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美丽牧场”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國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作文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向表述对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内在的兴趣,才能点燃写作的火花,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挖掘生活写作素材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身边的世界更是绚丽多姿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体验,内心感受也各不相同,但如果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再多姿多彩的素材学生也会视而不见。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送给学生一双发现素材的“火眼金睛”,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美的文章。因此,写作教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才会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源源不断地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校开展“踏春”社会实践活动,我带领学生们到郊外找春天,让学生观察那些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景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小草长出了嫩芽、小燕子飞回来了、绵绵春雨对万物的滋润等自然现象,感受到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通过交流、互动,创设了情境,活跃了思维,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
  如写《我心爱的文具盒》时,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仔细观察文具盒的形状、颜色、图案以及材质。让学生懂得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描写一种水果时,让学生自带一种水果,提出观察的要求,指导观察。先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表面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品一品,尝一尝,感受一下水果的味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后,教会学生按从外到内有顺序地观察,重点描述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二、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奠定写作创作基石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书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倡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为写作奠定基石。围绕教材,选择一些阅读文本让学生积累、揣摩、领悟、消化,将范文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私有物”。结合我校开展的阅读节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情节丰富,并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
  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等,这种形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积累,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浮想联翩的空间。读书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触动、一些感悟、一些启发……有了这些丰厚的经验,才能将别人文章里的养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为写作奠定创作基石,为文章锦上添花。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就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然后启发学生感受荷花的美,由此联想到自己喜欢的花,让学生来说一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创作热情被激发了,大家纷纷畅所欲言,用自己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花。事实证明,学生有了阅读的视野,才能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三、模仿名家谋篇布局,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临摹的过程,但不能生搬硬套,写作也应是如此。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消化吸收。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中往往感悟较深,感触较多,找到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思路,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经验模仿写作。我经常以课文为纽带引导学生模仿,有些课文后的小练笔,就明确要求学生按课文的某一部分仿写,起到了“扶一把”的作用。
  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展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我让学生们逐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到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先写了北大荒的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接着又描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让学生们意识到谋篇布局的重要,学会段落间的过渡与照应,让文章的布局更合理。我告诉学生们文章框架就是我们写作的整体思路,有了大框,才更有利于在文章里添加内容。接着我让学生们以“秋景”为题,先理清写作思路,然后写出文章纲要。学生心中有了文章的“骨架”,下笔才不会不着边际,无话可写。
  再如五年级有一篇课文《莫高窟》写彩塑、壁画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展开的。我有意识地安排仿写的练习,就是给学生提供了由“仿”到“创”的“扶手”,使学生在“仿”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小练笔中,我都有意识安排这样的练习,学生写多了自然就熟练了,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目的,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师评价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写作自信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而写评语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坚持鼓励原则,以情动情,以情激情。写评语时抓住学生习作特点,考虑学生性格特点,给予准确、生动、易于接受、有激励意义的鼓励。这里还要注意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有读评语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评语是老师与他们交流的桥梁。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后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老师对一个词、一句话的肯定与表扬,以及对后进生一点进步的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习作的莫大兴趣。另外,教师一定不要怕麻烦,除了评语,可以利用旁批,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好,好在哪里。我经常在学生习作中空白处写下“这个比喻句用得真好!”“你会用设问句开头,真棒!”等等旁批。学生通过旁批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与同学分享时,其他同学也知道了这样写的好处。这可谓是“一箭双雕”。
  写作之路漫长而艰辛。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的写作之路搭建一座桥梁,帮助他们学会写作,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依然不能完全取代“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活跃学生思维,形成语文素养。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免有这样的情况: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问得太勤,学生疲于思考;问得脱离文本和课堂,学生肆意回答。以及问得不注意时机,问得没有梯度,执着于设计好的问题不会追问、不知变通等现象也时常出现。这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故事,将古诗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篇课文。笔者以《黄鹤楼送别》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包诗”类课文“扣诗学文,诵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入题,引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  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得动人吗?  生:应该先了解诗的意思,把诗读懂,才能读出感
期刊
区里举办青年教师“幸福课堂”赛课活动,许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许老师工作时间不长,但极具亲和力,对文本有研究,着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当然,也有值得商榷、有待完善之处。教学片段一:情趣模仿教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学生的朗讀能力,在低中年级理应受到教师关注与引导。教学片段中,读海底声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朗
期刊
语文教学要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位哲人曾说:“没有感情的认识就不是深刻的认识,深刻的认识需要在认识中融入情感,这样才能得到力量,引起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要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否则很容易走向偏激。个性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文学的美、文学的情,从而感受文学的意境和空间,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境的目的。一、师情:课堂情感激发的主舵手  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特有的个
期刊
目前,高中作文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改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不能使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本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究了不同作文评改模式的优点与缺点。一、语文教师对作文全评全改  学生课堂上或课下写完作文后,把作文交到老师手里,语文老师拿到学生的作文后,开始对全班学生的作文从前到后依次地评改。  其优点:语文老师可掌握全班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可知道哪些学
期刊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季老以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奇妙有趣。全文饱含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技巧,还灵活运用了双重否定、反问等句式,有很大的学习价值。众所周知,散文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教学一直是小语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那么如何将《夹竹
期刊
苏教版第七册第24课《春联》是一篇优美的说明文,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特点以及读春联的好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真实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一、字理识字,体验文字之美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此,识字教学也是寻觅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文化瑰宝的过程。  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期刊
“留白”原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虽是绘画技巧,但在语文教学中也值得借鉴。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留白”的教学艺术呢?我认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阅读与写作相融合。  《荷花》一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值得我们细细揣摩。教学这一课时,通过“留白”艺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达到
期刊
如果說,小学作文是以模仿为主,初中作文以初步感受为主,那么高中作文就应该以独立思考为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还要能“根据需要”,“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从其中的“灵感”“喜欢”“体会”“感受和见解”等关键词可以发现,达到标准的高中生作文
期刊
衡量孩子一篇习作的好坏,关键是“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也是老师强调最多的要求。可让老师失望的是很难发现有打动人心的“真情”文章,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分析学生的习作,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乏能表达真情的材料,胡编乱造居多;其二,写生活小事时,描写浮夸,过度抒情;其三,把握不住材料中的动人之处,平铺直叙。针对以上三个原因,我们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给学生设置三个禁区,告诉学生三个“不可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