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多彩的风土人情,这些都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幼儿教育中,乡土资源和教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促使幼儿对人文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拓展幼儿的眼界。由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风情,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乡土资源的优势,让其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机结合,有效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容。本文因地制宜,以竹子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为例,对幼儿园将乡土资源有效融入区域活动的相关措施做出介绍。

一、乡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原则


  (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对目标进行考虑
  不同地域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在文化底蕴与自身素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盲目使用其他教师或其他地域幼儿园举办的区域活动很容易造成本班幼儿无法适应活动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幼儿个人特点的调查,了解本地乡土资源的特点,并根据当地的乡土资源特点对活动的细节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教师还要掌握幼儿的智力、体力、辨别力等情况,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简化本地区特色乡土活动,让幼儿更容易理解乡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二)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活动材料
  教师应优先按照地域特征选择活动材料,让幼儿多与地域文化和乡土资源接触,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教师还可以引入富有当地特色的幼儿游戏,将幼儿游戏中常用的玩具和材料带入课堂,让幼儿通过这些游戏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确保材料安全无毒,并且能让幼儿掌握其形式与玩法。此外,不同家长对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策划和组织区域活动前可积极征求家长和其他教师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活动的内容和计划。

二、以竹为例,分析乡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一)在不同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在组织区域活动前,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活动材料。竹子作为一种随处可见的乡土资源,教师之间可针对如何合理使用竹子的不同部位开展区域活动进行讨论,确保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尽可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数学区:投放粗细长短不一的竹子,让幼儿进行比粗细、长短、多少等一系列活动,供幼儿在計算区域使用,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利用多功能、低成本的材料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音乐区:用竹子制成串铃、双响筒、竹编钟等打击乐器;语言区:让幼儿根据竹子的图片说出竹竿、竹筒、竹根、竹叶与竹笋等竹子不同部位的用途,以加深对竹子的了解,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区:制作沙发、餐具等精美立体的小工艺品;益智区:开展竹席寻宝与竹席叠放等活动;美工区:制作竹筒宠物、精美的装饰品,用竹片拼贴各种美丽的图案。
  (二)在不同年龄层幼儿中的运用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强,而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区域活动。
  例如在带小班和大班的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可选择将不同大小、形状的竹叶涂上蓝、黄、红等颜色,再通过加工,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作出一片“森林”。大班的幼儿可以通过树叶颜色、大小等进行查数游戏;小班幼儿可以对同一类颜色进行识别。
  另外,教师可根据竹筒的长短、尺寸与大小,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可以使用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大班幼儿将其用作打击乐器,让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击打;让中班幼儿比较竹子的粗细、长短,或将其按粗细大小顺序排列、按长短顺序排列;小班幼儿可以利用竹子玩数学游戏中的配对、找大小、找相同。

  (三)材料的综合性运用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对不同种类的竹制品进行自由组合、改变和操作,在不同的尝试、探索、相互组合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例如竹筒、竹片、竹节可以做房屋,竹丝和竹圈的组合可以变成风铃,竹简与毛线的组合可以做成精美的挂饰等。教师在综合运用这些材料时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迫灌输给幼儿,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竹制品种类繁多,可充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各类新材料时,需注意对竹制品进行打磨,以免伤及幼儿。另外,开展活动前教师要先让幼儿熟悉材料、认识材料的特点,并引导幼儿将注意力放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材料的操作次数,并根据幼儿的活动进展及时增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
  教师可在户外用竹制器械锻炼幼儿的手部和腿部肌肉,加强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幼儿的躲闪能力和追逐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竹棍为例,教师可通过各种竹棍游戏培养幼儿对合作游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各种竹制器械的玩法。
  常见的游戏玩法有:①幼儿利用细小的竹棍,通过身体的扭动在地上作画;②以两位教师互持竹棍为一组,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挥动,幼儿们根据竹棍的挥动频率在竹棍上跳跃;③幼儿滚动平放在地面的竹棍向终点前进,先到达终点的幼儿获胜;④幼儿排成一队,在教师的防护下慢慢走过竹棍。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也更加愿意参与游戏。由此可见,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成长需要。
  (五)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活动
  教师要善于与家长合作,让家长重视对幼儿的引导。例如,在元旦等节日的家长开放日,教师可以组织父母与幼儿一起收集竹竿,并共同参与到幼儿园“抬花轿”这一活动中。在《老鼠嫁女》的音乐下,教师随机选取几名幼儿扮演大花猫、老鼠妈妈、老鼠爸爸等角色,让幼儿在浓浓的乡土气息中感受童话的魅力。
  又或者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时,教师组织父母收集竹筒制成“龙头”,然后用竹条编织成龙舟,最后装上船桨,共同参加“划龙舟”的民间传统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在深厚的乡土气息中感受节日的文化氛围,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顺利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并充分发挥当地的乡土资源优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参与者广泛性、活动本身的生态化水平与一定的经济性,因地制宜,将本地乡土资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并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活动材料,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激发幼儿对人文风情的浓厚兴趣,拓展幼儿的眼界,从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
  (作者单位:刘大瓮幼儿园)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15-17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台州市教育局、临海市教育局协办,台初教育集团承办的“2017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浙江省台州学院附中、台州初级中学举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余立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袁相千,临海市副市长陈先东,临海市教育局局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导致的,根据其部位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很容易感冒、咳嗽,出现呼吸道感染。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呢?什么是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包括鼻子、咽喉等,下呼吸道主要包括气管与支气管以及肺部等。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普通感冒也被称为伤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角色游戏被认为是关于幼儿未来定位与发展方向比较直接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较早地了解和接触社会,也是幼儿走出家庭发展社会性的第一步。然而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可能会因角色、道具争抢和情节设计等因素产生冲突,对此教师应当多渠道丰富幼儿游戏道具并自上而下摆脱性別刻板印象、合理有效地介入与指导,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请求老师帮忙,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幼儿
在社会活动当中规则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为要求,幼儿阶段可以说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是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关键阶段,为此,幼儿园要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基础性指导,开展一系列的有规划性的游戏活动,帮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感受与理解规则,能够做到用规则来约束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对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价值  游戏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容易把外在的规则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依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现代教育创新理念,采用美妙的音乐节奏、舞蹈旋律、诗歌韵律和竹竿分合交替组合敲击节奏相融合的手段,形成跳竹竿的审美艺术教学创新体系,将我国少数民族的跳竹竿项目转化为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竞技性的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通过跳竹竿的艺术化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
如今,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除了要确保幼儿掌握知识,还要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尝试将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和区域活动结合在一起,促使幼儿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本文主要谈谈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结合的重要性,并针对具体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结合的重要性  (一)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  幼儿年龄较小,天性爱玩,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将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
主持团队:安徽省阜阳市体育名师团队  主持人:来 迟 吕朝远  成 员:郭齐智 尹 涛 洪迎春 王翠影 刘 军 刘书奇  研讨话题:如何让趣味体育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研讨网址:http://bbs.sports.edu.cn/viewthread.php?tid=6540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从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又被俗称为“羊角风”“羊癫疯”。而60岁以上发生癫痫的人称为老年癫痫或者老年晚发性癫痫。老年癫痫作为一种继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治疗等都与各年龄段癫痫不同,常见症状是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老年癫痫发病原因  1.特发性癫痫。特发性癫痫又指原发性癫痫,是一种特定的癫痫综合征,无明确的病因,有些与遗传有关系。  2.继发性癫
既定的章程是“死”的,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作为大班教师,我面对幼儿的发展与变化,大胆尝试,在确保每日常规主线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幼儿当前的需求,顺应真实的状况,弹性安排部分活动,让教育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我着眼于特定的生活环节,或适当把控时间,或灵活调整内容,或弹性设置常规任务,力求做到既尊重幼儿的情感,又能实现保教育人的目标。随着探讨活动的推进,我们明显发现,相比小中班时期,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能力
通过对孙跃东老师的水平四(九年级)《双节棍—前反弹》课的仔细研究,深深体会到一堂好课少不了精心的设计与反思。这节课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并且在教学中运用了自我探究和互助活动的学习方式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教法给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双节棍运动技能的练习,达到身体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参透。以下是笔者对试教《双节棍—前反弹》这节课的体会和感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