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诗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学只要善于挖掘、巧妙引导,就会使古诗文教学具有了情感教育的功效。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在吟咏中体验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陶醉中感悟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古诗文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感悟蕴含在古诗文中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达到预期的情感教育的功效。
一、让学生在吟咏中体验情感
古典诗词大多有规范的声韵格律,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都会考虑声音的因素,既要用文本自身的意义去表情达意,同时还要通过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让诗词收取音乐之功效。这主要体现在诗词的韵脚回环、音节组合、平仄相重相间,还有双声叠韵等,这些都决定着诗词的声韵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诗词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文所蕴含的情感。例如《望岳》,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多数是由五言句或七言句组成的,有时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古体诗对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在用韵方面也比较自由。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有时会根据表意的需要而做特殊处理。《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诵读教学的步骤进行:1.先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准字音,并把握好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跟读,要求全体学生跟读配乐诗朗诵。3.点读,即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给出点评。4.教师泛读,学生轻声吟诵。这样,通过有韵律的读,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二、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情感
在阅读古诗文时,没有直观的形象,只能发挥想象的作用,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诗文中的情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时,可以先播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用心去想象诗歌的诗情画意。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根据诗题,从 “望”字入手展开想象,细心揣摩、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泰山,初见时的惊喜与仰慕转化为对泰山之高的赞美;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是近望泰山,展现的是泰山的高大与神奇;“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在凝视泰山,但见云朵围绕泰山,有时高有时低,鸟在其间飞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诗人在精神上登上了泰山顶峰,俯瞰万山。再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发现桃源的美。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然后进一步提出要求:桃源风景是美不胜收的,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一个美好的画面,那么,你们能选一个景点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吗?句式:这里的________美,你看(听)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如果发现学生对词句理解不正确要引导他们自行改正,对描述过程中出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地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通过小结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大家的描绘中,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画面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了,是呀,桃源多么美丽呀,它不仅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还有那种独特的静谧祥和与淳朴民风。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与我一样,对桃源充满了感情。其实,只要你我他,我们共同努力,也可以用双手建设出一个这样的桃源。我期待着!
三、让学生在陶醉中感悟情感
学生通过对古诗文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的体验,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感悟与理解情感。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在欣赏古诗文的过程中深入到作者的情感深处,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并陶醉其中。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关注他们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要有效利用古诗文的有利素材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课本上有关爱情题材的古诗文,就可以充分的为我所用,要让学生在对古诗文中高尚情感的陶醉过程中体会到人性美,并引导他们来思考爱情,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就会科学地面对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等的问题了。如,在教授《次北固山下》时,可以先为学生情感体验提供背景性信息:古时,交通很不发达,常年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久不能回乡,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静夜诗》、《泊船瓜州》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 flash 动画《静夜思》,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加深。之后提问:“前面的三句都是写景的,各有其鲜明的特色,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说感受和理由。”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进入特定的情绪状态。再去理解《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贺义廉《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情感教育价值》.《教学与管理》,2012,12。
[2]袁卫星《语文学科情感教育:从未过时,适逢其会》.《上海教育科研》, 2011,12。
[3]张辉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情感课堂》.《中国教育学刊》,2011,S2。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古诗文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善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感悟蕴含在古诗文中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达到预期的情感教育的功效。
一、让学生在吟咏中体验情感
古典诗词大多有规范的声韵格律,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都会考虑声音的因素,既要用文本自身的意义去表情达意,同时还要通过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让诗词收取音乐之功效。这主要体现在诗词的韵脚回环、音节组合、平仄相重相间,还有双声叠韵等,这些都决定着诗词的声韵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诗词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文所蕴含的情感。例如《望岳》,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多数是由五言句或七言句组成的,有时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古体诗对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在用韵方面也比较自由。从句式上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有时会根据表意的需要而做特殊处理。《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诵读教学的步骤进行:1.先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准字音,并把握好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跟读,要求全体学生跟读配乐诗朗诵。3.点读,即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给出点评。4.教师泛读,学生轻声吟诵。这样,通过有韵律的读,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二、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情感
在阅读古诗文时,没有直观的形象,只能发挥想象的作用,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诗文中的情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时,可以先播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用心去想象诗歌的诗情画意。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根据诗题,从 “望”字入手展开想象,细心揣摩、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泰山,初见时的惊喜与仰慕转化为对泰山之高的赞美;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是近望泰山,展现的是泰山的高大与神奇;“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在凝视泰山,但见云朵围绕泰山,有时高有时低,鸟在其间飞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诗人在精神上登上了泰山顶峰,俯瞰万山。再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发现桃源的美。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桃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朗读并背诵。然后进一步提出要求:桃源风景是美不胜收的,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一个美好的画面,那么,你们能选一个景点用下面的句式描绘一下吗?句式:这里的________美,你看(听)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如果发现学生对词句理解不正确要引导他们自行改正,对描述过程中出现的创造火花要及时地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通过小结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大家的描绘中,一个个美轮美奂的画面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了,是呀,桃源多么美丽呀,它不仅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还有那种独特的静谧祥和与淳朴民风。同学们,我知道你们与我一样,对桃源充满了感情。其实,只要你我他,我们共同努力,也可以用双手建设出一个这样的桃源。我期待着!
三、让学生在陶醉中感悟情感
学生通过对古诗文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的体验,既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感悟与理解情感。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在欣赏古诗文的过程中深入到作者的情感深处,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并陶醉其中。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关注他们在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要有效利用古诗文的有利素材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课本上有关爱情题材的古诗文,就可以充分的为我所用,要让学生在对古诗文中高尚情感的陶醉过程中体会到人性美,并引导他们来思考爱情,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样学生就会科学地面对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等的问题了。如,在教授《次北固山下》时,可以先为学生情感体验提供背景性信息:古时,交通很不发达,常年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久不能回乡,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静夜诗》、《泊船瓜州》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 flash 动画《静夜思》,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加深。之后提问:“前面的三句都是写景的,各有其鲜明的特色,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说感受和理由。”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进入特定的情绪状态。再去理解《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贺义廉《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情感教育价值》.《教学与管理》,2012,12。
[2]袁卫星《语文学科情感教育:从未过时,适逢其会》.《上海教育科研》, 2011,12。
[3]张辉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情感课堂》.《中国教育学刊》,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