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将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强调整体素质。搞好素质教育,这是我们目前共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让我们深思一个深刻而严峻的课题,而且对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合格人才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这是教育通过几番曲折之后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拥有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
我国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茁壮成长。纵观我国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素质较高,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不应忽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受教育者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知识需求与教育者自身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1、教育理念变化,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授业”观念上。一些小学教师仍抱着千百年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观念不放,推崇“师道尊严”,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学生唯师命是从,唯唯诺诺,学生被驯化成无条件服从、被动接受的学舌鹦鹉。原因分析:①随着教师年龄增大,对继续教育缺少内在动力,因而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较慢或没有转变;②教学工作负担沉重,事务缠身成了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小学一般按主干学科配置教师,一般来说语数教师都要兼任其它学科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以及应付各种提升专业为名的培训、考试,让很多教师疲于奔命,繁忙事物占据了教师大量时间,教师自主活动,自我发展时间欠缺。教师的日常事物又常常缺乏专业性,对教师专业自主性,专业判断要求较少,甚至根本不需要教师“像教师一样思考”。在这些事务活动中,教师的专业决策、判断等专业特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贬低和抑制,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③教师自己忽视了自身的发展。学校一直都被当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日积月累,长期被当作工具的教师就真的把自己当作工具对待,把全副精力用在学生的学业上,忘记或忽视了自身同样有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就完全失去了自身发展的意识和愿望,只能在外力的驱使下亦步亦趋。
2、教育目标变化,一些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基于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授课必然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当“观众”和“听众”、通过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由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一言堂等单向传导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采用考试、排名、训话、惩罚等手段,使学生主体性地位丧失,限制学生个性发展。
科教兴国,重在教师。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从带一年级小学生直到他们毕业,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教师群体中弥漫着一种明显的保守主义文化,教师职业在许多教师眼中是一个安定的、平稳的缺乏挑战性的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的职业。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去重复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却很少分析自己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信念和价值观,更淡不上对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3、信息技术发展,不少教师还不能熟练运用信息手段于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各个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对提高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领域也要与信息技术结合,走信息化教学的路。但是,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他们掌握网络、信息知识有限,导致网络意识和数字化观念不强,不能熟练整合信息化手段于课堂。但是,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他们掌握网络、信息知识有限,导致网络意识和数字化观念不强,不能熟练整合信息化手段于课堂。被查教师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只占50%,一般的占25%,不会用的占40%,能熟练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不会制作,对网络的利用能力不强。除了要参加课堂教学等比赛活动外,很少有教师为平时的教育教学上网搜索查阅资料。
原因分析:对网络学习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用网络去娱乐的时间多于用来学习的时间。
二、时代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面对这些情况,小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道德情操养成,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1、教育理念变化,要求教育者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战略思想,为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指明方向。实施素质教育以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最终目标。为适应这一思想,教育者必须认真反思自身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以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依托,进行一场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使自己树立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互动式教学理念、形象化教学理念、案例教学理念、系统教学理念、愉悦教育理念相互交融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中,我们要防止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片面化、简单化,要明白现代教育是主体人的再生产,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知识含量,更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适应社会能力,实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真正解放,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2、教育目标变化,要求老师采用先进授课思想。课堂教学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它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中自我发展及对未来社会价值;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采用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采用案例教学,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运用点拨、诱导、激励手段开展赏识教育;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穿插德育知识,用学生爱听的语言,把人生哲理、伦理道德、民族优良传统寓于故事之中,启迪学生心扉,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通过在这些方面着眼,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学到如何学习、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为以后适应更高级学校学习、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的工作态度,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二是对所教学科的态度;三是对学生的态度。如果一个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持积极态度,且兴趣浓厚,责任心强,对所教学科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那么,他这种态度就會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好学”是因为老师“乐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当一个学生被老师所认可,所激励,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时,老师的态度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是决定教师素质的前提。进入21世纪,科技日益发展,人主体地位与作用一日剧增,社会活动不仅以丰富知识为基石,更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育人,同时要弘扬中国教育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通过采取制定教师德操规定、改善薪酬制度等激励手段,促使教师安心课堂,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省教育。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优秀教师形象、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喜欢的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爱好学生的好老师。因此,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灵魂工程师、学生灵魂的缔造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觉做学生道德“榜样”和“楷模”,无私对学生付出关爱。在这样道德感召下,教师就能更好激励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信息手段于课堂。迫切需要利用各种实物、图形、模仿各种实物的声音、形状,摸拟各种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优势,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开展形象化教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使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培养独立主动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能力和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对教师技术教学手段培训和定期开展讲课比赛以及提供网络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讲义下载、作业布置、课后答疑等活动,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手段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是要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敬业爱岗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合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其次,搞好素质教育,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应学好教学大纲,关心教学动态,深挖教材内涵,生动地、深入浅出地教好课。各课教师都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教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仅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相反,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面前,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三、建立提高教师素质激励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教育对象的心理、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的学校教育必然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教师教学水平、道德情操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启发教师自觉、通过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必须从体制上采取有力机制,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1、从教书育人、德操品行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
从教书育人、德操品行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直接意义。通过准确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师改进教学、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教师质量评估系统应参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以教学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对教学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不同层面进行评估。通过细化各类教学目标,采取由教育对象——学生按规定的项目和程序给任课教师打分等途径对教师教育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全面评估,使管理者收集大量信息,全面诊断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准确掌握教师队伍状况,根据教育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状况作出系统分析,判断教师教育水平优劣,从而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采取重大的教学改革及对教师奖惩等措施建立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改进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学校育人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评方式改革等许多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以构建一种学习型校园的理念找准教师成长的突破点,认清教学与学习、科研之间存在内在的聯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学习、科研平台,营造教师学习交流、科研氛围,推动教师自己动手解决素质教育中的难题,为教师发展提供适宜土壤。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研究授课技巧、教学课程、教育理论等心得体会,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学校不仅可充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使有限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可通过教育开放式交流机制,使教师有机会和同行展开交流,共同研究,极大地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拥有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
我国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茁壮成长。纵观我国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素质较高,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不应忽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受教育者所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知识需求与教育者自身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1、教育理念变化,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授业”观念上。一些小学教师仍抱着千百年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观念不放,推崇“师道尊严”,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学生唯师命是从,唯唯诺诺,学生被驯化成无条件服从、被动接受的学舌鹦鹉。原因分析:①随着教师年龄增大,对继续教育缺少内在动力,因而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较慢或没有转变;②教学工作负担沉重,事务缠身成了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小学一般按主干学科配置教师,一般来说语数教师都要兼任其它学科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以及应付各种提升专业为名的培训、考试,让很多教师疲于奔命,繁忙事物占据了教师大量时间,教师自主活动,自我发展时间欠缺。教师的日常事物又常常缺乏专业性,对教师专业自主性,专业判断要求较少,甚至根本不需要教师“像教师一样思考”。在这些事务活动中,教师的专业决策、判断等专业特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贬低和抑制,从而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③教师自己忽视了自身的发展。学校一直都被当作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日积月累,长期被当作工具的教师就真的把自己当作工具对待,把全副精力用在学生的学业上,忘记或忽视了自身同样有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就完全失去了自身发展的意识和愿望,只能在外力的驱使下亦步亦趋。
2、教育目标变化,一些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基于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授课必然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当“观众”和“听众”、通过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由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一言堂等单向传导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采用考试、排名、训话、惩罚等手段,使学生主体性地位丧失,限制学生个性发展。
科教兴国,重在教师。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从带一年级小学生直到他们毕业,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教师群体中弥漫着一种明显的保守主义文化,教师职业在许多教师眼中是一个安定的、平稳的缺乏挑战性的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的职业。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去重复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却很少分析自己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信念和价值观,更淡不上对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3、信息技术发展,不少教师还不能熟练运用信息手段于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各个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对提高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领域也要与信息技术结合,走信息化教学的路。但是,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他们掌握网络、信息知识有限,导致网络意识和数字化观念不强,不能熟练整合信息化手段于课堂。但是,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他们掌握网络、信息知识有限,导致网络意识和数字化观念不强,不能熟练整合信息化手段于课堂。被查教师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只占50%,一般的占25%,不会用的占40%,能熟练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不会制作,对网络的利用能力不强。除了要参加课堂教学等比赛活动外,很少有教师为平时的教育教学上网搜索查阅资料。
原因分析:对网络学习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用网络去娱乐的时间多于用来学习的时间。
二、时代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面对这些情况,小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道德情操养成,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1、教育理念变化,要求教育者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战略思想,为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指明方向。实施素质教育以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最终目标。为适应这一思想,教育者必须认真反思自身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以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依托,进行一场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使自己树立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互动式教学理念、形象化教学理念、案例教学理念、系统教学理念、愉悦教育理念相互交融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中,我们要防止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片面化、简单化,要明白现代教育是主体人的再生产,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知识含量,更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适应社会能力,实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真正解放,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2、教育目标变化,要求老师采用先进授课思想。课堂教学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它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中自我发展及对未来社会价值;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采用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采用案例教学,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运用点拨、诱导、激励手段开展赏识教育;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穿插德育知识,用学生爱听的语言,把人生哲理、伦理道德、民族优良传统寓于故事之中,启迪学生心扉,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通过在这些方面着眼,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学到如何学习、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为以后适应更高级学校学习、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的工作态度,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二是对所教学科的态度;三是对学生的态度。如果一个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持积极态度,且兴趣浓厚,责任心强,对所教学科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那么,他这种态度就會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好学”是因为老师“乐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当一个学生被老师所认可,所激励,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时,老师的态度便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是决定教师素质的前提。进入21世纪,科技日益发展,人主体地位与作用一日剧增,社会活动不仅以丰富知识为基石,更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育人,同时要弘扬中国教育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通过采取制定教师德操规定、改善薪酬制度等激励手段,促使教师安心课堂,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省教育。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优秀教师形象、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喜欢的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爱好学生的好老师。因此,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灵魂工程师、学生灵魂的缔造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觉做学生道德“榜样”和“楷模”,无私对学生付出关爱。在这样道德感召下,教师就能更好激励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信息手段于课堂。迫切需要利用各种实物、图形、模仿各种实物的声音、形状,摸拟各种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优势,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开展形象化教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使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培养独立主动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能力和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对教师技术教学手段培训和定期开展讲课比赛以及提供网络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讲义下载、作业布置、课后答疑等活动,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手段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是要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敬业爱岗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建立家校联系卡,与家长合力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其次,搞好素质教育,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应学好教学大纲,关心教学动态,深挖教材内涵,生动地、深入浅出地教好课。各课教师都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教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仅没有降低对教师的要求,相反,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面前,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三、建立提高教师素质激励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教育对象的心理、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的学校教育必然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教师教学水平、道德情操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启发教师自觉、通过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必须从体制上采取有力机制,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1、从教书育人、德操品行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
从教书育人、德操品行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直接意义。通过准确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师改进教学、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教师质量评估系统应参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以教学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对教学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不同层面进行评估。通过细化各类教学目标,采取由教育对象——学生按规定的项目和程序给任课教师打分等途径对教师教育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全面评估,使管理者收集大量信息,全面诊断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准确掌握教师队伍状况,根据教育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状况作出系统分析,判断教师教育水平优劣,从而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采取重大的教学改革及对教师奖惩等措施建立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改进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学校育人效益的最大化。
2、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评方式改革等许多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以构建一种学习型校园的理念找准教师成长的突破点,认清教学与学习、科研之间存在内在的聯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学习、科研平台,营造教师学习交流、科研氛围,推动教师自己动手解决素质教育中的难题,为教师发展提供适宜土壤。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研究授课技巧、教学课程、教育理论等心得体会,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学校不仅可充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使有限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可通过教育开放式交流机制,使教师有机会和同行展开交流,共同研究,极大地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