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环境·语言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与写作重在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其实,语文能力最根本的就是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只有会分析文章中的精妙手法,才会开始运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呢?这个良好的切入口就是课文,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的分析不外乎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何写,如何写。所有的文章都逃不过人、事、景、物、情、理这六个内容。写人的文章,要抓住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细节,结合正面和侧面描写,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情感。写事的文章,要能够理清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谁、干了什么,摸清文章的思路。写景的文章最重要的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寻找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手法,如何展现他要写的景,这样写把景物写得怎么样,也就是表达效果好不好;再聚焦到作者的情感部分,为什么作者要运用这么多手法来写?写物的文章,也要抓住物的主要特征来写。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来象征,可以赋予象征意义,这在诗歌中最常见,这些象征的意义通常都是作者要表达的高尚人格,如梅花、竹、缺月、芭蕉等。写事理的文章,文体一般为说明文,就用说明文的方法去分析,包括分析说明方法、说明效果和说明内容。
  我们教学生写一类作文,就应该把写作的知识教给学生。而这些知识就渗透在每一篇课文之中,所以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例,再加上一些补充,要求学生既学会阅读分析,又能运用写作知识。下面就以三篇课文为例,从运用写作手法抒情、环境描写的暗示以及语言的工整美讲述如何分析文本,学习写作知识。

一、阅读《石榴》,感知景语皆情语


  三年级的《石榴》可以用字句斟酌的方法来分析,去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审美效果。可用知识线或者列图的方法一个个记录段意,图上要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作者情感,让学生们学会概括段意。
  首先第一段,“我的家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短短一句话,要求学生拎出重点,地点:家乡枣庄的石榴园,特点:驰名中外,情感:自豪。第二段:“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春天的石榴树和夏天的石榴花,特点是需要细细观察的,石榴树“抽”出枝条,这个字富有动态美,叶子是“嫩绿的”。那么作者仔细写了石榴花的什么,概括特点:“火红”“密”“盛”,下文中的“挂满枝头”“活泼的小喇叭”“鼓着劲儿在吹”可以用来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知道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石榴花的美丽可爱。最后完成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们要使他们明白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生动形象地刻画自己的描写对象,抒发情感。同时强调在描写对象时要抓住它的特征来写,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在学生心中建构的写作知识。

二、阅读《王冕学画》,深思环境的暗示


  对文本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我们着重分析景色描写的特点、手法,很少会深入其中揣摩意味。在这篇《少年王冕》中,环境描写对情节转换、人物命运转变起到了暗示及象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先从景物描写的特点入手,从动词、颜色、场面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剖析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朗读,其次慢慢过渡到景物变化背后的象征意义。“联系王冕前后生活的变化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结合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物命运的变化得出:环境暗示人物命运的转折。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阅读文本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老师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放大镜,把学生忽视的、挖掘不到的思路放大在学生面前,天长日久,学生便形成细腻的思维,学会深入阅读,学会写作运用。
  留心文本的省略。课文和课外阅读中,常用到详略得当这种写作手法,但是我们经常太过于关注详写的部分,忽略了略写的部分,以致忘记了为何详写。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是选择了王冕“七岁,父亲去世;十岁,辍学放牛;十三四岁,自学画荷;十七八岁,生活自立”这样四个时间段中的关键事件来描写的。在这四件事中,作者着重写了王冕十岁辍学放牛和十三四岁自学画荷的事。教者让学生发掘了略写的意义,体会到作者的用心。这样的留心,不仅让学生找准了关键事件感受王冕的人物性格,还能深刻认识写作时有详有略的意义。
  深思环境的暗示。教师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视野,决定了学生的阅读高度。如果我们能把景物的变化和故事情节转变、王冕命运的转折联系起来,就能揭示此处环境描写的暗示性。
  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别忽略略写,多思考环境背后的深意。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领略内容,掌握技巧,在老师这样精心独到的引領下,学生对阅读文本就会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那么他们在自己动笔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手法意识。

三、阅读《秦兵马俑》,临摹工整的语言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但是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语言的优美。文章巧用了很多四字词语,使句式十分工整,抓住兵马俑的神态、外貌、动作等来展现每一种兵马俑的特征。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材)(强壮高大),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外貌)。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动作)。学生根据旧知能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这节课要在学生心里扎根的就是语言的魅力。
  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习作整体框架也有,也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去写,可就是缺少一些什么,其实这就是语言的积累训练还不够。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讲授课文末尾时,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们也可以训练学生仿句,得到这样的效果: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有的围坐一团,好像在商讨国家大事;有的头靠头,神态严肃,好像在传递军中重要情报呢!
  光是掌握了写作方法,还美中不足,我们还要留心去训练学生的语言,以达到优美凝练、工整灵动的目标。
  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会分析方法后去赏析文中的其他句子、段落,使他们对文字有兴趣,有感觉。每一类文章都会有属于自己特有的写作方式,这些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这就是语文素养养成的一部分。不管是作者情感的表达,还是环境描写的用意,又或者是优美语句的锤炼,让学生在分析中发现,在发现中记忆,在记忆中提高,在提高中获得审美乐趣。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桃溪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衡量孩子一篇习作的好坏,关键是“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也是老师强调最多的要求。可让老师失望的是很难发现有打动人心的“真情”文章,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分析学生的习作,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乏能表达真情的材料,胡编乱造居多;其二,写生活小事时,描写浮夸,过度抒情;其三,把握不住材料中的动人之处,平铺直叙。针对以上三个原因,我们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给学生设置三个禁区,告诉学生三个“不可取”。
期刊
美國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向表述对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内在的兴趣,才能点燃写作的火花,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挖掘生活写作素材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
期刊
儿童启蒙阶段的诵读教育,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可以让孩子明白许多做事和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能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生“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积极参加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以下是我在低年段经典诵读活动中的做法和感悟。一、激发诵读的兴趣,
期刊
新课改以来,富有智慧而又艺术的情境教学活动得以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一种新鲜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学理念和活动模式,并且实际指导与引领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从中赢得令人欣喜且日益明显的实质性效果。就初中语文学科来说,如何策略性地构建并合理应用多元化教学情境推促高效课堂呢?一、生活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提炼和生动体现,不仅如此,它还服务于生活,并且在生活元
期刊
消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共读——班主任、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童书,共同经历一段阅读旅程,那样我们就会在书的世界里“相逢”,共同编织美好生活。一、共读——共同经历一段旅程  1.书信,开启芝麻之门。阅读之初,我们一般用书信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一本新书,或者告诉他们这本书将带给我们什么,或者我们将讨论什么问题、要做什么准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共读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2.仪式,打开阳光之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每事问》这首诗中说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上教师提问“问得巧”,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沉默”的课堂就会化静为动,高潮迭起,流淌出美妙的旋律。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那么,课堂上我们如何做“巧问”的智者呢?一、关注现状,诊断课堂问题  我们抽取了语文、科学两个学科各一节课进行现状分析,数据调查
期刊
自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春风吹到南宁,我们五里亭第二小学与衡阳路小学、清川小学等十几所实验学校,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和探讨。参加实验一年多来,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从最初的困惑不解,到逐渐努力尝试,在坚持实践中,在反思前进中慢慢找到了与“她”牵手相伴的快乐!一、印象“语文主题学习”  简单地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点的语文学习体系。它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围
期刊
年初,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这份历时4年、由260多位专家参与修订的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一经出台,立刻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在14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尤为引人关注。当“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新课标中的高频词迅速成为新热点时,语文新课标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增至72篇”更是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绝不仅仅
期刊
一、有一种差距叫思想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当我们省察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不禁要惊出一身冷汗。请看下面几个题目。  ①尊重一切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  ②艺术家是否在其作品中刻意留下让人意会的内容?  ③对摘自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所著《论神性》的一段话加以解读。  这些题目,是法国的高考题,而且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高中生不论学文学理,哲学都是必考科目,与法语、数学、物理等不相上下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诵读与写作作为两部分分别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只能针对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通过将一些历史文化教材内容与读写教学进行联系,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值得应用的历史文化素材,学习这种文章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我国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