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4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院校应紧跟时代需求,快速将科研转化为成果应用于社会,为服务社会献计献策。文章以山西大同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剖析在大同城市转型发展文化旅游融合产业背景下,探索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民俗文化、艺术欣赏、宗教信仰和怀旧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产学研教学是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旅游 视觉传达设计 产学研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国分类号:TS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070-03
  前言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促进之后形成了新的产业,现已成为众多城市转型发展的途径,大同近些年来也由能源城市转型发展为旅游城市,文化旅游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地方高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产学研是地方高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政府也鼓励地方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并支持搭建线上线下产学研合作平台。山西大同大学作为地方高校,遵循应用型、特色化、地方性等办学理念,展开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在这里依托大同文化旅游,结合产学研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文化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整体,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相关设计与开发,如地域内单项旅游产品、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旅游路线的旅游产品等,所以说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的参与者众多,必须由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地方高校等各司其职,才能共同完成。目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地方文化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些课程内容比较老旧,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也已经过时,所以地方高校应尽快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学研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的沟通不畅
  近几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老师也会寻找一些企业进行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从实践教学内容、实习课时分配和完成效果评价等方面来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与合作企业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如去企业实习,很难有合适的岗位进行体验或者只是以参观操作流程和设备为主,学生缺乏亲身锻炼的机会;学生按照项目要求完成设计之后,企业没有按时反馈;实践过程中有些技能要求与考核标准,可能与岗位的实际用人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合作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下来,校企双方缺乏明确的运作机制,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双方合作责任不明等方面给产学研教学的实践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对教师实施教学与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实践内容主要以企业的合作项目为主,课程内容的设计不是固定不变,而是根据企业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中间还会涉及跨学科、跨专业等方面的问题,这对教师实施教学的设计与安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很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实践中有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研究的范围要不断扩大,不断更新,及时了解行业规范、学科服务应用、区域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中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以文旅资源为主导、培养创新能力为动力、推动文旅发展新的产业圈
  产学研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促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有利措施。产学研可以将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人才培养等有效结合在一起,地方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提升自身教学与科研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高校的合作项目中,找到更好的设计方案,降低企业专门开发投资的成本。山西大同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立足大同文化,对接市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基于地方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与市场、理论与实践、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服务地方转型发展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基于地方文化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地方特色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地方政府要发挥在高校与企业合作中的协调作用,制定高校与企业良好的沟通政策,要及时关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反馈情况,使产学研教学模式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高校要及时将产学研的科研成果引入专业教学体系中,保证课程的创新性;企业也要及时反馈项目市场应用情况,高校根据用户反映对实践内容进行调整,保证学习效果的时效性。最好将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文创设计公司、旅游景点、地方高校等有关部门和组织纳入到文化旅游行业,形成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为中心的专业、企业、行业的产业圈,共同討论研究有关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共同解决相关技术推广、科研创新、地方文化传播与传承等问题,从而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更新迭代和城市形象品牌的影响力。
  (二)关注文旅产业、围绕地方经济需求、以就业为目的的产学研教学研究
  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大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转型产业;特色农业资源也很丰富,是城市文化旅游项目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入,不但解决了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就业问题,而且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助力,对城市环境保护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提升大同文化旅游城市的形象及地方品牌的识辨度,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品牌形象课程,重点研究的内容符合当下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所以教学大纲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特点,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与实用性,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形式,利用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工作室,为学生就业进入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的研究和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产学研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有趣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尽决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加强高校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
  产学研教学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大同文化旅游的特色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域生态保护、农产品特色宣传、美丽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视觉元素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理论讲授与混合式教学,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不光学生要进入企业,教师也要进入企业,亲身体验教学效果。教师不光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如旅游学、销售学、心理学、产业经济学等,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学习资源推荐给学生,这样不但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服务行业的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产学研教学可以将企业中的技术与经验,通过高校转化为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同样高校的科研创新,也可以通过企业进行验证,检验其社会应用的效果,这样的合作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从而提升了高校和企业在文旅产业圈中的话语权,增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文化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使高校和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大同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高等教育热门的专业之一,教学内容由过去的西化教学,逐渐转变为地方特色化教学,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地方高校的创新型、特色化、原创性教学内容,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实施的第一步,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是纸上谈兵。教学目标应根据企业项目要求,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该设计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制定。根据岗位需求收集有效的数据,教师根据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与归纳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实践方案的设计,这些内容是产学研实践应用的体现,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对教学目标和技术能力进行设计。如“大同地方艺术”这一主题,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大同地方艺术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提取具有地域性的設计元素,这是对地方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扩展。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项目化的实践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会对设计公司中的业务流程有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设计公司也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其能力有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节省了招聘实习的环节,学生为了留在公司中,整个实践学习都充满了热情与积极性。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大四实习教学内容的对接,为学生以后的设计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山西大同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致力于和盟友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为了实现合作的可持续性,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如大同地域特色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从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生活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地方特色图案设计、宗教文化纪念品等,实践内容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教师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确定产学研教学模式中的学习内容,并以项目主题的形式展开。企业的相关部门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或讲解,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清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再是盲目的设计,即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产学研教学中的实践部分应基于协同创新、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体系,基于校企合作中产学研联动的人才培养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也不再局限于专业内,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跨学科和跨专业的研究,分析课程内容如何组织,如何融合,如何传承与创新等(如图1)。
  项目是设计课程的来源,设计公司对于委托的项目,会进行认真的论证和分析。所以教师首先与设计公司进行洽谈,在讲课之前设计好项目任务书。任务书具备的资料有:委托产品的资料信息,产品开发整体构想,要达到目的,项目的前景及可能达到的效果,目标消费者描述,潜在的市场因素,市场主要竞争对手,日程安排等,这份任务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项目有个深入的了解,以便明确教学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状况(如表1)。
  3.评价体系:产学研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及教学实践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何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评估模式,深入研究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因,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希望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情况,如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绘画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另—方面,通过实践操作、翻转课堂、设计方案制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评价的主体不再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学习评价中,通过翻转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评价,学生之间通过协作学习进行评价。所以教师应拓宽考核范围,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总结经验并完成相应的教学反思,使产学研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和经验积累(如表2)。
  (二)教学案例部分
  近几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产学研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大同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与设计展开。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就是要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特点,结合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情况,向市场提供旅游新产品或旅游改进产品的过程。随着地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如线路产品、网络产品和景区景点产品等,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根据不同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大同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需要根据该地域的市场需求与地方特色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没有可供参考的实例,只能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其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产学研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地方高校只能在文化旅游行业中不断摸索。以下是基于大同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尝试:通过对大同文化旅游历史的研究,梳理出以下几类:第一类从民俗文化进行研究;第二类从艺术欣赏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类是从宗教信仰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类是从怀旧风格方面进行研究,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进行的主题设计。   1.民俗文化主题: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学生了解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不同,每个地域的民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搜集有关大同的地理地貌,民风民俗,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小吃等方面的资料,从中提取相关设计元素,以插画的形式进行设计,确定好线稿后,再进行上色,将设计好的初稿发给企业,通过沟通与修改,最终制成成品(如图2)。
  2.从艺术欣赏方面:从艺术欣赏方面进行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者根据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的审美喜好进行设计。近几年带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艺术品在市场中的销售量正逐渐上升,地方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地方特色元素进行开发,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图3)。
  3.宗教信仰主题:从宗教信仰方面进行研究,云冈石窟的开凿源于佛教的传入,北魏时期佛教的盛行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从石窟的记录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佛教虔诚的信仰,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愿意来此朝拜,以期待好运常伴。在这里以云冈石窟中的飞天为主题进行的设计,云冈石窟中的飞天造型源于印度歌舞形象,后来受道教与儒家礼教的影响,结合当时的服装设计,形成现在的云冈飞天。云冈中飞天造型的演变反映了佛教传入我国后,逐渐呈现民族化、本土化等特点,而且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的飞天形象完全不同,这些研究内容是大同特色文化元素的组成部分,这里以云冈第五窟、第六窟中的天夜叉和地夜叉的造型进行的设计(如图4、5)。
  4.懷旧风格方面的主题:从怀旧风格方面进行的研究,历史上同一地域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如大同北魏早期文化风格趋于粗狂、豪放,后期则偏向轻柔、内敛,这与当时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密不可分,反映当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融会贯通,整体文化风格以平和、舒缓为主,所以可以分期从不同历史时间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中提取设计元素。
  从研究大同文化旅游资源的梳理入手,以市场学理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理论为基础,从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产品结构即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来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特色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特色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
  通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促进大同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虽然产学研的优势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作为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不断提升地方高校成果转化能力,明确设计定位,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不断摸索出更适合本专业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产学研教学结合大同文化旅游城市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优势,参与企业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秀香.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产学研合作对策研究[J].科研教育,2020 (417):35-37
  [2]陈倩.地方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路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6):47-49
  [3]张艺.产学研视角下的平面设计教学例析[J].枣庄学院学报,2020(1):130-133
  [4]滕珍珍.论广州乡村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创新与开发[J].设计,2017 (19):104-105
  [5]陈碧璐.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艺术科技,2018 (11):247-248
  [6]朱学娟.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视角下的应用型课程改革[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9(5):68-70
  [7]冯圣嫫,勤灿.基于福地文化的清远城市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设计,2017 (15):138-139
其他文献
DESIGN OF INTELLIGENT FLOWERPOT PRODUCT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KANO MODEL  摘要:养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舒适身心,还能改善家居环境,陪伴植物成长也是马斯洛情感需求第四层次尊重需求的象征。为了更好的迎合用户养植物的各种需求,文章对用户进行问卷调研以及深入访谈,获取用户养花过程中的痛点及需求。再基于KANO模型对需
期刊
摘要:研究传统挑具扁担的造物设计美学,探讨其给予现代设计的启示。选取用于挑、抬重物的运输工具扁担,从其材料、形态、功能3个设计角度进行分析,突出扁担作为“终极设计”经典案例的造物价值体现。中国传统器具有着其独特的设计审美与特征,扁担的“极简”美学在解决现代设计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如设计应该考虑材料低廉、功能实用省力、操作简单方便。  关键词:传统造物 扁担 设计美学 功能  中图分类号:J5
期刊
摘要:在共享经济时代下基于服务设计的理念,提高闲置物品利用率,有针对性地改善邻里关系。通过实际考察社区邻里关系,深度探寻挖掘其中闲置物品交互的痛点问题。社区闲置交换服务设计是新共享时代的产物,对社区关系重构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社区关系 闲置物品 共享经济 服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0069 (2020)11-0059-03  引言  现代居住环
期刊
摘要:研究形式美法则中的“比例”在DZHUS品牌服装中的应用。采用表观比例和同存化比例,分析黄金分割矩形、根号矩形等在DZHUS品牌服装中的应用;其次,利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服装内部结构部位间的实际比例。黄金分割不仅体现在人体中,在服装的外部造型以及内部结构中同样蕴含着黄金分割的美学属性。该方法可为服装设计把握服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黄金比例 人体 服装 外部造型 内部结构
期刊
摘要:深入挖掘品牌基因特征,将品牌元素融入到新产品的开发当中,实现对品牌基因的传承和延续,为品牌企业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思路。以Artmi品牌女包为例进行研究,提炼品牌理念和DNA元素,紧扣品牌基因的造型、色彩、工艺等关键特征,从情感化的角度切入实现对女包的新产品开发设计。得到既具有品牌特性,又具有情感个性的系列新产品。倡导我国企业走设计创新和品牌建设发展之路,强调产品开发设计应充分挖掘产品的功能性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优化升级。文章通过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为例,以文创产业和科创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结合地方产业和地域文化,对双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模式进行研究。文章主要从系列课程重组、创新教学内容、云端教学、双师教学等方面来构建双方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型应用
期刊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设计》杂志社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的您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在过去的2020年,《设计》杂志秉持“设计制造美好、设计改变生活”的情怀和信仰,以家国情怀为先,关注设计界重大事件,整合行业资源,提出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设计类专业媒体的力量促进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设计》杂志在逆境中保持突破进取的精神,用设计的力量、媒体的力量发出光和热:杂志社主办的“设计
期刊
摘要:为提炼出东西方解构义服装设计的特点为当代设计师处理国际化思潮与地域性特色提供借鉴。文章从解构主义理论出发,以东西方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代表人物三宅一生和马丁马吉拉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与相应设计实例分析,深入研究他们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的实验性行为,从而引发对东西方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差异性的思考。得到东西方解构主义服装的设计特点、设计原则、创新性与发展方向,为现代服装设计师更好地解决东西方解构主
期刊
摘要:为帮助设计专业的师生更好地进行基于“小组任务”的设计教学。调研和分析了其在进行具体的小组任务时的核心痛点和对现有教学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组任务”的设计教学辅助服务平台,并从任务、协作和资料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方案设计。使老师能更加清晰、有针对性地引导设计任务,学生能更自主、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沉淀设计知识,提升设计能力。  关键词:小组任务 设计专业 教学学习 辅助服务
期刊
【活动背景】   2013年8月中国工程院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担任项目组长,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担任副组长,组织近20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分为10个课题组,历时两年,在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咨询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2015年2月,創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提升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