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应呼唤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别让它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失真。“情境创设”成了亮丽的包装,“合作探究”成了学习方式的摆设,“赞扬、肯定”成为课堂不变的声音,信息技术让黑板成了白板,等等。教师应剔除多余的“时尚元素”,让我的课堂教学真正进入到“浮华”背后的“精华”。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隐忧
高中新课改给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在中学政治课堂上,涌现出不少的“时尚元素”,使政治课堂呈现出一些鲜见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社会实践“花样百出”、教学评价“以人为本”等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可被视为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华”背后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则会发现如此“花拳绣腿”,也只是教师变着法儿在追求着虚伪的美丽,从而致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真实和朴实。因此,我们应呼唤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别让它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失真。
一、“情境创设”成了亮丽的包装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当然,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打开成功的序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有的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尚,为了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而绞尽脑汁地捏造,结果却事与愿违,使情境创设成了纯粹的扮美课堂的包装,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情境对学生而言,应是富有现实意义,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对学生有回味、有启发、有感悟的。它并不一定要纷繁花哨,但要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教学活动提供生长土壤。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不能以生活经验替代理论知识,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政治、时下信息干扰和弱化政治知识的呈现。
二、“合作探究”成了学习方式的摆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凭借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已受到课堂的青睐。然而,很多老师把“重要”演绎成“必须”和“唯一”,好像没有自主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的课,“插手或者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违背了课程理念。于是,他们往往“消足适屐”,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课程化,使“合作学习”正走向“标识化”的深渊。
三、“赞扬、肯定”成为课堂不变的声音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不错”的课堂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小礼品奖励和“精神”鼓励此起彼伏,成了新课程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忽略或回避了对学生不足甚至错误的答案的评价,对学生所有回答都用“赞扬”来判决,或对学生不同的意见,用“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等来评判,对学生的回答不再有批评指正。另外,教师对评价全部包办,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参与行为的优化和提升,有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的教学才会更富成效。
其实,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在实践新课程时,我们不要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重要的是要让评价远离“浮躁”,避免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应采用带有真情的、恰到好处的评价,才能打动孩子的心灵,才能使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让评价真正发挥其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效益。
四、信息技术让黑板成了白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投影、电脑、电视、电子白板等进入了寻常的教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但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贴标签”的嫌疑。其实,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最少量的字或符号反映出最深刻的内容。一个好的板书,它应当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发新的问题和疑惑,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的联想和思索。
所以,在新课改不断迈向深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解读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走出新课程教学的种种误区,剔除多余的“时尚元素”,创造出真实、开放、生成的绿色课堂,让我的课堂教学真正进入到“浮华”背后的“精华”。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堂;隐忧
高中新课改给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在中学政治课堂上,涌现出不少的“时尚元素”,使政治课堂呈现出一些鲜见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社会实践“花样百出”、教学评价“以人为本”等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可被视为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华”背后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则会发现如此“花拳绣腿”,也只是教师变着法儿在追求着虚伪的美丽,从而致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真实和朴实。因此,我们应呼唤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别让它追求所谓的“时尚”而失真。
一、“情境创设”成了亮丽的包装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当然,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打开成功的序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有的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尚,为了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而绞尽脑汁地捏造,结果却事与愿违,使情境创设成了纯粹的扮美课堂的包装,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情境对学生而言,应是富有现实意义,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对学生有回味、有启发、有感悟的。它并不一定要纷繁花哨,但要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教学活动提供生长土壤。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不能以生活经验替代理论知识,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政治、时下信息干扰和弱化政治知识的呈现。
二、“合作探究”成了学习方式的摆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凭借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已受到课堂的青睐。然而,很多老师把“重要”演绎成“必须”和“唯一”,好像没有自主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的课,“插手或者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违背了课程理念。于是,他们往往“消足适屐”,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课程化,使“合作学习”正走向“标识化”的深渊。
三、“赞扬、肯定”成为课堂不变的声音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不错”的课堂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小礼品奖励和“精神”鼓励此起彼伏,成了新课程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忽略或回避了对学生不足甚至错误的答案的评价,对学生所有回答都用“赞扬”来判决,或对学生不同的意见,用“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等来评判,对学生的回答不再有批评指正。另外,教师对评价全部包办,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参与行为的优化和提升,有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的教学才会更富成效。
其实,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在实践新课程时,我们不要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重要的是要让评价远离“浮躁”,避免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应采用带有真情的、恰到好处的评价,才能打动孩子的心灵,才能使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让评价真正发挥其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效益。
四、信息技术让黑板成了白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投影、电脑、电视、电子白板等进入了寻常的教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但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电脑、投影屏幕等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老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穿新鞋,走老路,贴标签”的嫌疑。其实,富有艺术的板书,它就是教师教学的“浓缩精华”,教学内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牌”,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和想象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最少量的字或符号反映出最深刻的内容。一个好的板书,它应当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发新的问题和疑惑,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的联想和思索。
所以,在新课改不断迈向深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解读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反思,通过实践的历练,真正走出新课程教学的种种误区,剔除多余的“时尚元素”,创造出真实、开放、生成的绿色课堂,让我的课堂教学真正进入到“浮华”背后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