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剖析成因,结合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以学生素质为立足点,从课堂提问这一角度,通过几个案例探讨如何通过英语课堂拓展学生素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学生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通过推理、判断,找出规律,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探究的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还提及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内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多集中在提问的技巧上,并将其纳入课堂教学艺术的领域。我认为,随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这一状况,课堂提问的技巧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一、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从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拓展来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难以引发师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碰撞
教师为了提高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会习惯性地提问一些较为浅陋、直白的问题,如:“OK?”“Right?”抑或是两个简单词汇的选择:XX or XX?简单、指示性明确的问题让学生较容易回答出问题,造成全班积极、热闹的假象,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实质意义。如果教师的提问换来的是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么这样的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并没有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其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2. 局限于思维的浅层面和固定性
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忽视了教师提问的启发性,对学生的提问只停留在检查学生理解情况的层次:what、who和where是提問的重点,how和why是教师的独角戏。思维受到局限,学生难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就无从谈起,知识变成“死”的,显然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加上小学生的认知较为浅显,就更难引发小学生主动提问了。
3. 忽略课堂知识的实际性和目标性
知识的实际运用是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准则。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很难让他们形成具有现实意义、内容性强的对话。部分教师用多媒体或者教具直接指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示回答问题,这完全脱离了知识的实际运用,也不能凸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好情景进行有针对性、有内容性的对话,是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一个难点。有的教师为了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情景,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导致上课内容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完全本末倒置了。
二、课堂提问应与素质拓展结合
1.基于文本内容,提高思维发散性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提出:“学习就是学习思维。”在他看来,学校的教学是“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校教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应采用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有利于思维习惯的培养,思维因得到教师的启发而具有发散性。
在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Recycle 2”中,Ken的爸爸给Ken讲了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我让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并梳理了文章的时间、人物、情节之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
Q1: Why do the coach and factory worker feel ashamed and sad?
Q2: What do you do if you were the fisherman?
Q3: Why do you hold the competition if you were the old businessman?
Q4: Can you give the title?
Q5: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这则故事并不难懂,故事的主旨“honest”已经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之中,学习的关键是把握这个主旨,并且引发自己的思考,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我设置的这四个问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生观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首先,Q1询问为什么拿出了“a small purple flower”和“a big red flower”的教练和工人会感到害羞,学生查阅文本就会发现,工人和教练并不是一开始就害羞的,而是等到老商人说明种子是坏的,种不出花朵的时候才开始害羞。这时候学生会回答:Because they change the seeds and can’t get the money.很明显,学生还没有把握文章关于品德这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追问来启发学生:Yes! They change the seed, so they are...学生回答:They are not honest.由此,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Q2是一个假设问题,fisherman给人的印象是贫穷的,在金钱的诱惑之下,学生会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呢?老师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出适当的评论和引导,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Q3依然是一个假设题,甚至说是一个带有趣味性的开放性题目。有的学生脑洞大开,回答:Because he is too old and doesn’t have a son,so he wants to give the money to an honest people.教师可以表示支持:Yes!Maybe!Because his son doesn’t mention in the story.以此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回答:Because he wants to praise(表扬)the honest people. Q4要求学生为文章想一个题目,学生的思维不能再局限于文本的某一部分,更要对文章的整体有自己的归纳和把握,提炼出文章的中心。Q4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 基于语言积累,提高对话有效性(丰富性)
萨普(Tharp)和格里莫尔(Gallimore)研究后发现,对话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习,或使学习远离说教特性,变成学生的一种自然、自发的行为。这充分体现了对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更不用说还处在基础阶段的小学英语了。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难以撑起完整的、日常的对话,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教学对话活动应激发起学生的对话兴趣,又不能脱离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让对话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在人教版《英语》U4“What can you do?Let’s Talk”第二课时的讲授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can的相关句型,并能灵活运用,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张活动中心的卡通图片,里面有篮球、图书等物品,并设计了以下情景:
T: I’m a new people in our city. I find a new activity center today. Can you tell me what can you do in the center?
S1: I can play basketball here.
S2: I can read books.
T: Yep, there are lots of books in the center.
S3: I can sing songs.
T: In fact, I have a lots of hobbies.You can ask me what can I do.
S4: Can you do kung fu?
T: Yes, I can.
S5: Can you play ping-pong?
T: No, I can’t. Sorry. Can you play ping-pong?
S5: Yes, I can.
T: That’s great! Can I play the piano?
S6: No, you can’t.
T: Oh, what can’t I do in the center?
S7: You can’t play the piano.
S8: You can’t dance.
S9: You can’t play football!
教師在设计情景时,要时刻扣紧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围绕句型展开对话。此对话将情景设置在活动中心里,把can句型糅合其中,重点句型得到充分的运用,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对语言的掌握。要提高对话的有效性,除了要求情景设置合理之外,还要能有效地衔接新旧知识:对话中使用的read books、play football为U2学习的重点词汇,用在此情境中是非常合适的;教师在与学生的即兴对话中,还提及了“there be”句型,这是下一个单元的重点句型。
教师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是在新旧知识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思考并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对语言有了自己的认知感悟,对词句的运用就会更加清晰,并形成一定的话语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庆芳,孙祺斌,李爱军,刘文艳.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5.
[2]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学生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通过推理、判断,找出规律,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探究的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还提及素质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内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研究多集中在提问的技巧上,并将其纳入课堂教学艺术的领域。我认为,随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这一状况,课堂提问的技巧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一、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从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拓展来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难以引发师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碰撞
教师为了提高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会习惯性地提问一些较为浅陋、直白的问题,如:“OK?”“Right?”抑或是两个简单词汇的选择:XX or XX?简单、指示性明确的问题让学生较容易回答出问题,造成全班积极、热闹的假象,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实质意义。如果教师的提问换来的是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那么这样的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单向的交流,并没有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其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2. 局限于思维的浅层面和固定性
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忽视了教师提问的启发性,对学生的提问只停留在检查学生理解情况的层次:what、who和where是提問的重点,how和why是教师的独角戏。思维受到局限,学生难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就无从谈起,知识变成“死”的,显然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加上小学生的认知较为浅显,就更难引发小学生主动提问了。
3. 忽略课堂知识的实际性和目标性
知识的实际运用是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准则。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很难让他们形成具有现实意义、内容性强的对话。部分教师用多媒体或者教具直接指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示回答问题,这完全脱离了知识的实际运用,也不能凸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好情景进行有针对性、有内容性的对话,是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一个难点。有的教师为了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情景,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导致上课内容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完全本末倒置了。
二、课堂提问应与素质拓展结合
1.基于文本内容,提高思维发散性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提出:“学习就是学习思维。”在他看来,学校的教学是“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校教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应采用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更有利于思维习惯的培养,思维因得到教师的启发而具有发散性。
在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Recycle 2”中,Ken的爸爸给Ken讲了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我让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并梳理了文章的时间、人物、情节之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
Q1: Why do the coach and factory worker feel ashamed and sad?
Q2: What do you do if you were the fisherman?
Q3: Why do you hold the competition if you were the old businessman?
Q4: Can you give the title?
Q5: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这则故事并不难懂,故事的主旨“honest”已经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之中,学习的关键是把握这个主旨,并且引发自己的思考,成为一个诚实的人。我设置的这四个问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生观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首先,Q1询问为什么拿出了“a small purple flower”和“a big red flower”的教练和工人会感到害羞,学生查阅文本就会发现,工人和教练并不是一开始就害羞的,而是等到老商人说明种子是坏的,种不出花朵的时候才开始害羞。这时候学生会回答:Because they change the seeds and can’t get the money.很明显,学生还没有把握文章关于品德这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追问来启发学生:Yes! They change the seed, so they are...学生回答:They are not honest.由此,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Q2是一个假设问题,fisherman给人的印象是贫穷的,在金钱的诱惑之下,学生会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呢?老师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出适当的评论和引导,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Q3依然是一个假设题,甚至说是一个带有趣味性的开放性题目。有的学生脑洞大开,回答:Because he is too old and doesn’t have a son,so he wants to give the money to an honest people.教师可以表示支持:Yes!Maybe!Because his son doesn’t mention in the story.以此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回答:Because he wants to praise(表扬)the honest people. Q4要求学生为文章想一个题目,学生的思维不能再局限于文本的某一部分,更要对文章的整体有自己的归纳和把握,提炼出文章的中心。Q4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 基于语言积累,提高对话有效性(丰富性)
萨普(Tharp)和格里莫尔(Gallimore)研究后发现,对话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习,或使学习远离说教特性,变成学生的一种自然、自发的行为。这充分体现了对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更不用说还处在基础阶段的小学英语了。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难以撑起完整的、日常的对话,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教学对话活动应激发起学生的对话兴趣,又不能脱离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让对话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在人教版《英语》U4“What can you do?Let’s Talk”第二课时的讲授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can的相关句型,并能灵活运用,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张活动中心的卡通图片,里面有篮球、图书等物品,并设计了以下情景:
T: I’m a new people in our city. I find a new activity center today. Can you tell me what can you do in the center?
S1: I can play basketball here.
S2: I can read books.
T: Yep, there are lots of books in the center.
S3: I can sing songs.
T: In fact, I have a lots of hobbies.You can ask me what can I do.
S4: Can you do kung fu?
T: Yes, I can.
S5: Can you play ping-pong?
T: No, I can’t. Sorry. Can you play ping-pong?
S5: Yes, I can.
T: That’s great! Can I play the piano?
S6: No, you can’t.
T: Oh, what can’t I do in the center?
S7: You can’t play the piano.
S8: You can’t dance.
S9: You can’t play football!
教師在设计情景时,要时刻扣紧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围绕句型展开对话。此对话将情景设置在活动中心里,把can句型糅合其中,重点句型得到充分的运用,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对语言的掌握。要提高对话的有效性,除了要求情景设置合理之外,还要能有效地衔接新旧知识:对话中使用的read books、play football为U2学习的重点词汇,用在此情境中是非常合适的;教师在与学生的即兴对话中,还提及了“there be”句型,这是下一个单元的重点句型。
教师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是在新旧知识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思考并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对语言有了自己的认知感悟,对词句的运用就会更加清晰,并形成一定的话语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庆芳,孙祺斌,李爱军,刘文艳.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15.
[2]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