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朗读,然而,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如今的语文教学却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的特点,而变得过分功利。从高一入手,语文课堂就重讲轻读,课上学案,课下练习,而“读”这一重要环节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变成最奢侈的事情,原本生动的语文课堂被讲解、做题充溢,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一、高中语文学情分析
1.教师放弃朗读教学,取而代之以知识讲解。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一新生入学第一节语文课,教师进行的是高考教育,分析的是高考题型,就这样把一份语文高考试卷硬生生地塞进学生的大脑里。高中第一次月考,教师拼凑一张类似高考题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训练。整个高一、高二的语文课,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在对文本的处理上,教师也是重讲解,轻朗读。一节完整的文本教学课,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到1/10,整节课都被知识点拆解的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没有优美的句子,没有朗朗的书声,长此以往,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2.学生对朗读认识不足,体验不到朗读的快乐。
由于从高一就被启动了高考模式,学生认为只有题海战术才能多接触不同的语文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同时,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不明白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对朗读提不起兴趣,并且觉得朗读是在浪费时间。即便是被语文教师硬性要求读课文,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也就体验不到朗读的乐趣。学生朗读没有激情,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美丽的母语越来越不感兴趣,更别提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了。
二、高中语文课堂朗读的重要性
1.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高中语文课的首要特征。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2.朗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其他各项语文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实,高中阶段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并且在每次考试中总是稳定甚至超常发挥的学生,一定是阅读量大、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三、通过朗读,让高中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高考需要成绩,课堂也必须有活跃的气氛,想要有效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落实到实处,就不应该忽略朗读这样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哪种朗读方式都能增添语文课堂的色彩,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一堂令学生身心愉悦的语文课,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1.做好范读,以读促读。
学生朗读水平参差不齐,朗读兴趣有高有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范读。子师以“读”,孰敢不“读”。 教师范读做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朗读。好的范读,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范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提升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而喜欢语文课,从而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范读时,不能把范读仅仅当做课堂教学的一个步骤、一个过场,要结合自己的体悟,要饱含感情。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得到熏陶,真心实意地为教师的范读喝彩,这样,不但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主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个性化朗读,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归根结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教学也应不遗余力地坚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朗读首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要能使学生静下心来走进文本。个性化朗读还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认知和感受,然后让学生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按不同理解的朗读,在朗读中融入学生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让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含义。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充分认可学生在思考和感悟的努力下的个性化朗读,可以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个性化朗读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解读,而是学生在不断进行个性化朗读时,不断地根据文本规范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因此,通过个性化朗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3.点拨指导,提高能力。
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尽相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有高有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并不是放任学生没有目的地乱读一气,教师应做适度的点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在语速的快慢、句子节奏的把握、读音的轻重等方面进行指导,也可以在对文本的全面理解上进行点拨,不断训练学生经历视觉形象——思考——理解——情感——大声读出来的过程。教师做好朗读的指导,这不仅仅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也就达到了语文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尊重个性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方面越来越有信心,语文课堂将会一改往日教师喋喋不休、学生灵魂离家出走的局面。朗读,让语文课堂插上了活跃的翅膀,自然也就生动起来了。
一、高中语文学情分析
1.教师放弃朗读教学,取而代之以知识讲解。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一新生入学第一节语文课,教师进行的是高考教育,分析的是高考题型,就这样把一份语文高考试卷硬生生地塞进学生的大脑里。高中第一次月考,教师拼凑一张类似高考题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训练。整个高一、高二的语文课,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在对文本的处理上,教师也是重讲解,轻朗读。一节完整的文本教学课,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到1/10,整节课都被知识点拆解的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没有优美的句子,没有朗朗的书声,长此以往,教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2.学生对朗读认识不足,体验不到朗读的快乐。
由于从高一就被启动了高考模式,学生认为只有题海战术才能多接触不同的语文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成绩。同时,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不明白朗读的重要性,所以对朗读提不起兴趣,并且觉得朗读是在浪费时间。即便是被语文教师硬性要求读课文,也只是应付了事,没有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也就体验不到朗读的乐趣。学生朗读没有激情,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美丽的母语越来越不感兴趣,更别提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了。
二、高中语文课堂朗读的重要性
1.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高中语文课的首要特征。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2.朗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其他各项语文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实,高中阶段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并且在每次考试中总是稳定甚至超常发挥的学生,一定是阅读量大、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三、通过朗读,让高中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高考需要成绩,课堂也必须有活跃的气氛,想要有效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落实到实处,就不应该忽略朗读这样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哪种朗读方式都能增添语文课堂的色彩,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一堂令学生身心愉悦的语文课,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1.做好范读,以读促读。
学生朗读水平参差不齐,朗读兴趣有高有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范读。子师以“读”,孰敢不“读”。 教师范读做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朗读。好的范读,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范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提升魅力,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而喜欢语文课,从而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范读时,不能把范读仅仅当做课堂教学的一个步骤、一个过场,要结合自己的体悟,要饱含感情。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得到熏陶,真心实意地为教师的范读喝彩,这样,不但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主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个性化朗读,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归根结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教学也应不遗余力地坚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朗读首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要能使学生静下心来走进文本。个性化朗读还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认知和感受,然后让学生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按不同理解的朗读,在朗读中融入学生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让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含义。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充分认可学生在思考和感悟的努力下的个性化朗读,可以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个性化朗读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解读,而是学生在不断进行个性化朗读时,不断地根据文本规范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因此,通过个性化朗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3.点拨指导,提高能力。
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尽相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有高有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并不是放任学生没有目的地乱读一气,教师应做适度的点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在语速的快慢、句子节奏的把握、读音的轻重等方面进行指导,也可以在对文本的全面理解上进行点拨,不断训练学生经历视觉形象——思考——理解——情感——大声读出来的过程。教师做好朗读的指导,这不仅仅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也就达到了语文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尊重个性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方面越来越有信心,语文课堂将会一改往日教师喋喋不休、学生灵魂离家出走的局面。朗读,让语文课堂插上了活跃的翅膀,自然也就生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