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提升“保钓”力道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已经引发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台湾岛内也掀起一股“保钓”热潮。一向主张“与日友好”的马英九当局,也提升了反制力度,连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抗议日本窃据钓鱼岛的行径。马当局渐趋强硬的举措获得了岛内主流民意的肯定,进一步压缩了民进党在“保钓”问题上大做文章的空间,客观上发挥了与大陆共同向日施压的效果。
  反制措施逐步升级
  马当局在“保钓”问题上一直被外界认为立场偏软,但随着钓鱼岛争端的升级,包括台湾的行政、立法系统及军方都展开了多方位反击,逐步加强“主权”宣示力度。
  马英九及台湾行政高层严正表明维护钓鱼岛“主权”立场。针对日本推动钓鱼岛“国有化”,马英九于9月7日登上离钓鱼岛最近的彭佳屿岛,以宣示“保钓”决心。马英九还首度呼吁由大陆、台湾与日本三方共同协议、即所谓的“从三组双边对话到一组三边协商”模式解决钓鱼岛危机。“行政院长”陈冲坚称“任何人从事买卖钓鱼岛,一概不会承认它的利益”。台湾“外交部”更是以召回“驻日代表”沈斯淳以示抗议,警告“日本政府切勿采取任何侵犯对钓鱼岛主权的片面作为”。
  立法系统积极配合“保钓”行动。尽管绿营“立委”在“保钓”问题上“反马媚日”情结严重,态度暧昧,但占据“立法院”多数席次的国民党籍“立委”普遍要求强化“保钓”举措。“立法院长”王金平要求“政府必须反应明确、立场坚定”。部分“立委”也紧急提案,拟定反制日本的具体方案。
  台军加紧制定应急预案。“国防部发言人”罗绍和表示,台军已设计维护“领空”安全的相关计划,密切掌握钓鱼岛周边局势,可随时做出应急举措。具有半军事功能的“海巡署”则公开宣布海巡舰艇将全面保卫合法赴钓鱼岛作业的渔船。
  有助缓解执政压力
  目前看,马当局的举动获得了岛内民众的不少掌声,对其施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民进党“媚日”的可耻心态,让其更难争取中间理性选民的支持。
  马当局趋硬的态度赢得了主流民心,缓解了内政压力。马英九今年连任之后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执政挑战,不仅整体经济环境低迷,而且不少内政治理措施遇阻,民意支持度一度跌至14%的低谷。随着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升级,岛内“保钓”呼声日涨,马当局顺应民意,连续表明“拒不在主权问题上退让”的立场,尤其近期多管齐下增加“保钓”力度,获得了不少岛内民众的认可。台《联合报》称,马英九展示的“护岛”决心和“和平”立场符合台湾的普遍民意,其逐步强硬的表现也较好地安抚了民众“保钓”情绪。同时,马当局借“保钓”议题转移了部分民众对内政不满的焦点,为其进一步制定和推行合理有效的经济、民生措施赢得空间。岛内9月17日的民调显示,马英九的支持度已回升至24%左右。
  民进党借机“打马”的空间遭压缩,恐难骗取中间选民认可。一方面,民进党逐渐暴露“媚日”面目而左支右绌。民进党一度声称“台湾拥有钓鱼岛主权”,猛攻马英九无力维护“主权”,但随着马当局态度的日趋强硬,民进党调转风向称“应与日谈渔权而不谈主权”,批马英九破坏“台日关系”。事实上,民进党的言行等于自失立场,充分显露其“无心保钓”而“有心打马”的本意。绿营学者、前“立委”郭正亮质疑称,“民进党一面要马英九护渔,一方面又冷言冷语说马英九只是做做样子,实在有些进退失据”。另一方面,民进党欲借“保钓”骗取选票的计划落空。相较马当局勇于推出反制措施,民进党不仅无意提出遏制日本非法行径的对策,党主席苏贞昌还劝阻本党籍宜兰县长林聪贤10月登钓鱼岛的行动,大有“与日媾合”的念头。岛内舆论表示,这再次凸显了民进党是“只会反对、没有建议”的在野党,其在“保钓”议题上将逐渐失去话语权,对中间选民的吸引力也会随之降低。
  显现两岸“实质联手”效应
  马当局在保护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毫不退让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大义。正是由于两岸各自采取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举措,客观上发挥了两岸“实质联手保钓”的正面效果,对日本造成了一定压力。
  岛内舆论普遍认为,此前日本吃定马当局不会与大陆共同“保钓”且不敢大动作抗议,因此毫无顾忌地忽视台湾声音,还让马英九的“东海和平倡议”碰壁,但近期马当局态度和举措的微妙变化,使两岸在“保钓”问题上出现了实质联手的效应。
  一是立场的微妙变化使外界推测两岸联手“保钓”的存在空间。马英九首次发表“从台日、两岸、日陆‘三组双边’对话逐步走向台日陆‘一组三边’的和平进程”的提法,外界认为这是台湾“拒绝两岸共同保钓”的立场有所松动的迹象。而且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值得注意,此前马当局在表态“坚定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同时,往往会声称“绝不会和大陆合作保钓”。但面对此次日本的“国有化”举动,马当局不再做“拒绝联手”的宣示。《联合报》便称,“这等于警告日本两岸并非不可能有共同的动作”。
  二是两岸各自“出招”已让日本感受到压力。目前马当局虽未有与大陆合作“保钓”的实质行动,但其强化反制的举措一定程度牵制了日本的精力,客观上发挥了两岸共同“保钓”的效果。从日方随后抛出愿与台湾重启中断三年的渔权谈判表态显示,日方对马当局从另一边“发力”是有所忌惮的,并不希望同时面对来自两岸的压力。台《旺报》称,虽然两岸不合作“保钓”,但实际上两岸“保钓”力量已逐渐合流,“已有了实质联手的效果”。台湾成功大学副教授王庆瑜更明确指出,“倘若两岸能从经济合作、共同开发角度取得一致立场,将会给日本造成更大压力”。
  可以预见的是,倘若钓鱼岛争端持续升级,或将让马当局更清晰认识到单独面对日本挑衅的巨大压力,由此可能将更加深化其对于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认知,这不仅有助强化对日震慑效果,逼日反思当前的错误举动,而且也将为推动两岸联手“保钓”创造更多舆论氛围及政策余地。
  谨防日本两手分化策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乃至美国均不会坐视两岸在“保钓”问题上逐渐走近,势必会采取分化策略削弱马当局的“保钓”力道。面对日本的威逼利诱,马当局会如何应对,将关系到两岸共同的“保钓”大势。
  马当局“保钓”势必顾及对日关系,不会突破台日合作的底线。长期以来,台日关系密切,台湾在很多方面对日本是“有所求的”,马当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对日强硬举动上势必存有底线,不太可能因“保钓”而使台日关系发生恶变。特别是在一些应对举措足以拉抬岛内民意、安抚民心后,马当局恐难继续强化因应对策。岛内有学者便认为,目前马当局的各项动作主要是为缓和岛内持续升高的“保钓”情绪,一旦得到民众普遍认同,马英九很可能会“顺势收手”。
  马当局仍会在两岸联手“保钓”问题上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激起美、日不安。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对马当局的举措具有重要影响。日前,美国虽自称不对钓鱼岛争议持有立场,但其声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的表态,实际上等于向外界传递美国与日本持相同立场的信息。基于此,马当局可能不仅在“保钓”态度的强硬程度上有所顾忌,而且对于两岸联手“保钓”的问题也会更加谨慎。
  因此,出于诸多顾虑,马当局不排除在“保钓”问题上与日本会私下达成合议的可能。日本为防止同时面对大陆与台湾夹击的不利局势,势必会借机利诱台当局,以分化两岸“保钓”的力度。台湾政治大学亚太所所长蔡增家便称,日本当然希望各个击破,所以日本很可能会向台湾“伸出友谊之手,把台湾稳定下来”。目前看,日本可能会利用给予台湾更大范围的渔权,企图私下与台达成所谓钓鱼岛海域“暂定执法线”等协议或默契,亦可能通过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空间等筹码,软化台当局立场。
其他文献
南苏丹分离“模式”有无扩散性和复制性?这个问题引起了观察者的密切关注。  在青白尼罗河会聚的那一片流域,是一个名叫“苏丹”的体形庞大的国家。历史上活跃于这片土地的古代文明现已难寻踪影,但从古罗马时代起,传人的基督教文明与阿拉伯帝国兴起后传入的伊斯兰教文明及由此而分野的两股力量一直在这片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守南北,并形成了一条存在于一国之内的宗教区分线。  现在这条分线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与国间
自今年初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加速向阿富汗安全部队移交防务责任。据称,阿富汗安全部队已经承担起全境90%以上人口的防务责任,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将于今年中期结束战斗任务,重心转向为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培训和支援。同时,美国计划在明年4月之前撤出大约一半驻阿美军,剩余作战部队将在明年底之前全部撤出。  在此情势下,地区国家将会在阿富汗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这一“小三角
自今年2月朝鲜成功实施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以来,朝核问题一度呈不断升温之势,曾有人指出,整个半岛局势面临朝鲜战争停战60年来最为临近战争边缘的一种危机状态。朝与美、韩双方互放狠话,期间任何的不慎所引起的擦枪走火都有可能导致大家并不预期的战争爆发。事实上,朝核危机已不单纯限于半岛自身安全或者半岛去核化问题,其发展演变将直接牵动和影响整个东北亚安全走势。  对待朝核问题,任何“简单化”与“情绪化”的处理方
5月6日,马来西亚第13届全国大选在争议声中落下帷幕。备受媒体关注的反对党领袖、前副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未能在大选中如愿以偿,以较小差距输给了纳吉布总理领导的国民阵线(国阵),其渴望担任总理的美梦再次破碎。  安瓦尔的“变天梦”  安瓦尔1947年8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1993年12月出任马第七任副总理,成为前总理马哈蒂尔的得力干将。但仅仅五年后的1998年9月,安瓦尔被革职,并被开除巫统(全称
我的外交生涯中结识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是个重庆女孩,叫张炜。虽然20年过去了,往事却依旧非常清晰。记得与张炜在一起聊天,她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她和她的先生如何结识的过程。他的先生罗兰是我的好朋友,当时是苏黎世大学东亚所的助教,是位很儒雅的瑞士男孩。罗兰曾在我的母校南京大学留过学,我们很有些共同语言。他是欧洲汉学界的后起之秀,记得他的研究领域是《儒林外史》。我与罗兰的交流大多使用半文半白的汉语,他向我坦承
中东已经碎片化  李绍先:  6月下旬,我刚刚访问了土耳其,一路交流也促使我思考,其中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中东政治版图正在改写。现在的中东政治版图基本上是100年前形成的,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与法国秘密签订的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形成的。  现在中东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碎片化”。首先是叙利亚,经过这几年的内战,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也就是说过去那个叙利亚已经没有了。再看伊拉
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中国正日益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新世界的轮廓正在形成。美国的新保守派构想了一个单极世界,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占据着支配地位。这种构想已经开始黯然失色,因为中国的崛起标志着一种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日渐形成,各国将以一种比较民主的方式来决定国际事务。《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一书的作者珍妮·克莱格(Jenny Clegg)集中关注中国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秩序中发挥的作用,
一直以来,有关“华侨华人”的称谓常见于书本描述和媒体报道。通过阅读2014年2月出版的《中国领事工作》全书,尤其是上册“领事关系编”中的第二章“中外领事关系的拓展”,方知“华人”之称最初来自“原双重国籍的华侨”。  华侨双重国籍问题是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双重国籍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具有两个国籍。  1909年,清政府以“血统主义”原则颁布的《国籍条例》规定:父为中国人,或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国
地球另一端的穷乡僻壤中不断扩大的“死亡阴影”,终于让超级大国美国的总统无法置身事外。8月1日,奥巴马明确表示,此次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比以往严重得多,需要“非常严肃地对待”。7月31日,美国政府发布最高级别旅行警告,要求人们避免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的“非必要旅行”。而此时,距离这场疫情爆发已经快半年了。  对于人类来讲,埃博拉病毒并不是陌生的死神,早在近40年前就曾一露狰狞。1976年7
2010年元旦。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军报《朝鲜人民军》和金日成社会主义青年同盟机关报《青年前卫》联合发表社论。提出了“在建党60周年的今年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使之成为人民经济生活发生转折的一年”的口号。  2010年的新年,朝鲜民众是用新朝币购买节日用品的。  去年11月的最后一天,朝鲜内部突然下达通知:更换现有的流通货币。根据规定,自12月1日起,朝鲜居民到所在的人民班(相当于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