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穿宽松校服接待米歇尔,丑爆了?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我们认为我们的运动服很好看,学生也认为我们的蓝白校服很好看,大家还是很喜欢的。学生对校服没有什么意见,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还穿我们的校服。和网友所说的不一样,这么多年来校服都没改变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大家都有留恋之情。(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
  2.我们夏天订校服时,学校会提供一个选衣单,上面有很多很多搭配,包括各式图案的T恤,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每班还可以自己设计班服,平时穿班服的时候很多。学校很少要求我们必须统一穿校服。(北师大二附中高二学生曹雨芊)
  3.其实对校服有很奇怪的感情,觉得它丑吧,但又有很特殊的情感寄托。我们也有便装日,但大家还是普遍穿校服,好像是有种保持中庸不当出头鸟的普遍想法。(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学生刘静文)
  4.校服能“均贫富”,不能杜绝攀比,但能减少攀比。(网友)
  5.校服能“去性别”,能防止早恋。(网友)
  1.微博网友“@S-设计”表示,他“只有一个印象‘丑到爆’,从没想主动穿过”。
  2.微博网友“@血花”回忆自己讨厌上学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校服把我变得好丑,好没自信”。
  3.微博网友“@刘啦啦啦举”撰文称:“在我中学那些年,绝大多数同学以穿校服为耻的,每次穿着它走街过巷确确实实都会感觉到深深的自卑和害臊。大家为了不穿或少穿校服想尽奇招、百般耍赖,不惜付出校内处分和通报批评的代价。原因或许有很多种解读,但丑一定是首要问题……”
  4.微博网友“@黄章晋ster”认为:“漂亮的校服很重要,尤其是穷孩子,它可让孩子获得读书识字的身份骄傲和仪式感。”
  5.微博网友:这样的校服就是让青少年儿童从小丧失对美的感知,大家从小一起丑到大。校服让学生长大了也不懂得服装搭配,很多人到了大学也穿得毫无个性。
  【多维解读】
  关键词1:学生穿校服,益处有很多。学生穿着一身得体的校服,至少能表明自己的学生身份,而非成年人。再说,还有约束自己的作用。因为校服一般都有所属学校的徽标或其他标记,作为身穿校服的学生,就会想到即使不能做好事,也不能做坏事,否则,既有损于自己的名声更有损于学校的声誉,从而起到约束自己的作用。其次,在现阶段每个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有的会穿得高档、新潮,而有的则会显得低端,甚至破旧,大家都穿校服,的确能起到“均贫富”,杜绝攀比的效果。再次,男女生都穿一样的校服,也许能起到“去性别”的作用。
  关键词2:款式多一点,学生可选择。统一的运动服款式,清一色的蓝白色调,宽大松垮,单调乏味,只有硬性的规定,没有自由的选择,这也许是一些学生不想穿校服的主要原因。如果每所学校在给学生“基本款”之外,还提供一些“自由款”式的校服,让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也许不会产生校服“丑而无型”,容易扭曲学生的审美、抹杀个性,且不利于在青春时期建立性别自信的想法。
  关键词3:人之美,主要在心灵。身穿校服,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外表美。对长得好的人来说,不穿校服显得漂亮、潇洒,穿上校服,也一样漂亮、潇洒。关键在于你对校服的认识程度和审美观。一个人美不美,并不仅仅取决于外表,更重要的还在于有无高尚的思想灵魂,即内在的心灵美不美。那种“校服把我变得好丑,好没自信”的论调,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只有那些衣着得体、大方,心灵高尚者才能得到人们的赞美。
  关键词4:穿校服无碍个性发展。作为学校,确实应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发展学生个性,这也是育人的方向和原则。但是,学生个性能否得到较好的发展,个性能否得到更好的张扬,并不是仅仅由于穿了校服就能影响到。换句话说,也不会由于不穿校服,其个性特点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穿校服无碍学生个性发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以穿着上的自由,也许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时文链接】
  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意外引爆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北师大二附中的同学们穿的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火苗,在微博上引爆了网友们关于校服铺天盖地的吐槽。
  虽然对该不该用运动衣作校服各有看法和分析,但在“丑到爆”这点上许多网友的观点却出奇的相似。中学生穿校服接待米歇尔真的“丑”吗?笔者不以为然。
  米歇尔来北师大附二中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观看学生们演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几何机器人,另一件是与学生一起练习书法。一为科学,凸现智慧;一为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明。文化和教育交流,主要应看内容,学生着什么装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形式。对此予以褒贬,只能是个人观点,若过分“吐槽”,则可能是“吹毛求疵”,有点不妥了。
  由公开的图片看,我国学生与米歇尔的两个女儿的衣服明显档次不一样,有人便嘲笑我们的校服“丑”,人家的漂亮。他们哪里知道,在追求个性化的美国,部分州规定学校不得强迫学生穿校服,不过在另一些州,比如马萨诸塞州,很多公立学校(大多数位于波士顿区)仍会要求学生穿校服。而在英国,校园对制服规范的追求广为人知,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就规定,公立学校有权要求未能正确穿着校服的学生回家换装。不少学校的校服可在校园商店或平价超市购买。澳大利亚昆士兰省1998年裁定公立学校不得强制学生穿校服。土耳其2010年废除强制穿校服规定。世界各国,在穿不穿校服的问题上,本身规定各不一致,但要求统一着校服的国家居多。据加拿大华文媒体《环球华报》主笔陶短房先生介绍,北美的公立学校绝大多数没有校服,私立学校才有质量良好、价格昂贵的校服,且一般只在校园内穿着,下课回家则换回便服。奥巴马的女儿们上的西德威尔友谊中学正是美国最为著名的私立学校之一。可见,奥巴马的女儿穿名贵校服很正常,不能依此比较来证明我们的校服不美,美与丑,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美学概念。同样一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理之中。   在我国,校服的兴起并越来越统一化、运动化是一种趋势,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校服将会更加漂亮,这是毋庸置疑的。校服虽不能杜绝攀比,但确实可以减少攀比。男女同款、千篇一律的校服,“去了性别”,甚至“可以防早恋”,受到许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尽管仍然有人对此说“风凉话”,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北师大二中学生穿校服欢迎米歇尔夫人的重要意义。学生在校园穿校服迎接美国第一夫人,那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相反,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让孩子回家穿别具一格的衣服,反而显得不实。彰显本色,才是最真,毕竟,迎接外宾不是一件私事。
  校服究竟应统一化,还是丰富多彩,这各有各的优点,不可一概而论。“丑陋”的校服,不能正确展现男女成长中性别特点的衣服,不利于青春期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也不利于性别自信的建立;靓丽的校服,有利于孩子个性的自由发挥,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怎样,简单、大方、实用、实惠、美观,都应是校服必备的特征。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校服也一定会与世界接轨,变得更加美丽和时尚。
  【点评】
  作者针对网友所持我国校服“丑到爆”的看法,提出“不以为然”的反对意见:一是米歇尔来北师大附二中主要不是来看学生着什么装,是观看学生的机器人表演,与学生一起练书法;二是奥巴马的女儿就读的是美国私立学校,穿名贵校服很正常,不能依此比较来证明我们的校服不美;三是学生在校园穿校服迎接美国第一夫人,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相反,如果在那样的情况下让孩子回家穿别具一格的衣服,反而显得不真实。文末指出,我国校服会与世界接轨,变得更加美丽和时尚。文章有理有据,逐点辩驳,有破有立,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结语】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问北师大二附中,引起外界的高度关注。在诸多关注中,学生接待米歇尔时身穿的校服引发了激烈争论,不少网友认为那种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丑”,对外形象“大大减分”。可以说,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动辄予以褒贬,会失褒贬之公允,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人观点。如果过分“吐槽”,则难免有“吹毛求疵”之嫌,有点不妥。
  关于校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革新,因为当今毕竟是一个多元开放、张扬个性的时代,如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仍拘泥于传统,也就缺少了应有的开放意识;然而,多数中学仍坚持统一的运动款式校服,多年未做大的调整。其理由多是为了体育课和平时学习的方便,也为了避免“更衣”“攀比”“众口难调”等种种麻烦,运动款校服仍是首选,未来也不会减少这一基本款,只会多一些款式选择。
  审美,是教育的核心。因此,校服的设计除了方便实用、简朴大方外,或许也应更多地彰显青少年的活力与个性。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大军逼近北宋首都开封,江山一时风雨飘摇。菜鸟皇帝宋钦宗赵桓唬得魂不附体,果断决定割地赔款求和,派主和的鸽派宰相张邦昌陪同康王赵构前往金营,充当谈判的预付“押金”——人质。  第二年二月,金人攻破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由于各地“反金复宋”运动如火如荼,金人感觉统治这大片区域相当费事,于是决定“以汉治汉”,打算找个安分听话的汉人做代理皇帝统治大宋老百姓。经
来南航差不多快一年了,时间过得真的挺快。回想刚开始报到那会儿,一头雾水,什么都不懂,慢慢通过一年,我也懂得不少,学到不少。希望接下来我说的,可以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帮助。  首先,我想说的是,面对志愿的填报,还是要在自己分数的基础上,先大学后专业吧,因为大家也都知道,很多人将来工作未必专业对口。不过还是不能忽略专业的优势所在,如果是好大学的好专业,那当然再好不过喽。填报志愿时,可以咨询班主任或者比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刚刚完成第135个国家的旅行。目前我可以熟练使用8种语言,已经走过世界上将近80%的国家和地区,享受着从一个国家跨越到另一个国家,语言飞速切换的乐趣。环游世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像我一样,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沉浸其中,欲罢不能。人类为什么要旅行?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想说:旅行是理所应当的事。从“柴米油盐”的角度来看,旅行可以调节心情,可以锻炼意志,可以提高能力……总之,是
说起两栖动物,我们大多都能列举出一些来,如青蛙、娃娃鱼、山溪鲵等等。但谈到“两栖”专业,大家的眼珠或许瞪得够圆够大够给力。这里要介绍的两栖专业,是指那些“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能文能武”的专业,它们都同时具备两种专业的知识及专业所赋予的技能,就像是中外混血儿一样,他们不仅会汉语也会外语。由于它们具有双项技能,就读这些专业的学子的就业渠道也要比别的专业来得更加广阔,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从事两种专业的
Hello!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对我们学校、专业及进入大学的感悟。  首先说说地大吧,总体而言,地大是所不错的学校。学校在知名校友温家宝总理“为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激励下,遵循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地大的学习氛围很好,文化氛围比较活跃。但由于近年扩招,教学资源有点儿紧张,特别是临近考试周时,自习室供不应求(也因此而不早操,不晨读,不晚修,不夜练)。  地
说起安徽淮南的谢海顺,有人免不了会充满困惑。  谢海顺家徒四壁,却前后收养了八个孩子;他是乞丐,可从不多要钱财,甚至别人因没零钱而给了他拾元的整票时,他还会找零。这些年来,他一直被人称为“谢傻子”,但他却从一字不识变得能读书看报,还自学了多国语言……  或许听起来,谢海顺的故事显得迷雾重重,但当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心中的一切困惑就会像阳光下的阴霾一样自行散去。  那是1984年10月的一天,谢海
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已跌破及格线。“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质疑都已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这样指出(重庆汪杰荐)  1.没有想法;2.不懂合作;3.适应力差;4.犹豫不决;5.不愿沟通;6.不重资讯;7.没有礼貌;8.只会妒忌;9.知识面窄;10.忽视健康;11.消极思维
高考结束后,有不少考生以令人惊讶的高分考入了令人羡慕的名牌大学。“他们怎么学习那么好,能考那么高的分数呢?他们有什么学习诀窍吗?”相信,这是许多正被学习困扰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共同的疑问。下面是凭我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以及与许多高分考生的交流,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供同学们学习和考试时参考。    1、交流切磋很重要    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不但要紧跟老师的思维,还要注意汲取其他同学的独特思路与想
同济大学今年首次开放一批专业文理兼招,如原先仅面向理科生招生的建筑类专业,现在文科生也能报考。  同济大力提倡文理兼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去年德语专业试行文理兼收后,今年在更多专业突破文理限制:除建筑类专业外,还有城乡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工程、风景园林、设计类、管理学类等一部分原来仅向理科生招生的专业(类),也兼招文科生;英语、日语、法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部分文科专业(类),将同时向理科生开放。
20岁这一年,年轻人以优异的成绩从维也纳一所音乐学院毕业了。可是,要想在音乐人才卧虎藏龙的维也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于是他回到家乡萨尔茨堡。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他策划并指挥了一场小型音乐会。  演出刚刚结束,台下一位观众——附近一个小镇乌姆市市立剧院的院长便直接来到后台,当即聘请他到自己的剧院指挥歌剧。他既兴奋又紧张,可是院长的态度却很坚定:“我相信我的眼光,也请你相信自己。”  院长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