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管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实践与理论并重,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断优化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本文从完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迫切要求入手,探讨了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建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能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步伐,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然而,在地方普通高校的转型发展中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型,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的不合理,课内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偏少。
(二)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虽然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财务管理课程都开设了课内实验和实习,但实践内容没有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岗位职业能力接轨,设置的实践内容比较单一,习题、案例居多,单项验证性实验居多,缺乏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项目,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比较枯燥,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削弱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胜任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条件得不到充分保障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各种软硬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在软硬件上给予有力的保障。但从目前学校情况看这些条件的保障力度是不够的。一是校内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实验设备和财务软件更新较慢,前期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用性不强;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比较普遍,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三是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现有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缺乏财务管理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历。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实践教学模式为载体,以实践教学条件为保障而建立的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一)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理论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撑,学生要深刻理解所学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技能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关系。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工作任务以及不同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要立足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将实践有效融入到课堂,使学生置身于财务管理情景中,认知财务管理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在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等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业务,并具备对企业经营规划、筹资规划、投资规划、供产销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果分析等职业能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构建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构建应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通过设立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综合专业技能模拟训练、毕业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专业社团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大学生科技孵化园活动,第二课堂、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用研究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内容构建
专题实践。课内专题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该部分实践内容的安排要围绕理论教学来细化财务管理课程的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核心理论知识所支撑的实践项目和学生要达到的岗位职业技能,然后再根据所分解的岗位职业技能来精心设计课程实践内容。专题实践要避免习题课的翻版,多设计一些层次分明、内容连续、与企业用人需求密切结合的实践项目,开扩学生视角,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该门课程可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结合具体项目创建来设置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决策、分配决策等实践项目,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出及时评价。
综合实践。课内综合实践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该部分实践内容要安排在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全部讲授之后,利用教学实习周来完成。主要内容有网中网财务决策模拟、ERP沙盘模拟、EXCEL财务建模。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组队,让每个团队模拟企业生产经营,如划分市场、购置设备、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融资贷款、投资决策等经营环节。团队要模拟企业内部不同的职位分工,包括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生产车间主任、供应部门负责人、销售部门负责人等,要求各个团队对市场环境进行预测,制定财务策略,模拟企业运营中的各项财务活动,作出重大财务决策,从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财务软件分析处理财务管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素质创新实践。课外素质創新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科竞赛的相关模块嵌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四)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构建
加大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是财务管理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加大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创设课程独立实验室,购置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实训机会。
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定期开展培训、进修、研讨、考察等活动,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挂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将其与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实践项目。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企业财务方案设计、理财咨询与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学校还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变聘请为引进,把一些知名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引入作为专职实践教师,传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是教师提高实践业务能力的平台,也是学生实习就业的场所。学校要主动寻求与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教育产品服务研发机构的合作,实现人才的培养、培训及输送,实现互利双赢。
四、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合理安排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办学,走产、教、研合作办学之路。(作者单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作者简介:马桂秋(1969—),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能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加快转型步伐,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然而,在地方普通高校的转型发展中最难的是课程体系转型,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的不合理,课内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偏少。
(二)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虽然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财务管理课程都开设了课内实验和实习,但实践内容没有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岗位职业能力接轨,设置的实践内容比较单一,习题、案例居多,单项验证性实验居多,缺乏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项目,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比较枯燥,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削弱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无法胜任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条件得不到充分保障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各种软硬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需要在软硬件上给予有力的保障。但从目前学校情况看这些条件的保障力度是不够的。一是校内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实验设备和财务软件更新较慢,前期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用性不强;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比较普遍,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三是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现有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缺乏财务管理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历。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实践教学模式为载体,以实践教学条件为保障而建立的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一)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理论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撑,学生要深刻理解所学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技能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关系。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工作任务以及不同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要立足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将实践有效融入到课堂,使学生置身于财务管理情景中,认知财务管理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在资金的筹集、投放、营运、分配等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业务,并具备对企业经营规划、筹资规划、投资规划、供产销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果分析等职业能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构建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构建应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通过设立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综合专业技能模拟训练、毕业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专业社团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大学生科技孵化园活动,第二课堂、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用研究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三)财务管理课程实践内容构建
专题实践。课内专题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该部分实践内容的安排要围绕理论教学来细化财务管理课程的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核心理论知识所支撑的实践项目和学生要达到的岗位职业技能,然后再根据所分解的岗位职业技能来精心设计课程实践内容。专题实践要避免习题课的翻版,多设计一些层次分明、内容连续、与企业用人需求密切结合的实践项目,开扩学生视角,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该门课程可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结合具体项目创建来设置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决策、分配决策等实践项目,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做出及时评价。
综合实践。课内综合实践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该部分实践内容要安排在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全部讲授之后,利用教学实习周来完成。主要内容有网中网财务决策模拟、ERP沙盘模拟、EXCEL财务建模。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组队,让每个团队模拟企业生产经营,如划分市场、购置设备、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融资贷款、投资决策等经营环节。团队要模拟企业内部不同的职位分工,包括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生产车间主任、供应部门负责人、销售部门负责人等,要求各个团队对市场环境进行预测,制定财务策略,模拟企业运营中的各项财务活动,作出重大财务决策,从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财务软件分析处理财务管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素质创新实践。课外素质創新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科竞赛的相关模块嵌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四)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构建
加大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是财务管理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加大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创设课程独立实验室,购置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实训机会。
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定期开展培训、进修、研讨、考察等活动,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挂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将其与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设计出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实践项目。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企业财务方案设计、理财咨询与服务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学校还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变聘请为引进,把一些知名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引入作为专职实践教师,传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是教师提高实践业务能力的平台,也是学生实习就业的场所。学校要主动寻求与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教育产品服务研发机构的合作,实现人才的培养、培训及输送,实现互利双赢。
四、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合理安排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办学,走产、教、研合作办学之路。(作者单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作者简介:马桂秋(1969—),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