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新闻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次第登台,大大挤压了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虽然以纸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还在缓慢向前发展,但发展速度、扩张规模、经济效益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新兴媒体挤压。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种,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要和新兴媒体竞争外,还要与其它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抢占市场份额。这就要求党报要不断创新,改变报道形式,更加注重内容的可读性,更加贴近市民,将党委政府的工作,融入到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中来,抢占更高的话语权,才能在媒体大战中赢得主动。
【关键词】党报 可读性 话语权 民生新闻
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善民生工作的深入推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个新闻类别,日益走俏,占据着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作为党报,要想抢占新闻的制高点,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在做好党政新闻、经济新闻的同时,下功夫做好民生新闻。尤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党报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拓展市场空间,必须与都市报一样,重视民生新闻报道,关注与百姓生产生活相关的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的信息。
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党报,《合肥日报》成立于2009年,经过短短三年时间的发展,不论是市场份额占有率还是经营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合肥日报》的成功,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探讨。其中,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高度重视和创新,是其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细细品味《合肥日报》的民生新闻报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贴近市民生活
民生新闻一大特色就是平民化色彩浓厚。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媒体经营观念的转变,关注平民、关注平民生活,特别是“三贴近”的提出,促使媒体转变经营理念,从过去的关注“社会上层”居多转入关注社会全体,特别是,更多的聚焦平民大众,许多媒体甚至提出了要做人民的代言人。
《合肥日报》自创刊之初,就提出主流、责任、权威,其中的责任,就包含有为民代言之意。就业、医保、低保、入学、停电停水等,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都是《合肥日报》所要关注、报道的。《合肥日报》刊出的《取消择校生不会减少总招生计划数》、《草莓上市 安全先行》《庐阳区率先实行慢性病免费用药》等稿件,看似是报道平常的小事情,但却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大利益。稿件刊登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做足服务性的文章
新闻报道实质就是最新的信息传递。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报道也是一种信息服务。受众之所以看新闻,很大原因是为获得信息服务。《合肥日报》怀着服务合肥及周边百姓的理念,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快速、热情、周到的生活信息赢得广大市民的赞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报纸的阅读率。道路维修通告、公交车线路改变、人才市场招聘、食品质检报告、防盗防骗技巧,只要是有利于市民生活、生存的信息,尽在《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民生新闻版坚持服务为民的理念,贴近市民生活,以最新信息动态服务于民。《不签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西瓜摊点分布图或将5月底出炉》《今年汛期雨量预计较正常偏多》等稿件,篇篇牵动百姓神经,对其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对于类似的新闻,《合肥日报》不仅及时刊登,而且进行重点解读报道。
3、架起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就大众传播功能在国内外有多种提法,拉斯韦尔提出了 “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其中的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功能都有大众传媒对社会环境监视的作用,并有为相关部门提出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可以为政府加强行政工作提供导向作用。
《合肥日报》对市民生活环境、市民健康、安全信息作了大量的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也促使许多民生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合肥出台新规助推物业收费“一费制”》一文,不仅对新出台的物业收费政策遭遇执行难的原因进行报道,而且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相关单位进一步贯彻好物业收费政策,有关部门监督执行到位等,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与新媒体紧密联动
当前,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发展。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除可以借助新媒体扩大报纸影响外,还可以从新媒体上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尤其是各大论坛和微博的内容,成为了一些记者挖掘新闻的富矿,极大地扩展了民生新闻记者的视野,让民生新闻报道的用词和内容,更加贴近民众,更加与时俱进。
《合肥日报》刊发的文章《多建中小户型房让年轻人不再“蜗居”》,报道了面对当前的高房价,年轻人只能望而却步。报道建议如果多建小户型,可以让年轻人以较低的总价,实现买房梦想。《合肥日报》在处理该篇稿件时,大胆灵活,使用了网络流行新词——蜗居,让这条民生新闻更易吸引读者眼球,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合肥日报》还及时跟踪微博上的新闻线索,经过实地采访、核实,写出了许多有分量、高质量的稿件。
5、版面设置凸显民生
对于纸质媒体而言,版面的顺序排列,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报纸对某类新闻的重视程度。《合肥日报》自成立之初就保持周一到周五八个版面,周六、周日各四个版面,节假日不休刊。期间,还根据需要,增加教育专刊等特刊。
对于党报而言,重视时政新闻报道,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必须要保证的。《合肥日报》在一版和二版的内容安排上,与其他党报基本上一样,主要是领导的活动和全市重要新闻报道。而接下来的三版,《合肥日报》刊登的内容便是民生新闻,足见对其重视程度。
不仅如此,即使在周末没有民生新闻版的情况下,《合肥日报》也往往把重要的民生新闻放到一版或者二版进行报道。比如5月12日,《合肥日报》就把市民关注度高的中考两篇稿件,《今年中考首次实行网上阅卷》和《合肥一、六、八三所高中特长生招生方案出台》全部放到一版。窥一斑而见全貌,可以看出《合肥日报》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视。
但是,不可否认,如果报道的尺度把握不好,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无助、交通事故、房产纠纷、欺蒙拐骗、偷抢敲诈、家庭矛盾等事件报道过火,再加上媒体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不惜用夸张等手法取悦受众,就会对社会起到负面作用。《合肥日报》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很注重选择角度,把握报道时机和尺寸,做到既贴近市民生活,吸引受众,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了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提升报纸档次的多赢。
(作者单位:合肥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党报 可读性 话语权 民生新闻
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善民生工作的深入推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个新闻类别,日益走俏,占据着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作为党报,要想抢占新闻的制高点,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在做好党政新闻、经济新闻的同时,下功夫做好民生新闻。尤其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党报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拓展市场空间,必须与都市报一样,重视民生新闻报道,关注与百姓生产生活相关的具有导向性和前瞻性的信息。
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党报,《合肥日报》成立于2009年,经过短短三年时间的发展,不论是市场份额占有率还是经营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合肥日报》的成功,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探讨。其中,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高度重视和创新,是其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细细品味《合肥日报》的民生新闻报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贴近市民生活
民生新闻一大特色就是平民化色彩浓厚。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媒体经营观念的转变,关注平民、关注平民生活,特别是“三贴近”的提出,促使媒体转变经营理念,从过去的关注“社会上层”居多转入关注社会全体,特别是,更多的聚焦平民大众,许多媒体甚至提出了要做人民的代言人。
《合肥日报》自创刊之初,就提出主流、责任、权威,其中的责任,就包含有为民代言之意。就业、医保、低保、入学、停电停水等,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都是《合肥日报》所要关注、报道的。《合肥日报》刊出的《取消择校生不会减少总招生计划数》、《草莓上市 安全先行》《庐阳区率先实行慢性病免费用药》等稿件,看似是报道平常的小事情,但却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大利益。稿件刊登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做足服务性的文章
新闻报道实质就是最新的信息传递。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报道也是一种信息服务。受众之所以看新闻,很大原因是为获得信息服务。《合肥日报》怀着服务合肥及周边百姓的理念,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快速、热情、周到的生活信息赢得广大市民的赞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报纸的阅读率。道路维修通告、公交车线路改变、人才市场招聘、食品质检报告、防盗防骗技巧,只要是有利于市民生活、生存的信息,尽在《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民生新闻版坚持服务为民的理念,贴近市民生活,以最新信息动态服务于民。《不签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西瓜摊点分布图或将5月底出炉》《今年汛期雨量预计较正常偏多》等稿件,篇篇牵动百姓神经,对其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对于类似的新闻,《合肥日报》不仅及时刊登,而且进行重点解读报道。
3、架起民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就大众传播功能在国内外有多种提法,拉斯韦尔提出了 “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其中的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功能都有大众传媒对社会环境监视的作用,并有为相关部门提出信息服务的功能,更可以为政府加强行政工作提供导向作用。
《合肥日报》对市民生活环境、市民健康、安全信息作了大量的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也促使许多民生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合肥出台新规助推物业收费“一费制”》一文,不仅对新出台的物业收费政策遭遇执行难的原因进行报道,而且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相关单位进一步贯彻好物业收费政策,有关部门监督执行到位等,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与新媒体紧密联动
当前,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发展。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除可以借助新媒体扩大报纸影响外,还可以从新媒体上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尤其是各大论坛和微博的内容,成为了一些记者挖掘新闻的富矿,极大地扩展了民生新闻记者的视野,让民生新闻报道的用词和内容,更加贴近民众,更加与时俱进。
《合肥日报》刊发的文章《多建中小户型房让年轻人不再“蜗居”》,报道了面对当前的高房价,年轻人只能望而却步。报道建议如果多建小户型,可以让年轻人以较低的总价,实现买房梦想。《合肥日报》在处理该篇稿件时,大胆灵活,使用了网络流行新词——蜗居,让这条民生新闻更易吸引读者眼球,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合肥日报》还及时跟踪微博上的新闻线索,经过实地采访、核实,写出了许多有分量、高质量的稿件。
5、版面设置凸显民生
对于纸质媒体而言,版面的顺序排列,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报纸对某类新闻的重视程度。《合肥日报》自成立之初就保持周一到周五八个版面,周六、周日各四个版面,节假日不休刊。期间,还根据需要,增加教育专刊等特刊。
对于党报而言,重视时政新闻报道,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必须要保证的。《合肥日报》在一版和二版的内容安排上,与其他党报基本上一样,主要是领导的活动和全市重要新闻报道。而接下来的三版,《合肥日报》刊登的内容便是民生新闻,足见对其重视程度。
不仅如此,即使在周末没有民生新闻版的情况下,《合肥日报》也往往把重要的民生新闻放到一版或者二版进行报道。比如5月12日,《合肥日报》就把市民关注度高的中考两篇稿件,《今年中考首次实行网上阅卷》和《合肥一、六、八三所高中特长生招生方案出台》全部放到一版。窥一斑而见全貌,可以看出《合肥日报》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重视。
但是,不可否认,如果报道的尺度把握不好,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无助、交通事故、房产纠纷、欺蒙拐骗、偷抢敲诈、家庭矛盾等事件报道过火,再加上媒体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不惜用夸张等手法取悦受众,就会对社会起到负面作用。《合肥日报》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很注重选择角度,把握报道时机和尺寸,做到既贴近市民生活,吸引受众,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了服务群众、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提升报纸档次的多赢。
(作者单位:合肥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