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医药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ing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引起世界范围内的较高死亡率和社会压力[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组分的改变和功能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2-3]。肠道菌群由上万亿个共生微生物组成,以人体内的营养成分维持生存和代谢,并与人体共同对外界的环境因素做出反应,进行代谢和免疫活动维持人体健康[4]。然而,肠道菌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本文主要从2个方面对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1)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2)肠道菌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直接风险因素,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其他文献
第21条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对于此条,前贤今哲议论颇多,然认定下后、表证仍在则一.笔者对此不敢盲从,愿陈刍荛之言以就正于方家.
氯吡格雷是第二代噻吩吡啶类药物,在血小板表面选择性并不可逆地阻断腺苷二磷酸(ADP)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其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该转化经过2个
肝星状细胞(HSC)属于肝脏的非实质细胞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但在炎症或机械性损伤时HSC被激活,对肝损伤的愈合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近年来,HSC促进肝损伤愈合的研究日渐增
白血病干细胞在1994年被Lapidot 等[1]发现后癌症干细胞(CSCs)的概念已被接受[1],CSCs启动肿瘤的形成。据报道CSCs 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胶质瘤、结肠癌
鳃裂畸形是由鳃沟或鳃囊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按组织来源分为1、2、3、4四类,以第2鳃裂畸形最为常见[1],为75%~90%,其次为第1鳃裂畸形5%~28%。由于第3、4鳃裂畸形诊断困难,文
充分的组织氧合状态是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能量的前提条件[1],氧合状况是重要的生命指标,血气分析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仅是血液中的氧分压和肢端的小动脉血氧饱和度,而不是器官组织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BM)是儿童常见的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常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1]。B组流
先天性并指畸形是指先天性相邻两指或两指以上及其相关成分先天性病理性融合,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多指畸形[1]。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率为1/2000~1/2500[2],其中男
应激性高血糖在创伤患者中非常普遍,有研究表明94%的创伤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症[1],而显著的应激性高血糖与创伤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2],是导致患者残废或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 SID )是儿童大脑不能有效地整合感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