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则平:提倡多元化的音乐教育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_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光是京剧,中国的各种戏曲、各个剧种都是我们的国粹,都早已进入了中小学音乐教材。只是最近教育部强调加大了一点京剧曲目的比例。
  
  2008年4月6日,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艺术科在琶州国际会展中心大型报告厅举办“首届广州市中小学‘花城——柏斯杯’教材歌曲演唱比赛”,《现代中小学生报》记者潘王月带着两名学生记者,《新快报》记者叶子君等人采访比赛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朱则平老师,以下是朱老师接受采访“京剧进课堂”的相关内容,足以澄清“新快报事件”的事实真象。
  学生记者:我们了解到比赛(伴奏)是以竖笛为主,也加进了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一些其他乐器。我们刚才还采访了几个同学。
  潘玥:对,你们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训练的。
  朱则平:我们现在在广州就是要让广州音乐教育“器乐化”。我前面已经说了,我们有一个音乐教育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就是以审美和创造为主体,以班级课堂教学“器乐化”和实施民族民间音乐母语的教育为特色。民族音乐母语在我们这个地方(广州)主要就是粤剧、粤曲、广东民歌、广东音乐等。我们过后,想做一个班级戏剧的比赛,比如京剧、粤剧等。
  叶子君:什么时候?
  朱则平:想在年底,我们这还只是一个思考,暂不对外公布。
  叶子君:现在京剧已被纳入了学校。
  朱则平:京剧不是说现在被纳入,其实这有些炒作,其实很早就进入了课堂。
  叶子君:现在小学增加了社会、英语、健康教育等课程,小学每天上课不许超过六小时,中学每天上课不许超过八小时,那么在这有限的课时里增加了京剧、粤剧会不会要增加课时?
  朱则平:京剧并不是增加了很多,在这么长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共只有那么十几首曲目,你以为增加了多少?没有增加多少。然后在教材编写方面,可能占掉一点外国的或是什么内容,微乎其微,所以不会涉及到增加课时,不要有这个担心。
  叶子君:那现在有一点,就是戏剧之类的内容学生不太容易接受。
  朱则平:国外的艺术教育,不管是歌剧也好、舞剧也好、交响乐也好,他(孩子们)从小,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就经常深入到学校去做这些(艺术)教育工作。那些歌舞团、交响乐团经常深入学校去做免费的演出,其实这些免费演出是很划算的,将来的获利是很大的,因为它培育了一个很大的观众群。
  叶子君:它培育了市场。
  朱则平:对,它培育了市场。这里的免费是为将来的收费作准备的。像美国八十年代看一场歌剧要六十美金,可是剧院里的走道上都站满了人(站票),他们都愿意买票。我看到美国的小孩都很高兴地欣赏现代舞、交响乐等,他们个个都懂。为什么?耳濡目染、长期熏陶。是吧,我们呢?把少儿排斥在一些艺术的门外,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一长大,根本就对戏剧没有兴趣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把京剧也好、粤剧也好、民歌也好,要在他们能够建立感情的这个阶段多接触。那么这种民族文化就是我们的艺术母语。一个中国的孩子到了国外,可能会变成“香蕉人”。
  叶子君:啊对,香蕉仔。
  朱则平:他虽然是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可是他骨子里可能统统是白人。他的母语可能成了英语或是法语。但是一个成年的中国人到了国外去,他始终忘不了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这些音乐等。所以我们培养小孩,现在我们在本土如果培养出(艺术的)“香蕉人”来,那更是我们教育的失误!我们在中国、在广州的土地上培养的小孩不喜欢粤剧、不喜欢广东民歌,你还以为很有道理?!有什么道理呀?你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要了,连中国的艺术语言都不要了,还是中国人吗?所以,我们要培养真正热爱中国文化的后一代。
  叶子君:班级教学“器乐化”?
  朱则平:对,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学会一件乐器,他们如果都会一件乐器的话,整体的音乐素质就会非常高。你看我到国外(德国),到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在市政厅广场那天就亲眼目睹了一场三千人的竖笛音乐会,就是像这种欧洲竖笛,(参加的人)老的八十多岁,小的只有七八岁,合作得很好,多么痛快啊!
  叶子君:犹太人每天都看书,所以见到犹太人就会觉得他们的素质就跟很多人不一样。
  朱则平:假如我们每一个小孩都学音乐,那么坏小孩一定会减少,好小孩一定会增多。我在纽约访问一所学校,那个校长介绍他的学校在三年前是纽约犯罪率最高的学校之一,经常发生暴力事件,甚至发生过学生枪击教师的案件。他任校长后实施了“让所有的学生学会一种乐器”的措施,三年后,犯罪率下降到纽约平均水平之下。
  ■
其他文献
2008年4月19日上午9时许,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党总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曲洪启、副院长张琳仙、音乐系主任副教授范远安及其夫人、音乐舞蹈系钢琴教授范元绩及其夫人一行六人与蒙蒙春雨相伴莅临我司观摩指导。陈莲琴总经理及陪同的各级员工对其表示热烈的欢迎!范元绩教授和范远安主任并亲自操琴——海豚公主,更显其嘉音、德心及琴威。在场人员掌声不断,余音遥遥!  之后, 陈总陪同诸位老师来到三楼展厅,参观了185
期刊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波兰文化节”,波兰著名指挥家沃伊切赫·米赫涅夫斯基随同波兰文化部长率领肖邦学院交响乐团首次访问中国,5月18在保利剧院举行音乐会,以此拉开“波兰文化节”的帷幕。  肖邦学院交响乐团成立于1995年,成员均为华沙肖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和波兰乃至国际音乐比赛的获奖者。著名小提琴家简·斯坦尼艾达自交响乐团成立以来,就成为该团的艺术总监和指挥。该团和许多著名音乐家有过合作,乐团表演的曲
期刊
近日,最为引人注目的音乐节之一的德国拜鲁伊特音乐节,因为现任主席沃尔夫冈·瓦格纳宣布退岗的消息,而备受媒体关注。德新社和奥地利新闻均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沃尔夫冈将于今年8月退岗的消息。这个由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于19世纪建造起来的歌剧“梦工厂”,一直由瓦格纳家族把持着。包括四联歌剧《尼伯龙根指环》在内的所有瓦格纳歌剧,也因为沃尔夫冈不断推出前卫、创新的新版包装,而使得该音乐节成为世界各大音乐节
期刊
英国老牌摇滚乐队“滚石”乐队的传记电影《闪亮之光》(又译《闪光》)近日在美国纽约齐格菲尔德剧院举行了首映式。  “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和队友悉数亮相,虽然他们都已年过半百,但依然活力四射,面对歌迷变换着奇怪搞笑的表情,现场气氛非常轻松活跃。该部影片由好莱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马丁·斯科塞斯本人就是一个摇滚乐迷,也是“滚石”乐队的歌迷,把“滚石”乐队的故事拍成电影是他多年的愿望。  ■
期刊
王小波有个观点我特别认同,他认为文学艺术作品“无趣是最不可原谅的”。    芭蕾舞剧《牡丹亭》5月2日至7日在京全球首演,这6场演出上座率均超过9成。本报记者听到针对音乐的各种不同意见,通过采访为该剧作曲、编曲、配器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郭文景,使读者了解其创作的思路与作为。  记:这是您的舞剧“处女作”,应该有很多感想?  ■接受中芭委约写《牡丹亭》,我感觉音乐创作会有无限的空间感和无穷的可能性,只
期刊
昨日传真    5月11日,由作曲家王立平创作、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雷拉斯与青年歌唱家王丽达担纲演绎的歌曲《大爱天下》MV在北京发布,除三位主创人员外,MV的策划、导演王为念、音乐人甲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活动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五家机构联合发起。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
期刊
文化互动    韩国创乐会50年 中韩作曲家聚会首尔    5月5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一行五人,启程赴韩国首都首尔市,参加韩国创乐会(相当于作曲家协会)成立50周年和东方纪元——中、韩交流音乐会10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  活动在现任创乐会会长李仁植的策划及安排下,紧凑有序,丰富有度,礼宾有节,充分体现出韩国音乐人在组织及执行活动方面的自信和能力。四天的演出活动在首尔最有特色的演出场所——艺术殿堂
期刊
美国《音乐杂志》采访了拜鲁伊特音乐节主席的女儿,现年29岁的卡特林娜·瓦格纳。2007年夏季的拜鲁伊特音乐节上演了新排的《纽伦堡名歌手》。卡特琳娜几年前就开始了作为歌剧导演的职业生涯。卡特琳娜作为导演在家族中的初次亮相。这次亮相被看作是对她是否胜任音乐节总监这一职位的一次测试。  记者:人们对于音乐节下任总监人选问题有很多议论,如果最近有了结论的话,你是否有所准备?  卡特琳娜:是的。如果既成事实
期刊
舞榭戏台    从4月30日到5月18日,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9个剧场,林兆华执导的话剧《盲人》由12位真正的盲人在此演出。  《盲人》是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比利时象征派戏剧作家梅特林克100年前的经典巨作。林兆华对此剧情有独钟,希望以此来唤醒城市人对自身生存的深层思考。故事叙述了12个盲人在一个荒岛上走失,并等待已经死去的牧师的拯救。  此次,“不安分”的林兆华对该剧做了大胆的颠覆,让12个真正的
期刊
音教专递    5月8日,原中央歌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曲家王世光应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邀请,为该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歌曲创作与交响乐创作研究》的学术报告,并且欣然接受聘请,受聘为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王世光以他多年音乐创作的实践经验,从“情感的依托、音调的依托、布局的流畅自然及个性化的处理”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中国歌曲创作与交响乐创作的理论观点,并介绍了他构思、创作《长江之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