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认为体育课教学与体育考试的关系是: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学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其积极的因素,避免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中学体育;考试与教学;关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0 -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课教学主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即课程标准中要完成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锻炼、心理健康;而体育考试是对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检测的形式,随着课改的展开与深入,体育考试作为一个新形式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利也有弊。
一、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体育考试的实施,端正了教育思想,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对体育教学有很多有利影响。
1.改变了应试教育时期轻视体育教育教学的不良状况。
以前,学校体育工作只重视竞赛,轻视教学,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好坏的标准也只局限在竞赛名次和高考成绩。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只重视少数几个尖子的训练与比赛,而不重视体育教学。上课“放羊”,体育课被占用现象普遍存在,使学生因得不到锻炼而体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考试的实施,改变了以往“重智轻体”的思维形式,扩大了学生的锻炼范围,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活力。
体育考试的实施,促使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学校体育及学生健康予以关心和重视,也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教学的内部和外部活力都得到了大大增强。
首先,使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得到了改善。
由于考试的因素,学校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投入资金明显增加,体育教学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这样有利于使体育教学走向正轨。
其次,体育教学的主导——教师,教师“教”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教改的实施,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机会与希望,他们受到了重视、关注与尊重,不仅增强了信心,也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全身心投入,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学生“学”的积极性全面提升。
课改使学生从“要我练”变成了“我要练”,他们从“题海”中走了出来,体验着体育锻炼的乐趣,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增强,这样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课改给体育教学带来的这些积极因素,使体育教学能顺利进行,并充满活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学的消极影响
1.体育教学中出现“应试”现象。
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每个学生受益。但因体育考分关系学生中考成绩,因此课堂教学出现“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违背了体育课改的本意,使体育教学偏离了轨道。
2.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
教师的劳动,学生的努力,应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但由于考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不如人意。比如跳绳项目,学生体型、身高各不相同,可绳子的长度却不变,因而影响学生成绩。再比如考试过程中的打招呼、走后门现象,使得一些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考试时却能够“超常发挥”,测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好成绩”……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秩序。
3.考试项目设置局限性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现行课改体育考试项目设置还存在一定弊端,学生在项目选择上余地不大,因而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不了其所长,因此学生会感到自卑,逐渐失去信心,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应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有选择余地,进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取得较好成绩。这虽不能使每个学生如愿,但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多做学生思想工作,克服过分的应试心理。
针对以上体育课改中体育考试与体育教学的利弊关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体育教师素质要提高,教学方法要优化;
2.在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师生配合;
4.考试内容须紧扣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计分应与课堂评价相结合。
总之,体育课改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随着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与落实,相信体育考试会与体育教学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关键词:中学体育;考试与教学;关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0 -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课教学主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即课程标准中要完成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锻炼、心理健康;而体育考试是对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检测的形式,随着课改的展开与深入,体育考试作为一个新形式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利也有弊。
一、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学的积极影响
体育考试的实施,端正了教育思想,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对体育教学有很多有利影响。
1.改变了应试教育时期轻视体育教育教学的不良状况。
以前,学校体育工作只重视竞赛,轻视教学,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好坏的标准也只局限在竞赛名次和高考成绩。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只重视少数几个尖子的训练与比赛,而不重视体育教学。上课“放羊”,体育课被占用现象普遍存在,使学生因得不到锻炼而体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考试的实施,改变了以往“重智轻体”的思维形式,扩大了学生的锻炼范围,可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活力。
体育考试的实施,促使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学校体育及学生健康予以关心和重视,也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教学的内部和外部活力都得到了大大增强。
首先,使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得到了改善。
由于考试的因素,学校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投入资金明显增加,体育教学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这样有利于使体育教学走向正轨。
其次,体育教学的主导——教师,教师“教”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教改的实施,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机会与希望,他们受到了重视、关注与尊重,不仅增强了信心,也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全身心投入,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学生“学”的积极性全面提升。
课改使学生从“要我练”变成了“我要练”,他们从“题海”中走了出来,体验着体育锻炼的乐趣,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增强,这样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课改给体育教学带来的这些积极因素,使体育教学能顺利进行,并充满活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学的消极影响
1.体育教学中出现“应试”现象。
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每个学生受益。但因体育考分关系学生中考成绩,因此课堂教学出现“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违背了体育课改的本意,使体育教学偏离了轨道。
2.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
教师的劳动,学生的努力,应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但由于考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不如人意。比如跳绳项目,学生体型、身高各不相同,可绳子的长度却不变,因而影响学生成绩。再比如考试过程中的打招呼、走后门现象,使得一些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考试时却能够“超常发挥”,测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好成绩”……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信心,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秩序。
3.考试项目设置局限性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现行课改体育考试项目设置还存在一定弊端,学生在项目选择上余地不大,因而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不了其所长,因此学生会感到自卑,逐渐失去信心,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应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有选择余地,进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取得较好成绩。这虽不能使每个学生如愿,但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多做学生思想工作,克服过分的应试心理。
针对以上体育课改中体育考试与体育教学的利弊关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体育考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体育教师素质要提高,教学方法要优化;
2.在教学中应充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师生配合;
4.考试内容须紧扣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计分应与课堂评价相结合。
总之,体育课改与体育教学密切相关,随着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与落实,相信体育考试会与体育教学协调发展,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