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排头兵。市场经济背景下,党建工作疲软现象已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首因。针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建好“经典学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开好“互动学堂”; 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造好“网络学堂”。无疑是解决学生党建工作困境的上层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生党建;学堂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当前现状及成因分析
市场经济背景下,大数据如约而至,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信息来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系列困境。
一是当下许多高校出现多学制、多种管理方式并存,及一校多区等情况,学生党建组织机构如何与内部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如何实施更为高效的领导就凸显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党建工作力量不足,许多偏理工类的综合性大学,对公共政治课、马克思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部分高校党建工作严重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老师对党建工作者存在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党建工作者是无足轻重的,学生党建工作者情绪得不到应有的理解,长此以往,党建工作者集聚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进而导致系列问题。
二是由于高校干部选拔机制本身的局限性及历史遗留问题,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存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但待遇、职称、职权等问题与工作量的客观不对等,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创新不够,不愿意深入研究,缺乏工作活力,甚至不愿意承担,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这是体制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及时疏导学生党建工作者的负面情绪,势必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带来阻力。
2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是以平均水平的普通人为研究对象,主张用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潜能、动机和能力等要素。近十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个体情感积极体验及作用;二是研究人格中关于积极力量和美德的人格特征及作用;三是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及作用,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合为一体,成为积极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
2.1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活血剂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体验的促进作用,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这些积极情感体验将通过积累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基于这个理论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解释,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意义。鉴于此,针对学生党建工作在前述困境一当中所阐述的问题,面对内外两方面的负面局势,学生党建工作者的情绪导向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理论观点对处于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学生党建工作者而言,无疑对他们形成对当下国内外局势的积极认知注入了活血剂。
2.2 学生党建工作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实践平台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所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与高校党建面临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可以促使学生党建工作者积极分析自身的行为视点和问题。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对高校党建工作者思考如何构建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积极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的成就感,体验积极情绪,塑造积极的个性等都具有良好借鉴意义,这些对突破高校党建工作当下困境无疑提供了良好思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因此,学生党建工作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得以实践的良好平台。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带给学生党建工作的三点启示
3.1 运用积极心理学,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建好“经典学堂”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体周围环境提供了最优的支持时,他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身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个体易于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鉴于此,高校党建工作要顺应国内外局势的发展需要,建设好党建“经典学堂”。一是要不断完善领导机制,如党、政、工、团各司其职且要合理构建四者之间的协调机制,为学生党建工作者提供安全支持的客观环境,激发其工作热情;二是要主动抢占舆论阵地,将先进文化与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紧密结合,组织广大学生党员严格遵守三会一课制度,开好二级党课,不忘党史,坚持课堂讲授、集中学习的学习方式,利用高校短学期的机会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定期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及视频资料,不定期举办红色党章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
3.2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开好“互动学堂”
积极心理学主张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组织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积极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最大发挥。鉴于此,党建工作要精彩,预备方案必先行。一是要为广大党员搭建相互交流學习的载体和平台,变支部书记主持为支部党员轮流主讲,变指定人员发言为随机抽点发言,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二是要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倡导专业教师兼作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从工作体验中加深对学生党建工作者的理解,增强教师与党建工作者的互动,提高各级党务工作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3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造好“网络学堂”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具备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鉴于此,对于党建工作来说一是要找准切入点,做足网络大文章,借助网络平台,充分灌输科学理论,帮助高校师生增强上网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覺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思想基础。二是创新学生党支部工作载体,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灵活运用微信、微薄、QQ等新媒体,建立党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等管理机制,定期推送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组织同学利用手机等网络终端开展网络投票、学院感言、交流互动等活动,变党支部要求学为党员自主学,充分营造好“网络学堂”的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Positive social science〉,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onitor,1998 年版,第 53 页。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5-20页
[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M].党建研究杂志社.2010.5.45-48页
作者简介:
高芳芳(1983—),女 ,汉 籍贯河南范县,讲师 ,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石油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生党建;学堂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当前现状及成因分析
市场经济背景下,大数据如约而至,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信息来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系列困境。
一是当下许多高校出现多学制、多种管理方式并存,及一校多区等情况,学生党建组织机构如何与内部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如何实施更为高效的领导就凸显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党建工作力量不足,许多偏理工类的综合性大学,对公共政治课、马克思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部分高校党建工作严重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老师对党建工作者存在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党建工作者是无足轻重的,学生党建工作者情绪得不到应有的理解,长此以往,党建工作者集聚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进而导致系列问题。
二是由于高校干部选拔机制本身的局限性及历史遗留问题,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存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但待遇、职称、职权等问题与工作量的客观不对等,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创新不够,不愿意深入研究,缺乏工作活力,甚至不愿意承担,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这是体制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不及时疏导学生党建工作者的负面情绪,势必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带来阻力。
2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是以平均水平的普通人为研究对象,主张用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潜能、动机和能力等要素。近十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个体情感积极体验及作用;二是研究人格中关于积极力量和美德的人格特征及作用;三是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及作用,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合为一体,成为积极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
2.1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活血剂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体验的促进作用,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这些积极情感体验将通过积累对人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基于这个理论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解释,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意义。鉴于此,针对学生党建工作在前述困境一当中所阐述的问题,面对内外两方面的负面局势,学生党建工作者的情绪导向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理论观点对处于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学生党建工作者而言,无疑对他们形成对当下国内外局势的积极认知注入了活血剂。
2.2 学生党建工作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实践平台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所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与高校党建面临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可以促使学生党建工作者积极分析自身的行为视点和问题。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对高校党建工作者思考如何构建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积极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的成就感,体验积极情绪,塑造积极的个性等都具有良好借鉴意义,这些对突破高校党建工作当下困境无疑提供了良好思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因此,学生党建工作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得以实践的良好平台。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带给学生党建工作的三点启示
3.1 运用积极心理学,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建好“经典学堂”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体周围环境提供了最优的支持时,他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身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个体易于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鉴于此,高校党建工作要顺应国内外局势的发展需要,建设好党建“经典学堂”。一是要不断完善领导机制,如党、政、工、团各司其职且要合理构建四者之间的协调机制,为学生党建工作者提供安全支持的客观环境,激发其工作热情;二是要主动抢占舆论阵地,将先进文化与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紧密结合,组织广大学生党员严格遵守三会一课制度,开好二级党课,不忘党史,坚持课堂讲授、集中学习的学习方式,利用高校短学期的机会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定期观看红色经典电影及视频资料,不定期举办红色党章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
3.2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开好“互动学堂”
积极心理学主张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组织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积极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最大发挥。鉴于此,党建工作要精彩,预备方案必先行。一是要为广大党员搭建相互交流學习的载体和平台,变支部书记主持为支部党员轮流主讲,变指定人员发言为随机抽点发言,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二是要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倡导专业教师兼作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从工作体验中加深对学生党建工作者的理解,增强教师与党建工作者的互动,提高各级党务工作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3运用积极心理学,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造好“网络学堂”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具备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鉴于此,对于党建工作来说一是要找准切入点,做足网络大文章,借助网络平台,充分灌输科学理论,帮助高校师生增强上网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覺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思想基础。二是创新学生党支部工作载体,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灵活运用微信、微薄、QQ等新媒体,建立党课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等管理机制,定期推送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组织同学利用手机等网络终端开展网络投票、学院感言、交流互动等活动,变党支部要求学为党员自主学,充分营造好“网络学堂”的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Positive social science〉,American,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onitor,1998 年版,第 53 页。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5-20页
[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M].党建研究杂志社.2010.5.45-48页
作者简介:
高芳芳(1983—),女 ,汉 籍贯河南范县,讲师 ,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石油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