15%,远差于美国出口。表明世界经济对美国商品需求更具备刚性,即不可替代性。在2012年,美国出口增速为4.4%,超越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 在美国出口增速较高的背后,是出口商品的领先优势。在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汽车业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此外,农产品尤其是大豆,也为美国出口做出较大贡献。
进口增速在2011年与2012年皆低于出口增速,导致美国对外贸易差额绝对量上开始收窄,商品与服务贸易差额从2006年高峰期间的7 532亿美元,降低至2012年的5 395亿美元,经常项目差额从2006年的8 000亿美元,降低至2012年的4 749亿美元。
其中,美国原油进口额明显降低。由于美国非常规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页岩气与页岩油产量不断增长,价格不断下降,其对海外原油进口需求出现历史性的下降。EIA预计2013年美国原油与成品油进口占美国总需求比重将从2010年的49%下降至39%,这将是自1991年以来美国石油与油品净进口占需求比重首次低于40%。月度进口额从高峰期的近400亿美元,减少至200亿美元,减少近一半。由于原油进口占商品贸易差额的40%,原油进口下降必然导致贸易逆差的缩小。
此外,美国即将开始出口原油,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壳牌等石油巨头已向美国政府提交出口申请,寻求出口美国产石油。总体来看,美国国内能源优势的确立,将对美国经常项目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美国能源优势的确立,以及美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增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进一步改善。相应地,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对外输出美元的数量,将有可能较需求为低。
三、 对外负债改善,增强美元信用
1. 收支失衡导致债务膨胀。美国财政在90年代末,即克林顿执政期间出现了连续的财政盈余,自布什总统上台之后美国财政状况开始恶化,同时债务随之膨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布什总统上台之时,网络经济泡沫刚刚破灭,后又遭遇“9·11”事件,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减税措施以刺激经济,同时国防开支也大幅上升。
2001年2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正式提交了关于10年内大幅减税1.6万亿美元的计划,主要包括六项内容:一是简化个人所得税制,将五档所得税体系(15%、28%、31%、36%、39.6%)调整为四档(10%、15%、25%、33%);二是将儿童课税扣除由每名儿童500美元加倍至1000美元;三是减轻“婚姻惩罚”,恢复双收入家庭10%的税收抵免;四是废除死亡税(遗产税);五是扩大慈善捐助扣除的范围;六是使研究和实验的税收抵免永久化。 2003年,國会又通过布什政府提出的3 3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
布什政府的减税计划出台之后,美国财政状况立即恶化,从原有的盈余转为赤字。由于减税政策长期实施,导致美国财政收入在长期占GDP比例有所下降。由2000年的20%,一路下降至2012年的15.4%。减税措施降低居民税负,有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居民消费,但是恶化了财政状况。
美国财政开支相对刚性,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长,再加上美国在“9·11”之后长期开展反恐战争,国防开支大幅增长。所有开支中,医疗保险与国防开支涨幅最大。医疗保险支出从2000年的2 370亿美元,上涨至2011年的5 590亿美元,占GDP比例也从2.2上升至3.74%;国防开支占从2000年的3 000亿美元一路上涨至2011年的近7 000亿美元,涨幅超130%,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3%,上升至2010年的4.8%。
由此美国政府不得不大举借债,债务的绝对值不断增长,且对外负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扩大。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为了挽救美金融体系,美国负债出现了大幅增长。美国债务在2000年底时为5.6万亿,到去年底时达16.4万亿美元。美国外债占GDP比例从低于60%,上升至去年的104%。外债占GDP比值过高,直接影响到美元信用。
2. 财政状况改善。由于美国债务问题严重,且有欧洲债务危机的教训,美国不得不开始控制国债。在政治上,国债上限的调整成为美国两党争论的焦点。
随着布什政府时代的减税措施逐步到期,且经济改善,美国财政收支状况得以好转。为了控制财政开支的增长,财政支出自动削减机制已经启动,尽管这是两党均不原意看到的结果,但是毕竟有助于改善财政收支。且由于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国防开支大幅削减。在2013年6月,美国财政获得大幅盈余,创下近5年来高点。
美国财政状况的改善,有可能导致美国国债供应的减少。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2013年5月1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2013财年度的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将会远低于此前的预计。2013财年全年财政预算赤字规模将在6 420亿美元,相比此前在2月份时预测的8 450亿美元低了2 030亿美元。相比较于前几年的1万亿美元规模的财政赤字已经大幅下降。
国会预算办公室还预测,若当前的自动财政减支措施继续延续下去,那么美国在2014财年的赤字规模有望进一步缩减到5 600亿美元,低于此前预期的6 160亿美元。
若如此以往,美国经济不断增长,而美国财政赤字不断降低,国债规模有可能出现绝对量的下降,美元信用必然得到极大加强,有可能推升美元汇率。
四、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变利于美元汇率
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面临转变。从美国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经济已经恢复内在增长动力,不再需要大规模外部货币刺激。
美国失业率已经降低至7.5%,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只是在3月份由于受到财政支出削减的外部冲击,才有所下降。在美国经济适应财政支出削减的外部冲击之后,新增就业人数必然重新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而失业人数减少,必然使整体失业率不断下降。
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情况良好。本次量化宽松政策的着眼点在于房地产市场。美联储希望通过购买MBS,进而压低抵押贷款利率,以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房地产市场复苏可以改善国内需求,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其目的已经在逐步实现。 新房销售数量稳步上升。美国2013年4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为45.4万户,创2008年7月以来的次高水平。4月新屋售价中值为27.16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4.9%,创下1963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4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增至497万户,创2009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当月成屋价格中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1.0%,至19.28万美元。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一方面可以为整体经济复苏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整体的复苏程度。房屋价格的上涨,表明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确实是在改善。
当前,由于美联储的MBS购买行为,导致抵押贷款利率创历史最低值。但是抵押贷款利率并不是房地产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居民收入与整体经济状况才是决定性因素。与现在相比,2007年以前的抵押贷款利率高得多,但是房屋销售要高于现在。在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即使美联储撤出MBS购买计划,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仍将继续。
此外,由于美国财政状况改善,美国国债信用增强,即使美联储逐步退出国债购买,也不会对国债收益率产生较大影响。在将来,美国国债供应数量甚至可能绝对性的减少,美联储更没有必要继续购买国债。
从当前来看,美国拍卖国债数额已经基本稳定,在本月可能还会出现大幅下降,到期赎回国债数量在增长。如果延續这样的发展趋势,国债净供给量会出现下降。假设需求不变,在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国债收益率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再加上美国国债信用增强,甚至有可能出现下降。
2. 欧洲货币政策全面宽松。欧洲经济将迎来全面宽松时代。欧洲经济形势恶劣到无法令人接受的地步,经济政策发生转向是必然的。当前的财政紧缩措施是为了今后经济的长远发展,但是如果经济继续恶化下去,可能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因此,欧洲政策制定者必须转向以经济增长为主的道路上来,在增长的基础上实施适度的财政措施,并寻求在更长期内实现财政赤字目标。
欧元区经济增长一直处于萎缩之中,GDP增长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为负值。前期公布欧洲各国PMI指数显示欧洲经济处于萎缩状态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国制造业PMI仅为48.1,虽比预期略高,但是已经连续两个月处于萎缩状态。众所周知,德国是财政紧缩的坚定支持者,对债务国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的态度最坚决。现在德国的经济状态表明其无法置之度外,是其自身推行紧缩政策的受害者之一。德国不得不转变立场,默认他国放松财政政策。
失业率高企是欧洲面临的最大问题。欧元区整体失业率高达12%,目前还没有看到下降的趋势。而在边缘国家,如西班牙和希腊,失业率更高,青年人失业率高达50%。高企的失业率,会带来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笔者认为欧洲央行的降息举动仅是开始,德拉吉的讲话也表明这一点,如有必要欧洲央行将采取更多类似行动。欧洲央行还有可能推出更多宽松政策,比如负利率等。
事实上,除了美国货币政策面临紧缩转变之外,其他国家都在采取宽松政策。日本已经推出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计划,澳洲也开始降息。
总之,美国货币政策与其他国家货币宽松政策的对比,将推升美元汇率。
五、 美元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美元汇率的变化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笔者认为,由于以上两个长期变量,即对外贸易与对外负债的变化,以及短期货币政策的变化,美元极有可能逆转2001年至金融危机爆发之时的下降趋势,从而开启上期上涨趋势。
美元汇率的变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世界经济。首先,对国际经济流动性产生深远影响。由于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国际贸易与投资主要由美元进行结算。在美国贸易逆差减少之后,对外输出美元数量下降,减少国际经济流动性,将可能抑制国际经济的发展。其次,对世界经济的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美元升值,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可能遭到抑制。最后,(下转第69页)美元的持续升值将使得美元回流,冲击新兴经济体经济。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部分得益于美元贬值带来的热钱流入。在美元汇率形势逆转之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可能放缓,货币汇率可能受到冲击。从目前来看,新兴经济体已经受到美元升值的不利影响。
对中国而言,由于中国经济日益深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不可避免将受到美元汇率的影响。比如热钱有可能从中国流出,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由于中国资本项目并没有放开,资本流动受到严格控制,所以影响有限,但也需要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援成,段希文,彭美玲.美元汇率长期波动动因探析.当代财经,2011,(5).
2.盛宏清.巨额净对外债务、美元贬值与经常项目赤字动态调整.金融研究,2005,(11).
3. 刘喜和.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与美元均衡汇率.南开经济研究,2008,(4).
4.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金融研究,2007,(8).
5.高海红.美元汇率和美国“双赤字”.国际金融研究,2004,(1).
作者简介:张银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就职于兴证期货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201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