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粗苯系统的优化改造与实践

来源 :燃料与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涟钢焦化厂粗苯工段自投产以来一直采用常压蒸馏脱苯技术。受管式炉能力的制约,部分生产控制参数不能达到工艺标准要求。通过对粗苯工段进行负压蒸馏脱苯技术及富油换热工艺流程优化改造,系统蒸汽用量减少30%以上,粗苯产率提高0.2 kg/t焦,生产运行稳定,整体工况大幅改善。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缓解船闸超负荷运行现象,提高船闸运输效率,从最根本上简化船舶过闸程序入手,针对水头差不大的河段设计了一种不停船快速过闸船闸。该船闸的设计是基于连通器原理和力矩平衡原理,将旋转门式闸门和特殊的输水系统相结合,来实现闸室水位自主调节和船舶快速不间断通行,其中闸门设计是将动静闸门相结合,利用上下游水位差辅助推动船闸运行,节约电能。多次模型过船试验表明:闸门在转动的过程中闸室的水位能够逐渐变
摘要:  为模拟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附近水流流态,探究河口闸单孔开启的可行性,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大范围水深平均模型和局部三维数学模型,对三汊河河口附近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最不利水位工况下的水流流态,并确定了闸孔不同运行模式对流速分布的影响范围。进一步地,将河道底面流速与研究范围内泥沙起动速度进行比较,获得了河口闸附近河道冲刷与淤积范围的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为研究河口闸单孔开启提供依据
沙钢焦化厂6 m焦炉运行中出现格子砖堵塞、蓄热室阻力增大、高炉煤气量不能正常供应的问题,影响立火道的正常燃烧,从而造成部分炉头温度偏低。结合现场实际,通过优化工艺操作,采用炉头低温补偿加热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炉头温度偏低问题,改善并优化了焦炉热工状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摘要:  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将逐步释放,此时围岩变形增大、压力减小,若能有效确定隧道初期支护最佳施作时机,则既可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减小支护结构强度,又可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以围岩拉应变达到岩体极限拉应变、围岩开始产生松动圈作为初期支护的最佳施作时机,建立了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施作时机确定理论。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各级围岩在应力释放全过程中围岩应力、应变、位
摘要:  为了解安宁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及未来发展状况,以修正土壤侵蚀方程为基础,对该地区1995~2018年各年份土壤侵蚀模数进行计算与分级,结合转移矩阵、斜率变化和CA-Markov模型对其时空演变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各等级侵蚀区栅格占比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轻度及以下等级侵蚀区栅格累加比例达到全域的70%以上,流域整体处于中等侵蚀水平;② 流域土壤侵蚀整体呈现西
摘要:  通过对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国产化和自主研究,中国掌握了500 m以下水头段的抽水蓄能机组技术。为了在600 m以上高水头段、500 r/min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设计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中国首座600 m以上水头的高转速高水头的绩溪抽水蓄能国产化机组研制与工程应用为依托,研制并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技术规范。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同台对比试验的模式,以促进国产化机组水力研发技术的发展,并采用了
当大体积混凝土的损伤程度较小时,以振动响应数据为基础的现有损伤诊断方法存在灵敏度较差、诊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局部异常因子法的损伤诊断流程。以闽江干流上的水口重力坝为研究对象,以一阶和二阶固有频率为依据,设定3种工况,利用ANSY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异常因子法的诊断准确率大于独立变量分析法的诊断准确率,且局部异常因子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研究坝段2012~2018年的监测资料为依据,局部异常因子法的诊断结果表明,所研究坝段在这个时期内无损
介绍了200 t/h干熄焦装置循环风机的原理及工艺,分析了出现的典型故障现象,通过频谱分析,排除了轴承损坏、基础松动等原因,分析原因为叶片开焊导致的不平衡,通过针对性的检修处理,保证了生产的安全顺行,达到了预知预测的检修目的。
摘要:  为进一步掌握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入库泥沙沙峰传播规律、提高入库泥沙沙峰预报精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三峡水库沙峰调度方案,基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上游主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沙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水沙组成,并对长江上游各主要控制性水文站沙峰传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长江上游来沙明显减少,向家坝站、横江站、高场站及富顺站沙峰到朱沱站的平均传播时间分别为38.7,32.0,30.
摘要:  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是持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之路,多元参与的关键在于各主体的自觉和共赢。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因面临法制失衡、体制单一和机制不协调等困境,多元合力尚未形成。多元参与的动力机制源于政府的理论自信和体系完善、市场的逐利本质与伦理遵循、社会的意愿激发和参与保障,互动机制源于政府与市场的绿色发展、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市场与社会的互利共赢。多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在于4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