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观念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确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诸多变化的背后,看看课堂教学效果又如何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冷静、理性、客观地反思。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只有不断地反思有效课堂教学,才能助飞学生成才。
一、捕捉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深刻体验
如在教学“游戏公平”一课的导入时,我让一个大个男生和一个瘦小的女生进行掰手劲比赛,力量上的悬殊使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个比赛不公平,体验到了游戏公平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游戏公平”这一课题。这种情境教学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又真实地体会,这种情境的创设就是有效的。还是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我组织全班(分成小组)进行掷骰子试验。这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必要。因此,我组织学生开展多次活动进行分析,组织的活动由浅入深,并逐步加深学生的体验。首先让学生按这个规则试一试,使学生理解这个规则,并获得初步的感受。然后,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规定次数的试验,我又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数据统计出来,并全班汇总,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游戏的不公平性就有了直观的感受。我再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列出所有可能后分析发现,出现“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大,从而更加深了对游戏规则不公平性的认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制定公平规则的需求。有了这个需求,再回归到这个活动中去,由学生来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给足了学生活动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活用”教材,让课堂教学生动有效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觉得很简单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对教材版面的陌生,受教材版面的束缚,使他们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课堂了无生趣,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材上下功夫了。为了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活用”教材是关键。
如学生在学习“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我想到学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因此我课前布置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校园的景物,积累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打下了基础。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图片都是我和学生们拍摄的,可以说师生共同为本堂课丰富了学习内容。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观察实际景物的体会,他们由于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互相启发。在学生交流时,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稍作引导。这样,这一课完全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一系列活动,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谈到小组合作,我想我们教师早已步入了从盲目尝试到有序操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的轨道。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在深化、拓展时,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但是,小组合作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可以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只要我们教师指导、教育到位,长期深入地训练,真的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数学课上的常见病:丢题、抄错题、计算不准确、落下单位名称等一系列问题,在小组内部完全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指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来解决。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指导、帮助或点拨,真真正正地给学生创造师生互换角色的机会,让学生各尽所能、大显身手,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服务”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时时反思、日日反思、年年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改进。相信我们的教师都在为这个主题做孜孜不倦的努力,也相信我们的教师一定会把这个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学生成才。
(辽宁省瓦房店市杨家中心小学)
一、捕捉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深刻体验
如在教学“游戏公平”一课的导入时,我让一个大个男生和一个瘦小的女生进行掰手劲比赛,力量上的悬殊使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个比赛不公平,体验到了游戏公平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游戏公平”这一课题。这种情境教学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又真实地体会,这种情境的创设就是有效的。还是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我组织全班(分成小组)进行掷骰子试验。这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必要。因此,我组织学生开展多次活动进行分析,组织的活动由浅入深,并逐步加深学生的体验。首先让学生按这个规则试一试,使学生理解这个规则,并获得初步的感受。然后,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规定次数的试验,我又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数据统计出来,并全班汇总,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游戏的不公平性就有了直观的感受。我再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列出所有可能后分析发现,出现“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大,从而更加深了对游戏规则不公平性的认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制定公平规则的需求。有了这个需求,再回归到这个活动中去,由学生来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给足了学生活动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活用”教材,让课堂教学生动有效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觉得很简单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对教材版面的陌生,受教材版面的束缚,使他们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课堂了无生趣,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材上下功夫了。为了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活用”教材是关键。
如学生在学习“天安门广场”一课时,我想到学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因此我课前布置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校园的景物,积累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打下了基础。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图片都是我和学生们拍摄的,可以说师生共同为本堂课丰富了学习内容。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观察实际景物的体会,他们由于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互相启发。在学生交流时,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可稍作引导。这样,这一课完全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一系列活动,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谈到小组合作,我想我们教师早已步入了从盲目尝试到有序操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的轨道。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在深化、拓展时,适时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既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但是,小组合作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可以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只要我们教师指导、教育到位,长期深入地训练,真的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数学课上的常见病:丢题、抄错题、计算不准确、落下单位名称等一系列问题,在小组内部完全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指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来解决。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指导、帮助或点拨,真真正正地给学生创造师生互换角色的机会,让学生各尽所能、大显身手,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服务”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时时反思、日日反思、年年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改进。相信我们的教师都在为这个主题做孜孜不倦的努力,也相信我们的教师一定会把这个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学生成才。
(辽宁省瓦房店市杨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