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目前,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的推动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追求目标,对此,我们必须依靠精确度和灵活性较高的方法来完成人口统计工作。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人口数据空间化成为完成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分析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选取过程,并分析完成人口数据信息系统构建的基本步骤,力求提高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人口统计数据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人口统计能够为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提供相关数据,以此来展现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揭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依据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人口政策的制定以及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进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然而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在选取数据的时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口统计工作的准确性较差,不利于有关部门顺利地完成某项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解决人口统计数据选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人口数据信息系统,为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所需资料。
一、人口统计数据的处理过程
通常情况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指数、土地利用类型、道路网和河流等,为了加深人们对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将着重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地理因子,通过一系列程序实现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
(一)建立合理的地理因子库
古往今来,人口分布受土壤、水文、交通和气候等地理因子的影响,在这些地理因子当中,土地对人类的影响较大,所以我们要对土地利用类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情况进行深层剖析,从而找到人口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的规律,进而提高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此,我们必须要合理进行土地利用数据的处理工作。通常上述工作具有如下几个步骤:一、在进行人口统计的区域建立长宽分别为30m的规则格网,然后对不同的网格进行地理编号处理;二、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是1:250000)在地形数据库中将水系、公路等图层提取出来,并利用第一步骤的网格来完成统计叠加工作,进而完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地理因子库的建立;三、将按1:100000的比例来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并通过上述的操作方法来完成统计工作,从而完成其他影响因素的地理因子库的建立工作。
(二)通过GIS建立人口数据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
完成地理因子库的建立工作之后,统计人员就要通过SPSS数据统计软件来对人口统计区域的影响因子的属性进行单因子相关性分析。从而找到影响因素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城乡居民点用地和工矿用地等土地类型与人口分布之间形成的相关系数较大,因而我们能够得知上述土地类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大,统计区域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上述土地类型来完成人口的控制工作,或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计算格网人口
1.完成人口模型的构建工作
通过GIS 建立人口数据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之后,统计人员就要依据SPSS软件来对统计区域的平均人口密度这一因变量和土地使用的各种类型这些自变量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观察可知,如果适当增加草地或水域等自变量的数量,那么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就相应提高。
2.对模型进行验证
完成人口模型的构建工作之后,统计人员还要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提高相关系数的准确性。验证的主要步骤如下:一、通过上述模型来完成统计区域的未来人口分布密度的计算工作;二、通过统计区域的实际统计工作得到的人口密度来进行未来人口密度的计算工作;三、将一、二两步的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完成模型的验证工作。通过反复的验证可知,上述模型的自变量越少,相关系数的精度越高。
3.进行人口分布计算工作
上述模型的验证结束之后,统计人员就要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来进行人口分布计算工作。对此,统计人员要将GIS中的栅格计算工具打开,然后点击Evaluate就可完成统计区域的人口空间模拟图,进而帮助管理者更加了解本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完成人口数据信息系统构建工作的步骤
(一)设计本地区的人口数据信息系统
1.明确信息系统使用者的需求
现如今,人口统计数据的主要用于城乡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和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因此在建立人口数据信息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对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进而加快城乡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人口分布的研究力度。通过研究可知,上述使用者要求人口数据信息系统具有易于使用、组装和维护等特性。
2.理顺设计人口数据信息系统的思路
一般情况下,人口数据使用者通过人口数据信息系统能够清晰地了解人口分布的情况,然后选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人口分布带来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人口数据信息系统的时候,必须要按照人类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以此来提高人口统计数据的实用性。
(二)实现系统的操作功能
1.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完成人口数据查询工作的软件越来越多,为了实现人口统计数据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建立信息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软件来进行专题地图的制作。
2.用户界面的设计
为了满足系统使用者的需求,系统设计者必须要在界面上增设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窗口区和状态条,进而帮助人口统计数据使用者快速了解人口分布的情况,并根据系统工具的功能来完成人口统计数据的处理工作,进而快速找到有效方法来解决人口分布带来的问题。
3.完成系统功能的设置工作
在人口数据信息系统中,包含信息的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查询和栅格图层查询,要想完成上述查询工作,系统设计者必须实现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
三、总结语
要想为人口数据的使用者提供较为精确的统计信息,统计人员在进行人口统计的时候必须选择最优模型来进行人口数量或密度的计算工作,另外,为了提高给予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还要明确系统使用者的需求,按照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另外还要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此来提高管理者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贞辉,李志强,陈振拓,丁文秀,王丽莉.人口、房屋数据空间化及其在震灾快速评估中的应用——以彝良地震为例[J].地震地质,2013.12(35):111-112.
[2]兰玉芳,徐霞,蒋力,金东艳.农牧交错区退耕前/后人口空间分布模拟及其演化特征——以太仆寺旗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3.12(32):120-121.
[3]朱翠霞,陈阿林,刘琳.基于GIS的区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30):135-136.
(作者单位:内黄县统计局)
人口统计数据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人口统计能够为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提供相关数据,以此来展现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揭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依据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人口政策的制定以及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进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然而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在选取数据的时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口统计工作的准确性较差,不利于有关部门顺利地完成某项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解决人口统计数据选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人口数据信息系统,为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所需资料。
一、人口统计数据的处理过程
通常情况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指数、土地利用类型、道路网和河流等,为了加深人们对基于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将着重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地理因子,通过一系列程序实现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
(一)建立合理的地理因子库
古往今来,人口分布受土壤、水文、交通和气候等地理因子的影响,在这些地理因子当中,土地对人类的影响较大,所以我们要对土地利用类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情况进行深层剖析,从而找到人口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的规律,进而提高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此,我们必须要合理进行土地利用数据的处理工作。通常上述工作具有如下几个步骤:一、在进行人口统计的区域建立长宽分别为30m的规则格网,然后对不同的网格进行地理编号处理;二、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常是1:250000)在地形数据库中将水系、公路等图层提取出来,并利用第一步骤的网格来完成统计叠加工作,进而完成土地利用类型的地理因子库的建立;三、将按1:100000的比例来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并通过上述的操作方法来完成统计工作,从而完成其他影响因素的地理因子库的建立工作。
(二)通过GIS建立人口数据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
完成地理因子库的建立工作之后,统计人员就要通过SPSS数据统计软件来对人口统计区域的影响因子的属性进行单因子相关性分析。从而找到影响因素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城乡居民点用地和工矿用地等土地类型与人口分布之间形成的相关系数较大,因而我们能够得知上述土地类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大,统计区域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上述土地类型来完成人口的控制工作,或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计算格网人口
1.完成人口模型的构建工作
通过GIS 建立人口数据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之后,统计人员就要依据SPSS软件来对统计区域的平均人口密度这一因变量和土地使用的各种类型这些自变量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观察可知,如果适当增加草地或水域等自变量的数量,那么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就相应提高。
2.对模型进行验证
完成人口模型的构建工作之后,统计人员还要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提高相关系数的准确性。验证的主要步骤如下:一、通过上述模型来完成统计区域的未来人口分布密度的计算工作;二、通过统计区域的实际统计工作得到的人口密度来进行未来人口密度的计算工作;三、将一、二两步的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完成模型的验证工作。通过反复的验证可知,上述模型的自变量越少,相关系数的精度越高。
3.进行人口分布计算工作
上述模型的验证结束之后,统计人员就要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来进行人口分布计算工作。对此,统计人员要将GIS中的栅格计算工具打开,然后点击Evaluate就可完成统计区域的人口空间模拟图,进而帮助管理者更加了解本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完成人口数据信息系统构建工作的步骤
(一)设计本地区的人口数据信息系统
1.明确信息系统使用者的需求
现如今,人口统计数据的主要用于城乡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和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因此在建立人口数据信息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对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数据服务,进而加快城乡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人口分布的研究力度。通过研究可知,上述使用者要求人口数据信息系统具有易于使用、组装和维护等特性。
2.理顺设计人口数据信息系统的思路
一般情况下,人口数据使用者通过人口数据信息系统能够清晰地了解人口分布的情况,然后选取正确的方法来解决人口分布带来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人口数据信息系统的时候,必须要按照人类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以此来提高人口统计数据的实用性。
(二)实现系统的操作功能
1.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完成人口数据查询工作的软件越来越多,为了实现人口统计数据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建立信息系统的时候,必须要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软件来进行专题地图的制作。
2.用户界面的设计
为了满足系统使用者的需求,系统设计者必须要在界面上增设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窗口区和状态条,进而帮助人口统计数据使用者快速了解人口分布的情况,并根据系统工具的功能来完成人口统计数据的处理工作,进而快速找到有效方法来解决人口分布带来的问题。
3.完成系统功能的设置工作
在人口数据信息系统中,包含信息的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查询和栅格图层查询,要想完成上述查询工作,系统设计者必须实现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之间的动态链接。
三、总结语
要想为人口数据的使用者提供较为精确的统计信息,统计人员在进行人口统计的时候必须选择最优模型来进行人口数量或密度的计算工作,另外,为了提高给予GIS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还要明确系统使用者的需求,按照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另外还要为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此来提高管理者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贞辉,李志强,陈振拓,丁文秀,王丽莉.人口、房屋数据空间化及其在震灾快速评估中的应用——以彝良地震为例[J].地震地质,2013.12(35):111-112.
[2]兰玉芳,徐霞,蒋力,金东艳.农牧交错区退耕前/后人口空间分布模拟及其演化特征——以太仆寺旗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3.12(32):120-121.
[3]朱翠霞,陈阿林,刘琳.基于GIS的区域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30):135-136.
(作者单位:内黄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