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但在青少年成长之路上,需要一种怎样的引导?如何使得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能力,令他们感受到社会责任所在?
对此,姜柏松先生则是用行动做出了解答。从“义勇军”到香港少年领袖团总参事,他只是致力于诠释八个字——培育才俊,福泽社群。一生数十载,光阴不虚度,他毫无疑问是一个乐于付出的人,他只希望培训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青少年发展其个人品格及领导才能,让青少年真正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愿景,情系青少年
在香港,总会有一些瞬间在我们的心里定格,也总会有一些人在人潮人海中凸显出来,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正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奉献……一生致力于青少年服务的姜柏松先生无疑就是这样一类人。
对于整个香港社会来说,他或许不一定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也不是活跃在社会高层,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感动了我们。从他的故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动香港社会,甚至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通过对青少年的关爱,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
可以说,姜柏松先生的心中,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一种力量,皆是源于他对香港青少年的关注,以及深深的关爱。因为他有一种最朴素的观念: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是国家的希望,而香港的未来,也全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正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他说:“香港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而孩子们更是在温室中长大,他们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不懂得怎样去与人相处,更不懂得应该对这个社会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或者整天在电脑面前玩游戏,没有参加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他们需要一种正面的引导,令到他们的性格去改善一点点。”
因此他站出来,倾心服务于青少年,以香港少年领袖团为平台,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领导才能、自信心、应变能力、毅力及服务精神,希望通过青少年制服团体的纪律训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亦能够协助他们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从而迎接将来逐渐成长而走上社会的各项挑战。
从姜柏松先生的名片上就可以看出,他几乎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项工作上了,虽然他只参与香港少年领袖团这一个社会服务团体,但是他除了服务于少年领袖团,就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其它的社会服务工作。但只要与青少年工作有关,他也会联系香港其它的青少年团体,一同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此他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言:“培训青少年对他们的帮助很大,而这需要一些愿意为社会付出的人站出来,来带领他们,因为香港的未来都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上,我们如果对这些年轻人不管不问,对社会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的服务,也能够树立起他们服务于社会的理想。”
在青少年服务的道路上,姜柏松先生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关爱,因此他的服务能够更深入、起到更好的社会效果。而在香港少年领袖团里面,体现的是他随时奉献社会的精神,对社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热忱。
对于团里的青少年,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的两个孩子——男孩在澳洲念书,现在已经是一名工程师,女儿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两个孩子都已经出色成长,而他对他们的教育,就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而在培训青少年的过程中,他也是尽力而为,对于家庭有困难的优秀学员,亦会每人获颁发3万元奖学金,让他们能够出色成长,最终回馈领袖团,也回馈社会。
服务,做义勇先锋
“我认为香港少年领袖团的训练,是一项艰辛但具刺激和挑战性的课外活动。通过训练,我提升了自己的纪律性和耐性,更令我变得独立。虽然每次训练都十分辛苦,但从中我学懂不少野外知识,以及要跟队友融洽相处,让我和同学们增加不少默契……”
——香港少年领袖团学员
一段香港少年领袖团学员的训练感受,直观地反映出培训工作带给青少年的变化,而作为香港少年领袖团总参事,姜柏松先生亲眼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也亲眼见证香港少年领袖团的成长,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姜柏松先生参与青少年工作已经逾四十年,他在义勇军的时候,就已经参与青少年工作。当时的义勇军是政府批准及拨款成立,目的在于香港政府及社会各界认为有需要为香港训练一批未来领袖,因此在义勇军下成立少年领袖团,而从那时候开始,姜柏松先生的事业与人生理想,就与培养青少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1970年开始训练第一批队员,义勇军都尽力地提供一个训练环境,让14—17岁青少年能够发展个人品格、领导才能及服务社会的精神,渐渐地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1997年香港回归,义勇军面临解散,少年团亦因而不能依以往的形式继续运作。
姜柏松先生说:“当时香港即将回归,香港政治环境也不稳定,许多人心中都有恐慌,而对于能否继续运作少年团也缺乏信心,但很显然,以往少年团所提供予青少年的训练是值得保留的,所以在1995年,把训练年轻人的部分,名字改成领袖团,但不再是一个政府部门了。”
义勇军解散,姜柏松先生随即投入到香港少年领袖团的工作,而他的工作性质也发生改变,从为政府部门工作,过度到义务地为领袖团服务。这一改变,看似他服务青少年的信念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中的意义却有很大不同,他的人生境界皆在于诠释八个字——培育才俊,福泽社群。
但香港少年领袖团当初初步过度、重建,面临的最大困难却是社会的信任,为此,姜柏松先生等人通过在报纸、电台大量宣传,可谓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逐渐度过难关,香港少年领袖团亦正式取代其旧日角色,重新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香港少年领袖团沿用陆军军团编制,分为多个大队、中队、分队及小队,由义务导师带领训练及执行服务。姜柏松先生于其中为中校,虽然如今他不直接负责训练,但领袖团财政方面的工作,政府方面的联系,以及跟其它青少年团体的互动,都需要他去操心,他随时都致力于奉献并毫无怨言,他深情地说道:“我很感谢香港少年领袖团董事局给予我服务的机会,又感谢总司令及四百多位义务导师的支持和奉献,这不是我一人的成功,这是整个团队每个人的成就及光荣。”
他对于青少年的理想是,藉军旅及历险训练,锻炼青少年男女的责任感、自信心、应变能力、毅力及服务精神,使得以发展个人品格及领导才能,藉以对香港作出广受认同的实质贡献。他因此对青少年呵护备至,正因如此,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他无法忘怀,每每回忆起来都不禁眼含泪光。
“2009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互动,就是我们的孩子们筹备一个比赛,其中有一个孩子16岁,受我们的训练差不多有四、五年了,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在山上面晕倒,我们立即对他进行急救,但送到医院的时候,他就离开了我们……”说到这,姜柏松先生哽咽着,他依然无法忘怀那一天的场景,每一想起来,都好似历历在目,犹在昨天,更是在心中充满无尽的伤心和自责。他想,如果能够早一点发现异常,这个意外本是可避免的啊!
一滴伤心泪,化为绕指柔。对于姜柏松先生来说,唯有更投入,唯有更多地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持志精进、迈步明天的过程中,去实现香港明天的理想!
【人物简介】
姜柏松先生,香港少年领袖团总参事、团总部中校,参与青少年工作已经逾四十年,亦倾心服务于青少年,以香港少年领袖团为平台,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领导才能、自信心、应变能力、毅力及服务精神,一生培育才俊,福泽社群,是当之无愧的义勇先锋。
对此,姜柏松先生则是用行动做出了解答。从“义勇军”到香港少年领袖团总参事,他只是致力于诠释八个字——培育才俊,福泽社群。一生数十载,光阴不虚度,他毫无疑问是一个乐于付出的人,他只希望培训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青少年发展其个人品格及领导才能,让青少年真正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愿景,情系青少年
在香港,总会有一些瞬间在我们的心里定格,也总会有一些人在人潮人海中凸显出来,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正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奉献……一生致力于青少年服务的姜柏松先生无疑就是这样一类人。
对于整个香港社会来说,他或许不一定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也不是活跃在社会高层,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感动了我们。从他的故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是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动香港社会,甚至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通过对青少年的关爱,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
可以说,姜柏松先生的心中,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一种力量,皆是源于他对香港青少年的关注,以及深深的关爱。因为他有一种最朴素的观念: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是国家的希望,而香港的未来,也全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正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他说:“香港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而孩子们更是在温室中长大,他们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不懂得怎样去与人相处,更不懂得应该对这个社会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或者整天在电脑面前玩游戏,没有参加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他们需要一种正面的引导,令到他们的性格去改善一点点。”
因此他站出来,倾心服务于青少年,以香港少年领袖团为平台,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领导才能、自信心、应变能力、毅力及服务精神,希望通过青少年制服团体的纪律训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亦能够协助他们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能,从而迎接将来逐渐成长而走上社会的各项挑战。
从姜柏松先生的名片上就可以看出,他几乎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项工作上了,虽然他只参与香港少年领袖团这一个社会服务团体,但是他除了服务于少年领袖团,就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其它的社会服务工作。但只要与青少年工作有关,他也会联系香港其它的青少年团体,一同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此他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言:“培训青少年对他们的帮助很大,而这需要一些愿意为社会付出的人站出来,来带领他们,因为香港的未来都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上,我们如果对这些年轻人不管不问,对社会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的服务,也能够树立起他们服务于社会的理想。”
在青少年服务的道路上,姜柏松先生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关爱,因此他的服务能够更深入、起到更好的社会效果。而在香港少年领袖团里面,体现的是他随时奉献社会的精神,对社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热忱。
对于团里的青少年,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的两个孩子——男孩在澳洲念书,现在已经是一名工程师,女儿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两个孩子都已经出色成长,而他对他们的教育,就是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而在培训青少年的过程中,他也是尽力而为,对于家庭有困难的优秀学员,亦会每人获颁发3万元奖学金,让他们能够出色成长,最终回馈领袖团,也回馈社会。
服务,做义勇先锋
“我认为香港少年领袖团的训练,是一项艰辛但具刺激和挑战性的课外活动。通过训练,我提升了自己的纪律性和耐性,更令我变得独立。虽然每次训练都十分辛苦,但从中我学懂不少野外知识,以及要跟队友融洽相处,让我和同学们增加不少默契……”
——香港少年领袖团学员
一段香港少年领袖团学员的训练感受,直观地反映出培训工作带给青少年的变化,而作为香港少年领袖团总参事,姜柏松先生亲眼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也亲眼见证香港少年领袖团的成长,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姜柏松先生参与青少年工作已经逾四十年,他在义勇军的时候,就已经参与青少年工作。当时的义勇军是政府批准及拨款成立,目的在于香港政府及社会各界认为有需要为香港训练一批未来领袖,因此在义勇军下成立少年领袖团,而从那时候开始,姜柏松先生的事业与人生理想,就与培养青少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从1970年开始训练第一批队员,义勇军都尽力地提供一个训练环境,让14—17岁青少年能够发展个人品格、领导才能及服务社会的精神,渐渐地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1997年香港回归,义勇军面临解散,少年团亦因而不能依以往的形式继续运作。
姜柏松先生说:“当时香港即将回归,香港政治环境也不稳定,许多人心中都有恐慌,而对于能否继续运作少年团也缺乏信心,但很显然,以往少年团所提供予青少年的训练是值得保留的,所以在1995年,把训练年轻人的部分,名字改成领袖团,但不再是一个政府部门了。”
义勇军解散,姜柏松先生随即投入到香港少年领袖团的工作,而他的工作性质也发生改变,从为政府部门工作,过度到义务地为领袖团服务。这一改变,看似他服务青少年的信念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中的意义却有很大不同,他的人生境界皆在于诠释八个字——培育才俊,福泽社群。
但香港少年领袖团当初初步过度、重建,面临的最大困难却是社会的信任,为此,姜柏松先生等人通过在报纸、电台大量宣传,可谓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逐渐度过难关,香港少年领袖团亦正式取代其旧日角色,重新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香港少年领袖团沿用陆军军团编制,分为多个大队、中队、分队及小队,由义务导师带领训练及执行服务。姜柏松先生于其中为中校,虽然如今他不直接负责训练,但领袖团财政方面的工作,政府方面的联系,以及跟其它青少年团体的互动,都需要他去操心,他随时都致力于奉献并毫无怨言,他深情地说道:“我很感谢香港少年领袖团董事局给予我服务的机会,又感谢总司令及四百多位义务导师的支持和奉献,这不是我一人的成功,这是整个团队每个人的成就及光荣。”
他对于青少年的理想是,藉军旅及历险训练,锻炼青少年男女的责任感、自信心、应变能力、毅力及服务精神,使得以发展个人品格及领导才能,藉以对香港作出广受认同的实质贡献。他因此对青少年呵护备至,正因如此,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他无法忘怀,每每回忆起来都不禁眼含泪光。
“2009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互动,就是我们的孩子们筹备一个比赛,其中有一个孩子16岁,受我们的训练差不多有四、五年了,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在山上面晕倒,我们立即对他进行急救,但送到医院的时候,他就离开了我们……”说到这,姜柏松先生哽咽着,他依然无法忘怀那一天的场景,每一想起来,都好似历历在目,犹在昨天,更是在心中充满无尽的伤心和自责。他想,如果能够早一点发现异常,这个意外本是可避免的啊!
一滴伤心泪,化为绕指柔。对于姜柏松先生来说,唯有更投入,唯有更多地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持志精进、迈步明天的过程中,去实现香港明天的理想!
【人物简介】
姜柏松先生,香港少年领袖团总参事、团总部中校,参与青少年工作已经逾四十年,亦倾心服务于青少年,以香港少年领袖团为平台,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领导才能、自信心、应变能力、毅力及服务精神,一生培育才俊,福泽社群,是当之无愧的义勇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