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elie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既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具有科学知识的价值,同时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学习物理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物理学史的介绍还可以使学生以一种移情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体验以往物理学家的探究与思考,更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物理课堂物理学史激发兴趣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是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传统物理教育对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没有给以足够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和创造力培养,不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萨顿“将科学史作为联结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的观点,使得科学史与科学教学结合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的结合是改革传统物理教学的一种有益手段。
  一.物理学史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因此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例如,牛顿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科学家,在高一一开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牛顿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从而消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激励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二.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物理理论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很容易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来源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感到深奥莫测,也很容易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僵化的绝对化的理解。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分单元讲解,分析发展史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且有助于学生按规律的形式和体系来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从而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实际上科学不是静止不动的,认识始终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过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时,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电及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的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斯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左、右手定测、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又如在讲授“原子和原子结构”一章中,可以介绍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发现电子—汤姆孙模型—α散射实验—卢瑟福有核模型—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玻尔量子化原子模型—索米菲椭圆轨道模型,直到电子力学建立,人们对原子结构和原子内电子的运动有了基本正确的了解,但至今还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三.可以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的关键。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有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通过观察,分析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乐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乐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以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从而要逐步培养学生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四.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特殊的密切关系,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概念,定理、定律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去分析物理学发展历史,阐明概念规律,结合物理学特点,进行物质第一性,物质的运动性和对立性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目的的渗透物理学史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物理学史的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可以促使学生领悟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从小具有追求真理、永不退缩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厚宇德著.《物理文化与物理学史》.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程民治.物理学史教学的作用与改革[J].现代物理知识
  [3]申先甲,等. 谈谈物理学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续)[J].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课堂导入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创设情景法、温故知新法、实验演示法、讲故事法四种方式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效率的新课导入法。  【关键词】课堂导入艺术    新课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万事贵乎始”犹如你准备看一本书,倘若在书的开头或内容简介或写得
【摘要】随着电子白板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悄然走入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完成,对于学生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形象化课堂生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演示危险性实验操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五个方面,简要论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
【摘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搞好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教育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
背景: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变性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直被视为顽固而难治的“三不”(病因不明
即使课内探究对物理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着一些弊端:  1.演示实验具有新奇性和启发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维,但是学生被束缚在课本中。而学生必定会遇到很多与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有许多问题课内实验不能解决的。  2.学生的实验仅纯粹探究物理原理和规律,很难激起学习兴趣。我想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课内探究实验缺乏足够的兴趣,没有认真去思考和积极动手操作。原因我们都教过这个实验了,
该论文分为中医学毒理论古训今释、姜良铎教授"从毒论治"学术探讨、综述、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五部分.第一部分中医学毒理论古训今释,主要从毒字的考据释义、历代医学对毒的认
【摘要】建构性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化学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讨,能使化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建构主义意义建构化学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
【摘要】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思想    然而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呢?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前提  过去初中生物是一门非统考科目,现在中考虽考生物,但分值很低,所以不被学生和老师们重视。尤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初中生物课根本不当一回事。这样不仅不符合义务教育要求,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