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书籍的阅读对于增强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质有着积极作用。人文知识对于工科学生来说,一方面不仅能够提高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对于思维的创新、专业技术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对于当前的工科大学生来说,人文书籍却恰恰是他们不常涉及的领域。本文试图通过调研来了解当前工科大学生人文类书籍的阅读状况,了解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上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16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科大学生的人文书籍阅读的程度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的改进以及思维的创新。因此,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进行研究具有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现有工科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主要包括人文阅读的重要性、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原因等内容。
一、现状
近几年来,复旦投毒案的出现以及高考文理分数线的巨大差异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社会对于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怀疑,因此工科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工科类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做出了反思、调查和进一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阅读对工科类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表一 工科大学生精读书籍
表一为我们对工科大学生精读书籍做出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53.23%的工科大学生的精读书籍为与本专业相关书籍,而人文类书籍占工科大学生精读书籍的31.34%,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异。
胡耀辉在《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中谈到,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主义的缺失,表现为功利主义,理想信念世俗化、功利化;另外,无论是高等院校的投资方向还是课程设置和专业安排,重理轻文现象严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力量薄弱,大学校园没能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从图一得到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工科大学生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阅读书籍更多的是为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或是通过考试,而非真正地静下心来进行人文阅读。
表二 接触人文类知识信息的途径
在阅读的方式方面,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趋于多元化,除了比较常规的自行阅读学习和从大学课堂、学校图书馆接触人文类知识,社交网络也成为获取人文类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文阅读呈现出新时代的新特点,但是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人们在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会接触到许多充满负能量的信息。因此,网络时代的人文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二、主要原因
关于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原因:贺如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中概括出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四个方面,分别为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过早文理分科的高考导向偏颇、高校忽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受功利主义影响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高
笔者在就“工科大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的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工科大学生在对待人文选修课的态度上,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图1 工科大学生对于人文类选修课的看法
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31.84%的受访者认为人文类选修课程值得选择并且应该十分重视;有54.23%的受访者只是为了学分而选择这类课程;有5.97%的受访者对于人文类选修课程的态度更为随便;另有7.9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选择这类课程。
笔者认为,人文阅读的缺失与当今工科大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高有关。一则受兴趣因素影响;二则,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文阅读就像是无用的东西,即便是选择这类的选修课,也单纯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已。他们认为人文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或是就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与此同时,专业的理工科知识因其实用性强的特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一门技能,在今后脱颖而出。
(二)与重理不重文的社会风气有关
在选择文理课程上,学生群体也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理科生比较“吃香”。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学生群体选择专业时,免不了受到“学理工科好,文科生不好找工作”的影响;同时,学生群体一来迫于长辈及社会舆论压力,被迫低头;二来,面对理工科专业就业机会多而文科少的困境,只好妥协。由此,重理不重文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三)与高等教育体制有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个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资金投入方面来看,都将重心投向于机械、化工等理工科领域,同时消减了大量的人文院系,忽视对于人文学科的建设;而之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并未对此做出明显的调整,使得人文素养的培养进一步缺失。
三、相关建议
关于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对策:赵辉,谢东坡,陈亚红在《浅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提出应转变观念树立长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机制,鼓励个性发展。桂署钦在《论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提出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
(一)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要让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阅读首先就需要培养他们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一旦大学生们对人文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不断地进行人文阅读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丰富了人文素养,就会对人文更感兴趣,这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要培养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的兴趣,大学在这当中应该可以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科大学或院校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人文类讲座,向学生推广人文,让学生对人文有更好的认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对人文的兴趣;学校也可以增加图书馆中人文类书籍的藏书量,以便学生借阅;学校方面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不同于往常的、能够吸引学生的人文类课程。大学中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就是社团,社团可以激发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强烈兴趣,学校可以开设更多关于人文方面的社团,这样大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更可以在课后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二)提高对人文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待一件事情,只有兴趣是不够的,要足够重视,才会认真对待。首先重视起人文修养的应该是各个大学,学校重视了,学生自然也会重视起来。学校不妨将部分的人文类课程从选修课程划归为必修课程,学生们对待这些必修的人文类课程肯定会比对选修的人文类课程更认真一些;不仅是学校,老师也应该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在教授同一门理工类课程时,一个有人文修养的老师和一个没有人文修养的老师给学生上的课必然是不一样的,有人文修养的老师在上课时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些人文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渗透到这门课程中。
(三)逐渐改变重理轻文的思想
自古就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上最紧缺也是最热门的就是理工类的人才,导致了不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有重理轻文的思想,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似乎让这种思想更加根深蒂固了。要改变这种思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首先上海市许多理工院校都开设了社会科学的学院,开始逐渐重视起人文教育了;而在社会中,那些招聘人才的公司也应该更重视应聘者的“文”而非单纯的只看“理”。只懂得与数字、公式打交道,连最基本的怎样与人相处都不知道的话,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
参考文献:
[1]侯玉文,秦以钦,张立勇,易红涛,路红.当前工科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分析及对策[J].武汉工学院学报,1990(6).
[2]穆乃堂.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论[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
[3]贺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5(6).
[4]王雪燕,张绍旭.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5]胡耀辉.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J].考试周刊,2013(65).
[6]贺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5(6).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上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16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科大学生的人文书籍阅读的程度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的改进以及思维的创新。因此,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进行研究具有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现有工科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主要包括人文阅读的重要性、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原因等内容。
一、现状
近几年来,复旦投毒案的出现以及高考文理分数线的巨大差异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社会对于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怀疑,因此工科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工科类大学生的人文阅读状况做出了反思、调查和进一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阅读对工科类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表一 工科大学生精读书籍
表一为我们对工科大学生精读书籍做出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53.23%的工科大学生的精读书籍为与本专业相关书籍,而人文类书籍占工科大学生精读书籍的31.34%,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异。
胡耀辉在《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中谈到,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主义的缺失,表现为功利主义,理想信念世俗化、功利化;另外,无论是高等院校的投资方向还是课程设置和专业安排,重理轻文现象严重,高校人文学科教师力量薄弱,大学校园没能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从图一得到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工科大学生是为了“读书”而读书,阅读书籍更多的是为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或是通过考试,而非真正地静下心来进行人文阅读。
表二 接触人文类知识信息的途径
在阅读的方式方面,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趋于多元化,除了比较常规的自行阅读学习和从大学课堂、学校图书馆接触人文类知识,社交网络也成为获取人文类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文阅读呈现出新时代的新特点,但是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人们在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会接触到许多充满负能量的信息。因此,网络时代的人文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二、主要原因
关于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原因:贺如在《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中概括出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四个方面,分别为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过早文理分科的高考导向偏颇、高校忽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受功利主义影响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高
笔者在就“工科大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的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工科大学生在对待人文选修课的态度上,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图1 工科大学生对于人文类选修课的看法
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31.84%的受访者认为人文类选修课程值得选择并且应该十分重视;有54.23%的受访者只是为了学分而选择这类课程;有5.97%的受访者对于人文类选修课程的态度更为随便;另有7.9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选择这类课程。
笔者认为,人文阅读的缺失与当今工科大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高有关。一则受兴趣因素影响;二则,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文阅读就像是无用的东西,即便是选择这类的选修课,也单纯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已。他们认为人文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或是就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与此同时,专业的理工科知识因其实用性强的特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一门技能,在今后脱颖而出。
(二)与重理不重文的社会风气有关
在选择文理课程上,学生群体也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理科生比较“吃香”。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学生群体选择专业时,免不了受到“学理工科好,文科生不好找工作”的影响;同时,学生群体一来迫于长辈及社会舆论压力,被迫低头;二来,面对理工科专业就业机会多而文科少的困境,只好妥协。由此,重理不重文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三)与高等教育体制有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个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资金投入方面来看,都将重心投向于机械、化工等理工科领域,同时消减了大量的人文院系,忽视对于人文学科的建设;而之后的高等教育改革并未对此做出明显的调整,使得人文素养的培养进一步缺失。
三、相关建议
关于工科大学生人文阅读缺失的对策:赵辉,谢东坡,陈亚红在《浅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提出应转变观念树立长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机制,鼓励个性发展。桂署钦在《论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提出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
(一)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要让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阅读首先就需要培养他们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一旦大学生们对人文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不断地进行人文阅读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丰富了人文素养,就会对人文更感兴趣,这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要培养工科大学生对人文的兴趣,大学在这当中应该可以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工科大学或院校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人文类讲座,向学生推广人文,让学生对人文有更好的认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对人文的兴趣;学校也可以增加图书馆中人文类书籍的藏书量,以便学生借阅;学校方面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不同于往常的、能够吸引学生的人文类课程。大学中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就是社团,社团可以激发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强烈兴趣,学校可以开设更多关于人文方面的社团,这样大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更可以在课后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
(二)提高对人文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待一件事情,只有兴趣是不够的,要足够重视,才会认真对待。首先重视起人文修养的应该是各个大学,学校重视了,学生自然也会重视起来。学校不妨将部分的人文类课程从选修课程划归为必修课程,学生们对待这些必修的人文类课程肯定会比对选修的人文类课程更认真一些;不仅是学校,老师也应该重视自身的人文修养。在教授同一门理工类课程时,一个有人文修养的老师和一个没有人文修养的老师给学生上的课必然是不一样的,有人文修养的老师在上课时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些人文知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渗透到这门课程中。
(三)逐渐改变重理轻文的思想
自古就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上最紧缺也是最热门的就是理工类的人才,导致了不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有重理轻文的思想,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似乎让这种思想更加根深蒂固了。要改变这种思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首先上海市许多理工院校都开设了社会科学的学院,开始逐渐重视起人文教育了;而在社会中,那些招聘人才的公司也应该更重视应聘者的“文”而非单纯的只看“理”。只懂得与数字、公式打交道,连最基本的怎样与人相处都不知道的话,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
参考文献:
[1]侯玉文,秦以钦,张立勇,易红涛,路红.当前工科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分析及对策[J].武汉工学院学报,1990(6).
[2]穆乃堂.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论[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
[3]贺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5(6).
[4]王雪燕,张绍旭.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5]胡耀辉.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J].考试周刊,2013(65).
[6]贺如.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