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科教学中实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可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教师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未来需要教师给予生物教学实验更多的关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发现真理。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理念
一、 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考试、升学率等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课的时间被大大压缩,而且在实验课上也存在教学模式呆板等等的问题,导致实验的效果并不明显。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立足学生发展,加强实验教学,建立切实可行、高效健康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 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枯燥呆板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内容枯燥呆板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干预过多,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缺乏自我探究,所以学生才会觉得实验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以“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操作实验为例,老师要求学生不要动显微镜,安静地坐着等着老师的命令。老师说一个步骤学生做一个步骤,老师说调整光圈,学生就调整光圈,绝不可以做除此之外的事。出于安全、设备等的问题的考虑,部分老师在实验中通常会带领着学生做实验,老师一个指令,学生一个动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反而是战战兢兢地生怕被老师训斥地操作,这就违背了实验的精神,并且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实验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若只是一步一步跟着老师操作,学生就失去了在实验中思考的机会,机械性的用手操作,大脑的活跃度大大降低,实验也就失去了趣味性。
此外,由于學校设备不完善或者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还会采取这样一种模式,取消同学们自己的动手试验由老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下面看。这种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同样使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 教师重理论轻实验
当前的教师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不可否认他们是敬业的,教学质量高,但其中部分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老化,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尤其明显,表现出明显的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例如初中重要的“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老师重视理论的讲解,通常直接依据课本进行知识的教授,而不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种子发现结构组成。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课本上明确要求的实验内容仅仅由教师讲解完成,不经过学生实际操作,却要因为考试要考必须把实验内容机械性的背下来。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背的内容自然容易忘记,考试时也必然会出现问题,学生学得辛苦,老师的教学也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甚至对科学产生厌恶抵触情绪,更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将本该属于实验的时间侵占,短时间内可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实验课上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实验的兴趣,探究理念指导下的实验课这样的情况要加以改变。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索、自主思考。例如在“膝跳反射”的实验教学中,它是非条件反射的典型代表,学生通过这一实验可充分认识非条件的反射先天、不受控制等的特点,利于对知识的深入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两人或多人一组,亲自试一下膝跳反射,再结合课本内容探究它的形成。实验课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同学们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一个人或者小组一起完成一项任务,老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
(二) 创新实验方法、对象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尽量的选用的日常生活中常见易得的。以教师讲授“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种豆芽,根据温度、光照等等条件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己去照料它们,详细记录每天的生长情况。一段时间后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汇报,提出遇到的问题,然后老师进行解答评价。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积极性与对知识的理解都有很大的进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需要创新实验的方法、对象。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当中,生物是一门与自然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当中去,亲近大自然,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去进行实验,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当中。由此,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由实验爱上生物。
此外,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知识性,老师可以将演示性的实验转变为学生操作性实验。学生真正自己动手去做,而不是去听、去看老师怎么做。操作性实验避免了演示性实验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互动性差的尴尬,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还可以用探究式实验代替验证式的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究然后得出答案,对知识的印象将更加深刻,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三) 教师增强实验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素质。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不仅仅是本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是必要的。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在讲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做一些适当的补充,还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意识,真正让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在探究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动手中学习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永记.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6(2):20-21.
[2]海热古丽.探究理念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159-160.
作者简介:
舒红,周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理念
一、 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考试、升学率等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课的时间被大大压缩,而且在实验课上也存在教学模式呆板等等的问题,导致实验的效果并不明显。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立足学生发展,加强实验教学,建立切实可行、高效健康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 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枯燥呆板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内容枯燥呆板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干预过多,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缺乏自我探究,所以学生才会觉得实验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以“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操作实验为例,老师要求学生不要动显微镜,安静地坐着等着老师的命令。老师说一个步骤学生做一个步骤,老师说调整光圈,学生就调整光圈,绝不可以做除此之外的事。出于安全、设备等的问题的考虑,部分老师在实验中通常会带领着学生做实验,老师一个指令,学生一个动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反而是战战兢兢地生怕被老师训斥地操作,这就违背了实验的精神,并且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实验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若只是一步一步跟着老师操作,学生就失去了在实验中思考的机会,机械性的用手操作,大脑的活跃度大大降低,实验也就失去了趣味性。
此外,由于學校设备不完善或者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还会采取这样一种模式,取消同学们自己的动手试验由老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下面看。这种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同样使实验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 教师重理论轻实验
当前的教师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不可否认他们是敬业的,教学质量高,但其中部分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老化,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尤其明显,表现出明显的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例如初中重要的“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老师重视理论的讲解,通常直接依据课本进行知识的教授,而不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种子发现结构组成。不可否认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课本上明确要求的实验内容仅仅由教师讲解完成,不经过学生实际操作,却要因为考试要考必须把实验内容机械性的背下来。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背的内容自然容易忘记,考试时也必然会出现问题,学生学得辛苦,老师的教学也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甚至对科学产生厌恶抵触情绪,更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将本该属于实验的时间侵占,短时间内可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实验课上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实验的兴趣,探究理念指导下的实验课这样的情况要加以改变。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索、自主思考。例如在“膝跳反射”的实验教学中,它是非条件反射的典型代表,学生通过这一实验可充分认识非条件的反射先天、不受控制等的特点,利于对知识的深入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两人或多人一组,亲自试一下膝跳反射,再结合课本内容探究它的形成。实验课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同学们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一个人或者小组一起完成一项任务,老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
(二) 创新实验方法、对象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尽量的选用的日常生活中常见易得的。以教师讲授“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种豆芽,根据温度、光照等等条件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己去照料它们,详细记录每天的生长情况。一段时间后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汇报,提出遇到的问题,然后老师进行解答评价。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积极性与对知识的理解都有很大的进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需要创新实验的方法、对象。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当中,生物是一门与自然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当中去,亲近大自然,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去进行实验,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当中。由此,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由实验爱上生物。
此外,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知识性,老师可以将演示性的实验转变为学生操作性实验。学生真正自己动手去做,而不是去听、去看老师怎么做。操作性实验避免了演示性实验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互动性差的尴尬,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还可以用探究式实验代替验证式的实验,让学生们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究然后得出答案,对知识的印象将更加深刻,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三) 教师增强实验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素质。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不仅仅是本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是必要的。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在讲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做一些适当的补充,还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意识,真正让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在探究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动手中学习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永记.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6(2):20-21.
[2]海热古丽.探究理念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159-160.
作者简介:
舒红,周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会理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