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科学活动就是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活动。本文阐述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价值,主要介绍了如何调动幼儿科学活动中与材料互动的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活动 幼儿 活动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17
所谓互动,广义的是指与探索活动有关的一切存在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皮亚杰认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探索的活动更加深入,获取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材料是条件,也是基础。有了材料,幼儿才有操作可行性,没有材料,工作便无从做起。材料是孩子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通过材料表现出来,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即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并培养科学精神。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
一、 材料的准备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一) 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材料,激发其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这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幼儿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活动《蛋壳娃娃》,我会让幼儿和家人一起合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蛋壳装饰成各种各样的蛋壳娃娃,充分调动了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三)利用家长来丰富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可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共同寻找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家园共育。
二、 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材料的感知
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活动《品尝大会》中,我引导幼儿在品尝酸甜苦辣后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品尝后的感觉。幼儿画了一个个色彩鲜明又可爱的娃娃,将自己对味觉的感知用颜色和图案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满脸的红色、张大的嘴巴是感受了辣觉;温暖的粉色,甜甜的笑容则是感受了甜甜的味觉等等。幼儿拿着自己的画主动与同伴交流,相互猜一猜,自己感受了什么味道,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三、 充分满足幼儿与材料互动的需要。
大自然是孩子们智慧的永恒源泉。它的知识如此丰富,它能具体地将世界的万事万物展现在幼儿面前,它那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姿态、动人的音响,以至于神奇的变化,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促使他们去看、摸、闻、听,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因此,我们总会不定期的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中,去认识大自然,认识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等,充分满足幼儿与大自然中材料互动的需要,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索者。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并且还要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多途径的引导幼儿投入到科学活动中与材料积极地互动,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其探究科学的欲望,从而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活动 幼儿 活动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17
所谓互动,广义的是指与探索活动有关的一切存在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皮亚杰认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探索的活动更加深入,获取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材料是条件,也是基础。有了材料,幼儿才有操作可行性,没有材料,工作便无从做起。材料是孩子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目标通过材料表现出来,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即教育目标可以隐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在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幼儿一旦进入老师所精心创设的环境中,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某方面的发展。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使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并培养科学精神。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
一、 材料的准备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一) 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材料,激发其探索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这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才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幼儿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活动《蛋壳娃娃》,我会让幼儿和家人一起合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蛋壳装饰成各种各样的蛋壳娃娃,充分调动了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三)利用家长来丰富材料。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可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共同寻找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加强家园共育。
二、 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材料的感知
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活动《品尝大会》中,我引导幼儿在品尝酸甜苦辣后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品尝后的感觉。幼儿画了一个个色彩鲜明又可爱的娃娃,将自己对味觉的感知用颜色和图案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满脸的红色、张大的嘴巴是感受了辣觉;温暖的粉色,甜甜的笑容则是感受了甜甜的味觉等等。幼儿拿着自己的画主动与同伴交流,相互猜一猜,自己感受了什么味道,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三、 充分满足幼儿与材料互动的需要。
大自然是孩子们智慧的永恒源泉。它的知识如此丰富,它能具体地将世界的万事万物展现在幼儿面前,它那鲜艳的色彩、娇美的姿态、动人的音响,以至于神奇的变化,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促使他们去看、摸、闻、听,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因此,我们总会不定期的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中,去认识大自然,认识花草树木、阳光空气、风霜雨露等,充分满足幼儿与大自然中材料互动的需要,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索者。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并且还要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多途径的引导幼儿投入到科学活动中与材料积极地互动,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其探究科学的欲望,从而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大的发展。