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股市场本周突破24000点,报收于24033.74点,5日涨1.95%。国企指数涨2.32%,报收10360.13点;红筹指数本周跌4.28%,报收3863.10点。板块方面整体表现喜忧参半,资讯科技业以5日3.4%的涨幅领跑市场,金融业与消费者服务分列二三位,5日分别涨3.04%和2.17%;电讯业、能源业和公用事业表现不佳,5日分别跌1.24%、0.97%和0.74%。
个股方面,港股通(沪)内银保险行业本周表现继续突出。10大流通股中,中信银行和中国太保分别以5次占据榜首,建设银行和中国人寿各上榜4次。港股通(深)中腾讯控股和吉利汽车各以5次笑傲榜首,中兴通讯、中信银行和丰盛控股则各上榜4次。
长期看好港股发展
我们在2016年12月发表了题为《“中国红”资金充当港股的Botox,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专题报告,表达了2017年港股反弹,南下资金升温的观点。而2017年以来的市场已逐步得到验证:恒指已接近24000点,自去年圣诞节以来涨幅超12%;沪港通南向资金日平均达18亿元,远高于历史平均的8.9亿元。
我们认为,港股年后强势反弹是海内外资金共同推动的结果:1,美国加息节奏减弱,特朗普施政遭遇阻力,市场情绪逐渐回到特朗普当选以前的较乐观预期,因此海外资金在2016年回流后重新进入香港市场;2,A股估值偏高,加上政府2017年将金融市场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内地资金通过沪/深港通南下寻求新机会。整体来讲,综合港股估值偏低、大蓝筹盈利能力稳定、中小盘具弹性、内地资金海外配置等因素,我们长期看好港股的发展。
“5+1”策略已初见端倪
与此同时,我们去年推出的“5+1”策略目前已初见端倪,包括:1,短期关注非A-H蓝筹股;2,短期关注高股息股票;3,关注A股稀缺的板块;4,關注新增102只中小盘股;5,关注国内热门板块对标;6,期待17只深港通标的以外的中小盘股溢出效应。
我们计算了2017年以来出现在十大交易股频率最多的企业,包括:腾讯(20次)、吉利(19次)、建设银行(17次)、汇丰控股(12次)等,这与我们对于港股短期投资偏好的预测一致。中长期来看,我们正在经历A股与港股的大融合,以往存在的股息、估值、溢价差异将逐渐填平,交易放量带来从蓝筹向成长股转移的局面,曾受到诟病的港股中小盘交易量偏低、无人问津的情况将逐渐获得改善。
我们发现,深港通中50亿至100亿市值的中小盘股也渐受关注,金凤科技、李宁、盈徳气体等公司也频繁上榜港股通(深)。整体来讲,我们认为“中国红”资金会逐渐将港股层层浸染,最终与A股融会贯通,达到结构性质变。
提防潜在的做空风险
港股目前还是以欧美资金主导,加上港股允许做空,我们认为港股目前仍有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外资大鳄的做空风险。鉴于国内沪/深港通只有买入机制,因此国外多空资金可能会利用利空消息让股价剧烈波动,给内地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
举两个例子:2015年4月,港交所(388.HK)在沪港通额度可能放宽的传言下,受到外资投行的大力吹捧(目标价最高达到355港元),因此港交所在3月至5月间价格暴涨80%,而在2015年6月,各大投行快速下调目标价,港交所从最高的298元下跌到170元,跌幅达75%;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以索罗斯为首的资本大鳄从汇市、股市和期市联动做空香港市场,香港政府通过市场运作买入了大量香港股票,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才击退国际炒家稳定港股市场,政府当年买入的股票之后放入盈富基金进行发售。
整体来看,短期港股易受外部影响,2017年的海外市场仍有不确定性:特朗普新政、联储加息、脱欧危机等政治经济风险,香港市场相对A股的半封闭市场,波动性还是较大。但随着日后A股机构的参与度提升,加上背靠大陆经济和政策支持,以及相对宽松的金融体系,我们看好港股中长期的发展前景。
个股方面,港股通(沪)内银保险行业本周表现继续突出。10大流通股中,中信银行和中国太保分别以5次占据榜首,建设银行和中国人寿各上榜4次。港股通(深)中腾讯控股和吉利汽车各以5次笑傲榜首,中兴通讯、中信银行和丰盛控股则各上榜4次。
长期看好港股发展
我们在2016年12月发表了题为《“中国红”资金充当港股的Botox,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专题报告,表达了2017年港股反弹,南下资金升温的观点。而2017年以来的市场已逐步得到验证:恒指已接近24000点,自去年圣诞节以来涨幅超12%;沪港通南向资金日平均达18亿元,远高于历史平均的8.9亿元。
我们认为,港股年后强势反弹是海内外资金共同推动的结果:1,美国加息节奏减弱,特朗普施政遭遇阻力,市场情绪逐渐回到特朗普当选以前的较乐观预期,因此海外资金在2016年回流后重新进入香港市场;2,A股估值偏高,加上政府2017年将金融市场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内地资金通过沪/深港通南下寻求新机会。整体来讲,综合港股估值偏低、大蓝筹盈利能力稳定、中小盘具弹性、内地资金海外配置等因素,我们长期看好港股的发展。
“5+1”策略已初见端倪
与此同时,我们去年推出的“5+1”策略目前已初见端倪,包括:1,短期关注非A-H蓝筹股;2,短期关注高股息股票;3,关注A股稀缺的板块;4,關注新增102只中小盘股;5,关注国内热门板块对标;6,期待17只深港通标的以外的中小盘股溢出效应。
我们计算了2017年以来出现在十大交易股频率最多的企业,包括:腾讯(20次)、吉利(19次)、建设银行(17次)、汇丰控股(12次)等,这与我们对于港股短期投资偏好的预测一致。中长期来看,我们正在经历A股与港股的大融合,以往存在的股息、估值、溢价差异将逐渐填平,交易放量带来从蓝筹向成长股转移的局面,曾受到诟病的港股中小盘交易量偏低、无人问津的情况将逐渐获得改善。
我们发现,深港通中50亿至100亿市值的中小盘股也渐受关注,金凤科技、李宁、盈徳气体等公司也频繁上榜港股通(深)。整体来讲,我们认为“中国红”资金会逐渐将港股层层浸染,最终与A股融会贯通,达到结构性质变。
提防潜在的做空风险
港股目前还是以欧美资金主导,加上港股允许做空,我们认为港股目前仍有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外资大鳄的做空风险。鉴于国内沪/深港通只有买入机制,因此国外多空资金可能会利用利空消息让股价剧烈波动,给内地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
举两个例子:2015年4月,港交所(388.HK)在沪港通额度可能放宽的传言下,受到外资投行的大力吹捧(目标价最高达到355港元),因此港交所在3月至5月间价格暴涨80%,而在2015年6月,各大投行快速下调目标价,港交所从最高的298元下跌到170元,跌幅达75%;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以索罗斯为首的资本大鳄从汇市、股市和期市联动做空香港市场,香港政府通过市场运作买入了大量香港股票,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才击退国际炒家稳定港股市场,政府当年买入的股票之后放入盈富基金进行发售。
整体来看,短期港股易受外部影响,2017年的海外市场仍有不确定性:特朗普新政、联储加息、脱欧危机等政治经济风险,香港市场相对A股的半封闭市场,波动性还是较大。但随着日后A股机构的参与度提升,加上背靠大陆经济和政策支持,以及相对宽松的金融体系,我们看好港股中长期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