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不成比例的六对关系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中学写作教学在模式上基本仍按照写前指导、学生写作、写后讲评三大步骤进行教学;在类型上一般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大类型,初中一般以话题作文为主,高中教学紧靠高考,现在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见多;在体裁上一般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初中多是记叙文,高中多是议论文和散文。简单地说,这三句话就可以概括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但事实上,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下面,笔者就具体列出中学写作教学中不成比例的六对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探求其对策。
  
  一、不成比例的六对关系
  
  (一)数量与质量不成比例
  就中学作文教学而言,课标规定:初中,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高中,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高中课标尽管没有像初中的一样具体规定每学年多少次,一般而言,基于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一般按照每学年不少于16次来安排。实际教学中,不论初中还是高中,作文次数上都能够完成课标所规定的,甚至会超出课标所规定的,但学生的作文质量却远远达不到课标所规定的。如在情感真挚上,多角度观察生活上,有创意的表达上,内容的先后和详略上,运用联想和想象上,独立完成写作意识上,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上,等等,学生的作文都和课标所规定的有一定差距。另外,中考、高考中的作文平均分大约都在40分以下,这样的数字也不令人满意。
  (二)时间与效率不成比例
  中学作文教学每两周至少安排2~3课时,或者还多一些,学生写作包括大作文、小作文、周记等所花费的时间每天大约半小时,但效率比较低。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量,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即便能完成的,也大多在应付,很少是认真、用心去做的。这也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三)写作专门知识累积与写作需要不成比例
  写作专门知识包括专门能力(审题立意、布局谋篇、材料取舍等)及基本能力(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想象力等)。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在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也比较常见,诸如立意不明,一篇文章多元立意,结构颠倒,选材单一等,最明显的是学生的作文在文体上“四不像”。
  (四)写作素材积累与写作需要不成比例
  平时教学中我们强调要多观察、多积累,但学生的作文似乎还是那样干瘪,空洞,同一个材料这篇文章用了,那篇文章还用。曾有人对高考作文素材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是鲁迅、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而初中学生大多写记叙文,事件上很少变换,雨中送伞,生病被送到医院等等。
  (五)教师所教的与学生想学的不成比例
  一般而言,在学生写作前,教师都会进行指导,但所指导的与学生想要学习的往往不相一致。 2007年9月26日,笔者在一所中学听了一位教师的一节高三作文指导课:论据,据理则要力争。教师进行指导后,我发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大多数学生是手里握着笔而纸上无痕迹。当时我就想,为什么学生写不出来呢?我觉得主要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只停留在表层,没有讲到学生写作的关键处。于是,我在听课记录本上写下:“理是什么?怎样才是力争?这是问题所在,而教师却没有讲到。”如果教师在这两个问题上予以指导,就是从论点乃至论据方面做了指点,这样的问题讲透,学生就不会无从下笔了。在与教师交流时,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全场教师(包括讲课教师)都觉得有道理,认为这是应该反思的问题。时过一年,笔者在另一所中学听了一节作文指导课,是指导学生写小说的。教师很卖力,课前准备了两篇小说阅读材料,他的本意很好,想通过阅读分析文本,为学生提供范本,但在讲课过程中,涉及其他的太多,而没有发挥文本本身应有的价值,导致那节课效果不是很好。教师的指导不能解决学生作文时的困惑,这样的课例并不少见。
  (六)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与学生的真情实感不成比例
  在作文批改时,常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假、空,记叙文多是流水账,议论文就是堆积材料,学生自己写的作文在文章中却看不见他自己,即便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而把“我”真正融进文字的也很少。想一想,单就爱与回报话题来说,学生从初一到高三背过多少古诗词,看过多少这方面的材料,诸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他们对这些古诗句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却常常写不出简单的几个字——爱与回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二、归因
  
  (一)教材在写作教学编写方面的残缺使得写作教学缺少理论性知识的支撑,使得教学缺少针对性及系统性,同时影响了学生在写作知识方面的建构
  在作文指导上,作文教学往往带有随意性。随意性,既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为什么会造成随意性?笔者认为问题主要在教材的编写上。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编写的模糊性使得作文教学如云里雾里。主要是缺少明确的相关专项的指导与训练,缺少系统的写作教学知识的编排。这种欠缺在写作基本能力、表达方式、文体、材料的取舍、内容的剪裁、主题的提炼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二)作文教学的态度问题
  教的方面,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学任务,如课标规定每学年不少于多少篇,或者学校在这方面作出的规定。同时,现实的写作教学几乎都是一种拔高的教学,写作教学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而是从教者的期望出发,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现有基础,不关注学生可以写成什么样,而关注学生应该写成什么样。学生不会写作文,但又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就等于强迫学生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会有谈作文色变的情况,而为什么学生的情书往往都是较有文采、有真情实感的?对比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没有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没有把学生那种急于表达的欲望激发出来,所做的不是他想做的。
  (三)作文命题限制过多,学生的自由度被限制了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写的周记和老师要求写的作文有着明显的不同。周记更具真情实感,语言表达更优美,文章更顺畅,运用材料也更容易信手拈来。而上交的作文,是学生苦心积虑写出来的,写的时候要想着审题、立意、选材等不要越过作文所给的要求。越是限制,思路越窄,越不容易写出好文章来。
  (四)作文教学的反馈不能与教学同步
  现实的大班额教学使得教师无法顾及所有学生,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比较难,学生要想通过几次作文就把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全改过来,也比较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写了不少作文,却得不到及时的讲评与反馈。
  
  三、对策
  
  张中行先生曾说:“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应当是:教会学生写通文章(包括写好字),并在写通的基础上逐步求得写好,达到能表现出一定的新意、创见和特色。”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补充写作的基本知识,为写作教学寻找根基,为掌握技能奠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勤练笔。大量阅读范文,对解决写作时无事可写、无景可绘、无情可抒、无感可发有一定好处。阅读是写作的语言之源,也是写作的思想之源。所以,有人认为心灵的丰富主要取决于阅读的丰富。
  有时,写作前不进行指导也是一种策略。因为老师说得过多,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当然,给学生适当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并不是完全放纵。关键是要掌握指导的时机。
  语文课标倡导学生要“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好习惯”,但实际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这样。多数学生的作文往往一稿即成,写完了就写完了,不会主动去修改。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师们都知道的教学原则。其实,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内容与客观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就是合适的教学方式。笔者读过一篇文章叫《迷人的蚂蚁》,是说一所学校极其简陋,窗上没有玻璃,更别提现代教学设备了,但一位女老师上小学一年级加减法却上得别致,生动,老师课前准备了教具——蚂蚁和瓢虫,叫学生到讲台前来围成一圈,然后拿出教具开始上课,学生们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了加减法。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在语言学习中,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模式相同或相似时就很可能产生正迁移.我们要正确、及时利用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我主持清远市市级英语课题,通过研究观察,发现汉语拼音
我想我最好同意林木先生的说法——“让大家来谈谈30年来美术社会影响力的问题,这个想法很好”。不过,“想法”决不应大而空泛,否则很容易沦为伪问题。再者,再好的想法也需要
图片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科书的主要特点之一,如2007年5月印刷的《化学必修1》有92幅图,2007年12月印刷的《化学必修2》有68幅图。这些图片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图片,开展自主探究  由于观念和信息传递等的差别,山区学校的教学对《新课程标准》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得较少
1976年 3月25日《美术》杂志复刊,第1期发表中国画《俏不争春》、油画《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泥塑《农奴愤》。 1977年 2月18日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热烈庆祝
一、探究问题  在一节化学兴趣活动课上,我们发现醋酸钙和酒精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后剩余的固体有一部分不能溶解在水中,为了检验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和醋酸钙受热的化学反应,我们确定了“通过实验来探究醋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的化学反应”这个研究性活动。  二、探究准备  查阅资料得到的信息:醋酸钙是白色粉末,具有极易吸湿,150℃以上时失去全部水分,160℃时分解成丙酮和碳酸钙的特点。为了完成这个具有挑战性
新课程培养目标既强调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又强调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学生现实世界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初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社会经验少,可塑性强,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而地理教学本身的诸多特点,促使它在实施环境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我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的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
一、仪表特点T29—A、V型电表采用单光源、双光标指示,刻度尺为游标刻度,并有足够长的标度尺,可以免除读数的视差及能准确读取测量值。仪表测量机构中的基本支撑系采用陶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近十年来,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和更新极快。七十年代初期,线性集成电路引入了工业控制仪表,出现了Ⅲ型电动单元组合式仪表,使调节器的功能扩大了,可以构成本质安全防爆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