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体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们经常会被家长问到几个问题,如何能鼓励更多的孩子在打好身体基础的前提下,喜爱并坚持参与到某个项目中去?如何充分看到孩子不断努力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如何能培养出更多的目标明确且善于学习,文化成绩和运动特长兼优的孩子?这些实际的问题,不断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年复一年重复着的工作。
我们发现,那些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除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堂上表现突出之外,还能够在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里,始终坚持自主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善于借助的各级各类比赛的平台,最终取得较好成绩,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实现了在体育上的特长发展。
二、基于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
不久前,不少已经毕业的高三学生发来了他们在大学参加各种新生比赛的照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学生,我校2015届理科实验班的小贾和小蒋同学。首先说说小贾,在他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元培男篮在北大新生篮球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决赛,虽然最后输给了经济男篮与冠军失之交臂,但比赛的过程中依然有不少亮点。比如,小贾对位的高中锋身高2米、实力强劲,面对11厘米的身高差,“比赛中对方一路领先的被动情况下,72号小贾与8号依然通过有效的高位掩护配合,进行顽强的追赶。”(引自元培体育“决战邱德拔元培男篮憾负经院)。然后说说小蒋,在清华大学一年一度的新生运动会上,小蒋以14秒79的成绩打破了清华大学男子甲组一百一十米中栏的校纪录,并夺得该项目的冠军。看到这样骄人的成绩,我们会猜想两位一定是有体育特长的同学并且拥有傲人的运动天赋。这也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当时正值高一年级篮球联赛,小贾的体育选修本来是武术散手,有点身高优势的他被叫去参加比赛,但只去了一次就说不去了,原因是上场以后没有任何贡献,0分0篮板自己都觉得很丢人。而另外一个同学小蒋,第一次接触跨栏是在必修的田径模块课,本来喜欢篮球的他,也是因为接近1.88身高的优势,被老师劝说着报名参加了西城区田径运动会的跨栏项目,经过短期的培训就直接参加了比赛,所以虽然获得了400米栏的第二名(共5人参加),但是成绩很普通。那究竟是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让本来热衷于学习的两个“学霸”(小贾在高考中获得北京市理综的第一名,小蒋则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通过校荐进入清华大学。)成为了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呢?
带着疑问,同时联想到了在学校体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们经常会被家长问到的几个问题,如何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在打好身体基础的前提下,喜爱并坚持参与到某个项目中去?如何充分看到学生不断努力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如何能培养出许许多多个“小贾”和“小蒋”同学?这些实际的问题,正是本文尝试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小贾的篮球技艺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后来篮球选修课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身不断提高的目标和要求,使得他对篮球的兴趣变成了前进的动力。在以后的年级比赛,甚至校际间的友谊赛中,表现出来的信心越来越足,练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正如小贾的老师所说的,“虽然基础不是最好的,但课下肯花时间和功夫练,态度一定是最积极的。”“如果校园有人清晨5点多就来练球,那一定就是他。”另外一个同学小蒋,虽然接触跨栏很晚,但是老师的因材施教和不断激励,让本来的门外汉一下子就爱上了跨栏这项运动,从此一直坚持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自主练习跨栏技术。每每放学以后的操场上都能看到小蒋一个人默默训练的身影,从热身到抻拉再到专项每一项练习都一丝不苟,不谢的努力换来的是长足的进步,在随后的校运会和区运会的跨栏项目的比赛中,小蒋的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获得了110米栏的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两位同学的共同特点是,学习兴趣和动机强烈,除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堂上表现突出之外,还能够在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里,始终坚持自主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善于借助的各级各类比赛的平台,最终取得较好成绩,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实现了在体育上的特长发展。通过对两位同学的追踪访谈得知,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得益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不断提高的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利用已有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正所谓“高标准、严要求”“严师出高徒”。同时也要借助各级各类比赛包括课上的教学比赛的平台,强化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走上自主自觉的良性轨道,真正实现“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也就自然具备了“健康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提升
各类课程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之上,本着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要进行系统化的对接和改造,使新的目标体系向即有普及又有提高,即有阶段又有连续,即有教学又有实战的方向迈进。必修课是自主发展平台的基础,旨在夯实校园体育的根基,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热爱体育并从中获得乐趣,进而发展为个人特长和需求。所以必修课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所教授内容夯实目标水平4的要求的基础之上,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技能水平,逐步达到目标水平5,特别是有着一定兴趣和较强学习动机的同学,引导他们通过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目标水平。选修课则是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主要平台,学校应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尽可能多的同时开设不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选修课教学目标在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水平目标,加强不同目标水平的设定和发展规划,然后再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既兼顾接近目标水平5的学生,使得他们的兴趣得以持续培养,又要发现接近目标水平6的学生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導。
在学校体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们经常会被家长问到几个问题,如何能鼓励更多的孩子在打好身体基础的前提下,喜爱并坚持参与到某个项目中去?如何充分看到孩子不断努力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如何能培养出更多的目标明确且善于学习,文化成绩和运动特长兼优的孩子?这些实际的问题,不断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年复一年重复着的工作。
我们发现,那些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除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堂上表现突出之外,还能够在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里,始终坚持自主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善于借助的各级各类比赛的平台,最终取得较好成绩,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实现了在体育上的特长发展。
二、基于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
不久前,不少已经毕业的高三学生发来了他们在大学参加各种新生比赛的照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学生,我校2015届理科实验班的小贾和小蒋同学。首先说说小贾,在他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元培男篮在北大新生篮球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决赛,虽然最后输给了经济男篮与冠军失之交臂,但比赛的过程中依然有不少亮点。比如,小贾对位的高中锋身高2米、实力强劲,面对11厘米的身高差,“比赛中对方一路领先的被动情况下,72号小贾与8号依然通过有效的高位掩护配合,进行顽强的追赶。”(引自元培体育“决战邱德拔元培男篮憾负经院)。然后说说小蒋,在清华大学一年一度的新生运动会上,小蒋以14秒79的成绩打破了清华大学男子甲组一百一十米中栏的校纪录,并夺得该项目的冠军。看到这样骄人的成绩,我们会猜想两位一定是有体育特长的同学并且拥有傲人的运动天赋。这也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当时正值高一年级篮球联赛,小贾的体育选修本来是武术散手,有点身高优势的他被叫去参加比赛,但只去了一次就说不去了,原因是上场以后没有任何贡献,0分0篮板自己都觉得很丢人。而另外一个同学小蒋,第一次接触跨栏是在必修的田径模块课,本来喜欢篮球的他,也是因为接近1.88身高的优势,被老师劝说着报名参加了西城区田径运动会的跨栏项目,经过短期的培训就直接参加了比赛,所以虽然获得了400米栏的第二名(共5人参加),但是成绩很普通。那究竟是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让本来热衷于学习的两个“学霸”(小贾在高考中获得北京市理综的第一名,小蒋则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通过校荐进入清华大学。)成为了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呢?
带着疑问,同时联想到了在学校体育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们经常会被家长问到的几个问题,如何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在打好身体基础的前提下,喜爱并坚持参与到某个项目中去?如何充分看到学生不断努力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目标?如何能培养出许许多多个“小贾”和“小蒋”同学?这些实际的问题,正是本文尝试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小贾的篮球技艺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后来篮球选修课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身不断提高的目标和要求,使得他对篮球的兴趣变成了前进的动力。在以后的年级比赛,甚至校际间的友谊赛中,表现出来的信心越来越足,练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正如小贾的老师所说的,“虽然基础不是最好的,但课下肯花时间和功夫练,态度一定是最积极的。”“如果校园有人清晨5点多就来练球,那一定就是他。”另外一个同学小蒋,虽然接触跨栏很晚,但是老师的因材施教和不断激励,让本来的门外汉一下子就爱上了跨栏这项运动,从此一直坚持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自主练习跨栏技术。每每放学以后的操场上都能看到小蒋一个人默默训练的身影,从热身到抻拉再到专项每一项练习都一丝不苟,不谢的努力换来的是长足的进步,在随后的校运会和区运会的跨栏项目的比赛中,小蒋的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获得了110米栏的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两位同学的共同特点是,学习兴趣和动机强烈,除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课堂上表现突出之外,还能够在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里,始终坚持自主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善于借助的各级各类比赛的平台,最终取得较好成绩,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实现了在体育上的特长发展。通过对两位同学的追踪访谈得知,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得益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不断提高的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利用已有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正所谓“高标准、严要求”“严师出高徒”。同时也要借助各级各类比赛包括课上的教学比赛的平台,强化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走上自主自觉的良性轨道,真正实现“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也就自然具备了“健康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提升
各类课程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之上,本着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要进行系统化的对接和改造,使新的目标体系向即有普及又有提高,即有阶段又有连续,即有教学又有实战的方向迈进。必修课是自主发展平台的基础,旨在夯实校园体育的根基,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热爱体育并从中获得乐趣,进而发展为个人特长和需求。所以必修课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所教授内容夯实目标水平4的要求的基础之上,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技能水平,逐步达到目标水平5,特别是有着一定兴趣和较强学习动机的同学,引导他们通过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目标水平。选修课则是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主要平台,学校应根据场地设施和师资,尽可能多的同时开设不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选修课教学目标在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水平目标,加强不同目标水平的设定和发展规划,然后再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既兼顾接近目标水平5的学生,使得他们的兴趣得以持续培养,又要发现接近目标水平6的学生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