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就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令人困惑、担忧的问题,尝试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思考,探究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进行有效教学,让诗韵香溢校园、经典润色人生。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吟诵;意境;品味;积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51-2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根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它们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众所周知,古今有许多名家之所以成名,不少人是得益于幼年时期的背诵。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多读多背经典古诗词,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然而,当今社会充满诱惑,快餐式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很多孩子喜欢动漫,热衷于网络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却知之甚少!
只有让孩子们真正接触了凝炼优美的诗文佳作,让孩子们真正进入了经典的世界,他们语文的素养就会提高,他们的行为举止就会更文明,他们的审美趣味就会更高尚,他们的气质修养就会更高雅。
《语文课程标准》也充分肯定了中华古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年段的阶段目标中对古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以“诵读经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帮助孩子有效积累,这是在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营造独特而浓郁的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注重突出文化品位,提升校园的文化底蕴是基础。翠竹掩假山,藤萝绕长廊,绿树映红花,一切景语皆诗语;校园警示牌上拒绝生硬的警示语,换成温馨的诗一般的语句。校园中处处流淌着诗韵。
每个班级的环境建设也与诗意校园建设同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化环境。班级开辟“古诗一角”,配备了古诗词专用白板,精选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们沉浸在浓浓的古典氛围中。室内布置也富有内涵,墙壁上挂着励志、劝学等诗文警句。专栏里、走廊上、楼道里,张贴着学生的书画作品,墨迹飘香,诗词配画,充满诗韵。
每周二的早读课是我们专门设立的古诗词诵读的特色晨读课,有诵读,有赏析,有展示,学生爱诵乐吟。
古诗词手抄报、板报评比,“六一”合唱节古诗词吟唱表演,“古诗词诵读与积累小状元”评选,语文课前2分钟背诵古诗,和家长共同诵读古诗等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让古典诗词如同春雨般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学生。学生能基本背诵代表中华文化经典的精美诗词,形成良好的诵读传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博闻强记,厚积薄发,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丰富底蕴,健全人格。教师也提升了素质,在古典传统文化教学与积淀中,逐步形成博学、高远、儒雅的形象。
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本身既有形象性,又有情感性。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古诗词教学应摆脱“解诗意 明思想”的枷锁,而应围绕“情”字,让学生在情浓浓、意切切的氛围中入神吟咏。领略其情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感受其情境;在入情入境中细细品味,体会其情感;在拓展延伸、对比迁移中,领悟其主旨,启发学生想象、感受诗的意境、把握诗的中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许多人的感受,正是这样的感受给我们提供了提高鉴赏标准和审美能力的一种途径。于是我依据这样的学情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赏析,在表达中再现意境,做到:扣住语言、想象画面、体会意境,达到情语互促的目的。
1.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词,复习词的知识。这一个学习活动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诵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解题初读。这是学习诗词的基础阶段,简单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题目的组成部分以及题目的意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的读音,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3.学词,意境再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词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我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答、教师划出词人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相关事物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词中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同学们,所划的只是些抽象的词语。其实每个抽象的词语都是一个画面,你感受到了吗?引导写生再读句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写话:就是这个画面,就是这几样景物,要写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再写一写……学生的妙语倾泄流淌,“精彩”出现了!加上音乐渲染,学生静静地想象体会,动情地诵读。古诗意境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诗人在创作时,塑造形象、描绘画面,将无限的情思融于有限的文字中,因而使得古诗意境深邃抽象。学生学习古诗时,要领悟诗句的言外之意,体会诗人的情思,就必须依靠自己运用想象力去补充和再现古诗意境。
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古诗词有效教学研究中,主题组诗教学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将几首同主题的诗串联起来进行教学,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古诗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出不同主题,进行组诗系列教学。如:从时间上提炼,有四季系列、节日系列等;从地点上提炼,有边塞系列、田园系列等;从人物上提炼,有儿童系列、诗人系列等;从景物上提炼,有咏物系列、借物抒情系列等;从事件上提炼,有送别系列、访友系列等;从情感上提炼,有爱国系列、思想系列等……这样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丰富了古诗词教学的内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特别是课外阅读,只要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感受。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从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词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教师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古诗文,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教师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颁发古诗词“考级证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年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例:同是写春天的几首诗,同是写送别的诗等,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从陆游、杜甫的几首感怀时事的诗,看陆游或杜甫的爱国情感等)使评价更具综合性。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吟诵;意境;品味;积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51-2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根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如星海的优秀诗篇,它们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众所周知,古今有许多名家之所以成名,不少人是得益于幼年时期的背诵。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多读多背经典古诗词,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然而,当今社会充满诱惑,快餐式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很多孩子喜欢动漫,热衷于网络游戏,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却知之甚少!
只有让孩子们真正接触了凝炼优美的诗文佳作,让孩子们真正进入了经典的世界,他们语文的素养就会提高,他们的行为举止就会更文明,他们的审美趣味就会更高尚,他们的气质修养就会更高雅。
《语文课程标准》也充分肯定了中华古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年段的阶段目标中对古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
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以“诵读经典诗词,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帮助孩子有效积累,这是在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营造独特而浓郁的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注重突出文化品位,提升校园的文化底蕴是基础。翠竹掩假山,藤萝绕长廊,绿树映红花,一切景语皆诗语;校园警示牌上拒绝生硬的警示语,换成温馨的诗一般的语句。校园中处处流淌着诗韵。
每个班级的环境建设也与诗意校园建设同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建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化环境。班级开辟“古诗一角”,配备了古诗词专用白板,精选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让学生诵读记忆,使学生们沉浸在浓浓的古典氛围中。室内布置也富有内涵,墙壁上挂着励志、劝学等诗文警句。专栏里、走廊上、楼道里,张贴着学生的书画作品,墨迹飘香,诗词配画,充满诗韵。
每周二的早读课是我们专门设立的古诗词诵读的特色晨读课,有诵读,有赏析,有展示,学生爱诵乐吟。
古诗词手抄报、板报评比,“六一”合唱节古诗词吟唱表演,“古诗词诵读与积累小状元”评选,语文课前2分钟背诵古诗,和家长共同诵读古诗等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让古典诗词如同春雨般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学生。学生能基本背诵代表中华文化经典的精美诗词,形成良好的诵读传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博闻强记,厚积薄发,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丰富底蕴,健全人格。教师也提升了素质,在古典传统文化教学与积淀中,逐步形成博学、高远、儒雅的形象。
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本身既有形象性,又有情感性。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古诗词教学应摆脱“解诗意 明思想”的枷锁,而应围绕“情”字,让学生在情浓浓、意切切的氛围中入神吟咏。领略其情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感受其情境;在入情入境中细细品味,体会其情感;在拓展延伸、对比迁移中,领悟其主旨,启发学生想象、感受诗的意境、把握诗的中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许多人的感受,正是这样的感受给我们提供了提高鉴赏标准和审美能力的一种途径。于是我依据这样的学情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赏析,在表达中再现意境,做到:扣住语言、想象画面、体会意境,达到情语互促的目的。
1.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词,复习词的知识。这一个学习活动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诵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解题初读。这是学习诗词的基础阶段,简单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了解题目的组成部分以及题目的意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出示这首词,让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纠正“见”的读音,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这首词的节奏,感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
3.学词,意境再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词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我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学生答、教师划出词人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相关事物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词中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同学们,所划的只是些抽象的词语。其实每个抽象的词语都是一个画面,你感受到了吗?引导写生再读句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写话:就是这个画面,就是这几样景物,要写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再写一写……学生的妙语倾泄流淌,“精彩”出现了!加上音乐渲染,学生静静地想象体会,动情地诵读。古诗意境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诗人在创作时,塑造形象、描绘画面,将无限的情思融于有限的文字中,因而使得古诗意境深邃抽象。学生学习古诗时,要领悟诗句的言外之意,体会诗人的情思,就必须依靠自己运用想象力去补充和再现古诗意境。
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古诗词有效教学研究中,主题组诗教学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将几首同主题的诗串联起来进行教学,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对古诗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出不同主题,进行组诗系列教学。如:从时间上提炼,有四季系列、节日系列等;从地点上提炼,有边塞系列、田园系列等;从人物上提炼,有儿童系列、诗人系列等;从景物上提炼,有咏物系列、借物抒情系列等;从事件上提炼,有送别系列、访友系列等;从情感上提炼,有爱国系列、思想系列等……这样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丰富了古诗词教学的内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每篇都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特别是课外阅读,只要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感受。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从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来说,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维化: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由于古诗词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教师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古诗文,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教师还可采用朗诵、猜谜、赛诗会、颁发古诗词“考级证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高年段还可尝试采用主题研究汇报的形式,(例:同是写春天的几首诗,同是写送别的诗等,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之处;从陆游、杜甫的几首感怀时事的诗,看陆游或杜甫的爱国情感等)使评价更具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