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各项机构屡次进行民意调查,从蒋介石到马英九,蒋经国在历任“总统”中受民众拥戴的程度永远排第一。蒋经国是最佳“总统”,已是台湾人的共识。“经国先生”这种省略式简称,是“蒋总统中正先生”、“李总统登辉先生”和“陈总统水扁先生”享受不到的荣耀。
“蒋介石”身边的“蒋经国”
在蒋介石生前,蒋经国对父亲是绝对尊崇绝对服从的,这是指一生大部分時期,不是全部,他曾经言辞激烈地指责父亲为“反革命”。蒋经国指责蒋介石,表示要划清界限,使他在中外政坛首次引起广泛关注,算是他人生的重要节点。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另一种叫法是“清党”,叫法不同代表立场不同。正在苏联留学的17岁少年蒋经国立场坚定,主张第一种叫法。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集会上,他高喊“打倒反革命蒋介石”,并在苏联《消息报》上发表声明:“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他已走向反革命阵营,现在他已经是我的敌人了。”今天读这声明会哑然失笑,父亲哪有曾经是的?无论如何,在苏联,蒋经国的举动让他摆脱身为蒋介石之子的尴尬,一度成为政治明星。
其实,蒋经国在这一年起就一直申请回国,直到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才获得苏联方面批准,还在国内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据说由王明代笔的公开信,再次将蒋介石痛斥一番。但当他终于回国见到父亲时,二话不说,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自此,蒋介石开始安排蒋经国历练,在这过程里,许多国民党人反映蒋经国有明显的共产作风,他竟然将姨父孔祥熙和舅舅宋子文称为“大资产阶级”。蒋介石和手下的人下工夫,希望将蒋经国变得更像一个国民党官员,其实是让他更懂得官场里的生存之道。
蒋经国是什么时候变过来的,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他确实变了。1938年4月,蒋经国兼任“三青团”江西支团主任,开始形成自己的势力。
蒋经国当初反蒋介石究竟是真心实意的,还是为了自保而伪装,两种观点都可以找到证据。蒋经国后来表示,其实他当年就认为1927年中国的政局动荡责任在中共,但说这话时已经身份不同,当然可以继续怀疑。
不管怎么样,蒋经国在蒋介石的庇荫下,走上一条“太子”式的政治坦途。不巧的是,蒋经国露出峥嵘之际,恰赶上蒋介石在大陆的事业江河日下。蒋经国的努力无法挽大厦于将倒,却为他本人积累了名声和实力。
蒋经国初显才干是1940年的赣南“新政”,时值抗战激烈,蒋经国接任赣南地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一手向烟、赌、娼开战;一手减免地租,实行“耕者有其田”。不到两年,地方初步安定,农业产量上升20%,蒋经国获得“青天”美誉。但中国的政坛永远不会皆大欢喜,“蒋经国在赣南搞赤化”的说法马上风传,搞到连蒋介石都怀疑起儿子,将其召回重庆,让赣南“新政”无疾而终。蒋经国在大陆时期的另一次行动时间更短,被后世提起的频率更高。1948年,国民党政权内外交困,蒋经国奉命到上海“打老虎”,整顿财经乱象,但因为家庭原因,“打老虎”最终失败了。
在蒋介石没失去大陆之前,蒋经国就羽翼渐丰。从1944年担任“三青团”组训处处长起,他逐渐成为国民党内的“团派”首领。到台湾后,蒋介石先后将位高权重的孙立人、吴国桢废黜,除了在政治斗争中铲除异己外,更因为这些人都挡着蒋经国的路。“陆军司令”孙立人反对在军队中实行政工制度,自然跟“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的权力和利益发生激烈冲突。“行政院长”吴国桢号称“民主先生”,挟美国以自重,犯了蒋介石的忌,明显影响蒋经国接班。在蒋介石生前,蒋经国一步步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和情治系统。
经济的飞跃
蒋介石刚到台湾时为站稳脚跟,清除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政治异己,让宝岛经历了长时间的“白色恐怖”,如今的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承认,当年国民党当局有许多“违反人权”,滥杀滥捕的劣迹。在这个阶段,主导军警情治系统的,正是蒋经国。每起对无辜者的迫害和杀戮,追根溯源,蒋经国难辞其咎。
到了蒋经国当政,形势有变化,但这情形仍有一定延续。蒋经国主政前期,对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采取镇压态度。另有著名的案件,成为蒋经国生前死后都丢不掉的政治包袱。1984年,写作了《蒋经国传》的作家江南在美国遇刺身亡,种种迹象表明这是台湾情治机构雇佣帮派分子所为,虽然无法直接证明此事跟蒋经国之子蒋孝武有关,但江南在著作中对蒋氏父子的劣迹多有披露,舆论普遍认为,此事即便不出自蒋经国本意,也跟他有莫大干系。“江南案”让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声望扫地,陷入被动,蒋经国下令将帮派分子和情治机构负责人抓的抓,撤的撤,仍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迹。
蒋经国一生的功业最后被局限在一个岛上,他的影响却远超这个范围,在全球华人圈,他获得了其父无法比拟的正面评价。
蒋经国的政绩首在推动经济发展。在台湾的政治前景暖昧不明的年代里,“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心知肚明。蒋经国主政,让台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跻身于亚洲“四小龙”。
被台湾人挂在嘴上的“十大建设”,是经济起飞的标志,也成为蒋经国最拿得出手的形象工程。他留下令人动容的名言:“现在不做,将来就要后悔。”有评论者认为,“十大建设”带有苏联计划经济色彩,作为献礼工程不计成本和收益,规模过大、向外贷款过多。当年,“财政部长”李国鼎为筹钱四处举债,私下也认为“十大建设”有些好大喜功。节骨眼上,蒋介石还在世,蒋经国就提出拿出“独裁者”的气魄和手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证明很快到来。“十大建设”刺激了生产,增大了就业,改变了台湾以农业轻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提高了能源和原材料的自给水平,建立起了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全面改造了台湾岛,开创了台湾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高速公路是“十大建设”之一,当年有人非议道,台湾根本没有多少机动车,用不着花巨资修这么宏伟的公路。不出十年,非议者就不得不承认,跟年逾古稀的蒋经国相比,他们是多么短见。 但实际的物质似乎不是蒋经国最宝贵的遗产,与蒋介石传统帝王般的“领袖”派头不同,“亲民”成了蒋经国的标签。他可以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与民同乐,低调朴素,吃穿随意。20世纪50年代台湾修筑中部横贯公路,蒋经国与筑路的“荣民”同甘苦,一样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随手抓个馒头就啃,在架在绝壁上的竹梯上爬上爬下,乘坐绳索加箩筐的简易缆车来来往往。就任“总统”后他年逾古稀,外出视察,饿了直接从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蒋经国是真正在台湾“全省走透透”的领导人,这成了以后台湾政治人物竞选的一个模式。蒋经国习惯穿着的一身夹克,成了体察民间疾苦的标准装束。
蒋经国的作派后来成为政治人物争相追随的模板,比如宋楚瑜,比如马英九,受蒋经国拔擢登上“大位”的李登辉后来虽然跟国民党渐行渐远,却一直坚称自己是“经国学校”的学生。
终结独裁
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9月,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开放党禁、报禁。9月28日,党外人士成立民进党。蒋经国在情治人员呈上建议惩处的“反动分子”名单时没有批准,留下名言:“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那短短的日子是蔣经国不断留下名言的时候,对于一个乾纲独断的统治者,言往往就是行。10月7日,蒋经国接受外媒采访时,确认“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10月10日,蒋经国在“双十节”发表讲话,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当有人质疑这样做国民党将可能失去政权时,蒋经国再留名言:“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1987年7月1 5日,世界上实施时间最长的戒严令宣布解除。1987年12月25日,已不能言语的蒋经国坐轮椅参加“行宪”纪念日大会,平静面对台下鼓噪、抗议的民进党代表。19天后,蒋经国病逝。台湾全岛鲜花被销售一空,为的是献给一个刚逝去的人。
有史家认为,蒋经国也曾像蒋介石一样,为儿子蒋孝武接班布局,是内外局势和“江南案”等一系列变故,让他不得不推动政治转型。无论主动还是被迫,他拿出了让后人瞠目的勇气和智慧。蒋经国去世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情,有的他能想到,有的他想不到,无论他想到想不到,台湾已经经历两次政党轮替,台湾人已经习惯在他那个年代没人能想到的环境、氛围、事情。
“蒋介石”身边的“蒋经国”
在蒋介石生前,蒋经国对父亲是绝对尊崇绝对服从的,这是指一生大部分時期,不是全部,他曾经言辞激烈地指责父亲为“反革命”。蒋经国指责蒋介石,表示要划清界限,使他在中外政坛首次引起广泛关注,算是他人生的重要节点。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另一种叫法是“清党”,叫法不同代表立场不同。正在苏联留学的17岁少年蒋经国立场坚定,主张第一种叫法。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集会上,他高喊“打倒反革命蒋介石”,并在苏联《消息报》上发表声明:“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他已走向反革命阵营,现在他已经是我的敌人了。”今天读这声明会哑然失笑,父亲哪有曾经是的?无论如何,在苏联,蒋经国的举动让他摆脱身为蒋介石之子的尴尬,一度成为政治明星。
其实,蒋经国在这一年起就一直申请回国,直到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才获得苏联方面批准,还在国内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据说由王明代笔的公开信,再次将蒋介石痛斥一番。但当他终于回国见到父亲时,二话不说,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自此,蒋介石开始安排蒋经国历练,在这过程里,许多国民党人反映蒋经国有明显的共产作风,他竟然将姨父孔祥熙和舅舅宋子文称为“大资产阶级”。蒋介石和手下的人下工夫,希望将蒋经国变得更像一个国民党官员,其实是让他更懂得官场里的生存之道。
蒋经国是什么时候变过来的,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他确实变了。1938年4月,蒋经国兼任“三青团”江西支团主任,开始形成自己的势力。
蒋经国当初反蒋介石究竟是真心实意的,还是为了自保而伪装,两种观点都可以找到证据。蒋经国后来表示,其实他当年就认为1927年中国的政局动荡责任在中共,但说这话时已经身份不同,当然可以继续怀疑。
不管怎么样,蒋经国在蒋介石的庇荫下,走上一条“太子”式的政治坦途。不巧的是,蒋经国露出峥嵘之际,恰赶上蒋介石在大陆的事业江河日下。蒋经国的努力无法挽大厦于将倒,却为他本人积累了名声和实力。
蒋经国初显才干是1940年的赣南“新政”,时值抗战激烈,蒋经国接任赣南地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一手向烟、赌、娼开战;一手减免地租,实行“耕者有其田”。不到两年,地方初步安定,农业产量上升20%,蒋经国获得“青天”美誉。但中国的政坛永远不会皆大欢喜,“蒋经国在赣南搞赤化”的说法马上风传,搞到连蒋介石都怀疑起儿子,将其召回重庆,让赣南“新政”无疾而终。蒋经国在大陆时期的另一次行动时间更短,被后世提起的频率更高。1948年,国民党政权内外交困,蒋经国奉命到上海“打老虎”,整顿财经乱象,但因为家庭原因,“打老虎”最终失败了。
在蒋介石没失去大陆之前,蒋经国就羽翼渐丰。从1944年担任“三青团”组训处处长起,他逐渐成为国民党内的“团派”首领。到台湾后,蒋介石先后将位高权重的孙立人、吴国桢废黜,除了在政治斗争中铲除异己外,更因为这些人都挡着蒋经国的路。“陆军司令”孙立人反对在军队中实行政工制度,自然跟“总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的权力和利益发生激烈冲突。“行政院长”吴国桢号称“民主先生”,挟美国以自重,犯了蒋介石的忌,明显影响蒋经国接班。在蒋介石生前,蒋经国一步步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和情治系统。
经济的飞跃
蒋介石刚到台湾时为站稳脚跟,清除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政治异己,让宝岛经历了长时间的“白色恐怖”,如今的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承认,当年国民党当局有许多“违反人权”,滥杀滥捕的劣迹。在这个阶段,主导军警情治系统的,正是蒋经国。每起对无辜者的迫害和杀戮,追根溯源,蒋经国难辞其咎。
到了蒋经国当政,形势有变化,但这情形仍有一定延续。蒋经国主政前期,对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采取镇压态度。另有著名的案件,成为蒋经国生前死后都丢不掉的政治包袱。1984年,写作了《蒋经国传》的作家江南在美国遇刺身亡,种种迹象表明这是台湾情治机构雇佣帮派分子所为,虽然无法直接证明此事跟蒋经国之子蒋孝武有关,但江南在著作中对蒋氏父子的劣迹多有披露,舆论普遍认为,此事即便不出自蒋经国本意,也跟他有莫大干系。“江南案”让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声望扫地,陷入被动,蒋经国下令将帮派分子和情治机构负责人抓的抓,撤的撤,仍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迹。
蒋经国一生的功业最后被局限在一个岛上,他的影响却远超这个范围,在全球华人圈,他获得了其父无法比拟的正面评价。
蒋经国的政绩首在推动经济发展。在台湾的政治前景暖昧不明的年代里,“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心知肚明。蒋经国主政,让台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跻身于亚洲“四小龙”。
被台湾人挂在嘴上的“十大建设”,是经济起飞的标志,也成为蒋经国最拿得出手的形象工程。他留下令人动容的名言:“现在不做,将来就要后悔。”有评论者认为,“十大建设”带有苏联计划经济色彩,作为献礼工程不计成本和收益,规模过大、向外贷款过多。当年,“财政部长”李国鼎为筹钱四处举债,私下也认为“十大建设”有些好大喜功。节骨眼上,蒋介石还在世,蒋经国就提出拿出“独裁者”的气魄和手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证明很快到来。“十大建设”刺激了生产,增大了就业,改变了台湾以农业轻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提高了能源和原材料的自给水平,建立起了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全面改造了台湾岛,开创了台湾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高速公路是“十大建设”之一,当年有人非议道,台湾根本没有多少机动车,用不着花巨资修这么宏伟的公路。不出十年,非议者就不得不承认,跟年逾古稀的蒋经国相比,他们是多么短见。 但实际的物质似乎不是蒋经国最宝贵的遗产,与蒋介石传统帝王般的“领袖”派头不同,“亲民”成了蒋经国的标签。他可以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与民同乐,低调朴素,吃穿随意。20世纪50年代台湾修筑中部横贯公路,蒋经国与筑路的“荣民”同甘苦,一样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随手抓个馒头就啃,在架在绝壁上的竹梯上爬上爬下,乘坐绳索加箩筐的简易缆车来来往往。就任“总统”后他年逾古稀,外出视察,饿了直接从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蒋经国是真正在台湾“全省走透透”的领导人,这成了以后台湾政治人物竞选的一个模式。蒋经国习惯穿着的一身夹克,成了体察民间疾苦的标准装束。
蒋经国的作派后来成为政治人物争相追随的模板,比如宋楚瑜,比如马英九,受蒋经国拔擢登上“大位”的李登辉后来虽然跟国民党渐行渐远,却一直坚称自己是“经国学校”的学生。
终结独裁
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9月,表示将要解除实行38年的戒严令,开放党禁、报禁。9月28日,党外人士成立民进党。蒋经国在情治人员呈上建议惩处的“反动分子”名单时没有批准,留下名言:“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那短短的日子是蔣经国不断留下名言的时候,对于一个乾纲独断的统治者,言往往就是行。10月7日,蒋经国接受外媒采访时,确认“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10月10日,蒋经国在“双十节”发表讲话,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当有人质疑这样做国民党将可能失去政权时,蒋经国再留名言:“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1987年7月1 5日,世界上实施时间最长的戒严令宣布解除。1987年12月25日,已不能言语的蒋经国坐轮椅参加“行宪”纪念日大会,平静面对台下鼓噪、抗议的民进党代表。19天后,蒋经国病逝。台湾全岛鲜花被销售一空,为的是献给一个刚逝去的人。
有史家认为,蒋经国也曾像蒋介石一样,为儿子蒋孝武接班布局,是内外局势和“江南案”等一系列变故,让他不得不推动政治转型。无论主动还是被迫,他拿出了让后人瞠目的勇气和智慧。蒋经国去世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情,有的他能想到,有的他想不到,无论他想到想不到,台湾已经经历两次政党轮替,台湾人已经习惯在他那个年代没人能想到的环境、氛围、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