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兴亡多少事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所藏当年藏文古卷中,有吐蕃“大事纪年”残本,恰好记录了松赞干布去世之后,至赤松德赞当政的百余年间(公元649年至763年):金戈铁马,向外扩张,版图达至最大化,吐蕃如日中天。然而,开创历史演绎宏大叙事的同时,权力中心的拉萨却不时有暗潮涌动——与光荣与梦想相伴同行的,是明争与暗斗,忠诚与背叛,阴谋与爱情,举凡中外前殿后宫上演过的剧目情节,可说是一样都没少。若举上层斗争典型一例,要数噶尔家族的命运遭际。噶尔·东赞,即出现在《步辇图》上的和亲使臣禄东赞,官居相位“大论”,一生效力王室,晚年攻破吐谷浑,坐镇于此并终老于此。他的五个儿子继承父业,出将入相,功高盖主。王室深感威胁,遂以“谋反”罪名查抄灭门,一众兄弟或被杀或自杀或逃亡。逃亡者投奔了武则天,从此为大唐建功立业……这类故事来自史实,终成传奇。
  正当如日中天,拐点就将出现,从尚武到崇佛,跨度极大的转型轨迹集于一个人生。
  率领吐蕃步往巅峰的一代强雄赤松德赞(741—约799年),在位40多年,不仅以武功著称,文治方面的建树,以其对佛教的扶持弘扬,被后世尊为吐蕃三大“法王”之一。相传这位赞普亲自主持过两场大辩论:一为苯教与佛教之辩,实为新旧势力博弈较量,苯教败北,退出政坛之外,杀牲血祭习俗随之禁绝;桑耶寺于公元775年开建,成为西藏佛法从此倡兴的标志。二为佛教内部的顿、渐之辩,史称“吐蕃僧诤”,实为唐蕃关系折射,汉地和尚必然失利,怏怏离藏——拉萨小昭寺是百余年间汉僧常驻地,就此冷落。在后世被故事化了的记载中,和尚们留下一只鞋子,显见菩提达摩当年“只履西归”的翻版,未知是讲故事的人还是故事里的人所为。
  近年有热心人从敦煌遗书中整理出一部《大乘二十二问》,系赤松德赞学佛过程若干年里,向远在敦煌的昙旷大师求教请益,高僧为之释疑解惑、一一作答之汇总。此际敦煌已为蕃占区,每每由信使数千里飞骑往返,足见学佛之用心。赤松德赞晚年,索性脱下战袍,让出王位,隐居在桑耶寺背后的山洞里潜修。影响到其后多位赞普,均为虔诚佛徒,息战言和方才真正有了可能。
  史上第一个繁荣期结束前,拉萨见证了两起重大事件:公元823年唐蕃会盟;距此20多年后末代赞普达玛乌东赞在大昭寺前遇刺身亡。
  继续见证着吐蕃的解体,分据格局的形成,同时开启的还有自身的落寞时期——文章写到这里,忽觉视角改变,不是我们在远观拉萨,而是前身后世的拉萨一直在目送过往的风景和人群:曲贡人,森波人,吐蕃人。然后是达玛身后,王妃各拥其子,于雅鲁藏布江南北对峙,统一局面不存;接下来的是公元869年平民起义爆发,终结了一个时代,权与利重新分配,各地豪强自立。
  拉萨自此沉寂数百年,约从9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元代有萨迦政权在后藏地方,明代有帕竹政权在山南乃东,中心他移。
  边缘化、地方性,以及虽沉寂而未荒废,是这一时期拉萨的主要特点。首先因了大、小昭寺的存在,当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端,香火渐炽;当仲敦巴从阿里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在拉萨地区创建了噶当派,为后来居上的格鲁派深植了根基。守护拉萨的地方势力也是有的,元代被封为万户长的蔡巴家族,为后人所感念的首要功德,是关于拉萨河治理的:疏浚河道、加固河堤,这项工程自古城初建起,就一直列在市政建设日程之首。今人既未见洪泛也少有人提及,是因堤坝经由现代工程技术加固,已达洪水百年一遇标准。
  蔡巴家族世居拉萨东郊蔡贡塘,后弘期建有贡塘寺等两座寺庙。拉萨重新振兴前后,出现了两位人物很著名,其事迹可佐证拉萨文化传统之深厚。一是蔡巴·贡噶多吉(1309—1364年),15岁接任万户长,但在从政方面并不成功:由于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跟错了人站错了队,与新兴的帕竹政权为敌,其结果是完败,以致丧失了属地。家族衰落后索性受戒出家,专研学问。史学专著除《花史》《红史》及续补《史册·贤者意乐》等等之外,还为《蔡巴甘珠尔》撰写了目录及释义的《白史》。《蔡巴甘珠尔》是贡噶多吉特邀布顿大师对勘审订的,布顿大师拥有极高佛学造诣,所以这部《大藏经》成为藏传佛教经典的标准范本。
  另一位是大慈法王释迦也失(1354—1435年),从追随宗喀巴大师,代师两赴京城,先后从永乐帝和宣德帝那里,受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大慈法王”,到带回永乐朱砂版《大藏经》,兴建色拉寺,全都是因缘际会。他还是把新兴格鲁派教法传播到内地的第一人。
  拉萨再度繁荣,多半凭依了一个人,宗喀巴(1357—1419年)。这位少小出家的青海人,先拜各教派高僧为师,游学西藏各地许多年后,以其学识和德行,尤以宗教改革家的身份声名远播,开宗立派为“格鲁”,意为“善规”。因为是在重学问的噶当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亦称“新噶当派”;又因僧众头戴黄帽而被俗称“黄教”。在帕竹政权和拉萨地方势力支持下,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首创了万人大法会,为其后一年一度正月祈愿法会之始。此后不用很久,该派相继兴建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派生出达赖和班禅两个转世活佛系统。
  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藏传佛教圣地,作为宗教文化中心率先复兴;距离政教合一的权力中心,还有两三百年的路程要走。
其他文献
我想要找到一处真正的桃花源。  我曾在东海上的桃花岛夜宿,但那里的桃花太工整,太平坦,千篇一律;我也曾走访过皖南的古村落,桃花落在古石板路上确实有如薛涛笺一般优美,然而那里的步伐太多,花开花谢太匆忙;直到我追寻着桃花旋开旋谢的脚步,越过横断山脉干热的山谷和荒凉的山脊,走进林芝。在那个春天,心沉寂在花海,倾听着花瓣簌簌落下,安静独处,畅怀微笑,这才是属于我的真正的桃花源,来一次又怎么够!  终于,我
2013年3月1日,《户外》杂志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户外装备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装备大奖有33家国内外知名户外品牌参选,集合100多件中国境内销售的最新的户外装备,最终评出15项装备大奖、7项最佳性价比装备大奖和3项最佳GORE-TEX?装备大奖。  颁奖现场,由《户外》杂志精心策划的“中国户外精英会”正式启动发布,第一批入选精英会的五位成员为孙斌、周鹏、谷岳、陈盆滨、赵嘉,涵盖越野跑、背
上路弘法  提起藏传佛教噶当巴的历史,不得不从这样的一则故事开始:  公元9世纪中叶,与他的吐蕃先祖们相比,显得更为崇尚佛教并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的赤祖德赞热巴巾被谋杀后,其兄达玛邬东赞(被称为“朗达玛”,意为“头上长角的达玛”或“牛魔达玛”)上台执政,开启了吐蕃历史上最为严苛的一次“禁佛”运动,佛教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最终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分崩离析,难
强钦庄园——山谷中的壁画  雪康庄园——跨越时空之旅  平若庄园——群山中的官宅  强钦庄园  山谷中的汉藏壁画    强钦庄园影响深远,在西藏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里是斋康基巧堪布·强巴土旺及西藏地方第一任昌都总管噶伦喇嘛强巴丹达的出生地,前者更是20世纪初活跃在西藏医学界和宗教界的一位显赫人物。强钦庄园于2013年12月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庄园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比较自
若以今天的眼光来打量,甲玛沟可谓其貌不扬,也名不见经传。这里位于墨竹工卡县城以西10来公里,距离拉萨也才60多公里。即使是走318国道从拉萨到林芝的路途中,往来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那标有“藏王故里”或“松赞干布出生地”字样的标语及甲玛景区藏式大门,却鲜有人会真正深入到景区内游览参观,一睹沟内的景观及所蕴含的风华烟云。  但藏史上,甲玛沟的特殊地位则不可撼动更无可替代了。这里是闻名中外、具有雄才大略的
【摘要】通过中国知网收集近五年内我国小学英语微课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涵盖了微课的定义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与小学英语课堂、微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看,这些研究存在着内容与方法单一、范围狭窄、力度及深度不够的现状。鉴于此,研究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从实际出发,加强理论研究;拓宽研究角度,加大研究力度;以实证研究为主,结合更多研究方
张鹰  从事极限户外探险11年,以“行者花雕”而闻名,曾攀登过3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徒步穿越中国三大沙漠、四大无人区,两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徒步人物”,2013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当代徐霞客”。现为中国户外探险联盟秘书长、装备部部长。  张鹰在户外探险时,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讲述了他的极地探险经历,以及大自然的壮阔之美,作品曾入选第23届全国摄影艺
四川人陈乃建于1995年作为筑路工人进入青藏高原。他觉得回到内地未必有更满意的收入,决定留在青海省称多县尕多乡岗由村1队,成为这个80多人的青海藏族村落中惟一的汉族人。陈乃建克服语言不通的办法,是自创并形成了一种四川方言与手势结合的表达方式,他的手势比起一般人的习惯性手势,在表意上要更为丰富。陈乃建与村民相沟通的另一个途径,是他作为一名内地农民的农田种植技术。在高原种植蔬菜,气候和土壤与四川大不相
恰姆石窟是西藏考古史上极其重要的发现,也是近两年在西藏石窟研究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新星,被誉为“2011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是一个过去从未公诸于世的石窟。在位于海拔4500米到5300米的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果美山上,它一直沉睡着,就连山下的恰姆村村民也无法说清它的来历。然而,13次进藏的作家、学者、摄影家赵春江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得以进入石窟,震惊之余,他用手中的相机艰难采撷到部分图像,并最终呈
外来者很难想象,西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比较高,藏族家庭的财产管理权和支配权,大都掌握在家庭主妇手中。但是,旧西藏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官办教育体系中从来没有妇女的席位。  现实生活中,西藏妇女从未有过从政的权利,旨在培养“雄孝”(政府公仆)的僧俗官员学校里当然也就没有妇女的容身之地,一般藏族父母也没有送女童上学的基本意识。在旧西藏,拉萨青少年女性受教育多是在私塾蒙馆里完成的。拉萨有名的娘容辖私塾,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