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國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向表述对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内在的兴趣,才能点燃写作的火花,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身边的世界更是绚丽多姿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体验,内心感受也各不相同,但如果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再多姿多彩的素材学生也会视而不见。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送给学生一双发现素材的“火眼金睛”,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美的文章。因此,写作教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才会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源源不断地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校开展“踏春”社会实践活动,我带领学生们到郊外找春天,让学生观察那些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景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小草长出了嫩芽、小燕子飞回来了、绵绵春雨对万物的滋润等自然现象,感受到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通过交流、互动,创设了情境,活跃了思维,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
如写《我心爱的文具盒》时,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仔细观察文具盒的形状、颜色、图案以及材质。让学生懂得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描写一种水果时,让学生自带一种水果,提出观察的要求,指导观察。先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表面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品一品,尝一尝,感受一下水果的味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后,教会学生按从外到内有顺序地观察,重点描述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倡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为写作奠定基石。围绕教材,选择一些阅读文本让学生积累、揣摩、领悟、消化,将范文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私有物”。结合我校开展的阅读节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情节丰富,并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
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这种形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积累,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浮想联翩的空间。读书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触动、一些感悟、一些启发……有了这些丰厚的经验,才能将别人文章里的养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为写作奠定创作基石,为文章锦上添花。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就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然后启发学生感受荷花的美,由此联想到自己喜欢的花,让学生来说一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创作热情被激发了,大家纷纷畅所欲言,用自己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花。事实证明,学生有了阅读的视野,才能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临摹的过程,但不能生搬硬套,写作也应是如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消化吸收。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往往感悟较深,感触较多,找到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思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模仿写作。我经常以课文为纽带引导学生模仿,有些课文后的小练笔,就明确要求学生按课文的某一部分仿写,起到了“扶一把”的作用。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展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我让学生们逐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到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先写了北大荒的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接着又描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让学生们意识到谋篇布局的重要,学会段落间的过渡与照应,让文章的布局更合理。我告诉学生们文章框架就是我们写作的整体思路,有了大框,才更有利于在文章里添加内容。接着我让学生们以“秋景”为题,先理清写作思路,然后写出文章纲要。学生心中有了文章的“骨架”,下笔才不会不着边际,无话可写。
再如五年级有一篇课文《莫高窟》写彩塑、壁画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的。我有意识地安排仿写的练习,就是给学生提供了由“仿”到“创”的“扶手”,使学生在“仿”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小练笔中,我都有意识安排这样的练习,学生写多了自然就熟练了,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目的,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而写评语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坚持鼓励原则,以情动情,以情激情。写评语时抓住学生习作特点,考虑学生性格特点,给予准确、生动、易于接受、有激励意义的鼓励。这里还要注意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有读评语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评语是老师与他们交流的桥梁。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后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老师对一个词、一句话的肯定与表扬,以及对后进生一点进步的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习作的莫大兴趣。另外,教师一定不要怕麻烦,除了评语,可以利用旁批,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好,好在哪里。我经常在学生习作中空白处写下“这个比喻句用得真好!”“你会用设问句开头,真棒!”等等旁批。学生通过旁批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与同学分享时,其他同学也知道了这样写的好处。这可谓是“一箭双雕”。
写作之路漫长而艰辛。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的写作之路搭建一座桥梁,帮助他们学会写作,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师。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挖掘生活写作素材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身边的世界更是绚丽多姿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体验,内心感受也各不相同,但如果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再多姿多彩的素材学生也会视而不见。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送给学生一双发现素材的“火眼金睛”,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美的文章。因此,写作教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才会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源源不断地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校开展“踏春”社会实践活动,我带领学生们到郊外找春天,让学生观察那些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景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小草长出了嫩芽、小燕子飞回来了、绵绵春雨对万物的滋润等自然现象,感受到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通过交流、互动,创设了情境,活跃了思维,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
如写《我心爱的文具盒》时,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仔细观察文具盒的形状、颜色、图案以及材质。让学生懂得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描写一种水果时,让学生自带一种水果,提出观察的要求,指导观察。先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表面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品一品,尝一尝,感受一下水果的味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后,教会学生按从外到内有顺序地观察,重点描述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二、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奠定写作创作基石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倡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为写作奠定基石。围绕教材,选择一些阅读文本让学生积累、揣摩、领悟、消化,将范文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私有物”。结合我校开展的阅读节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情节丰富,并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
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这种形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积累,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浮想联翩的空间。读书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触动、一些感悟、一些启发……有了这些丰厚的经验,才能将别人文章里的养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为写作奠定创作基石,为文章锦上添花。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就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然后启发学生感受荷花的美,由此联想到自己喜欢的花,让学生来说一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创作热情被激发了,大家纷纷畅所欲言,用自己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花。事实证明,学生有了阅读的视野,才能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三、模仿名家谋篇布局,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临摹的过程,但不能生搬硬套,写作也应是如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消化吸收。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往往感悟较深,感触较多,找到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思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模仿写作。我经常以课文为纽带引导学生模仿,有些课文后的小练笔,就明确要求学生按课文的某一部分仿写,起到了“扶一把”的作用。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展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我让学生们逐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到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先写了北大荒的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接着又描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让学生们意识到谋篇布局的重要,学会段落间的过渡与照应,让文章的布局更合理。我告诉学生们文章框架就是我们写作的整体思路,有了大框,才更有利于在文章里添加内容。接着我让学生们以“秋景”为题,先理清写作思路,然后写出文章纲要。学生心中有了文章的“骨架”,下笔才不会不着边际,无话可写。
再如五年级有一篇课文《莫高窟》写彩塑、壁画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的。我有意识地安排仿写的练习,就是给学生提供了由“仿”到“创”的“扶手”,使学生在“仿”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小练笔中,我都有意识安排这样的练习,学生写多了自然就熟练了,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目的,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师评价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写作自信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而写评语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坚持鼓励原则,以情动情,以情激情。写评语时抓住学生习作特点,考虑学生性格特点,给予准确、生动、易于接受、有激励意义的鼓励。这里还要注意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有读评语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评语是老师与他们交流的桥梁。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后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老师对一个词、一句话的肯定与表扬,以及对后进生一点进步的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习作的莫大兴趣。另外,教师一定不要怕麻烦,除了评语,可以利用旁批,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好,好在哪里。我经常在学生习作中空白处写下“这个比喻句用得真好!”“你会用设问句开头,真棒!”等等旁批。学生通过旁批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与同学分享时,其他同学也知道了这样写的好处。这可谓是“一箭双雕”。
写作之路漫长而艰辛。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的写作之路搭建一座桥梁,帮助他们学会写作,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