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深度落实的大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法算得上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终南捷径”,对高效课堂的建构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极为有利。语文教师要按照课程思维充分整合教材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依托学习任务驱动质疑问难,还要设计多种语文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目标明确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顾名思义,是指立足于一个单元整体、在整合单元教材基础上开展的备课、授课、评价等教学活动。与单篇教学不同的是,单元教学更注重整体性、连贯性和探究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单元整体教学则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从目标、情境、任务等多方面促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于语文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该采取何种策略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整合单元教材,做好单元设计,落实素养目标
  单元整合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第一步,其具体内容包括研读单元教材内容、把握单元主题,连贯知识架构、做好单元设计,并在此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首先,细读教材,理解每一篇教材真正讲述的内容,再进行单元整合,找到各文本之间的关联点,进而提炼出单元主题,为单元整体教学定下基调;其次,在明确单元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做好单元设计,因为当前的语文新教材多是根据体裁、知识体系等来进行单元编排,而单元整体教学就是集中学习同一体裁的文本,因此必须要明确不同文本之间的知识连贯性,据此站在单元的高度完成系统性、整体化的教学设计,如学习任务、教学环节、评价方法等,为单元整体教学做好规划;再次,落实素养目标,即将核心素养中语用、思维、审美等与具体知识挂钩,基于语文学科的本质进行指向性地拓展,在单元模块化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助推核心素养的落地发展。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其中第六单元有《皇帝的新装》《诗两首》《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等四篇文章。想要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踏实认真地钻研具有故事特点的四篇文章,它们共同的关联点就是联想和想象,由此确定本单元主题为:想象的魅力;其次在单元设计中确定学习主任务,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依据重点词句快速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任务;再次具体落实任务驱动下的素养目标,如借助想象提升思维品质、反复朗读整合语用能力等。
  二、立足单元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披文入情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因此要尤为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其情感体验,实现有感情、有个性地学习,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本单元教材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情绪饱满地开始学习新知识,切实做到“披文以入情”。当然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贴合学生的学情,一要具有真实性、熟悉性,即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关联,激發学生的既有经验,搭建起生活实际与语文学习的桥梁;二要具有趣味性,即是学生感兴趣、有吸引力的场景,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使之“一见倾心”。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孔乙己》《变色龙》《溜索》和《蒲柳人家》这四篇小说的故事背景虽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所差别,但也是普通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生活,其能打动学生的恰是人性的共通点。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剧本创作会”的情境,请同学们客串编剧,交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以及主题的表现等,让学生带入情感去探究;再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主题十分鲜明,即畅游国内外的好山好水。为了引领学生迅速共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音乐等,以声光电的形式全方位刺激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进入美丽的大自然,再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美景画面互相融合,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就高涨了。
  三、明确核心问题,展开学习任务,促进思维发展
  问题是思维发展的阶梯,更是叩开素养大门的金钥匙。单元内的课文背景复杂、内容各异,处处都有质疑问难的切入点,若教师不加甄别、随意选择,则可能使整体教学流于形式,而学生陷入迷茫无助、疲于奔命的境地。为此教师要高屋建瓴,首先要明确核心问题,即单元整体教学主要解决哪些疑难、发展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等,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化的教学模块,抓大放小,避免学生变成“无头苍蝇”;其次要依托问题设计学习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尤其要注重小组合作形式的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无障碍沟通中各抒己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使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还是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四篇文章的体裁均为小说,自然要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要素展开探究,核心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即合作探究小说的情节走向、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主题表达等;接着依据核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如在《孔乙己》的主题表达探寻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孔乙己是怎么死的”“孔乙己悲惨人生的成因”等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小组中激烈讨论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内涵,在理解中分析、在任务驱动中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能得到有效发展。
  四、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多样活动,实现深度学习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生既要掌握相应的语言材料和文化涵养,又要学会将知识输入充分吸收、转化以及有效输出,如此才能建构良性循环的知识体系,将深度学习、综合学习落到实处。鉴于此,语文教师要深入剖析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并以其为支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分层的教学活动,不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还要促使他们及时梳理、有效拓展,将所思所得镶嵌到自己的知识树上,让语文素养培养工作全面开花。
  例如《皇帝的新装》《诗两首》《女娲造人》和《寓言四则》这一单元,联想和想象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需要努力提升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自由想象并培养发散思维,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特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先在小组内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中积累真实的言语经验,完善自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续写或改写,将自己的见解转化为文字,既有条理性、系统性,又能获得语文素养的内在提升。尤为注意的一点是,这种带有即兴发挥性质的课堂小作文既不要拘泥于表现方式,也不要被字数限制,更不能做“一刀切”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写“我读过的神话故事”、基础中等的学生可以改写故事或简单续写、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展开瑰丽的想象深度续写并进行故事演讲,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要掌控方向、适当点拨即可。
  五、关注真实表现,教学评一体化,发展语文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可以说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尚方宝剑”,直接关系着素养落地的时间、程度以及能否持之以恒、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在开放的语言实践中把控课堂动态,以评价反向督促教与学,有表现、有衡量、有进步,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落实。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即将评价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认知、表现、结果等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清晰的曲线,呈现动态发展,而不仅仅评价某几个“成果点”;二是教学要求、学习要求再到评价要求要始终保持一致性,前后呼应、效果加倍。如《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一单元设计了“我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活动,教师要教景物描写、学生要学描写方法、评价要细致划分描写效果和学习态度等,功夫要下在“学”上面,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如此定能有效地实现核心素养从量到质的飞越。
  〔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411)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洪水镇乐民小学]
其他文献
6月11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档案局结合“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邀请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昆明实验中学、昆明市中华小学校领导及师生代表在省档案馆开展“走进档案学习四史”活动。
诗词作为表达审美情感的文学样式,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情境而产生。对诗词进行解读,有赖于对历史细节的真实还原。对于以女性形象和女性生活为创作中心的花间词来说,闺中物事多是展现女子闺怨情怀的象征。因此,通过“诗史互证”考察词中的意象应该成为解读花间词的基础的批评方法。本文以《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以《花间集》文本为主要文献依托,将传统文献、传世图谱与考古实物相结合,尝试还原词作的原生文学环境,实现对意象的真实定位,进而完成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4月9日,昆明市召开2021年档案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和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精神;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档案工作并对2021年档案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张攀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并对2021年全市档案工作,从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牢档案工作政治方向、聚焦建党百年,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彻根本遵循,全面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锤炼过硬作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等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文以散文名篇《昆明的雨》为例,结合汪曾祺的文学创作观,提出他的散文语言风格具有“四味儿”:家常味儿,余味儿,情味儿,美味儿。作家善于在对比中捕捉印象叙写家常味儿,善于选择与叠加意象营造余味儿,善于使用“是……的”句式饱含情味儿,善于传递生活理念彰显美味儿。
当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形态呈现,意味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都要发生相应的改革。如何使教学内容化零为整,发挥综合效应?如何以任务为导向,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王岱老师在上述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她以写作为任务群教学的纽带,设计了台阶式写作任务链接丰富多样的目标、情境与活动,使语文课堂中的写作呈现出鲜明的过程性、方法性与台阶性。
为回应教育部“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的工作要求,从今年4月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山东、福建、贵州、河北、广东、内蒙古等十余省市的家庭教育专家,发起全国家庭教育普调工作,以期为提出科学、落地的“十四五”家庭教育咨询建议提供数据支持。此次调研力图通过五个视角来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分别是:管理部门对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落实情况、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情况、教师群体家校共育素养现状、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感知及其影响。五类人群的问卷调查样本有效数据包括20余
2021年1月19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学语文“生成性学习范式”的整体建构》推进活动在江苏省盐城中学举行。项目主持人、特级教师陈俊江、李仁甫以及特级教师廖海燕等团队成员,盐城市陈俊江名师工作室成员,盐城市李仁甫名师工作室成员等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分册主编、江苏省特级教师杨九俊,原盐城市教科院院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吴兆虎,江苏省盐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丁才林等应邀出席活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选用了《变形记(节选)》和《促织》两篇作品。要将两篇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长文整合为一个学习任务群,用两三个课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则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只能是浅阅读状态下的“蜻蜓点水”。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时应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通过:提炼要点,整体感知;突破难点,研磨细节两步,先大致读懂两篇文章。再设计一系列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创作意旨,理解卡夫卡藏匿在《变形记》背后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融魔幻和
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新兴的阅读样态,目前存在诸多浅表化问题,难以实现深度学习。让“群读”走向“深读”,教师要善于搭建问题支架、情境任务支架、图表支架、评价支架,促使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生态环境中,校外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然而当前校外社会教育的真实价值未能充分展现。首先,社会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具有相对独立性。然而,当代社会,社会教育仅是作为学校教育的影子而存在。“影子教育”概念即强调了各类社会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依附性,社会教育只对学校教育强调的、重视的内容产生回应。其次,家长对校外社会教育作用评价远远低于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